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歌頌道德的詩

歌頌道德的詩

發布時間: 2025-10-05 09:49:15

❶ 關於道德方面的詩歌

1. 源遠流長圖

欲求賢才棟梁,

天空陸地海洋。

半世東奔西忙,

今又遠航,

路遙山高水長。

2. 老師匡煥學

德高鴻儒博學,

望重英雄豪傑。

天時地利人和,

用筆如魔,

令人拍案叫絕。

3. 王本成

敢說敢作敢為,

無怨無恨無悔。

狂風暴雨驚雷,

吐氣揚眉,

天下舍我其誰?

4. 回瀾閣

為國為家為民,

風吹日曬雨淋。

碧海藍天白雲,

日月星辰,

相伴一生追尋。

5. 管仲圖

為人堂堂正正,

做事磊落光明。

匯集四方英雄,

師出有名,

天下任我縱橫。

6. 逸仙圖

胸懷萬里世界,

放眼無限未來。

揮灑曠世奇才,

重上瑤台,

天地為之驚駭。

❷ 歌頌品德高尚的詩句

1. 關於歌頌品德的詩句
關於歌頌品德的詩句 1. 歌頌品德的詩句
2、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丹青,朱紅色和青色的顏料,借指繪畫.這兩句說,一生沉浸在繪畫藝術中而不覺得將近年老,富貴對我就像天上的浮雲一般淡泊.詩句贊揚了名畫家曹霸潛心藝術,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宋•程顥)

不為富貴所迷惑而安於貧賤,男子漢能達到這一境界才稱得上英雄豪傑.今賦予其新的含義,形容志士仁人不謀名利的高尚品質.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蹊(xī):小路.桃樹李樹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它們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卻吸引人們紛紛前去欣賞採摘,以至在樹下自然踩出一條條小路來.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會贏得人們的敬仰.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沒有恬淡寡慾的修養,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沒有寧靜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擾,就無法達到遠大的目標.諸葛亮認為,修身治學應該首先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如果孤獨地學習,沒有朋友相互切磋,那麼就會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趙策一》)

指記住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以作為以後的借鑒.

8、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唐朝•杜荀鶴《涇溪》)

告誡人們,一帆風順時,不要自滿疏忽,而要小心謹慎.沉淪:指沉船、溺人.

9、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壞事即使很小也絕不要干,好事即使細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對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錯即改,無錯自勉.對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也應採取這種態度.

1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宋•歐陽修《五代史•伶官傳序》)

辛勤操勞,艱苦奮斗,足以成就大業;貪圖安逸,放縱享樂,則必遭亡身之禍.

12、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說話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斷徹底,這是做人的准則和美德.

13、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諫逐客書》)

讓:拒絕,舍棄.就:成就.原喻指要廣納人才,才能成就大業.也可喻指博學多聞,才有更深的造詣.

1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宋•盧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則不如梅花香.現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15、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與,交付.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豈能因為有禍患而逃避,有幸福就爭搶呢?詩句表現了林則徐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高尚情懷.

16、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漢樂府古辭《君子行》)
2. 贊頌人的高尚品格的詩句
古詩:竹石

竹 石

(清)鄭 燮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jìn

千 磨 萬 擊 還 堅 勁 ,

rèn ěr dōng xī nán běi fēng

任 爾 東 西 南 北 風 。

作者背景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江蘇興化人。生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父親鄭立庵是縣私孰教師,教授幾百名學生。鄭燮自幼隨父親讀書,愛讀歷史書和詩文詞集,博學強記,所讀的書都能背誦。少年時在真州毛家灣讀書。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鄉試中舉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禮部試,中進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東范縣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調任濰縣縣令。鄭燮為官,愛民如子,任濰縣縣令時,正逢荒年,不顧他人阻擾,開倉貸糧,令老百姓寫借條,救活一萬多人;還大興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飢民工作就食。當年入秋又歉收,鄭燮把老百姓的借條,一把火燒掉;濰縣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為他建立生祠堂。鄭燮對於民事處理公正,十二年沒有一件冤案。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東,封鄭燮為書畫史,鄭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東封書畫史》。

鄭燮為官清廉,後來因老病罷官客居揚州,身無長物,只有廖廖幾卷圖書,便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被世人稱為「三絕」。其詩宗陶淵明、陸放翁,畫竹似蘇東坡。鄭燮的書法揉合行書、草書,自成一體,自號「六分半書」,後人稱為「板橋」體。

著作有《板橋詩鈔》、《板橋詞鈔》、《板橋家書》、《板橋題畫》、《板橋先生印冊》等自刻本行世。

注詞釋義

竹石:紮根在石縫中的竹子。詩人是著名畫家,他畫的竹子特別有名,這是他題寫在竹石畫上的一首詩。

立根:紮根、生根。

原:本來。

破岩:破裂的岩石縫隙。

磨:折磨,挫折。

擊:打擊。

堅勁:堅韌、剛勁。

任:任憑。

爾:你。

古詩今譯

咬住了青山就決不肯放鬆,

根須已經深扎在岩石之中。

歷經千萬次磨煉更加堅韌,

任憑你東西南北來的狂風。

名句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著的品佳。既是贊美了岩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風神;後兩句進一步寫岩竹的品格,她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豐姿,決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岩竹一樣剛強勇敢。
3. 關於人精神品德的詩句
石灰吟

於謙(明)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詩人借石灰自吟來表現詩人自己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磨練,敢於粉身碎骨的精神和清白高潔的優秀品格】

竹石

鄭燮(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是一首詠物詩,贊美了岩竹頑強而有執著的品格,含蓄的表達了詩人絕不隨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兩首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4. 贊美花品德的詩句
詠梅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梅花絕句(之—)——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陸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陸游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5. 歌頌品德的句子
歌頌品德的句子有:

1、道,本義是供行走的路,德,卻不僅是登高、攀登,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和規范,更應包含美和善的一些行為標准。

2、當道德被人所淡忘社會多麼廣闊,而在道德的背後,卻又無處不存在著黑暗。當人類將道德所淡忘,那黑暗的一面也就隨之被放大開來。

3、從學會說話起,常看到媽媽的道德行為;從上學讀書起,常聽到老師的道德話語;從成熟長大起,常學著生活的道德方法。道德無時無刻不在我心中。

4、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

5、社會就相當於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好與壞交織在一起,令人辨不清方向。而當「道德」這根「網絲」被抽斷,也許人們的生活就將面臨著黑暗。而我們更要行動起來,將善良的一面發揚光大,也讓道德永記於每個人的心間。

熱點內容
法學院姜峰 發布:2025-10-05 12:38:10 瀏覽:605
李洪英律師 發布:2025-10-05 12:37:34 瀏覽:818
哈爾濱市南崗區法律援助中心交通 發布:2025-10-05 12:37:30 瀏覽:58
什麼是衛生立法 發布:2025-10-05 12:36:49 瀏覽:570
民法法理公平 發布:2025-10-05 12:36:01 瀏覽:35
民事訴訟法修改亮點 發布:2025-10-05 12:36:01 瀏覽:426
法治文化是現代文化國家 發布:2025-10-05 12:33:56 瀏覽:628
法律服務工作者名片 發布:2025-10-05 12:29:25 瀏覽:5
香港大法官華人 發布:2025-10-05 12:28:49 瀏覽:829
道德經偽學說 發布:2025-10-05 12:15:14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