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我國對瑕疵擔保責任法律規定的缺陷

我國對瑕疵擔保責任法律規定的缺陷

發布時間: 2021-01-26 04:22:17

『壹』 瑕疵擔保責任的基本簡介

合同法》第130條規定,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與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有償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是買賣合同最基本的法律特徵。買賣合同中的雙方當事人,交付財產取得價款的一方稱為出賣人,接受財產交付價款的一方稱為買受人。
買賣合同是所有有償合同的典範。買賣合同是最典型、普遍、廣泛的交易形式,是自由經濟社會營利行為之代表。《合同法》總則中許多制度都是以買賣合同為藍本構建起來的,契約法中的絕大多數規則都來自買賣法。在各國民法典中,買賣合同都規定於典型合同的首位,這充分證明買賣合同的重要性。買賣合同有效成立後,出賣人依合同負有交付標的物的義務和使買受人獲得標的物所有權的義務,此外,還負有兩項瑕疵擔保責任,即物的瑕疵擔保責任和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從買賣合同之概念,我們可以看出出賣人的義務主要有兩項:交付標的物﹑移轉標的物所有權。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必須符合買受人之需求,即出賣人交付的應是符合約定或該類物通常應具有的價值或效用的物。由此產生了出賣人的一項極重要的義務——出賣人對其所提供的標的物,應擔保其具有依通常交易觀念或當事人的意思認為應當具有的價值﹑效用或品質。如果出賣人違反或不履行此項擔保義務,則應承擔民事責任,此責任稱為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另外,出賣人交付標的物不能將買賣標的之財產權之全部或一部,移轉於買受人,或移轉之財產權不完全時,所生出賣人之擔保責任,構成了出賣人另一項重要責任——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我國合同法理論肯定出賣人負有瑕疵擔保責任,即出賣人應保證標的物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准或者合同中約定的質量標准。標的物不符合規定或約定的質量標准,即為有瑕疵,買受人用通常方法檢查即可發現的瑕疵,屬於表面瑕疵,需要經過技術鑒定或者在使用過程中才能發現的瑕疵,屬於隱蔽瑕疵。出賣人對於表面瑕疵和隱蔽瑕疵,都應承擔責任。
瑕疵擔保責任,是法定責任。只要權利或物有瑕疵,出賣人必須負責,因此屬於無過錯責任。正好與其違約責任的過錯歸責相對應。其制度設計的目的在於平衡出賣人與買受人的利益和風險。那麼我國《合同法》對於瑕疵擔保責任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它在買賣實踐中又是如何具體應用的呢?下文將分別進行討論。 1、標的物須有瑕疵。此為物的瑕疵擔保責任成立之關鍵。在此如何理解「瑕疵」呢?本文認為,在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衡量買賣標的物是否有瑕疵,有兩種標准——客觀標准和主觀標准。按客觀標准,所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該種物所應具備的通常性質及客觀上應有之特徵時,即具有瑕疵。按主觀標准,所交付之標的物不符合當事人約定的品質,致滅失減少其價值或效用時,即具有瑕疵。
2、物的瑕疵必須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時存在。
買賣標的物的利益及不利益,自交付時起,一般由買受人承受負擔,所以出賣人所擔保的瑕疵應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時存在。如物的瑕疵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之後發生,則應由買受人負擔。我國合同法將標的物風險轉移的時間規定為物的交付時間,當然,買賣雙方也可另行約定風險轉移時間。
3、買受人善意並無重大過失。
依此要件,買受人在合同訂立及標的物交付之前不知有瑕疵存在,如果買受人明知標的物有瑕疵而仍與出賣人訂立買賣合同時,出賣人不負擔瑕疵擔保責任。因為重大過失幾乎等於故意,對這種對自己權益漠不關心者,法律自無特別保護的必要。但是若出賣人對標的物的品質有特殊保證或故意不告知買受人物的瑕疵的,即使買受人有重大過失,出賣人仍應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出賣人的惡意行為較買受人的過失更具有可懲罰性。
4、買受人須履行及時檢查並將瑕疵之存在通知出賣人的義務
對於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買受人應當及時驗收,如發現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的瑕疵,應立即通知出賣人。否則,買受人會因超過法定的除斥期間而喪失向出賣人主張權利,但是,關於買受人通知的規定,不應適用於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標的物有瑕疵而故意不告知標的物瑕疵的情形。
5、須買受人非依強制執行或拍賣而取得標的物
通過強制執行、拍賣取得標的物,非出於標的物所有權人的自願,執行機關、 拍賣機關僅就標的物的現狀拍賣,並不知道標的物的瑕疵,並且拍賣是公開競買,買受人亦可當場查清標的物的瑕疵,故於此情況下,出賣人不負瑕疵擔保責任。 關於物的瑕疵擔保的法律效力,即出賣方違反品質擔保義務應如何承擔責任,依照我國合同法,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約定不明或無約定的,可協議解決;不能協議的,買方可根據標的物的性質及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修理、更換、減價或退貨等救濟措施,買方有損失的可請求損害賠償。另外,買方還可選擇合同解除權,但解除權的行使須在賣方規定的期限內。具體措施如下:
1、主張減少價款
出賣人應負標的物的品質瑕疵擔保責任時,買受人可以請求減少價款。價款的減少數額應依標的物的瑕疵狀況而定,原則上應為有瑕疵標的物的實價與無瑕疵之物的買價的差額。
2、主張解除合同
出賣人應負標的物的品質瑕疵擔保責任時,買受人有權主張解除合同。買受人主張解除合同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出賣人可規定相當期限,催告買受人於該期限內作出是否解除合同的表示。買受人於出賣人規定的期限內未作出解除合同表示的,喪失解除合同的權利。(2)因標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約定而解除合同的,解除合同的效力及於從物。因標的物的從物不符合約定被解除的,解除的效力不及於主物。(3)標的物為數物,其中一物不符合約定的,買受人可以就該物解除,但該物與他物分離使標的物的價值顯受損害的,當事人可以就數物解除合同。(4)出賣人分批交付標的物的,出賣人對其中一批標的物不交付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致使該批標的物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就該批標的物解除。出賣人不交付其中一批標的物或者交付不符合約定,致使今後其他各批標的物的交付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就該批以及以後其他各批標的物解除。買受人如果就其中一批標的物解除,該批標的物與其他各批標的物相互依存的,可以就已經交付和未交付的各批標的物解除。
3、請求更換、修理,或者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
出賣人應負標的物的品質瑕疵擔保責任時,買受人可以要求出賣人更換、修理,或者自行修理,費用由出賣人負擔。標的物屬於種類物的,買受人亦可要求出賣人另行交付無瑕疵的替代物。
4、主張損害賠償
標的物缺乏出賣人所保證的品質或者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時,買受人可以請求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買受人因標的物瑕疵或者缺乏品質而遭受損失時,有權要求出賣人賠償。

『貳』 瑕疵擔保責任的權瑕擔保

《合同法》第150條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51條規定,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三人對買賣的標的物享有權利的,出賣人不承擔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義務。《合同法》第152條規定,買受人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提供適當擔保的除外。《合同法》第150、151、152條的規定屬於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規定。
權利瑕疵擔保責任,謂出賣人不能將買賣標的之財產權之全部或一部,移轉於買受人,或所轉移之財產權不完全時,所產生出賣人之擔保責任。權利瑕疵擔保,也稱為追奪擔保、權源擔保,是指出賣人應保證對其所出售的標的物享有合法的權利,這種出售行為沒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權利,並且任何第三人都不會向買受人就該標的物提出任何權利要求。在第三人基於所有權,用益物權或擔保物權等向買受人追奪標的物時,出賣人即應負擔保責任。當事人對此有約定的,依約定承擔責任;如無約定,出賣人只承擔一般責任,即返還價款,買受人有損失時還可請求損害賠償。權利瑕疵擔保義務則是出賣人就標的物的所有權不能完全移轉於買受人時應當承擔的義務。權利瑕疵擔保責任與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同為法定的特殊的債務不履行責任及無過錯責任。 1、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第三人,或者第三人對標的物也享有所有權。
2、標的物的所有權受有限制。這主要是指出賣的標的物上設定有其他權利,如抵押權﹑留置權﹑優先權等,從而使買受人不能完全地行使所有權。或者,當第三人行使標的物上的權利時,買受人就會喪失所有權。
3、出賣人享有出賣標的物的所有權,但該標的物的設計或製造卻侵犯了他人合法享有的知識產權,如專利權﹑商標權等。
針對標的物權利瑕疵的幾種表現,法律對出賣人施加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即權利合法﹑權利完整﹑不被第三人追奪。但是,根據《合同法》的150條規定,如果「法律另有規定」時,出賣人可不負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所謂「法律另有規定」,主要是指《合同法》和其它法律對出賣人的擔保義務的特別規定,則應當適用特別規定。例如根據《合同法》第229條規定:「租賃物在租賃期間發生所有權變動的,不影響租賃合同的效力。」因此如果出租人將其出租給他人的房屋轉讓給第三人,受讓人不得以享有所有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或要求出讓人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另外,出賣人的瑕疵擔保義務,也可以因為買受人明知或應知標的物有瑕疵而被免除。出賣人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是出賣人的一項法定義務,即使當事人在買賣合同中對此沒有作出規定,出賣人依法仍應承擔此項義務,除非其它法律作了與此相左的規定。 1、權利有瑕疵。其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權利不完整或欠缺之瑕疵,其常見情形有:全部權利屬於第三人;權利一部分屬於第三人;權利受第三人權利之限制,即買賣標的之權利雖屬於出賣人,但其上附有第三人的權利;在出賣之貨物上有他人享有的工業產權或其他知識產權。第二,權利本身不存在之瑕疵 包括兩種情形:債權及其他權利之不存在,這限於買賣債權或其他權利的契約;買賣有價證券的,有價證券已經公示催告而無效。這兩種權利瑕疵有所不同,應注意區別:在前一種,權利是存在的,只不過其要麼不為出賣人所有而為第三人所有或雖為出賣人所有,但第三人對其享有一定權利;後一種瑕疵指買賣之權利根本不存在,不論其對於出賣人或者對於第三人而言,均不存在。
2、權利瑕疵須於買賣合同成立時存在。權利瑕疵在買賣合同成立時即存在,這是出賣人承擔責任的條件。如果買受人是在買賣合同成立後知道標的物權利有瑕疵時,那麼出賣人仍然要負責任。這是因為標的物的權利瑕疵既有可能在訂立合同時存在,也有可能是在買賣合同成立後才出現。至於瑕疵之產生是否由可歸則於出賣人之事由所致及出賣人是否知情,則在所不問。合同成立後才出現權利瑕疵則是出賣人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而不是瑕疵擔保責任。
3、權利瑕疵須於買賣合同成立後履行時仍存在,若權利瑕疵僅於合同成立時有在此後履行前即已去除者,則無需承擔權利的瑕疵責任。所謂權利瑕疵已經除去,是指第三人不能向買受人就買賣的標的物主張自己的權利。
4、須買受人不知有權利瑕疵的存在,是否知道應由出賣人負舉證責任,但買受人的知道不必是實際知道,若通過合理途徑即可了解而不做了解,視為知道。
5、須因權利瑕疵而使買受人遭受損害或損失。 指出賣人違反這一擔保的法律後果,從出賣人方面看是他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且該責任不以過錯為條件,從買受人方面看是他可以採取哪些救濟措施,通常主張支付違約金,實際履行,解除合同或要求損害賠償等,但買受人於訂立合同時知道或應知道第三人對買賣標的物享有權利的,出賣人不承擔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另外,我國合同法還規定「買受人確有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提供適當擔保的除外」,該項規定是賦予買受人積極的救濟權,能夠更好地保護買受人的權益,是對傳統權利瑕疵擔保責任的沖破和完善。
(四)出賣人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1、保證對其出售的標的物享有合法的權利,這里「合法的權利」不一定非所有權不可,只要是合法的出賣處分權即可; 2、保證在其出售的標的物上不存在任何未曾向買方透露的擔保物權;3、保證其所出售的標的物沒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知識產權等權利。
(五)關於權利瑕疵擔保的范圍問題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瑕疵擔保並不適用物之買賣,而只是用於權利的買賣。因為「權利存在之擔保,唯有在權利買賣時始有其適用,不適用於物之買賣,蓋物權采現物主義,有物即有物權,不生物權存在與否的問題。而所謂存在,不僅須有權利有效成立,且須尚未消減者,始能謂其權利存在。」因此,權利瑕疵擔保僅適用於債權及其他一般權利之擔保﹑有價證券未經宣告無效之擔保。另一種觀點認為權利瑕疵擔保不僅適用於權利的買賣,而且適用於物的買賣。我國《合同法》買賣合同一章中,原則上不調整權利的買賣,因此可以認為《合同法》第150條所規定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主要適用於物的買賣。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對債權的轉讓﹑有價證券的轉讓等過程中出現權利瑕疵,受讓人一般不能援引該條的規定請求出賣人承擔瑕疵擔保責任。

『叄』 簡述產品的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的區別。

產品瑕疵責任和產品缺陷責任是產品質量民事責任的兩種主要形式,二者區別表現在:
1.產生依據不同。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接導致了兩種責任的區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根據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4.責任主體不同。產品瑕疵責任由銷售者承擔,受害人可直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或供貨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可向真正責任者追償,但不得以此向受害者抗辯,拒絕賠償。而對於產品缺陷責任,受害人既可向生產者要求賠償,也可向銷售者要求賠償;生產者和銷售者之間再可根據實際情況追償。
5.免責條件不同。我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未就銷售者產品瑕疵責任免責事由作出規定,但根據法定瑕疵的第二種情形,即「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可以推斷出,如果銷售者事先就「產品不具備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這一瑕疵作出說明的,則可免除瑕疵擔保責任。對於產品缺陷責任,《產品質量法》第41條第2款明確規定了三種免責事由。
6.產生時間不同。產品瑕疵責任不以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只要產品售出,存在法定瑕疵即構成產品瑕疵責任。產品缺陷責任以造成一定損害後果為構成要件,因此只能在損害後果發生之後才可能成立,沒有損害後果則不可能產生產品缺陷責任。
7.賠償方式和范圍不同。對產品瑕疵,銷售者應負責修理、更換、退貨以至賠償損失。對產品缺陷,生產者或銷售者須按《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賠償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及其他重大損失。
8.訴訟時效不同。我國《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出售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訴訟時效為1年。《產品質量法》第45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0年,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益受到損害時起計算。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10年喪失;但是,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肆』 論述題:試述房屋租賃合同中出租房享有的權利與負有的義務

房屋租賃合同出租人的權利義務
1.出租人的權利
出租人享有按期收取租金的權利、監督承租人合理使用房屋的權利、按規定收回房屋的權利。
2.出租人的義務
(1)給付義務,即出租人承擔按照合同規定提供房屋給承租人使用的義務、保障承租人合法使用房屋的義務、保障承租人居住安全並對出租房屋進行正常維修的義務和尊重承租人優先購買權的義務。
(2)出租人的附隨義務。是基於誠實信用原則而產生的合同義務,主要包括告知義務、協作、照顧和保護義務等。債務人違反附隨義務,導致債權人及與之有特定關系的第三人遭到損害的,應負賠償責任。根據租賃合同的特點,出租人對承租人的附隨義務主要是:對承租人的同住人的保護義務。關於此點,後文再作具體分析。
(3)瑕疵擔保義務
瑕疵擔保包括權利瑕疵擔保和物的瑕疵擔保。前者擔保權利不存在任何不足與缺陷,不會有任何人向債權人提出權利主張;後者擔保標的物在價值、效能或質量方面無缺陷。鑒於物的瑕疵擔保在審理過程中較為容易認定,我們只對權利瑕疵擔保作扼要分析。
在《合同法》中,一切有償合同的債務人,對其所提供的給付應擔保權利完整無缺,不會有任何第三人向債權人提出任何權利方面的主張。如果債務人違反這種擔保義務,則應承擔民事責任,這種民事責任就是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我國《合同法》在「買賣合同」一章中對出賣人的瑕疵擔保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買受人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提供適當擔保的除外。」這兩條規定的是出賣人的權利瑕疵擔保義務。《合同法》上述關於權利瑕疵擔保的規定,原則上適用於一切有償合同。因為一切有償合同都存在著對價關系,按照公平的原則,債權人應當獲得債務人的無瑕疵的履行才為合理。根據學理上的觀點,買賣合同屬於雙務有償合同的典型,因此,買賣合同的許多規定原則上也適用於其他有償合同。在法律沒有規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特別約定的情況下,可以依照買賣合同的原則處理其他有償合同糾紛。
《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因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承租人可以要求減少租金或者不支付租金。第三人主張權利的,承租人應當及時通知出租人。」可見,與買賣合同相比,出租人承擔權利瑕疵責任在法律構成要件上有自己的特殊之處,即應具備以下條件:權利瑕疵在租賃合同成立時就已經存在,至於因何原因所致,則在所不問。如第三人的權利發生在租賃合同成立以後,則承租人的權利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承租人仍得對租賃物為使用收益,因此,不存在權利瑕疵的問題。權利瑕疵在合同成立後未能消除。假若事後出租人將瑕疵消除,權利瑕疵經過補正,也不再存在。事後消除權利瑕疵主要有以下兩種情況:一是由出租人自行消除;二是因法律規定,如出租人已取得標的物的權利。第三人在標的物上的權利系合法權利。承租人在合同成立時須不知道標的物上存在瑕疵,且對這種不知主觀上無過錯。如果承租人在合同成立時知道標的物上有權利瑕疵而仍然訂立合同,那是他自願接受並承擔標的物的權利瑕疵,所以不應再讓出租人承擔任何責任。須第三人向承租人主張權利。《合同法》第二百二十八條規定,第三人主張權利,致使承租人不能對租賃物使用、收益的,方發生權利瑕疵擔保問題。如第三人不向承租人主張權利,雖租賃物上存在第三人權利,也不發生權利瑕疵擔保責任。
從審判實踐來看,房屋租賃合同的權利瑕疵主要出現在以下幾種情況中:(1)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或部分屬於第三人;(2)房屋上為第三人設定了其他權利,如房屋上設置的抵押權等,承租人不能充分地行使權利。在上述情況下,如果第三人行使這些權利,則承租人權利的行使就會出現障礙。違反瑕疵擔保責任的,出租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伍』 無過錯原則的瑕疵擔保中的無過錯責任


大陸法系認為買賣合同中的出賣人轉移的財產有瑕疵時,出賣人承擔瑕疵擔保內責任③,瑕疵擔保分為容權利瑕疵擔保和物的瑕疵擔保兩種,出賣人必須保證其對出賣物享有處分權,並且該物達到通常或特定的品質狀況和價值或者效用,否則,買受人有權提起損害賠償,且該請求權的發生不以過錯為前提,也就是說出賣人是否有過錯是無關緊要的,無倫是權利瑕疵擔保還是物的瑕疵擔保,兩者都是為了保證交易安全而設計的特殊法律制度,在物的瑕疵擔保上,我國<>有很集中的反映,該法對於生產者的責任也是採用了一種無過錯責任,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它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該責任僅在三種情況下發生免除的效果,即未投入流通的產品,投入流通前沒有缺陷,投入流通時依現有的技術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這種關於無過錯責任的規定也是相當嚴格的,但也有學者認為產品責任領域並未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

『陸』 論述題:試述我國《產品質量法》規定的銷售者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的條件有哪些詳細點

產品質量責任抄(即瑕疵擔保責任,又稱出賣人標的物的瑕疵擔保責任),是指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以及對產品質量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因違反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質量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該責任屬於合同法領域,並非一項獨立法律責任,《合同法》將其作為不適當履行的違約責任加以規定。

『柒』 瑕疵擔保責任什麼意思

什麼是瑕疵擔保責任?有哪些類型?以下是華律網小編收集到的關於瑕疵擔保責任的一些介紹,希望對您有幫助。所謂暇疵擔保責任,是指法律規定委託人對拍賣物品所有權或處置權合法性及質量等承擔的保證責任。委託人有義務保證本人對委託拍賣的物品擁有合法的所有權或處置權,並保證其符合有關的質量要求。暇疵擔保責任的具體內容由出賣人與拍賣人在合同中協商約定。瑕疵擔保責任可分為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和物的瑕疵擔保責任兩種。前者為擔保移轉的標的物上的權利無瑕疵的責任,後者為擔保標的物質量上無瑕疵的責任。以下是簡單介紹。物的瑕疵擔保責任《合同法》第153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支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的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合同法》第155條規定,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質量要求的,買受人可以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定要求承擔違約責任。《合同法》第153、155條的規定屬於物的瑕疵擔保的規定。具備條件1、標的物須有瑕疵。此為物的瑕疵擔保責任成立之關鍵。在此如何理解「瑕疵」呢?本文認為,在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形成﹑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衡量買賣標的物是否有瑕疵,有兩種標准——客觀標准和主觀標准。按客觀標准,所交付的標的物不符合該種物所應具備的通常性質及客觀上應有之特徵時,即具有瑕疵。按主觀標准,所交付之標的物不符合當事人約定的品質,致滅失減少其價值或效用時,即具有瑕疵。2、物的瑕疵必須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時存在。買賣標的物的利益及不利益,自交付時起,一般由買受人承受負擔,所以出賣人所擔保的瑕疵應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時存在。如物的瑕疵在標的物的風險負擔轉移之後發生,則應由買受人負擔。我國合同法將標的物風險轉移的時間規定為物的交付時間,當然,買賣雙方也可另行約定風險轉移時間。3、買受人善意並無重大過失。依此要件,買受人在合同訂立及標的物交付之前不知有瑕疵存在,如果買受人明知標的物有瑕疵而仍與出賣人訂立買賣合同時,出賣人不負擔瑕疵擔保責任。因為重大過失幾乎等於故意,對這種對自己權益漠不關心者,法律自無特別保護的必要。但是若出賣人對標的物的品質有特殊保證或故意不告知買受人物的瑕疵的,即使買受人有重大過失,出賣人仍應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出賣人的惡意行為較買受人的過失更具有可懲罰性。4、買受人須履行及時檢查並將瑕疵之存在通知出賣人的義務對於出賣人交付標的物,買受人應當及時驗收,如發現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的瑕疵,應立即通知出賣人。否則,買受人會因超過法定的除斥期間而喪失向出賣人主張權利,但是,關於買受人通知的規定,不應適用於出賣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標的物有瑕疵而故意不告知標的物瑕疵的情形。5、須買受人非依強制執行或拍賣而取得標的物通過強制執行、拍賣取得標的物,非出於標的物所有權人的自願,執行機關、 拍賣機關僅就標的物的現狀拍賣,並不知道標的物的瑕疵,並且拍賣是公開競買,買受人亦可當場查清標的物的瑕疵,故於此情況下,出賣人不負瑕疵擔保責任。權利瑕疵擔保責任《合同法》第150條規定,出賣人就交付的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合同法》第151條規定,買受人訂立合同時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第三人對買賣的標的物享有權利的,出賣人不承擔本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的義務。《合同法》第152條規定,買受人有確切證據證明第三人可能就標的物主張權利的,可以中止支付相應的價款,但出賣人提供適當擔保的除外。延伸閱讀:買賣合同的瑕疵擔保責任連帶責任保證期間

『捌』 《我國質量法》規定的銷售者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的條件有那些

中華人抄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第四十條 售出的產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銷售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退貨;給購買產品的消費者造成損失的,銷售者應當賠償損失:
(一)不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而事先未作說明的;
(二)不符合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註明採用的產品標準的;
(三)不符合以產品說明、實物樣品等方式表明的質量狀況的。
銷售者依照前款規定負責修理、更換、退貨、賠償損失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產品的其他銷售者(以下簡稱供貨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供貨者追償。
銷售者未按照第一款規定給予修理、更換、退貨或者賠償損失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
生產者之間、銷售者之間、生產者與銷售者之間訂立的產品買賣合同、承攬合同有不同約定的,合同當事人按照合同約定執行。

『玖』 產品缺陷責任和產品瑕疵責任的區別是什麼

1、產生依據不同

瑕疵與缺陷分別是二者的產生依據,瑕疵與缺陷的不同直接回導致了答兩種責任的區分。瑕疵與缺陷不僅是二者的區分標志,也是兩種責任在產生依據上不同的表現。

2、性質不同

產品瑕疵責任是一種單純的違約責任,是以當事人違反法定或約定義務為責任承擔前提,也可以說是一種合同責任。產品缺陷責任則是典型的侵權責任,又因生產者產品責任和銷售者產品責任的不同而區分為特殊侵權責任和一般侵權責任。

3、歸責原則不同

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0條的規定,只要銷售的產品存在瑕疵,銷售者就應當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不論是否造成損害後果,也不論銷售者是否有過錯。在我國,生產者的缺陷責任適用嚴格責任原則,銷售者的產品缺陷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原則。

『拾』 急求論文摘要在線翻譯

Warranty liability, also known as "security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law, a party in the transactions in the transfer of property (or rights) to another party, should be secured property (or right) there are no flaws, should the existence of defects, should be to another party to take appropriate responsibility. Our "Contract Law" on warranty liability system was important provisions, including the warranty rights and property of the warranty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contract. However, China's "Contract Law" for the contract of sale warranty liability system requirements are far from per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visions for the lack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pplicable to unclear responsibilities, the provisions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seller and the buyer is unknown, among others. Therefore,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type of contract of sale warranty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and effectiveness, through the warranty rights and property of the system improved, to achieve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parties to protect both buyers and sellers purpose這是在線翻譯哈

熱點內容
身份證丟失了還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10-05 15:23:30 瀏覽:997
仙岩法院 發布:2025-10-05 15:23:30 瀏覽:413
2017法規二建試題答案 發布:2025-10-05 15:18:22 瀏覽:393
教育部依法治校 發布:2025-10-05 15:17:02 瀏覽:6
國際經濟法信用證中的受益人 發布:2025-10-05 15:07:25 瀏覽:438
地方性法規效力位階 發布:2025-10-05 14:12:00 瀏覽:495
依法治企展板 發布:2025-10-05 14:03:22 瀏覽:866
行政執法主體等同於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10-05 13:29:07 瀏覽:827
大連涉外律師 發布:2025-10-05 13:23:57 瀏覽:328
泰寧司法局 發布:2025-10-05 13:13:15 瀏覽: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