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簽字入職後拒絕有法律責任嗎

簽字入職後拒絕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1-27 19:39:02

Ⅰ offer簽字後反悔,不想入職,公司可以要求賠償合理費用嗎,有法律依據嗎,最好有案例

1、公司可以要求合理的賠償,耽誤公司的人選問題;
2、例如:中石化與高校畢業生簽訂用工協議取消,賠償每一位簽約協議的畢業生幾千元的違約責任。

Ⅱ 員工入職須知員工簽字是否有法律效力

員工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需對自己的簽字負責,通常員工在入職須知上的簽名表示對其內容的認可,即入職須知里的條款將對員工產生約束力。

Ⅲ 入職offer 簽字後掃描件寄回後沒到公司報道,會追究責任嗎

不違法。單位不會追究你責任。

Ⅳ 勞動合同上面明文規定新入職員工要交1000元押金,這個合同如果雙方簽字蓋章了以後,是合法有效的嗎

交押金的條款無效,但不影響其它條款的效力。
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在挪用勞動者時,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據此,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收取押金的行為是違反我國勞動合同法的,故勞動合同中的該條款也是無效的。但是,該條款的無效並不代表勞動合同中其它條款的效力。
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相關條款:
第九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Ⅳ 關於公司規章制度在員工入職後新制訂,是否需要員工簽字,對脫崗是否公司人事有最終解釋權

如果用人單位因為這個原因,解除合同的,你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 。

Ⅵ 以郵件的形式拿到公司的offer(聘用書或者錄用通知書),沒簽字,不去的話會不會有影響或要承擔法律責任

一般而言,如果是公司已經給你聘用書或者錄用通知書,那麼就意味著公專司已經同意錄用你,但這個和屬你已經與公司簽訂了書面的勞動合同是不一樣的概念。錄用通知書是單方面,僅僅表示公司同意錄用你,但並不是合同本身。

你們的勞動關系是否確立需要由你與公司協商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並經你與公司雙方簽字確認方為生效。因此,個人的建議是錄用通知書並不表明你與公司已經存在勞動關系,一般情況下你可以選擇去或者不去,這個選擇權在於你,所以不會存在違約或者給公司造成損害的事實,當然也就不需要承擔任何意義上的法律責任。

不過,為體現一個人的良好修養,既然你選擇不接受公司的邀請,最好還是給公司回個郵件,對公司的錄用表示感謝並委婉地回絕公司的錄用。

拓展資料:

法律責任,有廣、狹兩義。廣義指任何組織和個人均所負有的遵守法律,自覺地維護法律的尊嚴的義務。狹義指違法者對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上的責任。法律責任同違法行為緊密相連,只有實施某種違法行為的人(包括法人),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特點:在法律上有明確具體的規定;

Ⅶ 入職之後一段時間人事讓簽的勞動合同是空的,只有我們簽字了,公司並沒有簽字蓋章,合同算生效嗎


合同簽字蓋章就生效
但是如果裡面內容有違法的,違法條款無效

《勞動合同法專》
第十六條勞動合同由用屬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並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文本上簽字或者蓋章生效。
第二十六條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Ⅷ 接受並簽署了offer,入職前又反悔了有什麼問題嗎會有法律問題嗎

有兩種可能:

一、如果offer簽署協議上沒有特殊說明,則不會有法律問題。

但是如果簽署入職協議上有關於反悔或者未做夠多長時間離職,需要賠償的,那麼就按照協議上進行賠償。另外如果入職前反悔了,最好與那家公司溝通一下,做出告知。

二、如果應聘者簽署的入職邀請函中有明確規定,則有可能。

根據目前的法律理論界的一般理解及司法實踐,入職邀請函的法律性質屬於要約的性質,可以比照統一《合同法》中對要約的規定處理。按照統一《合同法》的規定,只要要約中的條款明確清晰,可以履行,承諾到達要約人時便生效,承諾生效時合同便成立。既然入職邀請函是要約,則簽署入職邀請函的行為便屬於承諾的性質。

因此,一旦員工簽署入職邀請函,並且簽署件送達企業,其承諾便生效了。此時,只要入職邀請函中規定的條款清晰、可以執行,則構成了一個勞動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入職後簽署的合同則屬於合同的補充、更換行為。

清晰、可執行的要約和承諾應當履行,是誠實信用原則的根本要求。《勞動合同法》第3條規定的誠實信用原則,不僅對企業有約束力,對求職者同樣有約束力。

因此,如果入職邀請函中具備「承諾後不入職的賠償條款」,則企業完全可以主張損失賠償。

參考法規:《勞動合同法》第3條、第42條。

拓展資料: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根據這個協議,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並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並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勞動合同-網路

熱點內容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10-05 02:25:53 瀏覽:47
法院通告書 發布:2025-10-05 02:24:17 瀏覽:378
郵政職業道德 發布:2025-10-05 02:23:33 瀏覽:515
簡述行政法主體6 發布:2025-10-05 02:15:43 瀏覽:426
2017民法熱點案例 發布:2025-10-05 02:14:09 瀏覽:878
轉繼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2:05:08 瀏覽:780
仿簽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2:03:33 瀏覽:78
公司設立律師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10-05 01:57:41 瀏覽:624
消元法規律 發布:2025-10-05 01:57:09 瀏覽:328
民法的爭點 發布:2025-10-05 01:43:39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