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委託監護責任的法律規定

委託監護責任的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01-25 18:11:58

⑴ 監護人法律有什麼規定

民法通則
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第十九條 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他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宣告他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⑵ 法定監護人有沒有委託他人的法律依據

法定監護人有委託他人的法律依據。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父母因外出務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對未成年人監護職責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

⑶ 民法老師說監護分為法定監護,指定監護,協議監護,委託監護 請問協議監護與委託監護的區別

協議監護與委託監護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委託監護是由合同設立的監護人,委託監護屬意定監護,可以是全權委任,也可以是限權委任。而協議監護是指由同一順序的監護人之間進行協商一致,推選出由誰或者由哪幾人擔任監護人一職。

其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民事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法律制度。

2、主要適用群體不同

委託監護又叫意定監護,主要適用群體是老年人,通過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而協議監護適用群體是所有人。

3、監護人不同

履行監護職責的人稱為監護人,受到監督和保護的人是被監護人,中國的監護制度分為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對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的監護兩種情況。委託監護的監護人可以是所有人,而協議監護的監護人受法律規定。

(3)委託監護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關於委託監護:

委託監護可以是全權委任,也可以是限權委任。前者如父母將子女委託祖父母照料或配偶將精神病人委託精神病院照料;後者如將子女委託給寄宿制學校、幼稚園等。

依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的解釋,委託監護不論是全權委託或限權委託,委託人仍要對被監護人的侵權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但另有約定的除外;被委託人只有在確有過錯時,才負擔連帶賠償責任。

即法定或指定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不因委託發生移轉,委託監護人只承擔過錯連帶賠償責任,其在盡到監護之責而無過錯時,被監護人之行為如依法律仍須由監護人負責時,則由法定監護人承擔。

我國設定監護人主要有法定和指定兩種形式。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時,可以將民法通則關於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或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的規定視為指定監護人的順序。

所謂爭議,在未成年人是其父母以外的監護人范圍內的人爭搶擔任監護人或互相推諉都不願意擔任監護人;在成年精神病人則是監護范圍內的任何人之間的爭議,爭議項如同前述。

從《民法總則》的規定看,指定監護實際上是法定監護的延伸,仍屬法定監護范疇。指定監護只是在法定監護人有爭議時才產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委託監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監護

⑷ 委託監護的法律性質是代理嗎 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這條,協議確定可以不按監護人順序嗎

1、依照《民法通則》確定監護人時,應依據監護人的監護順序、監護能力、內對被監護人有利容等因素認定。
2、「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沒有明確規定,我認為:應是在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相互有爭議時(即都想做監護人、或者都不想做監護人)、又能對誰做監護人相互協商一致時,可以協商確定監護人。
3、「若《民法通則》中所規定的可以取得監護權的人都有監護能力(包括父母),是否可以協議確定監護人?」:允許。
依據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修改稿》第15條:「有監護資格的人之間協議確定監護人的,應當由協議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承擔監護責任。」
應該是

熱點內容
甘政法法學就業 發布:2025-10-05 18:18:55 瀏覽:971
現行婚姻法是 發布:2025-10-05 17:49:23 瀏覽:316
14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解析 發布:2025-10-05 17:47:17 瀏覽:979
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 發布:2025-10-05 17:35:33 瀏覽:659
張洪峰律師 發布:2025-10-05 17:19:01 瀏覽:51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和三十八條如何適用 發布:2025-10-05 17:17:21 瀏覽:66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山西 發布:2025-10-05 17:16:48 瀏覽:772
規章制度修訂必要性 發布:2025-10-05 16:55:15 瀏覽:944
婚姻法限定離婚次數 發布:2025-10-05 16:55:14 瀏覽:534
樂清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05 16:43:19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