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報酬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
1. 追索勞動報酬舉證責任如何分配
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勞動法中規定單位有證據保存的義務,例如員工的打卡記錄,工專資發放的屬記錄等。由單位保存的證據必須提出,否則按不利於單位的方面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2. 傷殘鑒定賠償標准
一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4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24個月=61224元。
2.由社保機構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按受傷前本人工資的90%支付至死亡。
3.如傷殘員工戶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領取殘疾退休金和護理費的,與社保機構簽訂合約,一次性計發十年,終結保險關系。
十年計120個月×2551元×90%(一次性殘疾退休金)+2551元×15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20個月×2551元×60%(一次性護理人員工資)=497445元。
一次性殘疾退休金為497445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1224元=558669元(傷殘賠償總額,下同)
二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2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22個月=56122元。
2.由社保機構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按受傷前本人工資的85%支付至死亡。
3.如傷殘員工戶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領取殘疾退休金和護理費的,與社保機構簽訂合約,一次性計發十年,終結保險關系。
十年計120個月×2551元×85%(一次性殘疾退休金)+2551元×14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20個月×2551元×50%(一次性護理人員工資)=448976元。
一次性殘疾退休金為448976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6122元=505098元。
三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0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20個月=51020元。
2.由社保機構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按受傷前本人工資的80%支付至死亡。
3.如傷殘員工戶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領取殘疾退休金和護理費的,與社保機構簽訂合約,一次性計發十年,終結保險關系。
十年計120個月×2551元×80%(一次性殘疾退休金)+2551元×13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20個月×2551元×40%(護理人員工資)=400507元。
一次性殘疾退休金為400507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1020元=451527元。
四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8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18個月=45918元。
2.由社保機構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按受傷前本人工資的75%支付至死亡。
3.如傷殘員工戶籍不在工作地,需要一次性領取殘疾退休金和護理費的,與社保機構簽訂合約,一次性計發十年,終結保險關系。十年計120個月×2551元×75%(一次性殘疾退休金)+2551元×12個月(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20個月×2551元×30%(護理人員工資)=352038元。
一次性殘疾退休金為352038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5918元=397956元
五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6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16個月=40816元。
2.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本人受傷前工資的70%支付。
3.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並終結工傷保險關系。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50個月×2551元=127550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為10個月×2551元=25510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081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127550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5510元=193876元。
六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4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14個月=35714元。
2.由用人單位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本人受傷前工資的60%支付。
3.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和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並終結工傷保險關系。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40個月×2551元=102040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為8個月×2551元=20408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5714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102040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0408元=158162元。
七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2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12個月=30612元。
2.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25個月×2551元=63775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6個月×2551元=15306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30612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63775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5306元=109693元。
八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0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10個月=25510元。
2.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15個月×2551元=38265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4個月×2551元=10204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551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38265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0204元=73979元。
九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8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8個月=20408元。
2.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8個月×2551元=20408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個月×2551元=5102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20408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20408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5102元=45918元。
十級傷殘賠償標准:
1.一次性傷殘補助金6個月,由社保機構支付。賠償基數2551元×6個月=15306元。
2.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4個月×2551元=10204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1個月×2551元=2551元。
一次性傷殘補助金1530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為10204元+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2551元=28061元。
(2)勞動報酬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傷殘等級評定標准賠償
傷殘等級作為賠償標準的系數,即一至十級對應百分比系數分別為100%至10%,具體計算方式如下:
一級傷殘為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級傷殘則乘以90%,依此類推,九級傷殘乘以20%,十級傷殘乘以10%。
各種賠償項目及計算標准如下:
(一)醫療費醫療費包括當事人為治療傷疾而支付的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手術費、醫葯費、住院費、康復費、整容費和後續治療等費用。
(二)誤工費誤工費根據當事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
(三)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四)交通費根據當事人和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以及參與死亡事故處理的死者親屬(不得超過三人)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
(五)住宿費當事人本人及其陪護人員從外地到本市處理交通事故,實際發生的住宿費。
(六)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
(七)營養費營養費是指當事人為輔助治療或使身體盡快康復而購買日常飲食以外的營養品所支出的費用。營養費根據當事人傷殘程度參照醫院意見及營養費支出憑證確定。
(八)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當事人傷殘等級,按照當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
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九)殘疾輔助器具費殘疾輔助器具費按照普通適用器具的合理費用標准計算。
(十)喪葬費按照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准,以六個月總額計算。
(十一)被扶養人生活費根據扶養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按照當地統計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費支出標准計算。
(十二)死亡賠償金按照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傷殘等級
3. 在公司上班5個月,沒簽勞動合同,現在通過勞動仲裁調解,一直沒判決怎麼辦
像這種情況的話,你一直要去催他那邊的勞動局那邊去催他們。
《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 勞動合同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
第八十一條 用人單位提供的勞動合同文本未載明本法規定的勞動合同必備條款或者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alsjs(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浙江省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四)》浙高法民一【2016】3 號alsjs一、勞動合同缺少《勞動合同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勞動條件等部分內容的,該勞動合同是否成立,用人單位要否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
答:勞動合同能夠確定合同雙方當事人主體身份且能夠認定該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一般可認定合同成立。對合同欠缺的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報酬、勞動保護、勞動條件等部分內容,可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十八條及相關規定確定。勞動者主張二倍工資的,不予支持。
《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2004年3月21日alsjs 十二、關於勞動爭議案件中勞動合同的效力的確定問題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39條 採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並採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第40條 格式條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對勞動爭議案件中勞動合同效力的確認,應著重審查合同的內容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是否系採取欺詐或脅迫手段簽訂。
勞動合同有關條款違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之規定,該條款無效。alsjs
4. 沒合同,也沒什麼書面證據,只有錄音 能起訴嗎
沒合同,也沒什麼書面證據,只有錄音,能起訴。能賠雙倍工資,起訴判決後很快能拿到賠償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六條 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於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4)勞動報酬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九條 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經查證屬實的,仲裁庭應當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勞動者無法提供由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與仲裁請求有關的證據,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提供。用人單位在指定期限內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後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
5. 我是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多年來公司都不給我加班費,費,請問我是否可
不給加班費而辭職,可以要求補償?可以!但你要承擔舉證責任。
一般來說,員工主動辭職,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但如果是員工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情形被迫提出辭職的,用人單位也應當支付經濟補償,如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等情形。
一、需注意的是,勞動報酬和社保金的計算標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比較復雜。
在仲裁或審判中,用人單位因主觀惡意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未繳納」社保金的,可以作為勞動者解除合同的理由。但對確因客觀原因導致計算標准不清楚、有爭議,導致用人單位未能「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或未繳納社保金的,不能作為勞動者解除合同的依據。
二、加班費的計算標准:
1、工作日加班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小時工資標準的150%支付加班工資;
2、休息日加班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3、法定節假日加班按照不低於勞動者本人日或小時工資標準的300%支付加班工資。
國家規定,勞動者每月的工作時間是21.75天;比如你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是4350元,那你的日平均工資就是200元;每小時的工資就是200/8=25元。
需注意的是,用人單位如果安排勞動者在工作日和法定節假日加班的,必須按照法定標准支付加班工資,不能用安排補休的方式彌補。但是如果安排勞動者在休息日加班的,則用人單位有兩種選擇,可以安排勞動者補休,也可以按照法定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加班工資。
三、你有一個舉證責任,即你到底加了多少班,單位需要賠償你多少?
在認定公司沒有足額支付加班費的前提下,你還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獲得補償: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6. 勞動局電話號碼是多少
勞動局電話號碼是12333(現已改名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其中的具體情況如下:
2003年,原勞動保障部申請開通了全國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專用號碼「12333」,之後下發了《關於開展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的通知》、《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對各級電話咨詢服務系統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建後,下發了《關於繼續使用全國性公益服務號碼12370與12333的通知》,明確12333用於向社會公眾提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12370用於公務員管理的業務政策咨詢及公務員招考等服務。
(6)勞動報酬舉證責任的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12333的相關明細
據了解,12333作為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全國公益服務電話,主要為社會公眾提供就業、社會保險、人事、人才、工資收入分配和勞動關系等領域的政策咨詢、信息查詢、辦事指南和投訴舉報等公共服務。
作為國家重要的民生服務平台,1233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熱線推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系統的建設,將有助於暢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社會公眾的溝通渠道,提高對社會公眾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