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法律知識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1-23 22:36:20

❶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幾次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課文中出現了3次,加上課文的題目是4次。分別在:

  • (題目)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

  •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2002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於勝利貫通了!……

作用是:表達了建設者們排除困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也表達了對西部建設者智慧與力量、吃苦奉獻精神的歌頌。在文章結構上貫穿全文,起到了一詠三嘆的作用。

(1)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課,主要講了科技人員和突擊隊員歷經重重困難,終於成功地修建了風火山隧道。表達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也贊揚了建設者們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心。

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814千米已於1979年鋪通,1984年投入運營。青藏鐵路格拉段東起青海格爾木,西至西藏拉薩市,全長1142千米,其中新建線路1110千米,於2001年6月29日正式開工。途經納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經西藏自治區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到拉薩。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0千米,多年凍土地段550千米,翻越唐古拉山的鐵路最高點海拔507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凍土上路程最長、克服了世界級困難的高原鐵路。

2014年8月15日,青藏鐵路延伸線拉日鐵路開通運營。也被人們稱為:團結路、幸福路。

參考鏈接: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網路

❷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文只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記敘了西部建設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的奇跡,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貫通的經過。

❸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主要內容 簡練點的

本文記敘了在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克服重重難題,開鑿風火山隧道的經過,歌頌了他們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的精神。

❹ 4*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青藏鐵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鐵路?
答: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版造福廣大人民的權青藏鐵路。
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答:1、溫度低 克服:用暖風機加熱和實地觀察。
2、天氣惡劣 克服:書上沒有 3、缺氧 克服:建一座高原制氧站。
4:地質差 克服:爆破

❺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原文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文原文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001年10月18日,藍天白雲下的風火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工地上彩旗招展,數百名身穿橘紅色隊服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數十台大型工程機械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令下,陣陣爆破聲響徹雪域高原,風火山隧道開鑿了。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跨過巍峨的昆侖山,將通過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聖城——拉薩。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造福廣大人民的青藏鐵路。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多年凍土區,各種復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於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岩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里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盡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酸。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制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願。2002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於勝利貫通了!

青藏鐵路這條「鐵龍」在不斷向前,向前,拉薩已經遙遙在望……

❻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原文是什麼

2001年10月18日,藍天白雲下的風火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工地上彩旗招展,數百名身穿橘紅色隊服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數十台大型工程機械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令下,陣陣爆破聲響徹雪域高原,風火山隧道開鑿了。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跨過巍峨的昆侖山,將通過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聖城——拉薩。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造福廣大人民的青藏鐵路。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多年凍土區,各種復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於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岩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里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盡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酸。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制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願。2002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於勝利貫通了!

❼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主要內容不要教材全解自己說的謝謝教材全解是中心思想

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內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容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風火山隧道。

表達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著精神。也贊揚了建設者們有一顆永不言敗的心。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出自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課。

(7)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課文分段 1--3段為第一部分,4--10段為第二部分,11段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寫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的開工情況。

第二部分寫西部建設者們克服了一個個世界難題,終於將全長1388米的風火山隧道全線貫通。

第三部分寫風火山隧道的全線貫通,標志著青藏鐵路的修築已勝利在望。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4次,這句話起到了貫穿全文的作用。

❽ 關於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的資料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

作者:佚名 優秀教案來源:不詳 點擊數:700 更新時間:2008-2-11

教材簡析

這又是一篇歌頌新疆建設者的感人力作。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條件下,我們的西部建設者們以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修築了青藏鐵路的故事。整篇文章充滿了昂揚的向上精神和英雄氣概。字里行間包含了對西部建設者們的歌頌與贊美。

學習這篇文章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二是使學生感受到建設者們身上無私奉獻、樂觀向上和科學創新的精神,在腦海中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三是對西部大開發有更多的了解。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學生應該結合前兩篇課文,憑借閱讀提示的內容,去自行讀書、思考、討論、交流,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的學生差異,鼓勵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推進學生自學。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稱贊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是學習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學目標

1.認識「妖嬈」等14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條理清晰的表達特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感受建設者勇克難關,頑強拼搏的英勇氣概。

4 繼續增加對西部開發的了解。

教學重點

1.了解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所遇的困難,感受勇克難關的英勇氣概。

2.學習本課條理清晰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增進對西部的進一步了解,培養對西部的感情。

教學准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青藏高原、青藏鐵路及拉薩等方面的資料。

2.教師收集有關圖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觀賞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覽了神秘的絲綢之路,祖國的西部真是景色奇麗,蔚為奇觀。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欣賞西部的雪域聖城──美麗的拉薩。

(出示拉薩的圖片或影象,師簡介拉薩概況,學生初步感受。)

課前同學們收集了有關資料,現在就你們收集的資料,你也來談談你心目中的拉薩好嗎?

學生交流資料內容,了解拉薩這個城市。

師:在人們的心目中,「出國易,入藏難」。拉薩地處偏遠,交通閉塞,給物資流通,文化交流帶來了重重困難,是全國唯一一座未通火車的城市。為了造福廣大人民,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黨中央決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開始,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板書文題 師生共同讀題

[從介紹拉薩這個城市入手破題,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學生了解拉薩概況,知道修建青藏鐵路的目的。]

二、結合閱讀提示,明確學習目的

2.師生交流,明確學習內容。

(1)默讀課文,說說青藏鐵路是一條什麼樣的鐵路。

(2)建設者在修建青藏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將收集到的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講給同學聽。

三、初讀課文,理清作者寫作脈絡

1.學生自學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並作以批註。

2.檢查學生自學生字,生詞的情況。

3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成為文章的主線,文章中四次出現。

四、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句子

師:要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在修建過程中,建設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生自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並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體會修築困難

出示句子:「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❾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篇課文的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答:《把鐵路修到拉薩去》這篇課文的段落大意是: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寫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的開工情況。

第二部分(第4~10自然段) 寫西部建設者們克服了一個個世界難題,終於將全長1388米的風火山隧道全線貫通。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寫風火山隧道的全線貫通,標志著青藏鐵路的修築已勝利在望。

主要內容是:文章記敘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環境惡劣,生態環境脆弱,施工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況下,西部建設者們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個個世界級難題,攻克了國際性技術難關,創下了世界鐵路建設奇跡——風火山隧道。

知識拓展:

一、《把鐵路修到拉薩去》課文原文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2001年10月18日,藍天白雲下的風火山,銀裝素裹,分外妖嬈。工地上彩旗招展,數百名身穿橘紅色隊服的青年突擊隊隊員、數十台大型工程機械嚴陣以待。

隨著一聲令下,陣陣爆破聲響徹雪域高原,風火山隧道開鑿了。一條長長的「鐵龍」,從柴達木盆地深處的工業新城格爾木起步,跨過巍峨的昆侖山,將通過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達雪域聖城——拉薩。這就是西部大開發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這就是造福廣大人民的青藏鐵路。

風火山隧道要穿過多年凍土區,各種復雜的凍土層擋在面前,施工難度極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塊,而是堅硬的冰碴子。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條全世界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風火山隧道施工,關鍵是控制溫度。科技人員指揮突擊隊員,往剛剛鑿開的隧道洞壁噴射混凝土。由於溫度太低,混凝土無法凝固。他們拿來暖風機,給隧洞增溫,洞壁的冰岩又遇熱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築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我們的築路大軍。科技人員晝夜在隧洞里實地觀察,發現冰岩溫度變化的規律。經過反復觀測、分析和實驗,他們終於找到了噴射混凝土的最佳溫度,制服了逞凶一時的凍土。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築路大軍鬥志高昂,隧道在一點一點地延伸。

惡劣天氣和極度缺氧輪番向這支隊伍進攻。風火山一帶經常狂風大作。剛剛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溫大棚,一夜之間被大風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發電機房,屋頂的鐵皮瓦竟不翼而飛。剛才還是晴空萬里,轉眼之間烏雲壓頂,大大小小的冰雹劈頭蓋臉地砸下來。風火山海拔4905米,這里空氣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氣越來越稀薄。盡管對缺氧已有準備,施工中出現的情況還是讓他們始料不及。工人們身背的氧氣瓶提供的氧氣只是杯水車薪。突擊隊員個個胸悶氣短,頭痛腿酸。兩個人使用的風槍,現在四個人才能抱起來。勞動效率迅速下降。築路大軍的生命面臨嚴重威脅。

指揮部的燈火徹夜通明。能不能建一個大型制氧站?指揮部與北京科技大學組成聯合攻關組,向這一新的難題發起攻擊。科技人員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地實驗、攻關,經過兩百多次的失敗,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氣沿著長長的管道,源源不斷地送進隧洞里。風火山,這只巨大的攔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頭!

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把鐵路修到拉薩去!突擊隊員和科技人員,一次次呼喊出同一個心願。2002年10月19日,全長1338米的風火山隧道終於勝利貫通了!

青藏鐵路這條「鐵龍」在不斷向前,向前,拉薩已經遙遙在望……

四、作者張建魁簡介

張建魁:人民日報《時代潮》雜志編輯部主任。

籍貫: 山東

專 業: 新聞、法律 ;畢業院校: 北京廣播學院、中央黨校

學歷:本科

出生日期:1982年10月10日

主要作品:《觸摸風火山》

熱點內容
行政法爭議案例 發布:2025-10-06 03:58:29 瀏覽:154
怒懟法官案件 發布:2025-10-06 03:56:25 瀏覽:515
李嘯律師 發布:2025-10-06 03:56:24 瀏覽:370
百度文庫合同法考試題庫 發布:2025-10-06 03:54:50 瀏覽:848
法院有法官號碼嗎 發布:2025-10-06 03:50:46 瀏覽:894
2018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10-06 03:21:16 瀏覽:63
人民警察行政法 發布:2025-10-06 03:17:11 瀏覽:124
中學生法律知識測試試卷 發布:2025-10-06 03:01:30 瀏覽:356
投資總監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6 02:50:36 瀏覽:493
法律碩士英國 發布:2025-10-06 02:35:04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