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什麼是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什麼是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1-28 02:30:49

『壹』 仲裁裁決是作出之日還是送達之日起生效

1、《仲裁法》第五十七條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2、《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四十七條 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第四十八條 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1)什麼是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仲裁裁決的效力

《仲裁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五十七條規定:「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可見,與多數國家一樣,我國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仲裁裁決一經作出即具有法律效力。

一裁終局制度是仲裁程序簡便、迅捷的集中體現,它不僅排除了一裁兩審的可能性,同時也否定了一裁復議和兩裁終局的制度。根據《仲裁法》的規定,我國國內仲裁和涉外仲裁均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當事人必須履行生效的裁決,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仲裁不實行強制管轄而尊重當事人的意願和約定,使得一次裁決即為終局的制度有了堅實的基礎。因為這種終局性不是外部力量的強加,而是當事人在訂立仲裁協議時的約定。實踐表明,當事人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爭議,除受仲裁的保密、迅速、費用低廉等特點所吸引外,最主要的就是期望獲得一份終局裁決,以避免繁瑣、漫長的訴訟程序。

這一制度所給當事人帶來的潛在利益,為越來越多的當事人所認識,而且裁決為專家所作,裁決的質量有保障。法律應當對當事人這種謀求裁決終局性的合理期待予以保護。

『貳』 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中的一經作出指什麼時候判決書送達嗎

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中的一經作出指判決的時候。

『叄』 9、仲裁裁決書自( )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D:作出

仲裁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仲裁法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 裁決書一經作出,與終審法院的判處一樣,即發生法律效力。

『肆』 裁決書自作出什麼時候起發生法律效力

裁決書內容有對生效時間進行書面確定,當事人可以根據裁決書內容核實生效時間。

『伍』 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先予執行的裁決書自裁決之日起多久發生法律效力

按相關法律規定,對於先予執行的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具有法版律效力。
相關法權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四條仲裁庭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
仲裁庭裁決先予執行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
(二)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
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第四十六條裁決書應當載明仲裁請求、爭議事實、裁決理由、裁決結果和裁決日期。裁決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對裁決持不同意見的仲裁員,可以簽名,也可以不簽名。
第四十七條下列勞動爭議,除本法另有規定的外,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准十二個月金額的爭議;
(二)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准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

『陸』 終局裁決書的生效日期,是不是就是裁決書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的

裁決書落款日期,是仲裁委員會定案日期,生效日期是以最後簽收裁決書的當事人簽字日期,加上義務人自動履行期屆滿而未履行義務之日,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委員會開具生效證明,或復印雙方填寫的送達回證並蓋章。

『柒』 法院講的判決發生法律效力是指什麼時候

法院的裁判文書存在兩個效力,一個是法律效力,一個是執行效力。
法院作出的專裁判文書一經生效(一審判決屬在超過上訴期後沒有上訴的判決以及二審終審的判決,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即具有永久法律效力,除非被依法撤銷。

裁判文書具有強制執行效力,是指如果義務人拒不履行裁判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權利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但權利人必須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提出申請,否則,就喪失了申請強制執行的權利。申請執行的期限為二年,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一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限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捌』 哪些判決一經做出即發生效力

判決、裁定作出來之日即發生法源律效力的有以下幾種:
1.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無論作為第一審人民法院,還是作為第二審人民法院,其作出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2.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裁定
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包括:依照特別程序審理的選民名單案件,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認定財產無主案件。
依法不準上訴的裁定,指除了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駁回起訴的裁定之外的裁定。
依法不準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3.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所作的判決、裁定

『玖』 為什麼仲裁的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裁終局,不像法院判決二審終審。

『拾』 我公司和員工余某發生工作時間爭議,後余某申請勞動仲裁。該裁決書是不是自作出之日起就發生法律效力

問:我公司和員工余某發生工作時間爭議,後余某申請勞動仲裁。該裁決書是不是自作出版之日起就發權生法律效力?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除非當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當理由,否則超過法律規定的申請仲裁時效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當事人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根據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的規定向相應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勞動仲裁轄是指不同級別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的分工。目前縣、市、直轄市普遍設立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部分省、自治區也相應地設立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在現階段,勞動爭議案件大部分都由當地縣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
地域管轄是指不同地區同級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受理案件方面的分工。如果發生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不在同一個仲裁委員會管轄地區的,由職工當事人工資關系所在地(即向職工發放工資的單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員受理。

熱點內容
喀什司法鑒定 發布:2025-10-04 22:52:17 瀏覽:33
六安市法律援助電話號碼 發布:2025-10-04 22:28:59 瀏覽:817
一級建造師法規復習題 發布:2025-10-04 22:19:50 瀏覽:210
早婚違反婚姻法 發布:2025-10-04 21:57:24 瀏覽:646
隰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10-04 21:37:12 瀏覽:440
最高人民法院對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10-04 21:04:55 瀏覽:469
法院國徽天平 發布:2025-10-04 20:45:57 瀏覽:928
2017法律法規銀行業 發布:2025-10-04 20:39:49 瀏覽:500
建設新時代法治 發布:2025-10-04 20:38:26 瀏覽:833
集團公司法律風險體系 發布:2025-10-04 20:16:58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