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責任認定所依據的法律
㈠ 依據什麼法律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依據《道路交通安全法》
「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僅是由不特定的人員違反交通管理法規造成的;也可以是由於地震、台風、山洪、雷擊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造成。
構成交通事故應當具備下列要素:
(1)必須是車輛造成的。車輛包括機動車和非機動車,沒有車輛就不能構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與行人在行進中發生碰撞的就不構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發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雖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於公眾通行的場所;
(3)在運動中發生。是指車輛在行駛或停放過程中發生的事件,若車輛處於完全停止狀態,行人主動去碰撞車輛或乘車人上下車的過程中發生的擠、摔、傷亡的事故,則不屬於交通事故;
(4)有事態發生。是指有碰撞、碾壓、刮擦、翻車、墜車、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種現象發生;
(5)造成事態的原因是人為的。是指發生事態是由於事故當事者(肇事者)的過錯或者意外行為所致。如果是由於人無法抗拒的各種自然災害造成,均不屬於交通事故;
(6)必須有損害後果的發生。損害後果僅指直接的損害後果,且是物質損失,包括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7)當事人心理狀態是過失或有其他意外因素。若當事人心理狀態處於故意,則不屬於交通事故。
㈡ 交通事故認定書能否直接作為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
不一定。有例證:去年我家親戚發生交通事故,交警說我親戚駕駛沒有年審的車輛,對方內沒有避讓正容在行駛的車輛,認定書中說雙方承擔同等責任。
我親戚跑了幾家律師所,得到的回復是:交警認定怎樣就只能怎樣的啦。
後來請了一位叫劉傳根的律師。那律師說,駕駛沒有年審的車輛並不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我親戚一方無須承擔民事責任,只須承擔行政責任,說交通事故認定書只是作為交通事故處理中的證據之一,只要事故當事人有其它證據證明事故責任認定有錯或有失公正的,該事故責任認定書就可能不被法院所採納。
最後,就如那律師所說的一樣,我親戚贏了官司。交警認定的也不算,牛吧!
按律師的話說,就是,用不同的法律解讀,案件會有不同的結果。親,這樣說,你明白了吧!
㈢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依據的法律法規
解答
交通事故認定的法律依據
一、全部責任與無責任
在交通事故中。一方當事人負全責任的話,另一方當事人則無責任。負全部責任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
1、根據《道路交通處理程序規定》第46條第1款之規定,一方當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負全部責任,他方無責任。
2、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第1款之規定: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
3、根據《道路交通安全實施條例》第92條、《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20條之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4、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1條第1款之規定:當事人一方有條件報案而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5、根據《道路交通處理辦法》第21條之規定:各方均無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過錯,屬於交通事故以外的,各方均無責任。
二、主要責任與次要責任
一般而言,因兩方當事人(或兩方以上)有違章行為共同導致交通事故的,一方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較大的,承擔主要責任,但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較小的,是引發交通的事故的次要原因,承擔次要責任。
1、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第2款、第3款之規定,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若事故各方均存在違章行為,即根據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的大小來確定主要責任或次要責任。
2、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1條第2款之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有條件報案而均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機動車一方應當負主要責任,非機動車、行人一方負次要責任。
3、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後為立即停車,為保護現場,致使事故基本事實無法查實的,機動車一方承擔主要責任。
三、同等責任
一般而言,因兩方(或兩方)當事人在交通事故中均存在違章行為,且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相當的,負同等責任。
1、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條第2款、第3款之規定,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若事故各方均存在違章行為,即根據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當;
2、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21條第2款之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各方當事人有條件報案而均未報案或者未及時報案,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負同等責任。
3、發生交通事故後為立即停車,為保護現場,致使事故事實無法查實的,負同等責任
㈣ 道路交通事故劃分責任依據那些法律法規
1、你說「事故組勘察了現場」:那麼,交警是否給出了事故責任認定書?如果是報了警的話,應當有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你嬸嬸和司機的責任比例的,你嬸嬸應賠償損失的比例,要根據事故責任認定書來確定。
2、假設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是你嬸嬸的全責:那麼,你嬸嬸應當賠償對方的全部損失;如果認定是你嬸嬸主要責任、對方次要責任,你嬸嬸應賠償對方全部損失的60%_90%,一般是賠償80%,對賠償的比例和賠償數額協商不成時,可以起訴到法院解決。
3、對方的損失包括:全部的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費、適當的營養費等。
4、對於事故組的調解:如果認為合理,你家可以接受;如果認為不合理,你家也可以不接受而讓對方到法院去起訴解決,也就是說:事故組的調解不具有強制力,你家可以接受調解也可以不接受調解。
5、對於對方的全部損失的數額:不要聽對方要多少、也不要管事故組說要多少,你們應自己查看一下對方的證據和票據、自己核算一下全部損失數額,再查看一下事故責任認定書看你嬸嬸應賠償百分之幾,計算好後如果覺得對方所要的合理可以協商解決,如果不合理又無法協商的,就讓對方去法院起訴解決。
6、費用中:醫療費以醫院的正式票據准;交通費以入院出院時的票據為准;誤工費要有受害人的工資證明x住院天數;護理費要有護理人員的收入證明x護理天數;住院伙食費以當地出差補助的標准計算。
7、「責任我們承擔幾成?」:那要看事故責任認定書中認定的你嬸的責任比例。
㈤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法院判案的一個依據還是唯一標准
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法院判案的一個依據還是唯一標准?」:用語不太准確:
(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是法院判案的「依據」或「標准」,法院判案的依據是法律、行政法規或規章。
(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法院審理案件時,確定雙方事故責任大小和比例的「重要」「證據」、但不是唯一證據。
(3)一般情況下: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作為國家公權力機關出具的文書,是證明力較高的書證,在沒有相反證據證明交通事故認定書中的結論是錯誤的情況下,法院一般會直接採納認定書的結論作為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所以:說認定書是「重要」證據。
(4)但是,在當事人有確實證據證明責任認定書中的責任比例是錯誤的時:法院有權根據證據情況,重新確定事故中雙方的責任比例和賠償比例,也就是說:不再採納事故責任認定書為確定案件事實的「證據」。
2、「我只想知道,這個認定書在法院里的效力,它是只是一個依據還是是唯一的判案標准」:只是重要證據、不是「唯一」證據。
3、「法院可不可以不以此為標准而根據我所列的其它證據,根據事實來判案?」;可以。
4、但是,根據您所說的情況,我認為交警認定您負次要責任沒有太大的錯誤,您的助力車沒有牌照雖然不是導致事故的直接、重要原因,但也應是有一定過錯,認定主次責任還可以。
您如果沒有其他過錯:我認為您在法院可以爭取的是,賠償比例是按四六開、三七開還是二八開、一九開(這些都屬於主次責任范圍),您沒有其他過錯,可以提供證據向法院爭取二八開或一九開,也就是說您賠償20%或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