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消費者權益法律知識
『壹』 生活中常見法律問題解答 消費者權益有哪些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權益有以下9種:
1、安全保障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回品或接受服務時,所答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人身安全權,二是財產安全權;
2、 知悉真情權,是消費者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
3、自主選擇權,是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
4、公平交易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獲得質量保障和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的權利;
5、依法求償權,是指消費者因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人身、財產損害時,依法享有的要求獲得賠償的權利;
6、求教獲知權,是從知悉真情權中引申出來的一種消費者的權利。是指消費者所享有的獲得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的權利;
7、依法結社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依法成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
8、維護尊嚴權,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所享有的其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9、監督批評權,是指消費者享有的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
『貳』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相關法律如下:
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合同內法》
3、《勞動合同法》
4、《物權法》
5、《民法通容則》
6、《侵權法》
7、《產品質量法》
8、《專利法》
9、《著作權法》
10、《憲法》
拓展資料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了消費者享有以下九種權利:
一、安全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身財產不得受侵害;
二、知情權。即消費者享有知悉所購買商品或服務真實情況的權利;
三、自主選擇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不受他人脅迫;
四、公平交易權。即消費者在質量、價格、計量交易條件等方面享有與所有消費者、經營者同等的權利;
五、求償權。即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時有獲得賠償的權利;
六、結社權。即消費者有成立維護自身權利的組織,也就是當前的消費者協會;
七、受教育權。即消費者有獲得消費者權益方面知識的權利;
八、受尊重權。即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人格尊嚴、民族習慣等受到尊重的權利;
九、監督權。即消費者有對商品、服務、經營者、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消費者維權方面進行監督的權利。
『叄』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哪些
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物權法》、《民法通則》、《侵權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
(3)八年級消費者權益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廣義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泛指調整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過程中,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
關於產品質量方面的立法:《產品質量法》《進出口檢驗法》《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行業標准管理辦法》《企業標准管理辦法》《產品質量管理條例》等。
關於安全保障方面的立法:《食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葯品管理法》《化妝標識品管理規定》有關公平交易的法律:《計量法》《價格法》等。
消費者與經營者,國家與消費者,國家與經營者,其他社會組織與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消費者一般是指為了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個人或單位;
1、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類型: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
2、消費行為的目的:滿足生活消費的需要;
3、經營者一般是指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人;
4、經營者包括法人、其他經濟組織、自然人;
5、農民購買使用直接用於農業生產的生產資料參照本法。
『肆』 八年級政治:消費者可以通過哪些合法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
你好。
這樣的合法途徑很多啊。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版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消權費者與經營者發生消費權益糾紛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伍』 調查春節有哪些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消費者採取的態度如何後果如何我們以該怎樣做八年級政治
24、消費者和經營者是什麼關系?(p86,p87)(1)消費者決定著商品及其經營者能否被認可(2)消費者處於不利地位,經營者處於有利地位,個別經營者對消費者的欺詐、坑害,使消費者遭受巨大損失。
25、★保護消費者權益有什麼重要意義?(p89) 保護消費者權利,有利於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26、我國專門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7、消費者享有哪些權利?(p91)(9項)★我國消費者享有安全權(人身、財產安全是公民在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條件),知情權(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自主選擇權(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公平交易權(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依法求償權、結社權、獲得教育權、人格尊嚴與民族風俗習慣獲得尊重權、監督權等9項權利。
28、作為消費者,我們應該履行哪些義務?(p92)維護市場秩序,做有修養、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費者(態度謙和、說話有禮貌、選擇商品應事先考慮好、對營業員的優質服務表示謝意、維護生產經營者的正當利益)。
29、作為消費者應該這樣去維護自己的權利才能避免上當受騙?(p93--94)煉就一雙「慧眼」,要求我們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方面的知識,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30、當消費者的權利受到侵犯以後,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去維權?(p96)(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關仲裁(5)向人民法院起訴。
好不容易搜到的~把最後幾條綜合自己的見解寫上去就差不多了吧~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陸』 公民如何保護消費者權益 八年級政治知識點
誠信是消費者對經營者最基本的要求,隨著現代商業競爭的日益激烈,大多數商品經營者都能夠做到誠信經營,但是也有極個別的商家卻以種種手段對消費者進行欺詐,當消費者遭遇欺詐時也就不得不用法律來維護我們受損的權益。
消費者要維護自身權利除了靠國家的監督和經營者自律外,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其實是最好維護者。有些消費者由於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於交易過程中應當謹慎的問題,疏忽大意,結果上當受騙,追悔莫及;有些消費者由於缺乏權利意識,在權益受損後,自認倒霉,對某些廠商的侵權行為不了了之;有些消費者迫於經營者在消費時,蠻橫挑剔,無理取鬧,故意使事態擴大,造成重大損失,最終自食其果;等等,這一切都是由於缺乏應有的消費者意識所致。因此,作為消費者,在進行消費過中,應特別注意培養以下意識:
(一)自我防範意識
自我防範意識,不僅要求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要注意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且在購買商品後使用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能否認,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利益是沖突的。因此,每一個消費者在進行消費交易過程中,都應對自己的利益給予高度的注意。
(二)權利意識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法律對消費者賦予了各種權利。這里所說的消費者權利,不僅包括法律所規定的消費者權利,也包括消費者與經營者簽定的合同而享有的權利。作為消費者,應當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如果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就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與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斗爭。權利是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當法律對消費者
的權利進行界定後,對這種受法律保護的利益的侵害,便是違法行為。如果消費者對於自己的權利漠不關心,聽任經營者侵害而不進行維護,則是對自我以及社會的不負責任。
這種維護是對受到攻擊的具體的權利的保護,不但是權利人對自己的
義務,而且,是對社會的義務。消費者對自己權利的放棄,便是對經營者違法行為的縱恿和獎勵,此時,受到損害的不僅僅是消費者自身的利益,而且還包括社會的公共利益,法律秩序將會因消費者對權利的放棄而受到破壞,經營者會因消費者的軟弱而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因此,每一個消費者要尊重自己的權利,每一個消費者都有義務維護自己的權利。權利意識的提高依賴於法律意識的提高,要使每一個消費者具有高度的權利意識,必須使消費者知道在法律上他有哪些權利。誠然,消費者與經營者和平相處,禮貌相待,當然是消費者渴求的理想狀態,但是,為了和平相處而放棄權利,對於社會和消費者本人來說,都是不可取的。消費者要改善自己的地位,必須為權利而斗爭。
(三)文明消費意識
消費者應當為自己的權利而斗爭,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可以無法無天、無理取鬧。消費者應當以一個文明的現代消費者的標准要求自己。在與經營者發生糾紛時,應當盡量心平氣和地在協商的基礎上解決;在協商不成時,應通過合法的渠道謀求解決。不論採取哪一種方式解決爭議,都應當注意保持文明消費者的形象。
總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是不可忽視的,為了讓消費者的權益不受損害,除了靠國家的監督、經營者自律外,尤其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自我保護的意識,消費者應當了解我們享有的權利,用法律的武器主動來維護我們的權益。
『柒』 求初二有關法律知識的作文
全部答案給你,供參考。 一、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方法
1、 當勞動報酬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者協商;②找勞動人事部門裁處;③找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④向新聞媒體求助;⑤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⑥上訴人民法院。
2、 當生命健康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及時制止侵權者的侵權行為;②向有關部門申訴;③向新聞媒體求助;④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訴人民法院。
3、 當自己遇到有人落水時怎麼辦?一邊大聲呼救,一邊找救人工具,也可以立即報警。
4、 當名譽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交涉,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指出這是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②要求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不良影響,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上訴人民法院,要求賠償經濟損失和精神損失。
5、 當同學取你綽號怎麼辦?①告誡取你綽號的同學,這種行為是侵犯人格尊嚴的行為,要求其停止侵害,並公開賠禮道歉;②適當的時候也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
6、 當高年級的學生打你時怎麼辦?①報告老師,在老師的幫助下,通過學校解決問題;②告訴家長,讓父母找高年級同學的家長,在家長們的協商下給予解決;③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訴,以討回公道,獲得賠償,捍衛權益。
7、 當父母擅自拆看子女的信件時,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又會如何處理這件事?(老師拆看學生的信件)
評價:這是不合法的。因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父母在沒有得到子女同意的前提下私自拆看其信件是侵犯其通信秘密的行為。父母了解、關心子女應該與子女進行溝通與交流,而不能通過偷看子女的信件來掌握其思想和行為。處理方法:首先我會主動與父母溝通,說明他們的這一行為是對自己的不尊重,同時也是侵犯公民隱私權的行為。相信父母會理解我、尊重我的。如果父母固執己見的話,我可以求助於老師(校長),甚至找有關部門幫助解決。
8、當父母擅自翻閱子女日記時,你如何評價這件事?又會如何處理這件事?(老師翻閱學生的日記等)評價: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國法律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公民的隱私權不受侵犯。子女並非父母的附屬物,其人格獨立,子女的日記是個人隱私的一部分,父母也應當尊重子女的隱私,要樹立隱私意識,明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破除傳統文化中宣揚人格依附的舊觀念。(方法見上題。)
9、 人身自由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交涉,指出這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行為;②求助於新聞媒體;③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訴人民法院,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0、當受教育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尋求學校老師的幫肋;②尋求當地村幹部(居委會)的幫助;③尋求當地政府部門的幫助;④尋求婦聯的幫助;⑤向新聞媒體求助;⑥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訴人民法院。
11、當財產繼承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找村委會或居委會調解;②向當地的婦聯或有關政府部門申訴;③向新聞媒體求助;④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⑤上訴人民法院。
12、當財產繼承權發生爭議時怎麼辦?①互相協商解決;②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③上訴人民法院。
13、當遇到違法的行政處罰時怎麼辦?①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訴;②求助於新聞媒體;③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④上訴人民法院。
14、當智力成果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侵權人當面協商解決;②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5、當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怎麼辦?①與經營者協商解決;②打「96315」或「12315」,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③向有關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⑤向新聞媒體求助;⑥聘請律師或找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⑦上訴人民法院。
★16、如果當自己在放學回家的路上,被幾個小痞子攔住搜身,並搶去身上僅有的10元錢。這幾個小痞子還要你笫二天帶30元錢來,否則就要收拾你。〈1〉請你想一想故事發展的可能性:你可能會採取哪些行動?試一試你能想到幾種,請將你所想到的所有方法都寫出來。①忍氣吞聲,自認倒霉,第二天把錢帶來;②糾集社會上的不良青年進行報復;③去敲詐小學生,搞到錢後給他們;④向老師家長反映,或向學校領導求助;⑤打「110」報警,或直接向公安部門報案;⑥在被敲詐時,實施正當防衛。〈2〉任選你想到的一種可能性,運用法律知識分析該行為是否正確,並簡要說明理由。如:笫一種,這種做法是錯的,因為當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非法侵害時,我們不能忍氣吞聲,要用法律武器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如:笫五種,這種做法正確,因為當公民的合法財產受到非法侵害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自行報復,而應當及時尋求法律援助,運用法律武器來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
★17、關於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啟示: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既不能忍氣吞聲,也不能自行報復,要拿起法律武器,依法追究侵權人的責任,必要時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討還公道。
★18、親愛的同學,通過你的努力學習,相信你在權利義務觀方面已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希望你能創作一張8開的法律知識手抄報,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辦報要求:請你收集發生在身邊的案例,結合八年級《思想品德》下冊中的法律知識,完成以下內容:
⑴為你的手抄報命一個報名:如—法律與我們同行、法律在我們身邊、法律——我們的守護神、少年與法等。
⑵如果本報的主題是「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請你寫出辦報的目的。如——為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從現在起,學法、知法、守法,讓青少年認識到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增強權利義務觀念,提高未成年人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做一個具有高度法制觀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⑶列舉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案例並進行簡單的敘述,運用本冊中所學知識對案例進行科學的分析。 案例敘述:小張是Α市某校的一名初二學生,因成績差,經常受到父母的毒打,後來父母責令其放棄學業,到一家工廠上班。老闆叫他和其他幾個未滿16周歲的孩子每天從早上6時干到晚上6時(除中午吃飯休息1小時外),如此長時間的勞動,使他們正在發育的身體受到摧殘,心理和精神被扭曲。 案例分析:小張父母的行為違反了義務教育法中的規定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中的規定,工廠老闆的行為違反了社會保護的規定和勞動法中關於我國最低就業年齡為16周歲的規定,屬於僱傭童工的行為,他們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都侵害了小張的生命健康權和受教育權。
(主題探究:黑板報、法制長廊、模擬法庭、辯論會、維權手冊、主題班會、調查報告、法制講座)
★19、維權方法:①與侵權人協商(溝通與交流);②向他人(父母、老師、學校領導、長輩等)求助;③向當地村(居委會)幹部求助;④向婦聯求助;⑤向消費者協會求助;⑥向有關部門求助;⑦向新聞媒體求助;⑧聘請律師或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⑨打「110」報警或直接向公安機關報案;⑩上訴人民法院。⑾請仲裁機構仲裁。(仲裁——消費、勞動;報警——犯罪;婦聯——未成年人;人格尊嚴——賠償精神損失。)
20、★對待不公平現象的正確做法是什麼?①當不公平的情況發生時,我們應增強維權意識,善於尋找解決途徑,用合法手段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以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當不公平的情況發生在他人身上時,我們要崇尚公平、主持公道,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對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為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1、★怎樣才能做到公平合作?為了更好的合作,我們需要承擔自己應該做的,決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則對其他人不公平。只有做了我們該做的,才能獲取自己該得的。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同時也在收獲著別人的付出。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樹立公平合作的意識,有助於我們順利地融入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22、★如何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有正義感的人,應該做到:如果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夠採用正當方式,奮起抗爭;如果看到非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能夠見義勇為,匡扶正義,及時對受益者給予聲援和救助。當然,我們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匡扶正義。
23、★請你從執法者(國家)、經營者和消費者的角度來談談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執法者:要加大打出力度,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嚴厲制裁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 經營者:樹立質量意識,增強誠信意識,培養法制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社會力量:應致力於培養健康的商業環境,如加強新聞媒體和群眾組織的監督力度; 消費者:要增強自己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選擇合理的消費行為;要主動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的知識,以及掌握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捌』 有關315的法律常識,你知道哪些
一、什麼是消費者權益爭議?其解決途徑有哪些?
消費者權益爭議,是指在消費領域發生的,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因經營者不依法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義務致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而引起的爭議。
解決消費者權益爭議的途徑是:
(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訟訴。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種途徑可以選擇適用,和解、調解等程序解決速度快,但有效性低,仲裁或訴訟有效,程序正規,解決速度相對稍慢。
二、消費者協會應履行哪些職能?
了解消費者協會的職能,可以讓我們清楚以後在發生什麼情況下可以向消協尋求幫助。消費者協會應履行以下七項職能:
(1)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
(2)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3)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4)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5)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鑒定部門應當告知鑒定結論;
(6)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
(7)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三、什麼是投訴書?投訴書怎麼寫?
投訴書,是指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糾紛以後,消費者請求消費者協會出面調解時向其遞交的書面材料。投訴書包括的內容為:
(1)投訴人的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住所、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聯系電話號碼等。
(2)被投訴人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人的姓名(或單位名稱)、地址、郵政編碼、電話號碼、法定代表人、經辦人等等。
(3)消費糾紛情況。即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時間、價格、數量、受損害的具體程度及有關證據材料。購買商品還要寫楚 商品的商標、牌號等等。這部分內容要盡量寫詳細,以供消費者協會在調查處理時參考。
(4)投訴請求。包括退、換、修原商品、支付賠償等等。
投訴書沒有固定格式,下面列舉一個實例請作參考。
投訴書
XXX消費者協會
我叫趙XX,女,家住XX市XX巷XX號,工作單位XXXX,聯系電話XXXXXX,郵政編碼XXX XXX。我到XX市XX商場購買XX牌電腦時,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XX商場在XX街XX號,商場負責人:XXX。售貨員:XXX,電話號碼:XXXXXX。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略)
我請求消費者協會依法維護我的合法權益,並要求XX商場賠償損失XXXX元。
投訴人:趙XX
XXXX年XX月XX日
四、怎樣才能使投訴得到圓滿解決?
(1)注意保留好現場。消費者遇到商品質量、服務質量問題,造成人身財產傷害,要注意保留好事發現場,對現場可採取拍照、錄像或留下證人、證詞。
(2)對有的投訴,在投訴前可先向銷售者或生產者反映問題,協商解決,因為大多數銷售者和生產者都是守法經營者,比較注意信譽,他們也不希望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出問題,鬧得滿城風雨,影響聲譽,一般情況下能主動配合消費者解決問題。
(3)如果與銷售者或生產者經過交涉得不到合理解決,就應該馬上到消費者協會投訴,切不可拖延,因為時間拖得太長,不利於判斷商品損壞程度和正常磨損的區別;拖延時間還會導致超過「三包」期限,使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
(4)投訴要實事求是。投訴商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投訴,切不可誇大事實,也不要隱瞞自己使用中的不當行為,否則就會使問題難以及時解決。
(5)投訴要合理合法。消費者的投訴,無論是要求修、退、換或要求賠償,都應該合情合理合法,切不可提出不符合實際的要求。
(6)投訴材料要完備、齊全。消費者投訴質量問題時,應向消費者協會提供購貨發票或購貨憑證,如有雙方交涉的書面材料或有關部門的質量鑒定更好。
(7)一些憑感觀難以確定的質量問題,往往是消費者和經營者爭議的焦點,因此對此類問題最好在投訴前請有關部門進行檢測鑒定。
(8)要注意收集或索要經營者的姓名、電話號碼、工作牌號、地址、郵政編碼等,以保證投訴問題的盡快解決。
(9)投訴書的內容真實、論述清楚、字跡工整是保證投訴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玖』 八年級,消費者如何避免權益受到侵害
一、消費者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享有哪些基本權利?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享有九大權利,即保障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悉真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獲得補償、賠償權、成立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社會團體的權利、獲取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知識權、人格尊嚴權、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的監督權。
二、消費者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有哪幾種維權途徑?
至少有5種途徑可選擇。一是直接與侵權人協商解決。二是請求經營者所在地消協進行調解。三是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四是根據與侵權人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五是向法院提起訴訟。
三、消費者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提出賠償請求?
《消法》規定,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受到侵害的可要求賠償。2.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要求賠償。3.接受服務時受到侵害的可向服務者要求賠償。4.受到侵害,原企業分立、合並的可向變更後承擔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5.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利益的,可向其要求索賠,也可向營業執照持有人索賠。6.因虛假廣告受到損害的可以索賠。7.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受到侵害的,可向銷售者或服務者索賠,也可向舉辦者、出租者要求賠償。在舉辦者、出租者賠償後,還可向銷售者或服務者追償。
四、《消法》關於雙倍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消法》49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根據規定,銷售摻雜、摻假,銷售「處理品」、「殘次品」等13種情況屬於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