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的是

法律責任主要是補償性的是

發布時間: 2021-01-24 22:50:16

經濟法補償性責任和懲罰性責任論述

這是依據追究來責任的源目的所作的分類。補償性責任是指以法律上的功利性為基礎的通過當事人要求或者國家強制力保證要求主體承擔彌補或賠償的責任方式,而懲罰性責任是指以法律上的道義性為基礎通過國家強制力對責任主體實施懲罰的責任方式。這個在各個部門法傷可以廣泛使用,如民法上的損害賠償、稅法上的滯納金一般被看作補償性責任;而金錢罰等無論其側重物質還是精神,往往看作是懲罰性責任方式,補償性和懲罰性的分類,在經濟法上同樣也適用,而且由於經濟法自身的特質,其更傾向於懲罰性責任的運用。

Ⅱ 侵犯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責任有什麼特殊性 1.補償性法律責任 2.懲罰性法律責任

2.懲罰性法律責任.

Ⅲ 民事責任是以補償性為主,還是以懲罰性為主

大部分都是以補償為主。少部分,比如:食品類消費者保護問題,是懲罰性的。

Ⅳ 法律責任的目的是

法律責任復是指因違反了法定製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就其性質而言,法律關系可以分為法律上的功利關系和法律上的道義關系,與此相適應,法律責任方式也可以分為補償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分刑事責任、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違憲責任、國家賠償責任。
法律責任的目的主要在於保障法律上的權利、義務、權力、自由得以生效,在它們受到阻礙從而法律所保護的利益受到侵害時通過適當的救濟,使對侵害發生有責任的人承擔責任,消除侵害並減少未來發生侵害的可能性。

Ⅳ 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是什麼

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Ⅵ 法律責任主要有什麼

法律責任一般包括民事責任,刑事責任,行政處罰幾類。這幾類裡面,民事責任主要版是經濟賠償,恢復權名譽,賠禮道歉,修理重做之類的,刑事責任有罰金,限制人身自由的處罰。行政處罰也有罰款,限制人身自由,警告之類的。

熱點內容
勞動法辭退賠償2013 發布:2025-10-05 20:40:54 瀏覽:75
郭毅律師 發布:2025-10-05 20:40:53 瀏覽:218
東奧初級會計的經濟法誰講得好 發布:2025-10-05 20:39:21 瀏覽:807
李建群律師 發布:2025-10-05 20:30:51 瀏覽:371
工會規章制度培訓 發布:2025-10-05 20:20:24 瀏覽:403
環保設施運行維護規章制度 發布:2025-10-05 20:19:47 瀏覽:925
電商法實施日 發布:2025-10-05 20:07:05 瀏覽:315
區法律援助中心服務百姓 發布:2025-10-05 19:41:30 瀏覽:254
黃島法院崔 發布:2025-10-05 19:41:28 瀏覽:811
王澤鑒關於民法總則 發布:2025-10-05 19:40:29 瀏覽: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