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普通士兵是否承擔國際法律責任

普通士兵是否承擔國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7 09:32:35

『壹』 什麼是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

國際法律責任的免除是指如果一國際法主體的行為的不當性已被排除,該主版體的國際責任便隨之權免除。其中,國際法律責任免除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一)同意:指受害主體一方以有效方式表示同意加害主體一方實行某項與其所負之義務不符的特定行為時,即排除加害主體一方行為的不當性。(二)對抗措施:受害方針對加害方所犯的國際不當行為而採取的對抗行為。(三)不可抗力和偶然事故:如果起因於不可抗和無法控制的外界事件或無法預料和不可能知道其行為不符合該項義務,以致在實際上不可能按照該項義務行中,應扣除其行為的不當性,免除該國的國際責任。(四)危難:指代表國家的機關或個人,在遭遇極端危難的情況下,為了挽救其生命,作為唯一選擇,而不得已作出的不符合本國國際義務的行為。(五)緊急狀態:指一國遭到嚴重危及國家生存和根本利益的情況下,為了應付或消除這一嚴重緊急狀態而採取緊急措施所作的違背國際義務的行為,該行為的不當性也應予以排除。

『貳』 違反條約法的規定是否要承擔國際責任

所謂條約法就抄是關於襲條約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目前,這些原則和規則主要反映在1969年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定之中,該公約也已生效。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的規定是關於條約的習慣法規則編撰和進步發展的結果。因此,即使一國不是該公約的締約國,也要受到該公約所反映的習慣國際法的拘束。條約法是國際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類似於一國國內法秩序中的合同法。違反條約法的規定,尤其是確立的條約法原則和規則,例如「條約必須遵守」、「強行法」原則等,當然構成了對國際法的違反,從而引起違反國在國際法上的國家責任。

『叄』 簡述國際法律責任的構成條件

國際不法行為的構成要件
根據國際法委員會《國家責任條款草案》規定,一個國家專對於本國的國屬際不法行為應承擔責任,這是一項國際法原則。
構成國際不法行為的條件:
1、客觀上,該行為違背了該國的國際義務,造成對外國權益的損害;
2、該項侵害可歸責於國家,即「可歸責性」。
一國的行為是否違背了其國際義務,是以國際法為標準的。
國際不法行為應當歸咎於國家,否則不能引起國家責任。
國家只能對「以國家或政府名義從事的、由國家正式授權並控制的行為」對外承擔責任。

『肆』 命令屠殺普通百姓的士兵是否有罪

如果執行了命令,死後肯定下地獄,命令者更慘,如果為了不屠殺百姓而得罪長版官而被處決,死後去人天善道權,念佛者也有機會往生凈土,所以寧可違抗軍令也不能屠殺平民百姓,還是那句話,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伍』 新兵經批准進行換兵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義務兵不分普通兵和特種兵,服役期均為兩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摘版錄)如下:
第十九條 義務兵服權現役的期限為二年。
第二十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滿,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經團級以上單位批准,可以改為士官。
義務兵役制,又稱徵兵制,是國家利用法律形式規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齡內必須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帶有強制性。義務兵役制的優點在於士兵服役時間短,定期徵兵和退伍,使兵員經常輪換,有利於常備軍兵員更新,既可保持軍隊的兵員年輕力壯,又可儲備兵員;同時,也可使更多的人服現役,公民的兵役義務負擔公平合理。

『陸』 戰爭中,手持武器的平民,子彈用光的或沒帶武器的士兵,是否受日內瓦公約國際法保護

只要你投降就會受到保護,不過日內瓦公約也不管事,當年日本怎麼虐待戰俘。

『柒』 簡述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

1、終止不當行為:當不當行為是一個持續行為時,責任國首先應當停止該不當行為。

2、恢復原狀:恢復原狀是要求把被侵害的事物恢復到不當行為發生前存在的狀態。

3、別國或國際組織交與一國支配的機關的行為。一國或國際組織將某個機構交與另一國支配,則在行使該支配權范圍內的行為,視為該支配國的國家行為。

4、上述可歸因於國家行為的國家機關和國家授權人員的行為,一般地也包括他們以此種資格執行職務內事項時的越權或不法行為。

5、叛亂運動機關的行為。在一國領土上的被承認為叛亂運動的機關自身的行為,根據國際法不視為該國的國家行為。已經和正在組成新國家叛亂運動的行為,被視為已經或正在形成的新國家的行為。

6、一個行為可以歸因於幾個國家時,相關國家對於其各自相關的行為承擔單獨或共同的責任。

(7)普通士兵是否承擔國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國際法律責任的發展:

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發生了變化。近代國際法只確認國家是國際法主體,因而國家是國際法律責任的唯一主體。在現代,國際法主體不僅是國家,還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從而,使得國際法責任的主體也從國家擴展到政府間國際組織和爭取獨立的民族。

國際法律責任的范圍和內容發生了變化。近代國際滇池中,國際法律責任多指國家違反對外國人待遇方面的義務的後果。

國際法律責任的根據也擴大了。在近代國際法中,國際法律責任的定義一般表述為:國家對其國際不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這一定義強高了不當行為是國際法律責任的唯一根據。

最後,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和方法也發展了。在近代國際法中,國際法律責任的形式或方法有限制主權、恢復原狀、賠償和道歉等,在現代國際法中,除保留了對國際滇池中合理的追究責任的措施外,雙確定了對國家的國際犯罪行為和負有責任的國家領導人和團體機關的國際犯罪行為追究國際刑事責任制度。

『捌』 戰爭時,平民殺死敵國士兵的法律問題

戰爭? 法律?...

除非是有大量的記者在看著....不然......在大部分時候..這2個詞是站在對立面的.....

別太天真了......

在戰爭中....平民對入侵者發動攻擊的話....本國(防禦國)政府肯定是歡迎的...他們肯定會說這是正義的

因為平民對入侵者的敵視態度...有利於防禦國的抵抗...而且敵人如果這些平民實施制裁..

會加大雙方的敵對程度......導致更多的抵抗者出現.....

至於這種行為的代價----平民的大量死亡....就不是防禦國優先考慮的事了...只要戰爭能勝利...這一點點犧牲算什麼.....

至於敵國(入侵國)..肯定非常痛恨這種行為....大多數情況下...沒有穿軍裝的平民...對士兵發動攻擊的話...(不管士兵帶沒帶武器)...這些人將會被認定為游擊隊....

國際上公認的准則....游擊隊等同於間諜..不享受戰俘待遇的..

在戰時.....間諜罪=死刑...

另外...這種對平民的tu殺....只要入侵方沒有徹底失敗....而且也沒有目擊者活下來.....

就可以完全當沒有發生過....

反正只要沒證據...入侵者就可以說這些事實是謠言...是誹謗...是誣蔑...死不承認就行了...

『玖』 雇傭兵違法國際法嗎

20世紀60、70年代,各國對於殖民主義國家利用僱傭軍鎮壓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行徑進行了多次譴責,我國政府也多次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帝國主義利用僱傭軍對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鎮壓。1961年4月,在挫敗「吉隆灘事件」陰謀後,古巴政府譴責美國利用僱傭軍入侵古巴。
以上各國立法司法實踐與外交聲明上表明了其對僱傭軍所持立場。許多國家的刑法將僱傭軍活動視為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安哥拉法院以僱傭軍罪對從事僱傭軍活動的人員進行了判決,這成為國家在懲治僱傭軍犯罪方面的重要司法實踐。另外,雖然某些非洲國家的法庭對僱傭軍的審判並沒有以僱傭軍罪給其定罪,但僱傭軍活動畢竟受到了該國的刑事處罰,而受害國政府始終認為這些活動是僱傭軍活動。而各國譴責僱傭軍罪行的聲明是國家意見的一種正式表達,可以作為關於僱傭軍習慣法形成的證據。
(二)國際組織決議
聯合國與非洲統一組織對僱傭軍活動給予了持續地與嚴厲地譴責,聯合國大會還通過多項決議宣布僱傭軍為犯罪行為。
1960年第15屆聯大通過了題為「給予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宣言」的第1514號決議。宣言強調給予殖民地國家的獨立是實現民族自決的主要方式,特別指出:「使人民遭受外國的征服、統治和剝削的這一情況,否定了基本人權,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並妨礙了增進世界的和平與合作。」該宣言第4段指出,任何形式的針對獨立人民的武裝行動與鎮壓措施應予停止,以使其能夠和平與自由地行使其獨立的權利,其國家領土的完整應受到尊重。

聯合國安理會於1961年11月通過決議(S/5002)表達了安理會對剛果僱傭軍活動的立場:設法使不在聯合國司令部指揮下之所有外國軍事及顧問人員,以及所有雇傭兵,撤離剛果;堅決反對加丹加省行政當局借外來資源之援助與外國雇傭人員之幫助的分立活動:授權安理會秘書長採取行動,將不在聯合國司令部指揮下之雇傭兵予以逮捕。
1967年,安理會通過決議,譴責堅持允許或容忍招募僱傭軍以推翻聯合國會員國政府的國家,該決議要求「各國政府確保他們的領土與其控制的領土以及其國民不被用來策劃顛覆行動,也不被用來招募、訓練旨在推翻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僱傭軍,並不讓其過境。」
聯合國大會1968年12月通過題為「准許殖民地國家及民族獨立宣言之實施」的第2465號決議,該決議指出,以雇傭兵鎮壓民族解放及獨立運動乃系應予懲罰之罪行.各該雇傭兵被宣告為不受法律保護之罪犯,並促請所有各國政府制訂法律,宣告在其領土內徵募、撥款資助及訓練雇傭兵乃是一種刑事罪行,並禁止其公民為雇傭兵。
1970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國際法原則宣言》規定,「每一國皆有義務避免組織或鼓動組織非正規軍或武裝團體,包括雇傭兵在內,侵入他國領土。」
1973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題為「對殖民地統治和外國統治以及種族主義政權進行斗爭的戰斗人員的法律地位的基本原則」的第3103號決議,該決議重申大會第2548號決議和2708號決議曾宣告利用僱傭並鎮壓各殖民地領土內的民族解放運動構成一項犯罪行為,雇傭兵應作為罪犯懲處。
1974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侵略定義的決議,該決議附件《侵略定義》第3條第7項規定,一個國家以其名義派遣武裝小隊、武裝團體、非正規軍或雇傭兵,對另一個國家進行武力行為,若其嚴重性相當於該條所列其他各項行為,那麼該國就構成侵略行為。

對於外國政府利用僱傭軍入侵非洲各國的事件,非洲統一組織也多次發表聲明與做出決議對其予以強烈譴責。例如,葡萄牙僱傭軍入侵幾內亞後,非洲統一組織做出決議譴責葡萄牙殖民主義者武裝入侵的罪行。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還通過並實施了《關於在非洲消除僱傭軍活動的決議》。
進入21世紀,聯合國大會分別於2005年3月通過59/178號決議.2007年2月通過61/151號決議與20019年2月通過63/164號文件,持續表達了其對僱傭軍問題的關注。對私營軍事公司涉及僱傭軍活動,聯合國大會表現出高度關注。其決議暗示私營軍事公司從事了招募、訓練、僱傭或資助僱傭軍的活動,它們的行為破壞了立憲政府的穩定,並對人民行使自決權利造成了影響。大會又進一步指出僱傭軍活動正以新的形式、面貌和模式出現,指出私營軍事公司正在以公司的合法形式從事僱傭軍活動。
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做出的相關決議以及非洲統一組織的聲明與決議,均反映了各國與國際社會對僱傭軍活動的反對。尤其是聯合國大會對於僱傭軍問題連續不斷地做出譴責決議,將僱傭軍視為犯罪,形成了對這個問題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做法。而聯大決議的通過是以參加投票的會員國多數同意為條件的,而有些決議,例如《國際法原則宣言》則是以協商一致的方式通過的,這表明,聯合國多數會員國贊同大會的立場。非洲統一組織通過的有關決議與發表的聲明雖然只是區域組織的立場,但它有助於僱傭軍犯罪化習慣國際法的形成。
文章來自:<a target='_blank' href='http://qkzz.net'>全刊雜志賞析網(qkzz.net)</a> 原文地址:http://doc.qkzz.net/article/d14b4b17-39c1-464f-aba3-036949a1bd05_2.htm

『拾』 對於一個普通士兵,如果自己的國家無端的侵略他國,那麼士兵是否有義務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呢

按照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拿多少錢,干多少活。對於要求絕對服從上級的工作,你不想干可以不幹,說是有義務兵役制實際上等於沒有,自己可以選擇。

熱點內容
供電公司加強法律知識交流培訓 發布:2025-10-05 06:15:50 瀏覽:193
組織開展民法典 發布:2025-10-05 06:15:40 瀏覽:843
一號律師創業 發布:2025-10-05 06:12:40 瀏覽:499
齊市中級法院 發布:2025-10-05 06:01:01 瀏覽:644
延川律師 發布:2025-10-05 05:57:25 瀏覽:430
空調工墜亡後的法律賠償責任 發布:2025-10-05 05:53:36 瀏覽:416
根據婚姻法第42條 發布:2025-10-05 05:47:05 瀏覽:279
民事訴訟法解釋415 發布:2025-10-05 05:37:41 瀏覽:512
於歌律師 發布:2025-10-05 05:25:41 瀏覽:210
中拍平台司法 發布:2025-10-05 05:25:33 瀏覽: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