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概念
1.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包括哪些
注冊會計師簽發的審計報告,主要具有鑒證、保護和證明三方面的作用。
鑒證作用
注冊會計師簽發的審計報告,不同於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審計報告,是以超然獨立的第三者身份,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合法性、公允性發表意見。這種意見,具有鑒證作用,得到了政府及其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政府有關部門,如財政部門、稅務部門等了解、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主要依據是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否合法、公允,主要依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做出判斷。股份制企業的股東主要依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來判斷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進行投資決策等。
保護作用
注冊會計師通過審計,可以對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出具不同類型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以提高或降低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表的信賴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被審計單位的財產、債權人和股東的權益及企業利害關系人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如投資者為了減少投資風險,在進行投資之前,必須要查閱被投資企業的財務報表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了解被投資企業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投資者根據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做出投資決策,可以降低其投資風險。
證明作用
審計報告是對注冊會計師審計任務完成情況及其結果所做的總結,它可以表明審計工作的質量並明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因此,審計報告可以對審計工作質量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起證明作用。通過審計報告,可以證明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是否實施了必要的審計程序,是否以審計工作底稿為依據發表審計意見,發表的審計意見是否與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審計工作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通過審計報告,可以證明注冊會計師審計責任的履行情況。
2. 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承擔哪些種類的法律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有:警告,罰款,吊銷執照,撤銷等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Accounting Firms)是指依法獨立承擔注冊會計師業務的中介服務機構,是由有一定會計專業水平、經考核取得證書的會計師(如中國的注冊會計師、美國的執業會計師、英國的特許會計師、日本的公認會計師等)組成的、受當事人委託承辦有關審計、會計、咨詢、稅務等方面業務的組織。中國對從事證券相關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實行許可
1、主要責任
會計師事務所可以由注冊會計師合夥設立。合夥設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責任。合夥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會計師事務所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是負有限責任的法人:
(一)不少於三十萬元的注冊資本;
(二)有一定數量的專職從業人員,其中至少有五名注冊會計師;
(三)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其他條件。
負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
在美、英、日、法、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經濟發達國家,會計師事務所發展很快,而且許多會計師事務所聯合起來組成規模龐大的合夥公司。有些公司已成為國際性組織,分支機構遍及世界各地,其業務從過去的審計、代申報稅金、公司登記、股票管理、公證、訴訟代理人、遺囑執行人、破產清算人等,發展到全面提供經濟管理和技術管理的咨詢服務,業務內容已大大超出會計范圍。其中,一些較大的國際性合夥公司在中國已設立了常駐代表處或派駐了常駐代表。
2、作用影響
一,社會經濟活動的監督者
二,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的評價者
三,企業財務狀況和經濟成果的鑒證者
四,投資人權益的維護者
五,資本流動的引導者
3. 比較中國和美國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寸金的同學 你好
4.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研究 》 論文 參考文獻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研究 》 可供參考文獻 1 。閻達五、閻金鎔《改革中的會計審計論文榮》;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2。張建軍《審計概念體系研究》,1997年。 3。毛岩亮《民間審計責任研究》,1999年。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4。李若山、周勤業《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理論與實務》,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2年。
5.文光偉《注冊會計師都法律責任》,企業管理出版社,2002年
6.閻金鎔《審計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1993年 7.閻至剛《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與法律責任讀本》,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年。
8.李君《論審計的獨立性》,度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
9.謝榮、李樹華、王建春《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發展戰略),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年:
10.陳漢文《注冊會計師職業行為難則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年。 『
1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編《中國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案例與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王立彥、崔謹、徐惠玲《會計師職業道德與責任——理論、規范與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13.劉力雲《審計風險與控制稠;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年。
14.胡春元《審計風險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7年。
15.周志誠《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中國海峽兩岸案例比較研究》,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年。』
16.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審計》,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
17.阿爾文·A·阿倫斯等著,張龍平等譯《審計與保證服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5年:
18.王德升《關於審計「期望差距」的幾個問題》,注冊會計師通訊,1997;年第(6)』期。
19.胡繼榮《論審計期望差距的構成要素》,審計研究,2000年第(1)期。
20.黎仁華《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研究》,財經科學1:2001年第(2)期。
21.陳宋生《淺論受託經濟責任及其產生》,江西審計與財務,2001年第(9)期。
22.陳水利《重塑注會形象重建會計信用4—從銀廣夏事件談起》,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
23.溫天理《從注冊會計師的角度透視銀廣夏》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2001年第(11)期。 、 24.劉振華《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問題研究隊財會月刊,2001年第(6)『期。 還有很多!!!
5. 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 論文提綱
畢業論文嗎? 我也是寫這個論文的。剛做了提綱,准備寫初稿了。
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呵呵
6. 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民間審計自誕生以來,從其內容發展來說主要經歷了詳細審計,資產負債表審計和會計報表審計三個階段。在詳細審計階段,審計總目標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內的會計記錄的逐筆審查,判定有無技術錯誤和舞弊行為。查錯防弊是此階段的審計目標,在資產負債表審計階段,審計總目標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一定時期內資產負債表所有項目余額的可靠性、真實性進行審查,判斷其財務狀況和償債能力。在此階段,查錯防弊這一項目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審計的功能從防護性發展到公證性。盡管審計總目標有了上述的變化,同時在現代審計中管理咨詢服務和稅務服務的業務也在日漸增加,但是民間審計的主要職責,始終是對被審計單位執行會計報表審計。會計報表審計是審計業務的基礎,其他性質的審計業務只是對會計報表審計的延伸和發展。
根據我國獨立審計准則,獨立審計的總目標是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會計處理方法的一貫性表示意見。這一規定恰當地強調了審計總目標是對會計報表表示意見,注冊會計師搜集證據的惟一目的就在於使自己能夠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貫性表示意見,並提出真實合法的審計報告。其中,合法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編報是否符合《企業會計准則》及國家其他財務法規的規定;公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資金變動情況;一貫性是指被審計的會計處理方法是否前後一貫。
根據上述審計目標,注冊會計師在取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後,應當視審計中是否受到限制,是否與被審計單位有不同意見,以及是否存在未確定事項等,並根據其對會計報表反映的影響程度分別出具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否定意見和拒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有助於會計報表使用者了解、掌握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出具審計報告後,如果後來的事實有所出入,則責任可能並不在於注冊會計師,因為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行為是恰當的,所得出的結論是合理的。然後責任到底在誰,這必須進一步劃分本審計單位責任和注冊會計師責任。
根據我國獨立審計准則,被審計單位的會計責任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保護其資產的安全,完整,對其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責。也就是說,保證會計報表的質量,被審計單位是責無旁貸的,這一責任不得由注冊會計師代行,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是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並對出具的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合法性負責,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不能替代減輕或者免除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及其他管理責任。就公允性和一貫性而言,注冊會計師應注意運用正確的判斷,保持應有的職業關注,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報表、賬簿、憑證以及一切相關資料進行審查予以確定。就合法性而言,盡管注冊會計師不能揭露會計報表中所存在的全部錯誤、舞弊和不法行為,但有責任揭露會計報表的重大錯誤、舞弊以及對會計報表有直接影響的不法行為。
民間審計的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者故意不做充分披露,出具不實報告,致使審計報告的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責任。
導致民間審計法律責任是多方面的,有被審計單位方面的原因,有審計人員方面的責任,有雙方的責任以及使用者錯誤理解注冊會計師的責任而控告注冊會計單位的責任,主要指錯誤、舞弊、違法行為和經營失敗。錯誤主要包括:原始記錄和會計數據的計算,抄寫錯誤,對事實的疏忽和誤解,對會計政策的誤用。舞弊主要包括,偽造,變造記錄或憑證,侵佔資產,隱瞞或刪除交易或事項,記錄虛假的變易或事項,蓄意使用不當的會計政策。所謂違法行為是指賄賂,不合法政治捐助和違反特定法律及政府規定等行為,審計機構和人員方面的責任主要有違約,過失和欺詐。違法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幾方未能達到合同條款的要求。當違約過他人造成損失時,審計人員應負違約責任。過失是指在一定條件下缺少應具有的合理的謹慎。通常將過失按程度不同分為普通過失和重大過失。欺詐又稱審計人員舞弊,是以欺騙或坑害他人為目的的一種故意的錯誤行為。作案具有不良動機是欺詐的重要特徵,也是欺詐與普通過失和重過失的主要區別之一。
7. 注冊會計師法的法律效力是什麼
迄今為止,我國規范注冊會計師的相關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注冊會計師法》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和監督暫行辦法》等。
《注冊會計師法》是規范注冊會計師實施鑒證行為的一般法,其中涉及的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主要是行政責任,而涉及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的條款比較少;該法還明確各級財政部門是注冊會計師違反其中法律條款的執法主體。處罰的種類主要有:會計師事務所違反該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規定的,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其經營業務或者予以撤銷。注冊會計師違反相應規定的,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執行業務或者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注冊會計師故意出具虛假的審計報告、驗資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 注冊會計師的違約,過失和欺詐會使其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審計產生的根本動因。
(一)審計責任的類分
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按照獨立審計准則的要求出具審計報告,並對發表的審計意見負責,這是獨立審計准則體現。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第21條規定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責任:「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必須按照執行准則、規則確定的工作程序出具報告。」依據不同的標准,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有著不同的類分,如果從審計責任承擔的性質來看,可以分為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與行政責任。如果從審計行為所違反的法定義務來看,可以分為審計職業責任與審計法律責任,筆者主張在後一種語境下適用審計責任這一概念。
1.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職業責任
現代企業的經營與管理有著愈發復雜化和技術化的趨勢,因此傳統的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監督的方式已經無法有效實現其監督的職能。在這一背景下,就要求更為專業的組織和個人對企業的經營,管理作出中立而公允的評價,以給委託人作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益的參考。這是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決定的。世界各國基本都對注冊會計師的准入設置了一定的條件,以保證注冊會計師隊伍的高素質。審計職業責任包括審計職業道德責任和審計職業工作責任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來講,審計職業責任是指是審計人員從事審計職業在職業道德和專職工作中應當履行的義務。所謂的審計職業道德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遵守本職業所要求的道德義務。注冊會計師是一個專業群體,審計也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對審計職業道德的規定不僅要符合一般法律委託以及民商事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還要求注冊會計師符合《審計職業道德准則》等規范的要求。審計職業工作責任是指審計人員在實際執業中,應當遵循《獨立審計准則》施行審計程序,獲取充分可靠的審計資料的基礎上,並經過自己的專業判斷,為審計委託主體出具真實,合法,公允的審計報告。
2.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法律責任
在現代法治社會,法律責任是法律對當事人行為的一種否定性評價。當事人實施一定的行為並不必然導致其法律責任的產生。法律只是將紛繁復雜的行為中的一部分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的行為納入可歸責的范圍。在民商事法律交往活動中,主要還是強調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注冊會計師作為接受委託人委託的一方,其進行審計工作不僅受到審計職業責任的約束,還應該受到委託協議的約束。注冊會計師在違反任何一種約束,給委託人或者相關利害關系人帶來損害的話,必然會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審計法律責任是指注冊會計師在承辦業務過程中未能履行合同條款,或者未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或者出於故意不作充分披露,出具不實報告,致使審計報告的使用者遭受損失,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注冊會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應承擔的責任」。審計法律責任的產生是由於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的約定而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當前我國對注冊會計師違反法律,所承擔的責任由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三方面的責任承擔方式。「一般來說,因違約和過失,可能會使注冊會計師承擔行政責任或民事責任,欺詐則可能會使之承擔民事責任或刑事責任。
(二)注冊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產生的原因
依照我國《注冊會計師法》第二十三條:「會計師事務所可以由注冊會計師合夥設立。合夥設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由合夥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責任。合夥人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在滿足不少於三十萬元的注冊資本、有一定數量的專職從業人員,其中至少有五名注冊會計師、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的業務范圍和其他條件,可以是負有限責任的法人,負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這是我國對會計師事務所所設立的條件,而當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多財務有限責任的形式。因此其責任承擔的上限是受限的,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企業一般為上市公司或者具有巨額資產的大型企業。在進行審計工作中,會計師事務所的違法成本很低,而基於違法審計卻可能獲得的收益卻很高。因此,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時明顯難以保持地位獨立。事務所在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大量接受審計委託,因此難以保證審計質量和注冊會計師的培訓。注冊會計師個人的原因所導致的法律責任也是重要的原因。
從注冊會計師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的法律屬性來看,注冊會計師在進行審計工作後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一般情況下,除非被審計企業出現嚴重的財務問題從而披露審計報告的有失公允之外,現時法律制度中缺乏對事務所審計工作以及審計報告的監督追責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