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銀行卡盜刷的法律關系及其責任的確定

銀行卡盜刷的法律關系及其責任的確定

發布時間: 2021-01-27 13:51:46

❶ 分分鍾傾家盪產,銀行卡被輕易盜刷,銀行有多大責

近年來,不少人遭遇「卡在身邊裡面的錢卻沒了」的情況。持卡人遇到銀行卡盜刷一般會打電話報警,最好能追回盜刷款。但如果追不回來,便起訴銀行全額賠付,此類案件的判決結果不盡相同。
如2011年,家住北京市豐台區的劉先生銀行卡里的6.3萬余元存款「莫名被轉走」,盜賊被抓後僅能返還797元。而與劉先生家相距數十公里的常女士,同樣是銀行卡被盜刷,結果卻得到銀行全額賠付。
最新案例 異地遭盜刷2.4萬 銀行被判擔九成責任
2016年7月6日一早,譚某醒來發現某銀行系統發來簡訊,告知其銀行卡內24749元存款於昨晚先後分13次被人轉走。譚某意識到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立即到派出所報案,並到被告銀行處告知。
經該銀行工作人員核實,譚某銀行卡發生的支取存款情形屬實,交易地點位於廣西賀州鍾山縣某ATM機上。事後,譚某要求銀行賠償自己被盜刷的2萬余元存款,但一直未果。譚某隻好以違約為由將銀行訴至法院
仁化法院經審理認為,譚某在某銀行開辦了借記卡,雙方即形成儲蓄合同關系。對於涉案銀行卡是否屬於盜刷的問題,雙方當事人對此均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但對於銀行存款及妥善保管款項義務這種特殊情況,被告對其主張的真卡取款應提供更具體、翔實的證據。即在被告未能舉證證明原告涉案借記卡現支行為是原告本人或者授權他人所為的情形下,應認定譚某的涉案銀行卡系被他人盜刷。
法院認為,被告對原告的涉案銀行卡被他人盜刷未盡到安全保障及謹慎審查、正確識別銀行卡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另一方面,法院不排除原告主動、被動或在使用過程中無意泄露賬戶信息、密碼的可能,根據公平原則,法院最終確定銀行對譚某的資金損失承擔90%的賠償責任,依法判決銀行賠償譚某22274.1元。
判決各異 全賠、分攤、自己承擔 主要看證據情況
據記者了解,此類案件中全國各地都常有發生,而當儲戶將銀行告上法庭之後,其處理結果卻不盡相同。有的是儲戶擔全責,有的是銀行擔全責,有的是各擔50%責任,還有的是銀行承擔主要責任。
邱某在某行開通了一張銀行卡,後來在3天內在外省被轉賬並取現了8萬多,邱某遂將該行告上法院要求全額賠償,法院認為根據銀行監控錄像顯示,邱某不存在人卡分離的情況,8萬元的操作屬偽卡交易,而銀行無法證明是持卡人過失問題,判決支持邱某的訴訟請求。
王某點開顯示為內含孩子成績單鏈接的簡訊,發現點開後什麼都沒有就退出了,第二天王某才發現銀行卡當日已被盜刷近3000元,王某將銀行告上法庭,因為王某未妥善保管個人信息承擔60%責任,而銀行則是因對其已開通但未履行簡訊通知的義務承擔40%的過錯責任。
魏某在ATM機上操作時發現銀行卡的錢少了4萬多,隨機去櫃台列印明細,對賬單顯示是當日凌晨3點半左右在外省發生的交易,後來起訴至法院要求銀行賠付被駁回。
法院方面認為,交易至發現相隔12個小時,不排除真卡異地使用的可能,由於此交易不能證明是否為偽卡,也沒有得到公安機關的認定,無法判定盜刷。
由這三個案例可見,證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銀行能否證明持卡人有過失、持卡人能否證明是被偽卡盜刷,都是處理案件的關鍵要素。
程序適用 判斷是否「先刑後民」 將影響訴訟程序
為什麼判決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審理前述常女士索賠案的北京市通州區法院的張法官表示,這是因為此類案件在審理中存在一些爭議,主要集中在程序上是否「先刑後民」,舉證責任如何分配與雙方過錯認定等方面。
「先刑後民」是指在民事訴訟活動中,發現涉嫌刑事犯罪時,應當在偵查機關對涉嫌刑事犯罪的事實查清後,由法院先對刑事犯罪進行審理,在此之前,法院不應單獨就其中的民事責任予以審理判決。
張法官認為,若「民事」糾紛本身是涉嫌犯罪行為,則應當適用「先刑後民」原則;若「民事」糾紛是由犯罪行為派生出來的行為,則可不適用「先刑後民」原則。
而陝西XX律師事務所的馬xx律師曾表示,銀行卡盜刷案件屬於典型的「民刑交叉」案件,在實踐中是否應當「先刑後民」,法律界看法不一。
此類案件呈現團伙作案、跨地區、跨境作案的特點,偵破難度較大,若等待刑事案件偵破則時限過長,不利於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保護。馬方平律師認為,此類案件的民事案件雖與偽造銀行卡的犯罪行為有一定牽連,但與犯罪行為不屬同一法律關系,民事案件的審理不會影響刑事犯罪的處理,應分開審理。銀行承擔責任後,可向相關主體追償。
舉證責任 盜刷真實性最難認定 證明人卡兩地很關鍵
浙江XX律師事務所的潘XX表示,在民事訴訟部分,最難認定的就是儲戶是否真正被盜刷的事實,持卡人要追討損失,就要證明盜刷發生時本人不在現場,並且相關銀行卡由自己妥善保管。如果持卡人沒有保管好銀行卡和密碼,則可能需要承擔盜刷帶來的全部損失。
曾有法官建議,儲戶一旦發現被盜刷,應當第一時間向警方報案。一旦警方抓獲犯罪嫌疑人,即可證明儲戶的被盜刷事實。另外,記者發現,人卡兩地、偽卡操作以及密碼泄露等,都是需要證明的問題。
對於舉證責任,張法官認為,儲蓄合同糾紛雖不屬於規定的舉證責任倒置,但銀行與持卡人在技術與信息的掌握上差別很大,應根據公平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保障儲戶的存款安全、提供安全的交易設備和技術平台、為儲戶的信息保密等均為銀行的重要義務。銀行應當承擔識別偽卡或模擬卡的義務。」張法官說。
此外,銀行卡密碼具有唯一性和私密性,密碼泄露的過錯在於發卡行還是持卡人,決定著雙方責任的承擔問題。律師將密碼泄露過錯的舉證責任分配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將舉證責任分配給持卡人,如持卡人無證據證明發卡行有泄露其密碼的行為,則推定持卡人泄露了密碼;二是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發卡行,如銀行無證據證明持卡人對密碼泄露存在過失,則推定持卡人盡到了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三是在將舉證責任分配給發卡行時,在一定情形下推定持卡人未盡妥善保管密碼的義務,如銀行有證據證明或持卡人自述曾經將密碼告知他人、委託他人辦理相關業務等導緻密碼被泄露或加大密碼泄露可能性的事實,則認定持卡人有泄露密碼的行為。
責任承擔 格式條款註明持卡風險 銀行不能因此免責
儲戶合同糾紛案,對銀行的賠償責任較難認定,因為證明銀行操作存在相關過錯比較困難。但據記者梳理案例發現,在實踐中,如銀行接受了非法復制的偽卡刷卡交易,可認定銀行未盡謹慎審查銀行卡的義務,對自己的過錯行為承擔相應責任。
持卡人起訴銀行後會取得一定比例的勝訴率,關鍵在於銀行自身的技術避免不了復制卡的產生,「這是銀行需要承擔起大部分責任的法理基礎」。
若儲戶既沒有惡意串通作案,又沒有故意泄露密碼等信息,在此情況下,就需考慮銀行有無盡到安全保障義務。
另外,銀行在辦卡時會和儲戶簽訂相應的協議,上面註明持卡人所需承擔的持卡風險。與此同時,在ATM機插卡口也有相應的安全提示。銀行認為,其已經盡到了足夠的安全提醒義務,起到了安全保障責任,並以此試圖免責。那麼,銀行的相關格式條款,是否真的能讓其免責呢?對此,不少法官和律師都認為,銀行僅憑單方的規定章程或者提醒來證明自己起到了保障安全的義務是不能免責,且得不到法院支持的。
維權建議 簡訊提醒掌握自己資金動態 盡早留證報警
在已審理的案件中,個人起訴銀行獲勝的案例並非絕無僅有,並且在證據充足的情況下,銀行通常被要求對儲戶的經濟損失進行全額賠付。
不過在舉證方面,儲戶往往處在弱勢。發現後第一時間報警,這很重要。及時報警便於警方及時介入調查取證,同時也證明了當事人履行了審慎義務。
基於同樣的原因,建議銀行卡用戶開通簡訊通知功能,隨時掌握有關資金的動態信息。
儲戶自己必須要保留簡訊通知、銀行對賬單等證據,並交給警方進行調查。此外,發現銀行卡被盜刷之後,及時聯系銀行,告知相關情況並要求止付、凍結,這不僅可以控制賬戶資金損失,也是證明「他人盜刷」的有力證據。

❷ 銀行卡被別人盜刷我要負法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五條:「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回過失答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論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按照他們所犯的罪分別處罰。」而共同違法行為是指2人以上共同故意實施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其構成要件有:(1)共同違法行為的主體必須是2人以上;(2)共同違法主體客觀上必須具有共同的行政違法行為。即各行為人為追求同一違法結果,完成同一違法事實而實施的相互聯系、相互配合的違法行為,這一違法行為與違法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現別人使用您開的銀行卡犯法,而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您未參與也未通謀,主觀不存在故意或者過失且客觀也未實施該違法行為的話,是不會受到牽連的。建議以後自己保管好自己的銀行卡,不要輕易給到他人。以上建議供您參考。

❸ 銀行卡被人盜刷了銀行有責任嗎

卡被別人盜刷向銀行索賠的話,需要提供不是本人交易和卡等信息沒有被泄露,卡在本人身上的相關證據。

❹ 卡未離身男子5天被盜刷27萬誰該承擔責任

卡未離身男子5天被盜刷27萬 銀行被判賠償21萬

銀行卡和身份證都在身上,卡里27萬卻不翼而飛。類似的銀行卡被盜刷的事情,屢見不鮮,然而,這次成都市民呂先生的遭遇,卻有些蹊蹺——他的銀行卡並沒有被復制,所有交易都是通過第三方交易平台。可開通了余額變動簡訊提醒的呂先生,為何一直不知情?


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轉手」 成功盜走27萬余元

經查,案外人利用其在鹿邑支行辦理的新卡以及更改的驗證手機號碼,通過電子銀行進行的盜刷行為,沒有在具體商戶處的刷卡行為。「都是先將呂先生卡上的錢,轉入第三方交易平台,然而從第三方交易平台,轉入到新卡上。」本案一審承辦法官羅良華說。

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後,呂先生從第三方交易平台追回部分轉出資金,實際被盜刷走的資金為新卡所支出的277035.83元。目前,公安機關已控制並詢問了該案的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黃某,其餘環節的犯罪嫌疑人尚未控制,該案尚在偵查中。

法院認定呂先生承擔30%責任

對於如何擔責?法院認為銀行應當承擔主要責任,原告應當承擔次要責任。

首先,在本案盜刷過程中,銀行未履行嚴格審查義務,系導致後續盜刷發生的前提性原因。

其次,原告對於損失的擴大存在一定過失。同時,考慮到發生盜刷的周期相對較短,而且原告發現銀行卡被盜刷後及時採取了措施並追回了部分資金,使卡內尚余的幾十萬元資金未被繼續盜刷。因此需要結合原告的及時止損行為、主觀態度以及過失行為合理確定與過失程度相適應的責任比例。

最後,考慮幾個時間節點和金額,對於擴大的損失205221.83元,法院綜合考慮,酌情確定原告自行承擔30%責任,被告應當賠償原告215469.28元及相應存款利息損失。

銀行不服判決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一審法院判決被告某銀行成都南華北路支行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呂某支付215469.28元及利息。銀行不服該判決,向成都中院提起上訴。

成都中院經審理認為,原審被告系呂某銀行卡的開戶經辦機構,其作為某銀行的分支機構,其財產隸屬於該銀行,本身不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即使其作為訴訟主體承擔了民事責任,最終也是由該銀行承擔。其次,本案系借記卡糾紛,呂某選擇基於儲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起訴原審被告,一審法院並未混淆儲蓄存款合同法律關系與侵權責任法律關系,即使某銀行鹿邑支行存在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情形,也不屬於本案的審理范圍。

最終,成都中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提醒

余額變動未通知應及時查詢並取證、掛失

本案一審承辦法官羅良華告訴記者,本起銀行卡盜刷案的盜刷模式非常新穎,但如果受害者有足夠的警惕意識,還是能及時避免損失的,「在余額變動後收不到簡訊提醒時,就應該有所重視重視。」

羅良華提醒,作為持卡人本身,應妥善保管銀行卡及密碼,當出現異常,應提高警惕,及時查詢卡內資金情況,並進行必要取證操作(如立即取現並保留憑證等),掛失銀行卡並報警,以防止損失的擴大。

❺ 銀行卡放在家裡 被人盜刷30000元 銀行該承擔什麼責任

銀行卡盜刷銀行承擔一半責任



原告
卡不離身被盜刷38萬元
2008年7月7日,胡先生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古鎮支行處開立銀行理財卡(借記卡),並開通「銀信通」功能。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胡先生曾授權陳某、陳某可持該銀行卡到某銀行辦理付款及轉賬業務。
2011年7月22日22時左右,胡先生外出回家後發現手機簡訊顯示,當晚20時57分,這張銀行卡在澳門刷卡消費摺合人民幣381591.5元,同日23時41分至44分,又被人在珠海的櫃員機上先後四次提取現金,共計人民幣9800元。
胡先生稱,發現銀行卡被盜刷之後隨即報警並向銀行申請掛失,被提取的現金就發生在自己報警掛失期間。
事發後,胡先生前往銀行列印交易明細並要求賠償損失,但銀行一直未付。胡先生認為,被告作為商業銀行,負有保障客戶資金安全的義務,因被告未盡上述義務導致原告的銀行卡被盜刷、取現。請求法院判令銀行賠償391481.9元及利息損失。
銀行
卡主未妥善保護個人信息
被告某銀行辯稱,銀行卡被盜刷涉及刑事犯罪,損失由犯罪行為所致,原告應向犯罪分子進行追討;另外,依據《銀行借記卡章程》等相關規定,憑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本人的行為,由於本案涉及的交易均是輸入正確的密碼後完成,因此無論犯罪分子是否使用偽卡,由此產生的後果應由原告自行承擔。
銀行認為,胡先生多次將銀行卡和密碼交付第三人辦理轉賬、取款業務,導致銀行卡信息和密碼被多人知悉。原告對借記卡及密碼保管不善,應對銀行卡信息和密碼泄露負全部責任。
更重要的是,銀行認為,胡先生已開通「銀信通」服務,但胡先生從簡訊中得知銀行卡在澳門被盜刷後,未及時採取掛失措施,導致該卡在珠海被取現9886.4元。銀行不應對擴大損失的9886.4元承擔任何責任。
經法院核實,古鎮警方提供的報警回執顯示,胡先生於2011年7月23日0時報警,銀行卡交易記錄資料顯示原告於2011年7月23日辦理掛失,而罪犯所進行的查詢、刷卡和取現均發生在胡先生報警之前。
法院
卡主銀行
各承擔一半責任
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認為:原告在被告處開設借記卡,雙方成立儲蓄合同關系。本案中涉案消費及提取現金並非胡先生本人,也非他授權的邵某章持銀行卡所為,而是邵某章使用的「克隆卡」所為。銀行作為發卡行,未能正確識別真卡與偽卡,並接受了非法復制的銀行卡進行的消費交易,從原告賬戶中支取相應款項,對此,被告未能盡到謹慎審查義務,應對其過錯行為承擔違約責任。
然而,卡主對於密碼如何泄露的事實負有舉證責任,胡先生未能舉證證明其銀行卡密碼是如何被他人獲知,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且原告曾多次將銀行卡交由第三人進行使用,故法院認定原告未盡到妥善保管密碼的責任,導緻密碼被他人得知,對其自身損失亦有過錯。另外,涉案銀行卡已開通簡訊服務,而原告在獲取該卡的查詢信息時,未能及時發現,發現後又未能即時採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並避免損失擴大,因此,原告對其銀行卡內資金被盜刷、取現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鑒於銀行與卡主對自身的責任均疏於履行,故法院認為雙方對已造成的391481.9元損失各承擔50%責任。法院遂判決某銀行向原告胡某峰賠償存款損失195740.95元及利息。該案一審宣判後,原被告均不服該判決,提起上訴,近日,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後作出二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盜刷人被判七年徒刑
■鏈接
胡先生向中山市古鎮警方報案後,經公安機關偵查並移送中山市第一市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邵某章非法獲得胡先生銀行卡復制卡後,於2011年7月22日晚6時許使用個人普通護照從珠海市拱北口岸出境到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於當日20時29分持上述復制卡到「香港銀通」一櫃員機上查詢余額(扣除查詢費4元),後於20時57分到澳門廣州街一珠寶行使用該銀行卡以虛構交易的方式刷卡套現港幣450000元(交易金額為澳門幣473850元,摺合人民幣381591.5元)。當晚11時許,邵某章從拱北口岸入境後於11時41分至44分,又持復制銀行卡到珠海市粵海中路某銀行珠海分行涼粉橋櫃員機處分四次取款共計人民幣9800元(扣除手續費人民幣86.4元)。
2012年2月7日,邵某章被公安機關抓獲,贓款未能繳回。2012年9月11日,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決,認定邵某章構成信用卡詐騙罪並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五萬元

❻ 盜刷別人的銀行卡,應承擔「刑事責任」嗎

盜刷別人的銀行卡肯定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呀,因為這一方面是盜竊,另一方面也是詐騙

❼ 銀行卡被盜刷銀行有責任嗎

那趕緊通知銀行查證事實,如果是銀行系統或者ATM機出問題那就有責任!

❽ 信用卡盜刷損失責任在中國法律上是怎麼規定的

目前法律上並沒有規定。

被害人發現可疑交易時,要迅速通知銀行,並辦理掛失。同時,要詢問銀行可疑交易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以及金額等基本情況,並記錄銀行客服人員的編號和姓名,以便後期的取證。如果是涉及網路第三方支付的盜刷,要及時聯系第三方支付公司。

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後,還可以就近找機器進行操作,並在攝像頭處停留一段時間,以供攝像取證是本人操作,證明卡片與持卡人不在盜刷現場。操作後,保留好交易的憑條。

被害人還應該及時報警,積極向警方提供線索。報警時,要詳細、逐一地還原被盜刷的全過程,努力回憶信用卡的使用歷史、可能掌握信用卡信息的人員,同時也可以向警方提供能證明自身清白的證人。

(8)銀行卡盜刷的法律關系及其責任的確定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信用卡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七、非本人授權交易的處理

持卡人提出偽卡交易和賬戶盜用等非本人授權交易時,發卡機構應及時引導持卡人留存證據,按照相關規則進行差錯爭議處理,並定期向持卡人反饋處理進度。鼓勵發卡機構通過商業保險合作和計提風險補償基金等方式,依法對持卡人損失予以合理補償,切實保障持卡人合法權益。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解釋415 發布:2025-10-05 05:37:41 瀏覽:512
於歌律師 發布:2025-10-05 05:25:41 瀏覽:210
中拍平台司法 發布:2025-10-05 05:25:33 瀏覽:873
聯合建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5:24:10 瀏覽:92
胡志澤律師 發布:2025-10-05 05:15:15 瀏覽:454
行政法的行政是指 發布:2025-10-05 05:14:35 瀏覽:243
司法證在國企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250
麥德林法官 發布:2025-10-05 05:03:41 瀏覽:315
上海落戶海商法 發布:2025-10-05 04:30:11 瀏覽:920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紀要 發布:2025-10-05 04:28:55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