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破產裁定後所產生的法律效力

破產裁定後所產生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4 06:22:19

❶ 人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所產生的法律效力都有哪些

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所產生的法律效力或後果在《企業破產法》第十五條至第二十一條有明文規定:
第十五條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送達債務人之日起至破產程序終結之日,債務人的有關人員承擔下列義務:
(一)妥善保管其佔有和管理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
(二)根據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進行工作,並如實回答詢問;
(三)列席債權人會議並如實回答債權人的詢問;
(四)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
(五)不得新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前款所稱有關人員,是指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經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包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經營管理人員。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的債務清償無效。
第十七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應當向管理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
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故意違反前款規定向債務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使債權人受到損失的,不免除其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義務。
第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管理人對破產申請受理前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並通知對方當事人。管理人自破產申請受理之日起二個月內未通知對方當事人,或者自收到對方當事人催告之日起三十日內未答復的,視為解除合同。
管理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對方當事人應當履行;但是,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管理人提供擔保。管理人不提供擔保的,視為解除合同。
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
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後,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只能向受理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提起。

❷ 破產案件受理後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1.對債務人的效力
(1)債務人處分財產權的限制。破產案件受理後,債務人處分與管理財產的權利應當受到限制。因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表明債務人具有現實的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動機。我國《企業破產法(試行)》中沒有規定在破產申請受理後到破產宣告之間債務人處分與管理財產的權利,僅規定債務人向破產宣告後成立的破產清算組移交財產,在制度上存在著債權人利益保護的缺漏,成為立法缺陷。《企業破產法》規定,法院在破產申請受理的同時指定管理人,該規定彌補了《企業破產法(試行)》的這一缺陷。
(2)個別清償行為的限制。破產程序開始的目的是公平地清理債權債務關系,或者在破產破產清算程序中合理分配破產財產。債務人對個別債權人的個別清償行為與破產程序公平清償、集中清償的基本價值相違背。個別清償行為實際上就是對個別債權人的優遇清償。當然,個人清償行為的限制不是對個別清償行為的絕對禁止。為保證破產受理之後債務人營業的繼續維持。債務人仍然有可能與其他人發生往來而實施清償行為。為了保證這種交易不影響,債權人的利益與破產程序的進行,在程序上應當規定這種個別清償行為在管理人接管以前需經過法院同意,在管理人接管以後當然由管理人決定;在實體上應當規定以繼續進行生產經營為前提,以債務人與債權人負對等義務為條件。
(3)債務人的人身限制。破產程序開始後,債務人的身份地位受到一定限制。在一般破產主義立法體例中,自然人債務人被申請破產後,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其限制的范圍包括遷徙限制、通訊與通信自由的限制、接受法院的傳訊與庭審、通過列席債權人會議以及其他方式接受債權人、破產管理人、破產監督人的詢問等。在上述措施不足以維護破產程序的有效進行時,法院可以羈押債務人。在法人破產的場合,債務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主要體現在法人機關的組成人員或者其他經營管理人員的身上。
我國《企業破產法》對債務人法定代表人的人身限製作為對法定代表人的一項義務要求作了規定。按照規定,自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的裁定送達債務人之日起至破產案件終結之日,債務人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承擔下列義務:妥善保管其佔用和管理的財產、印章和賬簿、文書等資料、根據人民、管理人的要求進行工作,並如實回答詢問;列席債權人會議並如實回答債權人的詢問;未經人民法院許可,不得離開住所地;不得新任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經人民法院決定,承擔上述義務的人員可以擴大到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經營管理人員。
2.對債權人的效力
(1)債權到期。破產程序是為全體債權人利益設計的概括執行程序,具有加速債權到期的效力。破產程序開始後,無論債權是否到期,均有權申報債權。債權加速到期制度與一般的民事執行程序顯有差異,關鍵在於破產程序是最終的債權實現機會。當然,對於未到期的債權計算其債權額時,應當扣除未到期部分的利息或者其他利益。
(2)破產債權的財產擔保權行使的限制。對債務人的財產享有抵押權、質權、留置權等擔保物權的債權人,享有先於普通債權人的債權在擔保物變賣或者處理得到的價款中優先受償的權利。但是,破產申請受理後,應當發生破產財產保全的效力。有財產擔保的債權人也應當申報債權。未經同意,不得行使優先權。
(3)債權申報。債權申報,是債權人向法院正式提出參加破產程序的申請,表明其參加破產程序獲得債權實現的意思表示。債權申報後的債權人成為破產債權人,在破產程序中享有各種破產債權人的權利。《企業破產法》規定,債權人在破產程序終結以前均可以申報債權,但是對於已經分配的破產財產不能主張權利。
3.對第三人的效力。破產案件受理後,債務人財產處分的權利的限制包括債權受領。為此,新破產法規定了債務人之債務人的義務,要求債務人的債務人向管理人履行債務。《企業破產法》第17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債務人的債務人或者財產持有人故意違反前款規定向債務人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使債權人收到損失的,不免除其清償債務或者交付財產的義務。

❸ 法院受理破產申請會產生哪些直接的法律後果

有如下後果:1.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會組織清算組對公司的資產和負債進行清內算;2.一般情況下公司要容停止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3.清算組可以代表公司起訴其債務人,最大限度追回其債權;4.不得對任何債權人進行提前清償;5.所有以破產公司為被告的案件停止訴訟活動,進入執行階段的判決也暫時停止執行;6.被法院查封的破產財產全部解封,由法院組織的清算組進行清點。

❹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後果

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將產生以下法律後果:1、禁止對債權人個別清償。2、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申請的會同時指定管理人,由管理人來對破產的一系列事情進行管理。3、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4、民事訴訟或仲裁的變化:第一,以債務人為原告的其他民事糾紛案件尚在一審程序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將案件移送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案件已進行到二審程序的,受訴人民法院應當繼續受理。第二,以債務人為被告的其他債務糾紛案件,已經審結但未執行完畢的,應當中止執行,由債權人憑生效的法律文書向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申報債權;尚未審結且無其他被告和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應當中止訴訟,由債權人向受理破產案件的人民法院申報債權。5、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後,取得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的專屬管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十九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有關債務人財產的保全措施應當解除,執行程序應當中止。《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十條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已經開始而尚未終結的有關債務人的民事訴訟或者仲裁應當中止;在管理人接管債務人的財產後,該訴訟或者仲裁繼續進行。

❺ 破產和解生效後有什麼法律效力

‍‍‍‍

破產和解方案生效後,其法律效力可分為:破產程序終了的程序上效力;對破產企業和破產債權人產生的實體上效力。

4.對保證人等的效力。破產和解的效力不能及於破產債權人對破產企業的保證人、共同債務人或者物上抵(質)押權人等所持有的權利。也就是說,即使破產和解條件中就破產債權人的權利規定有延緩、免除等內容,破產債權人仍然可按原有內容對保證人行使權利。但是,關於保證人對破產債權人實施清償的結果,即取得求償權的范圍只能是在破產和解條件的范圍內認可對該權利的行使。

‍‍‍‍

❻ 如何理解破產宣告的法律效力

企業破產宣告對破產人產生的法律效力:

1、破產宣告對破產人法律人格的效力。

法院作出破產宣告的裁定後,企業由債務人變成了破產人,應當向原登記機關進行破產登記,其法律人格僅在清算意義上繼續存在。這與破產案件受理後,債務人仍然可以在一定限制下合法地進行經營活動,在法律人格上有重大區別。

2、破產宣告對破產人財產權利的法律效力。

我國《企業破產法(試行)》只適用於全民所有制企業,規定企業一旦破產,便喪失了對國家授予它經營管理的財產的管理權和處分權,由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而在《企業破產法》中,法院受理企業破產案件後,便指定管理人由其負責行使對於企業財產的管理權和處分權。

3、破產宣告對破產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效力。

根據《企業破產法》的有關規定,破產企業法定代表人(經人民法院決定,可以包括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和其他經營管理人員)的義務有:在向管理人辦理移交手續前,負責保管本企業的財產、賬冊、文書、資料和印章等;在破產程序終結以前,根據人民法院或者管理人的要求進行工作,不得擅離職守等等。這樣的規定類似於國外的破產法理論中有關准破產人的規定。

4、破產宣告對破產人的職工的法律效力。

企業被宣告破產後,職工原來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即可依法宣告解除,職工成為失業人員,有權依據國家有關規定領取失業救濟金,並有權自謀職業,或者根據有關的規定要求國家有關部門安排重新就業。

❼ 破產和解裁定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錯誤 答案解析:[解析] 和解協議成立前產生的和解債權人只能按和解協議的約定接受債務清償,但是,和解協議成立後產生的新債權人不受協議約束。

❽ 如何理解破產宣告的法律效力

  1. 對破產人法律人格的效力。

  2. 對破產人財產權利的法版律效權力。

  3. 對破產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法律效力。

  4. 對破產人的職工的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中國司法圖片 發布:2025-10-06 01:05:26 瀏覽:94
有關依法治國的調研報告 發布:2025-10-06 01:01:50 瀏覽:503
搜狗五筆輸入法官方下載2014 發布:2025-10-06 00:13:52 瀏覽:876
下兩級法院 發布:2025-10-06 00:00:15 瀏覽:784
仁懷道德模範 發布:2025-10-06 00:00:06 瀏覽:252
國際經濟法封閉式保留 發布:2025-10-05 23:41:23 瀏覽:47
九江法院龔 發布:2025-10-05 23:26:33 瀏覽:844
行政法規對於虛假材料的規定 發布:2025-10-05 23:19:37 瀏覽:431
律師的職業形象 發布:2025-10-05 23:04:39 瀏覽:340
英國會計信息失真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23:03:08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