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變相期貨的法律責任

變相期貨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27 17:09:24

① 期貨交易的侵權責任有哪些

您好!
期貨交易中的幾種主要侵權行為及其責任有:
(1)提供虛假信息誤導下單。市場披露的有關政策、行情等的信息對期貨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起著很大的作用,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故意提供虛假信息誤導投資者下單的,由此造成投資者的經濟損失由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承擔。
(2)對沖行為。對沖是指期貨公司收到投資者的指令後,將其指令與其他投資者的指令或與自己的「指令」私下對沖,或者雖然將投資者的指令傳遞到了期貨交易所,卻未將指令向所有其他市場參與者以公開競價的方式提出要約,而是與其中某一市場參與者私下通謀成交。包括交叉交易、對賭和配合交易三種表現形式。期貨公司私下對沖的行為應為無效,期貨公司應當賠償由此給投資者造成的經濟損失;期貨公司與投資者均有過錯的,應當根據過錯大小,分別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3)擅自動用投資者保證金。期貨公司挪用投資者保證金一方面是因其作為的行為侵犯了投資者的財產權構成侵權的民事責任;另一方面是由於期貨公司基於其投資者之間的行紀法律關系,負有對投資者保證金的妥善保管義務,私自動用投資者保證金,期貨公司依法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擅自動用保證金構成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民事責任。
(4)期貨公司擅自以投資者名義進行交易。具體包括投資者沒有下單指令時期貨公司擅自以投資者名義交易、期貨公司執行非受託人的交易指令、執行沒有交易品種、數量、買賣方向的瑕疵指令、錯誤執行投資者交易指令等幾種情況。這里同樣存在違約與侵權競合的問題。期貨公司對擅自以投資者名義進行交易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② 如何定罪非法變相期貨交易行為

大宗商品交易結合互聯網平台催生出了介於現貨交易與期貨交易之間的「准期貨」模式,版而基於此種權變相模式所演化的犯罪行為對於金融創新與法益保護帶來了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對於大宗商品交易並未給予期貨交易程度相當的監管,而現貨交易目前大多為省級人民政府批准,甚至存在未經任何國家主管行政機關批准,私自設立交易場所組織交易的行為,造成大宗商品交易亂象叢生,投資者嚴重虧損。
非法經營罪的適用依據是我國《刑法》第225條第1款第3項的規定:「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在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情形下則構成非法經營罪。
基於此,以大宗電子商品交易為名從事變相期貨的行為滿足「違反國家規定」的構成要件。
綜上,我們認為,這樣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模式實質為變相期貨交易,可以定性為非法經營罪。

③ 以別人的名義炒期貨 有無觸犯法律

這樣觸犯了法律。
①在法律上,期貨開戶是實名制,交易賬戶由合同上的開戶人承版擔責任。
②在法律上,合同上的名權義開戶人承擔合同規定的責任和義務。
③如果這個交易賬戶或合同出了問題,開戶人必須承擔全部的法律責任,情節嚴重、數額較大時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④ 變相期貨的案例

「變相期貨」第一案
原告是嘉興市大江南絲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江南公司),系繭絲綢交易市場的正式會員。被告中國繭絲綢交易市場由同為被告的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中國絲綢工業總公司、浙江省絲綢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絲綢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設立。
2009年1月26日,大江南公司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民事訴狀」,把交易市場等8家公司列為被告,要求依法判定交易市場、結算公司歸還其佔有原告的基礎保證金等款項共計2326餘萬元,同時,大江南公司還要求判令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等5家公司負有連帶清償責任。
「繭絲綢市場多次更改並違反交易規則,違規操縱其控制的席位,持續拉高交易價格,使會員單位無法正常交易,並且未徵得我們同意,將全部合約強行轉讓,給我單位造成重大損失。」大江南公司訴稱,2005年11月初至當月15日短短兩周內,以大江南公司、浙江巴貝領帶有限公司和浙江巴貝絲業有限公司為主的空頭,和與交易市場及結算公司的股東單位和關聯單位為主的多頭進行了一輪搏殺。「由於對方操縱市場,空頭注入的3億多元的保證金打了水漂」。
據了解,繭絲綢市場分別在2005年11月7日和11月10日兩度將交易保證金的比例從交易額的5%提高到20%和40%,且通知當日付諸實行。而根據結算公司的合同訂購交易結算實施細則第十五條規定,調整保證金收取標准應在實施日5天前公告。
2005年11月14日,巴貝領帶公司和巴貝絲業公司以繭絲綢市場不屬國家法定的期貨交易場所、合同訂購交易「違法」為由,拒絕繳納新增保證金及履行相關合同,並向公司所在地的嵊州市公安局報案。隨後,紹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嵊州市公安局迅速凍結、查封了市場賬戶,案值9200餘萬元。當年12月8日,在商務部、浙江地方政府的協調下,繭絲綢市場與巴貝絲業公司和巴貝領帶公司達成協議,賠償兩家公司6950萬元的交易損失。
兩家公司的成功「維權」,使大江南公司突然「醒悟」,並最終走上法庭。

⑤ 非法炒期貨觸犯刑法嗎

參與期貨交抄易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
參考案例:
2009年9月,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艾某在武漢成立武漢富達天宇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利用互聯網進行黃金期貨交易業務。獲利途徑是以客戶在香港公司的黃金期貨交易平台上的交易額按照一定比例從香港的公司獲取傭金,艾某再將所獲傭金按客戶數量、客戶交易量按期從自己的賬戶分發給胡某、李某等20多名客戶經理。
截至2012年2月,天宇公司所得傭金共計460餘萬元。今年3月9日,艾某、胡某依次歸案,其餘同夥已於2012年6月先後被抓獲。
一審法院認為,艾某等人參與期貨交易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經營罪。艾某為主犯,判有期徒刑五年,並處罰金400萬。胡某等人屬從犯,均判有期徒刑一年。

⑥ 期貨穿倉無力償還法律責任

等於欠錢一樣,期貨還是最好有好點的團隊帶你才行!

⑦ 變相期貨的警惕陷阱

因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原材料市場價格跌宕起伏,一些企業為規避價格波動風險,迫切希望通過提前鎖定購買原材料價格的途徑降低生產成本,更有一些企業和個人則抱有投機賭博的僥幸心理期望「以小博大」,市場孕育著非法期貨滋生的客觀條件,變相期貨交易的暗流時有抬頭,涉及變相期貨的事件已發生多起,對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2007年4月起施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八十九條對變相期貨作了明確定義:「任何機構或者市場,未經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批准,採用集中交易方式進行標准化合約交易,同時採用以下交易機制或者具備以下交易機制特徵之一的,為變相期貨交易:為參與集中交易的所有買方和賣方提供履約擔保的;實行當日無負債結算制度和保證金制度,同時保證金收取比例低於合約標的額20%的」。這是多年來國家權威部門對變相期貨最為清晰的定義,但這個定義對於防範其他變相期貨交易的可操作性仍存在問題,關鍵在於《條例》第九十條同時明確規定:「不屬於期貨交易的商品或者金融產品的其他交易活動,由國家有關部門監督管理,不適用本條例。」這就造成了變相期貨的監管責任、監管措施上仍不明確,仍然存在相關部門相互推諉監管真空的問題。對於如何防範變相期貨的滋生,如今主要應關注3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通過積極發展和疏導解決變相期貨交易的問題。多年來,期貨市場發展的決策程序復雜周期長,新的品種遲遲不能推出,不僅制約了期貨市場的發展,同時加大了變相期貨等違法行為出現的可能。有關部門應從市場的廣泛需求出發,加快期貨市懲期貨品種的發展,同時積極引導大膽嘗試,增加期貨市懲現貨市場業務合作。其次,大宗商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不能再是監管的真空,必須進行強力監管。鑒於大宗商品中遠期市場的性質和作用,必須嚴格禁止市場進行買空賣空,要強化大宗商品遠期電子交易現貨市場現貨交付的服務功能,規范交割倉庫與倉單的管理,所有的賣方必須都要有貨物。現貨倉單不能帶有期貨的色彩,更不能作為一種融資的工具。最後,要加強市場監管,規范交易模式及交易行為。要解決資金監管不力的問題,從法律上責成市懲銀行建立確實有效的第3方資金監控系統。必須改變銀行只負責對賬而不負責資金託管的狀況,嚴禁交易商在保證金不足的情況下進行交易。其次要保證交易過程的公正、公平、透明、規范,從監控機制上嚴禁市場及其出資人、管理人員入市或者變相入市參與交易,確實保證交易市場是中立的客觀的第三方,杜絕虛擬交易。

⑧ 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第74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滿2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期貨合約,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二、蓄意串通,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期貨交易,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三、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四、為影響期貨市場行情囤積實物的。五、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單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此外,《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縱證券、期貨市場,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二、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三、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四、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62條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滿2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期貨合約,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2)蓄意串通,按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期貨交易,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3)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影響期貨交易價格或者期貨交易量的;(4)為影響期貨市場行情囤積實物的;(五)有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行為的。」

單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此外,《刑法》第一百八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操縱

證券、期貨市場,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2)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3)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4)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⑨ 操縱期貨交易價格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證券、期貨市場復,制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1)單獨或者合謀,集中資金優勢、持股或者持倉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2)與他人串通,以事先約定的時間、價格和方式相互進行證券、期貨交易,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3)在自己實際控制的賬戶之間進行證券交易,或者以自己為交易對象,自買自賣期貨合約,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或者證券、期貨交易量的;(4)以其他方法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⑩ 變相期貨的重要意義

確保資本市場規范健康運行
「變相期貨」的滋生蔓延,對於國內資本市場的規范健康發展、金融秩序的穩定運行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產生了極大幹擾,隱含的風險極大。堅決打擊和取締「變相期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法律依據,有利於根治「變相期貨」這一頑症,有利於消除風險隱患,確保資本市場規范健康運行。
促進電子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
電子交易市場(或稱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市場)是互聯網時代催生的現貨市場的一種基本表現形式。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步發展,電子交易市場遍布於大宗商品市 場的各個領域,並形成了一定的交易規模。但是,由於電子交易市場相關法律法規立法滯後和市場監管主體的缺位。同時,也由於國內期貨市場的發展較為緩慢,不能完全滿足現貨市場客戶迫切規避市場價格風險的大量需求,導致一些電子交易市場擅自採用期貨交易機制進行市場運作,由此而引發的電子交易市場風險失控、地方金融秩序混亂、投資者權益受到不法侵犯的事件時有發生,給資本市場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
為期貨市場積極穩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當前,國內期貨市場正處於積極穩妥發展的新的歷史階段。打擊和取締「變相期貨」、 正確認識期貨市場的性質、地位和特有的功能,以及引導客戶和資金進入期貨市場開展業務進行交易排除了干擾,為期貨市場積極穩妥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法治環境。另一方面,釐清電子交易市場的性質,明確電子交易市場的監管主體,堅持電子交易市場健康正常有序發展的方向,將為期貨市場提供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貨合約,從而有利於增加期貨市場上市交易的品種和數量,不斷擴大期貨市場的交易規模,以滿足現貨市場客戶更多的規避價格風險的迫切需要。

熱點內容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10-05 02:25:53 瀏覽:47
法院通告書 發布:2025-10-05 02:24:17 瀏覽:378
郵政職業道德 發布:2025-10-05 02:23:33 瀏覽:515
簡述行政法主體6 發布:2025-10-05 02:15:43 瀏覽:426
2017民法熱點案例 發布:2025-10-05 02:14:09 瀏覽:878
轉繼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2:05:08 瀏覽:780
仿簽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2:03:33 瀏覽:78
公司設立律師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10-05 01:57:41 瀏覽:624
消元法規律 發布:2025-10-05 01:57:09 瀏覽:328
民法的爭點 發布:2025-10-05 01:43:39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