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被告人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① 被告人借款一直沒有付,請問可以追加被告人孩子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如果對方為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民事責任只由本人承擔,不能株連影響家人。
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其個人財產和收入。
② 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作為追加當事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③ 原告未訴請,被告申請追加的被告能否判決承擔責任
在民事審判實踐中,經常發生原告起訴的被告不是對訴訟請求承擔責任的人,此時即發生追加當事人的情形。《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必須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五十七條規定:「必須共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規定通知其參加;當事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追加。」據此,追加當事人的主體為已經參與訴訟的本訴當事人和本訴主審法官或合議庭成員代表人民法院依職權提出。追加被告的目的是為了查清案件事實,依法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如果應當參加訴訟的被告沒有參加訴訟,案件事實難以查清,並且對實體處理上有可能使原告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也有可能使已經參加到訴訟中來的被告承擔不應承擔的責任,同時,如果不應參加訴訟的被告被追加到訴訟中來,那麼不僅增大了訴訟的復雜性而且增加被追加人的訴累。因此,無論當事人申請還是人民法院依職權追加的被告都應從嚴掌握。
依法被追加的當事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1對已經參與訴訟的當事人訴爭的標的具有獨立的請求權;2對已進行的本訴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3對已參與訴訟的當事人的訴訟標的既不享有獨立的請求權,也不與本訴存在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而僅僅與案件處理的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
追加的被告必須明確。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起訴必須有明確的被告,因此,在訴訟中追加的被告也必須明確。首先,必須在法律上承認其存在,如企、事業單位應當經過有關部門的登記,自然人應當有戶籍登記等。其次,追加的被告要有確切的住址、名稱等基本情況,能夠送達訴訟文書。法律上的不存在與沒有詳細住址,或雖有詳細住址但找不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法律上存在的當事人可以採取公告方式送達,但是否存在都不清楚的,不可以公告送達,更不可以追加為被告。
追加被告必須提供相關的證據。為防止錯誤地追加被告,不論是法院依職權追加還是被告申請追加,都應當有證據加以證明被追加的被告與原告有利害關系,並且與已經參加訴訟的被告存在共同的權利義務關系,如果被告不能提供證據,則應當以申請無理為由駁回申請。
追加被告應當適時提出。被告提出追加被告的申請應將時間控制在本訴已經立案而訴訟正在進行之中,原則上應以法庭調查結束前為限。具體情況應加以區別:如追加被告的有關法定事由的時間處於舉證期間的,被告應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追加;如追加被告的有關法定事由的時間處於舉證期限屆滿後的開庭前准備期間或法庭調查階段的,被告應在法庭調查結束之前提出追加;如因特殊原因導致追加被告的有關法定事由的時間處於法庭調查結束之後的法庭辯論階段的,法官應依法嚴格審查,防止本訴被告藉此無理拖延或阻礙訴訟程序的依法進行。對情況確實符合法定條件的,依法准予追加,並決定重新進行法庭調查、補充調查或恢復法庭調查;對於在法庭辯論結束之後被告提出追加申請的,法官不得重新進行法庭調查、補充調查或恢復調查,應依照《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繼續審理並作出裁判。對超過期限而延遲提出追加申請的,被告有權提出相應的程序失權抗辯,法官不應再依職權發出任何追加通知,面對所有的追加申請,應依法予以駁回,同時告知被告採用依法另案起訴或及時上訴的方式進行法律救濟,以確保訴訟的時效性及司法裁判的效率。
綜上,程序上的追加不影響原告實體上的處分權,雖然原告沒有申請追加被告,但對追加進來的被告原告也可以放棄對其同被告的訴訟請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據此如果原告放棄對追加的共同被告的訴訟請求,而法院查明該追加的被告承擔部分責任,則原告不能將責任份額加於其他被告身上。因此,民事訴訟中的被告可以申請追加被告。
④ 執行案件中追加被執行人的幾種情形及法律依據是什麼
已於2016年12月1日起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系當前民事案件執行程序中追加被執行人的最新、最全的規定,今天本文就根據該司法解釋的規定,總結在執行程序中可以依法追加被執行人的15種情形:
1、因被執行人死亡,可申請變更其繼承人、受遺贈人、遺囑執行人、遺產管理人為被執行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第一款
2、因被執行人被宣告失蹤,可申請追加或變更其財產代管人為被執行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第二款
3、因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合並,可申請變更合並後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
4、因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分立,可申請追加或變更分立後企業法人為被執行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
5、作為被執行人的個人獨資企業,不能清償債務,可申請直接追加投資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三條
6、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分支機構,可申請變更、追加該法人為被執行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
7、作為被執行人的合夥企業,可申請變更、追加普通合夥人為被執行人,有限合夥人出資未到位的,可追加有限合夥人為被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
8、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可申請變更、追加抽逃出資、出資不實的股東、出資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八條
9、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在原股東未履行出資義務的情況下,可申請追加原股東作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九條。
10、作為被執行人的一人有限公司,可申請追加股東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條
11、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可申請變更、追加清算義務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一條
12、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出現解散事由後,可申請追加無償接受其財產的股東、出資人或主管部門作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二條
13、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可申請追加在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書面承諾對被執行人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的第三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
14、在執行程序中,可直接追加在人民法院作出書面承諾代為履行的第三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四條
15、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財產被其上級機關或其他組織無償調撥給其他企業或個人,可申請追加取得資產的企業或個人為被執行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五條
(4)追加被告人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執行中變更、追加當事人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公民的遺囑執行人、繼承人、受遺贈人或其他因該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取得遺產的主體為被執行人,在遺產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繼承人放棄繼承或受遺贈人放棄受遺贈,又無遺囑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遺產。
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被宣告失蹤,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該公民的財產代管人為被執行人,在代管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一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因合並而終止,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合並後存續或新設的法人、其他組織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分立,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分立後新設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為被執行人,對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但被執行人在分立前與申請執行人就債務清償達成的書面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三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個人獨資企業,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其投資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作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
個體工商戶的字型大小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字型大小經營者的財產。
第十四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合夥企業,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普通合夥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作為被執行人的有限合夥企業,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未按期足額繳納出資的有限合夥人為被執行人,在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五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分支機構,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法人為被執行人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法人直接管理的責任財產仍不能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法人其他分支機構的財產。
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直接管理的責任財產不能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債務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執行該法人分支機構的財產。
第十八條作為被執行人的企業法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抽逃出資的股東、出資人為被執行人,在抽逃出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九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其股東未依法履行出資義務即轉讓股權,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原股東或依公司法規定對該出資承擔連帶責任的發起人為被執行人,在未依法出資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條作為被執行人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於自己的財產,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一條作為被執行人的公司,未經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導致公司無法進行清算,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二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被注銷或出現被吊銷營業執照、被撤銷、被責令關閉、歇業等解散事由後,其股東、出資人或主管部門無償接受其財產,致使該被執行人無遺留財產或遺留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
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股東、出資人或主管部門為被執行人,在接受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三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未經依法清算即辦理注銷登記,在登記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時,第三人書面承諾對被執行人的債務承擔清償責任,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承諾范圍內承擔清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四條執行過程中,第三人向執行法院書面承諾自願代被執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承諾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二十五條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或其他組織,財產依行政命令被無償調撥、劃轉給第三人,致使該被執行人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第三人為被執行人,在接受的財產范圍內承擔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⑤ 追加被告的申請,民事被告人申請追加被告有何法律依據
從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司法實踐可以看出,我國把是否必要共同訴訟版作為追加當事權人的標准根據訴訟標的是否共同和是否同一種類,共同訴訟可以分為必要的共同訴訟與普通的共同訴訟。必要的共同訴訟是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兩人或兩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須合並審理的訴訟。在共同訴訟中,共同起訴訟或共同應訴的人,叫做共同訴訟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⑥ 民事訴訟中被追加的被告有什麼權力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專請追加被屬告。"被告追加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
⑦ 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據
可以,追加被告不受舉證期限制,具體處理訴訟事宜。
滿意請按採納
⑧ 追加被告法律依據民事訴訟法
這位朋友你好,這個當然是根據法律發現了他行為比較更惡劣,當然是可以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據來。懲罰犯罪分子。
⑨ 原告不同意追加被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起訴部分共同侵權人的,人民法院應當追加其他共同侵權人作為共同被告。賠償權利人在訴訟中放棄對部分共同侵權人的訴訟請求的,其他共同侵權人對被放棄訴訟請求的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份額不承擔連帶責任。責任范圍難以確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權人承擔同等責任。」依此,如果原告放棄對追加的共同被告的訴訟請求,而法院查明該追加的被告承擔部分責任,則原告不能將責任份額加於其他被告身上。所以,被告有權申請追加被告。?駁回起訴。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原告可明示放棄對共同被告的權利。其它被告在原告放棄的范圍內不承擔責任。民訴法解釋第57條,被告有權申請追加共同被告。對此,人民法院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審查:
1.是否必要的共同訴訟。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共同所有、共同繼承、共同承擔連帶責任、共同侵權、合夥制度等,決定民事訴訟可能產生必要的共同訴訟。必須是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被告的,除此之外被告沒有權利再行追加被告。依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如與案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也只能列為第三人,而不能是被告。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由於法律賦予原告選擇確定被告的訴訟權利,那麼訴誰、不訴誰應當尊重原告的意見。對於被告提出追加共同被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定確屬必要的共同訴訟遺漏了當事人的,應當行使法官釋明權,告知原告並徵求其意見。原告同意追加的,裁定準許;原告不同意追加的,可以借鑒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列為第三人參與訴訟。
⑩ 起訴後什麼時候可以申請追加被告人
在民事訴訟中,原告根據自己利益的需要,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申請追加被內告。"被告追加容被告"的申請能否得到支持,主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1、被追加的被告是否是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
2、原告是否同意追加;
3、是否在規定的期限內申請追加(關於追加被告的期限,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在審判實踐中一般在一審程序的法庭辯論終結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