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
A. 交通事故逃逸會受到什麼行政處罰
交通事故逃逸會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甚至需要吊銷駕駛證終身的行政處罰。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四)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1)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擴展閱讀
交通肇事逃逸行為按照不同的標准可以劃分為以下7中不同的類型:
1、按行為人肇事後果的大小為標准,將逃逸行為劃分為輕微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和構罪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
2、按行為人在肇事後是否僅實施了單一的逃逸行為為標准,將逃逸行為劃分為單純逃逸行為和轉化逃逸行為。
3、逃逸行為是否造成了新的危害結果為標准,將逃逸行為劃分為導致新的危害後果的逃逸行為和未導致新的危害後果的逃逸行為。
4、按行為人的逃逸動機為標准,可以將逃逸行為劃分為逃避搶救義務的逃逸行為、逃避責任追究的逃逸行為、既逃避搶救義務又逃避責任追究的逃逸行為。
5、按調整對象的范圍大小為標准,將逃逸行為劃分為狹義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和廣義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
6、根據逃逸行為在定罪量刑中的不同價值,可以將逃逸行為分為作為定罪情節的逃逸行為和作為量刑情節的逃逸行為。
7、按現行立法和司法解釋的調整規范的規定為標准,將逃逸行為劃分為定罪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加重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逃逸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和指使的交通肇事後逃逸行為。
B. 交通事故逃逸責任認定為負主要責任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民事部分有造成的人身和財產損失賠償費,醫療費、護理費、誤工費、鑒定費等
行政責任有終身禁駕
刑事責任看實際情況而定
C. 交通肇事逃逸怎麼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構成犯罪的,交通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概念:
1、在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發生後,當事人明知自己發生了交通事故,為逃避事故責任,故意逃離事故現場,不向公安機關報案的一種違法行為。有兩種情況, 一是人和車都在事故發生後逃離事故現場,二是棄車逃逸,即當事人將車留在現場,人逃離事故現場。
3、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終生禁駕。因逃逸致使受害人死亡的,依據刑法規定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4、新法加大了對交通肇事逃逸的處罰力度,所以在發生交通事故後,要立即停車、搶救傷員、保護現場、並立即報警。千萬不要選擇逃逸,逃過一時,是不能逃過一世的,最終逃不了法律的制裁。
(3)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擴展閱讀:
肇事逃逸責任認定
1、交通肇事後逃逸的認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條件是「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並沒有時間和場所的限定,不應僅理解為「逃離事故現場」,對於肇事後未逃離(或未能逃離)事故現場,而是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後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的時候逃跑的,也應視為「交通肇事後逃逸」。
2、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於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
3、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
4、對於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 最後,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後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D.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應承擔什麼責任
造成交通事故後來逃逸源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4)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擴展閱讀:
發生交通事故之後,選擇報警還是逃逸,所引發的法律後果截然不同:
1、不逃逸的情況下,只需承擔事故應擔的責任;而逃逸的,則需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乃至全部責任。
2、不逃逸的情況下,可依法申請保險理賠;而逃逸的,保險公司將不予賠償。
3、不逃逸的情況下,一般只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無需承擔刑事責任;而逃逸的,除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以外,所面臨的刑事責任往往高於因酒後駕駛或無證駕駛等所需承擔的刑事責任。
4、事故逃逸不僅耽誤傷者的救援時機,而且極易引發二次事故,對傷者造成二次傷害甚至致死,這樣一來,逃逸者將承擔更重的法律責任。
E. 交通事故法律肇事司機逃逸,肇事車怎麼處罰
交通肇事撞人後逃逸,應當根據造成的後果追究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版法》第133條規定,權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F. 發生交通事故逃逸要怎麼處罰
輕微刮蹭肇事逃逸,罰款200-2000元,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回規定,較答為嚴重的車損逃逸者將受到行政拘留15日、罰款200-2000元的處罰。交警部門將根據車損程度,對逃逸司機依法處罰。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二)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輕微刮蹭事故逃逸,一旦屬於警方追查以後確定的,一律按照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承擔事故全部責任,至於處罰,可以一次性扣12分或者直接吊銷駕駛證的處罰,假如主動投案和對方協商處理圓滿,警察可不立案處理。
G. 交通事故逃逸,造成輕微傷怎麼處罰
交通事故逃逸,造成輕微傷會處以200元以上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1、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駕駛機動車的;
2、將機動車交由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或者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暫扣的人駕駛的;
3、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
4、機動車行駛超過規定時速50%的;
5、強迫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構成犯罪的;
6、違反交通管制的規定強行通行,不聽勸阻的;
7、故意損毀、移動、塗改交通設施,造成危害後果,尚不構成犯罪的;
8、非法攔截、扣留機動車輛,不聽勸阻,造成交通嚴重阻塞或者較大財產損失的。
行為人有前款第二項、第四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有第一項、第三項、第五項至第八項情形之一的,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7)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擴展閱讀: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六十一條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承擔全部責任:
(一)發生道路交通事故後逃逸的;
(二)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
為逃避法律責任追究,當事人棄車逃逸以及潛逃藏匿的,如有證據證明其他當事人也有過錯,可以適當減輕責任,但同時有證據證明逃逸當事人有第一款第二項情形的,不予減輕。
第八十二條 對發生道路交通事故構成犯罪,依法應當吊銷駕駛人機動車駕駛證的,應當在人民法院作出有罪判決後,由設區的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吊銷機動車駕駛證。同時具有逃逸情形的,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同時依法作出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
H. 交通肇事逃逸後,車主和司機各負什麼責任
交通肇事逃逸後,肇事司機承擔刑事責任,肇事司機與車主承擔民事責任。刑事責任是指犯罪人因實施犯罪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按刑事法律的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兩種刑事責任。
民事法律責任是民事主體對於自己因違反合同,不履行其他民事義務,或者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人身財產、人身權利所引起的法律後果,依法應當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傷五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六十萬元以上的。
(8)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責任及後果擴展閱讀:
交通肇事逃逸後,車主和司機負責任的處罰規則:
在鑒定的同時應當先分清事故的責任。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二條 發生交通事故後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認定重。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在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機可能無責任或只有部分責任,但如果逃逸,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司機就要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
損害賠償重。按《民法通則》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賠償費用少則幾千塊,多則上萬元甚至於幾十萬元,如肇事車輛投保了第三者責任險,
發生交通事故後,賠償時,保險公司有先予支付的義務。但如果肇事車輛逃逸,按《保險合同》約定,保險公司就不再承擔保險責任,車主要承擔全部的賠償費。
行政處罰重。按照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第2款規定,對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司機,不論其造成交通事故後果的大小,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都將吊銷其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責任重。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後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
如果傷者沒有死亡,機動車駕駛員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將撞傷者帶離事故現場後隱藏或者遺棄,致使傷者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嚴重殘廢的,則構成了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按《刑法》規定,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處罰。
此外,法律還規定,交通肇事後,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車人指使肇事司機逃逸,致使傷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員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交通肇事逃逸後,車主和司機負責任的處罰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的相關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逃逸的,如果尚未構成犯罪,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其處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的行政處罰。
並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將對其終生不得重新獲取機動車駕駛證的決定記入全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統備案。
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從重處罰的情節。交通肇事後逃逸,並已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將受到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處罰。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將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