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法律制裁以法律責任為前提

法律制裁以法律責任為前提

發布時間: 2021-01-26 23:24:25

⑴ 什麼是法律制裁

法律制裁是由特定的國家機關對違法者依其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而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它與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有密切的聯系。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是基於違法行為而產生的。沒有違法行為,就沒有承擔責任的客觀基礎,也就談不上實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以確認違法行為為前提,又是實現法律責任的重要方式。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具有邏輯性聯系,違法行為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而追究法律責任,一般都必須實施法律制裁。法律制裁旨在強翩主體承擔違法行為的後果,迫使侵害人付出或者喪失一定的利益,其目的在於恢復被侵害的權利,治理越軌的法律關系,維護社會關系的正常運轉。

根據違法行為和法律責任的性質不同,我國的法律制裁可分為以下四種:

.違憲制裁。

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在我國,監督憲法實施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是行使違憲裁權的機關。承擔違憲責任的主體主要是國家機關及其領導幹部。違憲制裁措施主要有:

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律制裁。

.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是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法律制裁。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行政處分是國家行政機關依照行政隸屬關系。對違反行政法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實施的行政制裁,有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和開除六種形式;行政處罰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機關對違反行政法律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實施的行政制裁。

.刑事制裁。

刑事制裁又稱為刑罰,是指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實施犯罪行為的人實施的法律制裁。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

.民事制裁。

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依法給予民事違法行為者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進行的法律制裁。其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害、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反付違約金、更換、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

⑵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對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親付醫葯費。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權律責任;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後果輕微
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消極法律後果。
法律制裁是有權機關依法對違反法律規定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進行的處罰。

⑶ 「承擔法律責任與實施法律制裁,必須以違法行為為前提。」是正確的嗎為什麼

法律制裁通常是承擔法律的不利後果,法律責任不一定是以違法行為為前提。例如法律賦予公民的一項義務,如果沒有實施此義務,也可能承擔法律的責任和制裁。
望採納!

⑷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實際上是一回事嗎

不是一回事。有法律責任不等於有法律制裁,當責任人主動履行了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時,就不存在法律制裁,只有由特定國家機關憑借國家強制力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才稱為法律制裁。

法律責任

1、法律責任首先表示一種因違反法律上的義務(包括違約等)關系而形成的責任關系,它是以法律義務的存在為前提的。

2、法律責任還表示為一種責任方式,即承擔不利後果。

3、法律責任具有內在邏輯性,即存在前因與後果的邏輯關系。

4、法律責任的追究是由國家強制力實施或者潛在保證的。

法律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確定並實施的,對民事違法者或應該承擔責任的其他組織和個人,依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責任而給予的強制性懲罰措施。

2、刑事制裁或稱刑罰,它是人民法院對於犯罪行為者根據其所應承擔的刑事責任而實施的懲罰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者所實施的強制性懲罰措施。根據行政違法的社會危害程度、實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為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勞動教養於2013被廢止)兩種。

4、違憲制裁是對違憲行為所實施的法律制裁。措施主要有:撤銷同憲法相抵觸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罷免國家機關的領導成員。違憲制裁是具有最高政治權威的法。

(4)法律制裁以法律責任為前提擴展閱讀:

一、法律責任的構成: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它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它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法律責任

網路-法律制裁

⑸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互為因果對嗎

C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

⑹ 法律責任是前提,但為什麼說法律制裁是前提活條件呢

我們的法律是依靠強制力保障實施的。。如果沒有法律制裁,那麼法律責版任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就好比權是學校與校規。如果沒有校規,那麼學校不就是亂了嗎。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有什麼責任與義務那。。有了校規。那麼學校就變的井井有條。學校老師與學生各有各的責任。。

⑺ 法律制裁與法律責任的區別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法律制裁是承擔法律責任的一個重要方式。法律責任是前提,法律制裁是結果或體現,法律制裁的目的是強制責任主體承擔否定的法律後果,懲罰違法者,恢復被侵害的權利和法律秩序。另一方面,法律制裁又與法律責任有明顯的區別。法律責任不等於法律制裁,有法律責任不等於一定有法律制裁,而且在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時,可視其違法情節、危害程度、主觀方面等具體情況,依法減免或從重、加重製裁,這表明,即便是有法律制裁的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也是有輕有重。

熱點內容
道德經exe 發布:2025-10-05 10:03:50 瀏覽:12
歌頌道德的詩 發布:2025-10-05 09:49:15 瀏覽:846
勞動法上陪產假天數 發布:2025-10-05 09:38:15 瀏覽:81
委託代理道德風險 發布:2025-10-05 09:23:16 瀏覽:792
收據視頻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5 09:17:01 瀏覽:301
會計中級經濟法重點 發布:2025-10-05 09:09:09 瀏覽:479
經濟法對個人生活影響 發布:2025-10-05 09:00:44 瀏覽:266
2017微商法律法規最新 發布:2025-10-05 08:41:17 瀏覽:129
隱瞞部分事實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8:40:35 瀏覽:72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站方案 發布:2025-10-05 08:27:20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