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承擔連帶責任後追償法律依據

承擔連帶責任後追償法律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1-27 23:06:33

❶ 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乙無證駕駛無牌農用三輪商品運輸車,與行人丙發生交通事故 ,致丙受傷,車輛受損。造成交通事故後,乙駕車逃逸。交警部門認定,乙由於交通事故後逃逸,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乙系甲雇的駕駛員,發生事故時,是履行職務行為。丙訴甲、乙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法院作出民事調解書 ,協議甲向丙賠償醫療費,誤工費,傷殘賠償金等各項損失共計10萬元,乙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後甲向丙如數支付賠償款。現甲向乙追償墊付的賠償款10萬元。乙主張,其作為雇員不應完全承擔賠償責任。 解釋兩個術語:這里有兩個相關的法律術語連帶責任與僱傭活動,為了便於聽眾朋友理解,我首先解釋一下這兩個法律術語。 本律師認為:乙在履行職務行為時致人損害,由於交通肇事後逃逸,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屬重大過錯,應當與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甲雇沒有駕駛資格的乙,安排其駕駛運送商品車,埋下安全隱患,故對本案交通事故的發生亦存在重大過錯。因此,甲乙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所以乙應當向甲返還其應承擔的相應數額的賠償款。 本案爭議的問題是:,即追償權如何劃分連帶責任人的具體責任份額。我國<民法通則》第87條,第89條、《擔保法》第31條,以及《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9條,是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的依據。但是,目前我國法律對連帶責任人可以進行追償的具體條件以及具體追償份額,未作詳盡規定,各地法院司法實務中對此理解不一,追償份額差距較大,這給審判實務帶來不便。 連帶責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比如保證合同中的保證人向債務人的追償權。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比如侵權賠償中的共同侵權人、合夥聯營中的共同債務人。不管是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還是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均具備以下共性:1、連帶責任的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間是利益共同體,存在於共同責任中。2、追償人與被追償人都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不分責任的先後和大小,都有義務向權利人清償。3、追償人承擔全部責任後,原來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隨之在共同責任中產生新的按份責任。此時,追償人變成新的債權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請求償還各自的份額。4,法定與約定是構成產生連帶責任的前提。連帶責任的完全追償權與連帶責任的部分追償權區別在於,完全追償人在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全部的費用,而部分追償人只能追償部分的費用。 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法律實務中的難點。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 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 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辦理保險而未辦理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❷ 侵權連帶責任人之一承擔責任後,如何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現實問題

呂某和施某是兩名社會人員,一次去酒吧玩,與客人張某發生了摩擦,雙方還動起手來,在廝打過程中,張某被兩人打傷。之後張某將兩人告上法院,要求兩人連帶賠償損失5萬元,法院也判決兩人對賠償承擔連帶責任。由於呂某家境富裕,先行支付了5萬元。之後呂某向施某提出承擔部分費用,但施某認為呂某已經支付了賠償,且呂某也動手打人,自己不需要再給呂某錢。那麼,法律對此是如何規定的呢?

律師解答

依據《侵權責任法》的規定,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這是法律對於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的規定,連帶責任人對外承擔了賠償責任後,需要在內部確定各自的責任。連帶責任人的賠償數額應當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在一個或者數個連帶責任人清償了全部賠償數額後,支付了賠償費用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在這則案例中,呂某和施某是連帶責任人,施某的責任並不因為呂某已經支付了相應的賠償而免除,其應該根據自身責任的大小來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十四條 連帶責任人根據各自責任大小確定相應的賠償數額;難以確定責任大小的,平均承擔賠償責任。

支付超出自己賠償數額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追償。

❸ 連帶責任的追償法律

連帶責任追償問題

《民法通則》第87條規定,債務人一方人數為二人以上的,負有連帶義務的每個債務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義務,履行義務的人,有權要求其他負連帶義務的人償付他應當承擔的份額。《民法通則》第89條和《擔保法》第三十一條均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上述法律規定表明,連帶責任人承擔了連帶債務後,依法可以向其他負有連帶責任的人追償。 但有人認為,《民法通則》第87條關於連帶責任的規定,只適用於合夥、聯營合同引起的,債務人明顯有二人以上負連帶責任的案件,至於租賃、承包合同引起和因代理行為造成以及上級主管部門負連帶責任的案件,實際債務人只有一個,不適用《民法通則》第87條的規定,因而連帶責任的追償無法律依據。筆者認為,這種看法是偏頗的。首先,如前所述,共同債務人的形成,除了合夥、聯營由數人約定外,還有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司法解釋的設定。

連帶責任人的追償權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第一,須履行了義務。這里的履行義務,不應限於實際履行的行為,凡能因該債務人財產利益的減少而達到債履行效果的行為,例如提存、抵銷等,均應包括在內。

第二,須其他連帶責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責任,即因該連帶責任人的履行行為,使主體債務人的債務全部或部分消滅。

第三,須該連帶責任人履行義務超過其應當分擔的部分,未超過的,不能行使追償權。連帶責任人有權要求其他債務人償付超過的部分,其他債務人每人應償付的部分應按自己應承擔的份額的比例確定。
免費法律咨詢 請:http://tieba..com/p/4331339755

❹ 承擔連帶責任後能否追償

可以的,你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債權人可以向你追償,也可以向當事人追償。在向你追償,你做出賠償後,你是可以向被擔保人(你擔保的人)追償的。

❺ 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指依照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當事人對其共同債務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並能因此引起其內部債務關系的一種民事責任。當責任人為多人時,每個人都負有清償全部債務的責任,各責任人之間有連帶關系。連帶責任的設立是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債權人的權益。並且我國《民法通則》、 《擔保法》,以及《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都規定在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對其他連帶責任人享有追償權。但是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如何行使追償權,目前我國法律未作詳盡規定,各地法院對此理解不一,追償份額差距懸殊,給審判實務帶來諸多不便。 連帶責任人若要行使追償權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須履行了義務。 二是須其他連帶責任人共同免去履行責任,即因該連帶責任人的履行行為,使主體債務人的債務全部或部分消滅。 三是須該連帶責任人履行義務超過其應當分擔的部分,未超過的,不能行使追償權。 連帶責任人根據連帶關系行使的追償權可分為完全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在這種情況下追償的份額非常明確,容易劃分。然而在部分追償權的情況下,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再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這個份額的多少和怎樣劃分的問題在司法實踐中標准不一。 有的學者提出按照公平原則來確定。運用公平原則來均衡各方當事人之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以及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具體來說,就是運用公平原則來平衡各個連帶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有的學者提出按照過錯程度來劃分份額。具體來說,就是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判定是故意還是過失,若是過失,還要考慮責任人的年齡、智力水平、知識水平甚至職業來區分過失的程度,是重大過失還是輕微過失,從而劃分追償份額。 筆者認為應根據具體案件情況,綜合考慮公平原則、過錯程度,既要保障各責任人的公平和利益均衡,還要考慮各責任人之間的過錯程度,遇到較為復雜和典型的案件,還要考慮根據其他情況來判定,例如教唆未成年人侵權的案件,由教唆人承擔,不產生追償;或者例如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案件,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總之,連帶責任人行使追償權,要綜合考慮各種情況,對照多種標准,正確運用,以保障連帶責任人的合法權益。(作者單位:河南省宜陽縣人民法院)

❻ 交通事故中有哪些連帶責任人,連帶責任追償權

一、交通事故中有哪些連帶責任人
1、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事故造成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肇事司機暫無力賠償,由司機所在單位或車輛所有人墊付;
2、肇事車輛為單位所有,司機執行職務,即工作或生產過程中履行駕駛職責行為受所在單位或車輛所有人委派或認可,該單位或車輛所有人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3、肇事車輛為個體戶、承包戶、個人合夥或私營企業主,僱傭司機從事運輸,車主或僱主應承擔事故賠償責任;
4、肇事車輛承包、租賃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車主和承包、承租人共同承擔賠償責任。這是因為承包、租賃經營是經營方式的改變,車輛權屬未改變,車主也是車輛運行受益人。若承包、承租人未經車主同意擅自轉包、轉租或借與第三者發生交通事故,承包、承租人與第三人、車主應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5、委託他人購車,代購人購車後肇事,委託人應承擔賠償責任。委託他人維修、保管車輛期間或在停車場停車期間發生交通事故,維修人、保管人、停車場應承擔賠償責任;
6、肇事車輛司機執行職務過程中,擅自進行與執行職務無關活動而發生交通事故,司機承擔賠償責任,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7、肇事車輛掛靠單位收取管理費或分享盈利視為共同車主,由車主承擔賠償責任,掛靠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8、車輛合法佔有人經車主同意,將車輛交與第三人發生交通事故,合法佔有人和第三人為共同被告,車主承擔連帶責任;
9、肇事車輛司機非執行職務且未經車主同意,擅自用車,司機應承擔賠償責任,車主負責墊付;
10、被盜車輛發生交通事故,造成被害人財物損失的肇事人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被盜機動車輛所有人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1、肇事司機與肇事車輛不屬同一單位,司機與使用機動車受益單位為被告,由受益單位先行墊付賠償;
12、無償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由肇事司機與受益人共同負賠償責任;
13、交通事故責任人死亡,其遺產繼承人不放棄繼承,只在所繼承財產額度內承擔責任。遺產繼承人放棄或喪失繼承,因無遺產可供繼承,繼承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14、旅客持票或按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無票旅客乘車,運輸過程中死亡,承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15、無償同乘即搭便車,原則上不能免除司機責任,應斟酌具體情形,比照過失相抵原則,減少司機賠償責任;
16、因緊急避險引起交通事故,引起險情人為被告,因緊急避險措施不當或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損害,緊急避險人作為共同被告,車主或司機所在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17、學習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負有責任,由教練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
二、連帶責任追償權如何行使
對於連帶責任部分追償權的行使,是法律實務中的難點。向連帶責任人進行部分追償時,可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根據公平和利益平衡原則來確定。我國(民法通則)確認了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公平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來調整民事主體間的財產和人身關系、確定當事人間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本案乙是甲雇的司機,乙的收益來自於因給甲提供勞動而獲得的工資報酬,而甲的收益是依靠乙履行職務帶來的商業效益。因此,:所受損失可參照雙方的收益比例,合理劃分追償份額。
二是根據過錯程度進行區分。過錯程度分為故意、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在區分過錯程度時,根據責任人的主觀能動性區分故意和過失。在劃分重大過失和輕微過失時,從責任人的崗位責任和選任、管理、監督、轉委託等職權義務及與年齡、知識水平相適宜的常識、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本案甲的過錯表現在雇了沒有駕駛資格的駕駛員和安排超載運輸任務。沒有駕駛資格,不具備駕駛機動車上路的專業技能,是造成此次交通事故的根源;安排超載運輸,又為此次交通事故的發生埋下重大隱患。乙的過錯表現在因交通肇事後逃逸而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造成經濟賠償,二者的過錯責任相當。對各自的過錯程度進行比較,可確定追償份額。
三是根據其他情況確定。比如損失原本可轉嫁由保險公司承擔,但追償人應辦理保險而未辦理保險,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的損失,則由追償人自行承擔。對於教唆、幫助未成年人侵權的,應由教唆、幫助人承擔全部責任,也不產生追償問題。對一些損失較小,被追償入主觀惡性大的賠償,追償人可行使全部的追償權。
連帶責任是共同責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連帶責任人被連帶後追償權的正確行使,在實現誠信原則、保障債權實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❼ 連帶責任中的一方在承擔所有賠償後,向連帶的另一方追償時,如果對方拒絕賠償,有什麼辦法 這時候的

債權人有權要求具有連帶責任的債務人部分或全部承擔責任,承擔責任回的連帶責任人有權向其他答債務人追償,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訴,勝訴後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法院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參考如下法條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❽ 連帶責任人承擔責任後如何行使追償權

1.連帶責來任的追償權分為完全源追償權和部分追償權。完全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其所支付的全部費用;

2.部分追償權是指連帶人履行義務後可向其他連帶責任人要求償還一定份額的費用,剩餘份額的費用應當由自己承擔。

熱點內容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10-05 02:25:53 瀏覽:47
法院通告書 發布:2025-10-05 02:24:17 瀏覽:378
郵政職業道德 發布:2025-10-05 02:23:33 瀏覽:515
簡述行政法主體6 發布:2025-10-05 02:15:43 瀏覽:426
2017民法熱點案例 發布:2025-10-05 02:14:09 瀏覽:878
轉繼承司法解釋 發布:2025-10-05 02:05:08 瀏覽:780
仿簽名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05 02:03:33 瀏覽:78
公司設立律師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10-05 01:57:41 瀏覽:624
消元法規律 發布:2025-10-05 01:57:09 瀏覽:328
民法的爭點 發布:2025-10-05 01:43:39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