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逃避責任法律上叫什麼罪

逃避責任法律上叫什麼罪

發布時間: 2021-01-25 20:14:10

1. 把人打成輕傷想逃避責任在法律上算是哪條

首先,要區分是主觀要件,是故意還是過失。其次,要構成輕傷。
構成輕傷的,一、版如果是故意,打權成輕傷的,則已經構成我國刑法上第234條規定的故意傷害罪,屬於刑事犯罪,報警好了。如果公安或者檢察院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但是自訴的話你要自己提供證據,證明是他故意打人,且打成輕傷。
二、如果是過失,你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要求賠償醫葯費之類的。同樣你要提供證據。
不構成輕傷的,只能算治安事件。

2. 法律上是如何規定,如果逃避法律責任,會有什麼樣的懲治措施

要看是民事還是刑事責任。

3. 如何定義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

在理論上,認定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版

實踐中,交通事權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後,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後逃逸的標准,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後逃逸:

(1) 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 行為人有酒後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後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後又返回的;

(3) 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 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後離開醫院的;

(5) 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 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後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後,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並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後自首。

4. 公民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責任應定什麼罪

或可構成包庇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一十條明內知是犯罪容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第三百六十二條旅館業、飲食服務業、文化娛樂業、出租汽車業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淫、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5. 如何逃避法律責任

熟知法律全面掌握法律知識是規避法律的基礎如果你看懂了這句話你就可以逃避法律責任

6. 幫助被扏行人逃避法律責任的算犯罪嗎

如果你幫助被執行人逃避法律你就犯了包避罪,這算是犯罪行為,如果是因你的包避罪造成重大後果是要追究你的刑事責任的

7. 中國法律有逃避責任罪這一條嗎

民事責任逃債行為屬於不當行為,沒有履行賠償的責任義務違法但還不具入罪的條件。

8. 未婚先孕 男方逃避責任應判他什麼罪

未婚先孕
男方逃避責任,法律沒有相關規定,因為未婚懷孕就是不受法律保護的,除非女方不是自願行為,是男方強奸,男方才有罪。雙方認可的,懷孕,雙方都有責任。
一、作為女性必須保護好自己,要自尊、自愛。
二、未婚先孕的弊端
1、損害女方的身心健康
在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未婚先孕後生育的子女,即通常所說的「私生子」,抱有很深的成見和歧視心理,他們很難在社會上正常的生活。
絕大多數未婚先孕的女性要通過人工流產方法進行墮胎,一些女性出於保密等原因而尋找非法行醫者墮胎,這種非法行醫者的墮胎手術往往會給女方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會危及女方的生命。
即使在醫院中由專業醫生進行的合法墮胎手術,也對女方的身體健康有較大的危害。墮過胎的女性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和罪惡感。
2、破壞了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
未婚先孕者的生育,往往不符合晚婚晚育的規定,破壞了國家的人口生育控制政策。
3、不利於子女的成長和社會的穩定
大量的研究和調查表明,未婚先孕者生育的子女,很難抵禦住社會的歧視和排斥,他們往往是違法犯罪行為的後備力量,很容易導致犯罪行為,造成危害社會的後果。

9. 故意傷害罪,逃避責任,在這法律上算犯是那一條。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版 犯前款權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10. 如何理解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構成犯罪

「交通肇事逃逸」的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 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後,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據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對「交通肇事逃逸」的成立要件進行分析。
1、「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要件
《解釋》第二條第一款和第二款(一)至(五)項規定的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八種情形,根據《解釋》第三款的規定,行為人只有具備這八種情形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其「逃逸」行為才能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如果行為人肇事情節輕微,負事故次要或同等責任,未造成人員傷亡或得重大財產損失的,由於其行為不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即使其在交通事故發生後逃逸,也不構成「交通肇事後逃逸」。即行為人交通肇事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要件。
2、「交通肇事逃逸」的時間要件
《解釋》將「逃逸」的時間界定為「在發生交通事故後」,那麼是否事故發生後的任何時間逃跑,均可認定為逃逸?如,行為人在事故發生後已被公安機關訊問確定為事故行為人,並採取刑事拘留或者取保候審等強制措施的,其逃跑行為能否認定為「交通肇事逃逸」。肇事者接受公安機關處理後,在偵查、起訴、審判階段為逃避責任經傳喚不到案,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期間逃跑,實質是一種違反訴訟程序脫逃行為,均不宜認定為「逃逸」。我們認為,只有在交通事故發生後、事故處理機關將行為人列為肇事嫌疑人採取首次處理措施前這段時間內的逃跑行為方能成立「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的空間要件
《解釋》未對「逃逸」的場所作出限定,就其立法目的來看,「交通肇事逃逸」的空間要件是指逃離事故發生現場或與事故具有緊密聯系的場所,如搶救事故傷亡者的醫院、調查事故責任的交警部門等。交通肇事逃離現場的行為是逃逸的典型情形,但由於逃逸行為本質是對搶救義務的不作為和對責任承擔的逃避,因此認定肇事人「逃逸」不能僅僅看肇事人是否離開現場,其關鍵在於肇事人是否同時具備「積極履行救助義務」和「立即投案」的行為特徵,二者缺一不可。肇事人肇事後將被害人送往醫院,並立即報案在醫院守候等待公安機關的審查處理,雖然離開了肇事現場,但系為了救助被害人所致,當然不屬於交通肇事後「逃逸」。反之,肇事人如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後而逃跑的,或者雖然肇事人立即報案,且有能力履行卻沒有積極履行救助義務,均應認定肇事後為逃避法律追究的「逃逸」行為。
4、「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觀要件
《解釋》將「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觀目的限定為「為逃避法律追究」,即指行為人在明知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的情況下,為逃避履行相關法定義務和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而產生逃跑直接故意的主觀動機。但在實踐中,交通肇事行為人在肇事後離開現場的原因和目的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有的是害怕被害人親屬和群眾的報復毆打,有的可能是正在去投案和搶救傷者的途中,因此正確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逃避法律追究」這一要件對於認定行為人是否屬於「逃逸」具有重要意義。筆者認為,對於「逃避法律追究」的認定可採取推定原則。保護現場、搶救傷者、迅速報案、聽候處理等是法律明確規定的義務,行為人無正當理由離開現場的主觀動機應推定為「逃避法律追究」,而「正當理由」須經查證屬實。

熱點內容
現行婚姻法是 發布:2025-10-05 17:49:23 瀏覽:316
14年法律碩士非法學解析 發布:2025-10-05 17:47:17 瀏覽:979
中國革命道德的主要內容 發布:2025-10-05 17:35:33 瀏覽:659
張洪峰律師 發布:2025-10-05 17:19:01 瀏覽:51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和三十八條如何適用 發布:2025-10-05 17:17:21 瀏覽:663
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山西 發布:2025-10-05 17:16:48 瀏覽:772
規章制度修訂必要性 發布:2025-10-05 16:55:15 瀏覽:944
婚姻法限定離婚次數 發布:2025-10-05 16:55:14 瀏覽:534
樂清市法院院長 發布:2025-10-05 16:43:19 瀏覽:814
上海崇明律師 發布:2025-10-05 16:42:39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