違反三同時法律責任
『壹』 如不辦理安全生產三同時,怎樣處罰
會有罰款。具體如下: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36號《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已經2010年11月3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辦法的規定,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的建設項目未進行安全生產條件論證和安全預評價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
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辦法的規定,對本辦法第七條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未進行安全生產條件和設施綜合分析,形成書面報告,並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的,給予警告,可以並處5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1)違反三同時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我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生產經營單位為了維持或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經常要進行相關的工程建設。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未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就會留下不安全因素和事故隱患,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就可能會釀成生產安全事故。
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的這一原則,簡稱「三同時」原則。
礦山安全中
1973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關於認真做好勞動保護工作的通知》中對工礦企業的建設工程等項目中有關安全和工業衛生設施提出的一項具體要求的概括。
具體的是:「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礦企業和革新、挖潛的工程項目,都必須有保證安全生產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質的設施。這些設施要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我國《礦石安全法》第七條規定:礦山建設工程的安全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礦產資源開采屬於危險性較大的作業,其中井下開採的礦山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各類礦山安全生產事故頻繁發生。
為了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需要採用各種安全設來預防事故發生。作為礦山開采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設施是礦山建設和礦山開採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和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
第七條 下列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時,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
(一)非煤礦礦山建設項目;
(二)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包括使用長輸管道輸送危險化學品,下同)的建設項目;
(三)生產、儲存煙花爆竹的建設項目;
(四)金屬冶煉建設項目;
(五)使用危險化學品從事生產並且使用量達到規定數量的化工建設項目(屬於危險化學品生產的除外,下同);
(六)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建設項目。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其建設項目進行安全預評價,並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
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規定。
生產、儲存危險化學品的建設項目和化工建設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除符合本條第二款的規定外,還應當符合有關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的規定。
『貳』 包含「三同時」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安監部門自組建以來,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省安監局在發文或會議等場合要求基層安監部門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行使監管職能時均稱謂「三同時」。如,2007年12月江蘇省安監局《關於轉發〈國家安監總局關於進一步排查和清理化工建設項目安全生產「三同時」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蘇安監辦[2007]99號)。筆者認為這種稱謂不太准確,理由為:
一、「三同時」是指建設單位對建設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1998年之前,勞動部門代表國家對安全生產行使「國家監察」職能,60年代初提出了職業安全衛生「三同時」的要求,以後又提出了勞動安全衛生「三同時」的概念。1996年勞動部頒布的《建設項目(工程)勞動安全衛生監察規定》中規定了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必須與主體工程「三同時」。按照傳統的做法,「三同時」工作涵蓋了安全設施、職業衛生設施兩大方面。
二、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產法》第24條只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提出了「三同時」的要求,沒有包括職業衛生設施。因此,該條強調的「三同時」,是指所有建設項目(當然包括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三同時」,但不包括職業衛生設施的「三同時」。
三、因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屬於高危行業,《安全生產法》第25、26、27條已賦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行使設立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審查三步行政許可權。如果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強調「三同時」,顯然不包括項目設立審查,有悖《安全生產法》的初衷。
四、《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8號令)第3條不僅將危化品建設項目審查分為項目設立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三步行政許可外,還在第20條增加了「試生產備案」的行政措施。因此,如果對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強調「三同時」,顯然還不包括「試生產備案」的行政措施。
項目設立審查、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竣工驗收審查、試生產備案等3步行政許可和1步行政措施是從源頭上遏止危化品生產、儲存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治本手段與措施。因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危化品建設項目行使監管職能時的全面稱謂應該是: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行政許可與備案制度。
『叄』 違反「三同時」,應下什麼通知書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告知書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安健„2011‟192號)等有關規定,你單位(擬)進行的 建設項目應落實職業衛生「三同時」的各項制度要求,確保在源頭上控制職業病危害。現將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的有關事項告知如下:
一、2013 年 7月 1 日起,各級發改委、經信委等投資主管部門正式將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納入前期審核。
二、你單位應向張家港市安監局提交職業病危害因素預報表,來確定該建設項目是否存在職業病危害,若該建設項目存在職業病危害,應當開展職業衛生預評價工作,向張家港市安監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進行審核(備案)。
三、2013年7月1日起,住建部門正式將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專篇(以下簡稱設計專篇)納入施工許可證發放條件審核。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企業須提供安監部門出具的設計專篇批復文件;職業病危害較重及一般的項目,企業須提供設計專篇報告書。
四、建設項目完工後,需要進行試運行的,其配套建設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在試生產 180天內編制職業衛生控制效果評價報告書,報請張家港市安監局進行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驗收。
五、根據建設項目可能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風)險程度等情況,對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實施分類管理,詳見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工作流程圖(附後)。
1.職業病危害一般的建設項目,其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職業病防護設施由建設單位自行組織竣工驗收,並將驗收情況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2.職業病危害較重的建設項目,其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核;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後,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驗收。 3.職業病危害嚴重的建設項目,其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核;職業病防護設施設計應當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查;職業病防護設施竣工後,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驗收。 六、對未落實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規定的建設單位,張家港市安監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條款依法查處。 特此告知 安監部門蓋章 年 月 日
http://wenku..com/link?url=13YEYUAgYTS8Abz4_AnbYFitMimweYEb_lslC
『肆』 「四不放過」「三同時」是什麼
「三同時」是指凡是我國境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工程)。技術改造項目(工程)及引進的建設項目,其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管理。 「四不放過」是指事故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廣大職工沒有受到教育不放過;防範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
『伍』 建設項目三同時未履行說明怎麼寫
「三同時」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區域性開發建設項目的污染治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
「三同時」制度適用於在中國領域內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含小型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及其他一切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工程建設項目和自然開發項目。它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相輔相成,是防止新污染和破壞的兩大「法寶」,是中國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化、制度化。
凡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確認可以開發建設的項目,建設時必須按照「三同時」規定,把環境保護措施落到實處,防止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使用後產生新的環境問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也要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主要環節落實環境保護措施,關鍵是保證環境保護的投資、設備、材料等與主體工程同時安排,使環境保護要求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得到落實,「三同時」制度分別明確了建設單位、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的職責,有利於具體管理和監督執法。
[編輯本段]「三同時」制度的確立
「三同時」制度是在中國出台最早的一項環境管理制度。它是中國的獨創,是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建設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具有中國特色並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
1972年6月,在國務院批轉的《國家計委、國家建委關於官廳水庫污染情況和解決意見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廠建設和三廢利用工程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要求。1973年,經國務院批轉的《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中規定:「一切新建、擴建和改建的企業,防治污染項目,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正在建設的企業沒有採取防治措施的,必須補上。各級主管部門要會同環境保護和衛生等部門,認真審查設計,做好竣工驗收,嚴格把關」。從此,「三同時」成為中國最早的環境管理制度。但起初執行「三同時」的比例還不到20%,新的污染仍不斷出現。這是因為當時處於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初創階段,人們對環境保護事業的重要性了解不深;中國經濟有困難,拿不出更多的錢防治污染;有關「三同時」的法規不完善,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進行監督管理不力。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對「三同時」制度從法律上加以確認,第六條規定:「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提出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經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批准後才能進行設計;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各項有害物質的排放必須遵守國家規定的標准」。隨後,為確保「三同時」制度的有效執行,中國又規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令和規章。如,1981年5月由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家經委、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聯合下達的《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把「三同時」制度具體化,並納入基本建設程序。於是,到1984年大中型項目「三同時」執行率上升到79%。第二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以後又頒布了《建設項目環境設計規定》,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制度的功能。至1988年,大中型項目「三同時」執行率已接近100%,小型項目也接近80%,有些地方的鄉鎮企業也試行了這一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總結了實行「三同時」制度的經驗,在第二十六條中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針對現有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率不高、不能發揮正常效益的問題,該條還規定:「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第三十六條還對違反「三同時」的法律責任作出了規定。 [2]
[編輯本段]「三同時」制度的具體內容
第一,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應當按照環境保護設計規范的要求,編制環境保護篇章,並依據經批準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環境影響報告表,在環境保護篇章中落實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措施以及環境保護設施投資概算。
第二,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完工後,需要進行試生產的,其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試運行。
第三,建設項目試生產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對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情況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進行監測。
第四,建設項目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向審批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
『陸』 企業未履行安全生產三同時負什麼法律責任
《安全生產法》
第九十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不依照本法規定保證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致使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責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資金;逾期未改正的,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對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給予撤職處分,對個人經營的投資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責令生產經營單位停產停業整頓。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有前款違法行為,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給予撤職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依照前款規定受刑事處罰或者撤職處分的,自刑罰執行完畢或者受處分之日起,五年內不得擔任任何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重大、特別重大生產安全事故負有責任的,終身不得擔任本行業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
第九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
(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的罰款;
(二)發生較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四十的罰款;
(三)發生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六十的罰款;
(四)發生特別重大事故的,處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八十的罰款。
第九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履行本法規定的安全生產管理職責的,責令限期改正;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暫停或者撤銷其與安全生產有關的資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單位以及礦山、金屬冶煉、建築施工、道路運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經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被派遣勞動者、實習學生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照規定如實告知有關的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未如實記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情況的;
(五)未將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如實記錄或者未向從業人員通報的;
(六)未按照規定製定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或者未定期組織演練的;
(七)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相應資格,上崗作業的。
『柒』 《消防法》中關於"三同時"原則和要求;
《消防法》中 關於「三同時」的原則是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必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建設、設計、施工、工程監理等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的消防設計、施工質量負責。詳見《消防法》第九條規定。
三同時的要求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按照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准需要進行消防設計的建設工程,除本法第十一條另有規定的外,建設單位應當自依法取得施工許可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消防設計文件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備案,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應當進行抽查。
(7)違反三同時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違反三同時原則的相關處罰規定
消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或者停產停業,並處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款:
1、消防設計審核的建設工程未經審核或者審核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2、未經消防驗收或者消防驗收不合格的建設工程擅自投入使用的。
3、建設工程投入使用後經公安機關消防機構依法抽查不合格,不停止使用的。
4、公眾聚集場所未經消防安全檢查或者經檢查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營業的。
『捌』 未執行環保"三同時"措施,投入使用,造成雜訊污染,群眾投訴怎麼處罰
「三同時」制度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是我國以預防為主的環保政策的重要體現。即,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三同時」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擴建的基本建設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區域或自然資源開發項目,其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簡稱「三同時」制度。「三同時」制度的適用范圍包括:新、改、擴建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工程項目。「三同時」制度是防止產生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重要制度。凡是通過環境影響評價確認可以開發建設的項目,建設時必須按照「三同時」規定,把環境保護措施落到實處,防止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使用後產生新的環境問題,在項目建設過程中也要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建設項目的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主要環節落實環境保護措施,關鍵是保證環境保護的投資、設備、材料等與主體工程同時安排,使環境保護要求在基本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得到落實,「三同時」制度分別明確了建設單位、主管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的職責,有利於具體管理和監督執法。「三同時」制度從源頭上消除各類項目可能造成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危險因素,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保障新工程項目正常投產使用,防止事故損失,避免因安全問題引起返工或採取彌補措施造成不必要的投入。「三同時」制度的建立,是防止新工程項目帶病投運行,確保物的本質安全的有效的法律制度。「三同時」制度和安全衛生預評價制度結合起來實行,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具體體現。兩者結合起來實施可使新項目做到更合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減少潛在的危害,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三同時」制度的法律規定。「三同時」制度是我國首創,最早在環境保護領域提出並實施。「三同時」制度最早規定於1973年的《關於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1979年的《環境保護法(試行)》和1989年的《環境保護法》在規定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同時,重申了「三同時」的規定。在安全生產領域,「三同時」制度在國務院國發(1984)97號文件中就提出:「今後各地區、各部門的基本建設和全廠性技術改造工程項目,其塵毒治理和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審批,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產使用。」1988年原勞動部頒發的《關於生產性建設工程項目職業安全衛生監察的暫行規定》是實施「三同時」制度完整的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塵肺病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中都對「三同時」做了規定,如《勞動法》第53條規定:「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三同時」制度的實施內容「三同時」制度的實施要求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都應按「三同時」的規定進行審查驗,具體包括以下內容;(1)建設項目在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時,必須進行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論證,明確項目可能對職工造成危害的防範措施,並將論證結果載入可行性論證文件。(2)設計單位在編制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文件時,應當同時編制《職業安全衛生專篇》,職業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職業安全衛生專篇的內容主要包括:設計依據、工程概述、建設及場地布置、生產過程中職業危害因素分析、職業安全衛生設計中採用的主要防範措施、預期效果及評價等。(3)施工單位必須按照審查批準的設計文件進行施工,不得擅自更改職業安全衛生設施的設計,並對施工質量負責。(4)建設項目的竣工驗收必須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職業安全衛生驗收規定進行。不符合職業安全衛生規程和行業技術規范的,不得驗收和投產使用。(5)建設項目驗收合格,正式投入運行後,不得將職業安全衛生設施閑置不用,生產設施和職業安全衛生設施必須同時使用。違反「三同時」制度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三同時」制度是我國環境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違反這一制度時,根據不同的事實情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是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環境保護篇章未經環境保護部門審批、審查擅自施工的,除責令其停止施工,補審批手續外,按規定還可處以罰款;如果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使用,還可以並處罰款;如果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而強行投入生產或使用,要追究單位和有關人員的責任;如果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閑置防治污染的設施,污染物排放又超過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重新安裝使用,並處以罰款。
『玖』 關於如何認定建設項目違反「三同時」制度問題的復函
貴州省環境保護局: 你局《關於確認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的行政處罰的界定范回圍的答請示》(黔環字[1994]005號)收悉。經研究函復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六條、第三十六條的規定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建設項目的主體工程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時,其防治污染的設施不論是未建成,還是建成經驗收未達標或者未經驗收,均屬違反「三同時」法律制度;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依照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拾』 涉及「三同時」的法律法規
建設項目職業衛生「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2-4-27)閱2344次
- ·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2010-12-14)閱7637次
- ·關於加強非煤礦礦山及石油、冶金、有色、建材等相關行業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工作的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5-7-1)閱4421次
- ·關於向違反「三同時」規定違法開工建設煤礦(第一批)下達停止施工指令的通知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2005-3-28)閱1503次
- ·關於做好2004年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2004-8-23)閱2170次
- ·關於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清理整頓工作的緊急通知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4-5-9)閱4198次
- ·關於加強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工作的通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3-9-30)閱8831次
- ·關於未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並已投產的行為適用法律的復函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2003-6-19)閱2498次
- ·鐵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辦法
/鐵道部——(1995-6-12)閱3523次
- ·國家計委關於印發《關於資源綜合利用項目與新建和擴建工程實行「三同時」的若干規定》的通
/國家計委——(1989-11-8)閱2439次
- ·關於基建項目、技措項目要嚴格執行「三同時」的通知
/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家經委——(1980-11-1)閱185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