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據的法律效力認定
① 哪個證據法律效力更高
您好,證據效力問題主要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根據該司法解釋第63條,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國家機關以及其他職能部門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文書優於其他書證。
第六十三條 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其證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認定:
(一)國家機關以及其他職能部門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文書優於其他書證;
(二)鑒定結論、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記的書證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件、原物優於復製件、復製品;
(四)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優於其他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
(五)法庭主持勘驗所製作的勘驗筆錄優於其他部門主持勘驗所製作的勘驗筆錄;
(六)原始證據優於傳來證據;
(七)其他證人證言優於與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提供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
(八)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優於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九)數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優於一個孤立的證據。
第六十四條 以有形載體固定或者顯示的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以及其他數據資料,其製作情況和真實性經對方當事人確認,或者以公證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證明的,與原件具有同等的證明效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② 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具有法律效力嗎
不可以。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採用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回、被告人供述和答採用暴力、威脅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應當予以排除。收集物證、書證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嚴重影響司法公正的,應當予以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不能補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釋的,對該證據應當予以排除。
在偵查、審查起訴、審判時發現有應當排除的證據的,應當依法予以排除,不得作為起訴意見、起訴決定和判決的依據。
(2)證據的法律效力認定擴展閱讀
根據《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五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③ 證據的法律效力問題
要看證據具體是什麼內容,別人代簽是否有效。其中原告一人的代簽對於其他兩個原告內是否有效力。容如果有效的話,原告要想推翻這份證據,就需要提供相反的證據,也就是要找到證據證明原告所說遭受脅迫的事實的存在,如果原告不能提供被脅迫的證據,這份證據就應該會被法院採信。
④ 什麼證據是合法的
證 據的合法性,也叫證據的許可性、證據的法律性。證據是查明案件事實的根據,所以,證據本身必須真實可靠。合法性,是指證據只能由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察 人員和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收集、固定、保全和審查認定。即運用證據主體要合法,每個證據來源的程序要合法,證據必須具有合法形式,證據必 須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證據的合法性是證據客觀性和相關性的重要保證,也是證據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條件。
證據的合法性在各國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界定。大陸法系國家將證據的合法性稱為證據能力,即一定的證據材料能否成為證明案件待證事實的證據的資格,這種資格是法律所賦予的,所以證據能是證據的法律屬性。
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合法性表現為:作為定案依據的證據必須具有合法性的來源,合法的形式,由合法的主體通過合法的途徑方法收集,並經依法查證、核實與判斷。民事訴訟法第63條第2款規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第64條第3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可觀地審查核實證據。」這些都是關於證據合法性要件的規定。民事訴訟中,對於證據收集合法性的要求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主要通過兩個司法解釋體現出來,具體落實在錄音資料這一證據種類上。
行政訴訟中,關於證據的合法性規定與民事訴訟中的規定相同。最高人民法院在 2002年6月4日通過,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規定》中的第58條規定:「以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第55條規定了合法性的審查內容:「法庭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從以下方面審查中舉動合法性:(一)證據是否合法定形式;(二)證據的取得是否合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和規章的要求;(三)是否有影響證據效力的其他違法情形。」
關於非法證據可采性,世界各國的做法也不一致。一些大陸法系國家,一方面立法規定禁止採信非法證據;另一方面規定,在有必要採信時,必須經過合法的轉化,把非法證據轉化合法證據之後,方可採信。同時,對非法收集證據的偵察人員,還要根據違法程度依法處理。
綜 上所述,訴訟證據的特徵是由證據的客觀性、關聯性三個進步因素構成的。這三個因素是互相聯系、缺一不可的。客觀性和關聯性是證據的內容,合法性是證據的形 式。證據的內容需要通過訴訟程序加以審查、檢驗和鑒定來確定。合法性是證據客觀真實性和相關性的法律保證。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正確說明了證據的基本要 素,表明了證據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只有這樣來理解證據的概念,才能明確什麼樣的事實可以作為證據,那些人有權收集證據、審查和運用證據,應當怎樣去收集和 審查證據。
⑤ 不同證據類型,誰的法律效力更大
您好!根來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源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證明同一事實的數個證據,其證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認定:
(1)國家機關以及其他職能部門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文書優於其他書證;
(2)鑒定結論、現場筆錄、勘驗筆錄、檔案材料以及經過公證或者登記的書證優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件、原物優於復製件、復製品;
(4)法定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優於其他鑒定部門的鑒定結論;
(5)法庭主持勘驗所製作的勘驗筆錄優於其他部門主持勘驗所製作的勘驗筆錄;
(6)原始證據優於傳來證據;
(7)其他證人證言優於與當事人有親屬關系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證人提供的對該當事人有利的證言;
(8)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優於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9)數個種類不同、內容一致的證據優於一個孤立的證據;
(10)以有形載體固定或者顯示的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以及其他數據資料,其製作情況和真實性經對方當事人確認,或者以公證等其他有效方式予以證明的,與原件具有同等的證明效力。
⑥ 什麼樣的證據是有效證據,什麼樣的證據是無效證據,
1、證據是否有效由人民法院判定,判定標准如下:
2、《民事證據根據最高人民專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屬定》
第六十五條審判人員對單一證據可以從下列方面進行審核認定:
(一)證據是否原件、原物,復印件、復製品與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二)證據與本案事實是否相關;
(三)證據的形式、來源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四)證據的內容是否真實;
(五)證人或者提供證據的人,與當事人有無利害關系。
第六十六條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⑦ 鑒定的證據力及法律效力鑒定機構如何確定
鑒定結論作為證據的法律效力一般要大於其它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鑒定機構由當事人選擇與人民法院指定相結合的原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七十七條人民法院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可以依照下列原則認定
(一)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二)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三)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四)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五)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
第十條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依據尊重當事人選擇和人民法院指定相結合的原則,組織訴訟雙方當事人進行司法鑒定的對外委託。
訴訟雙方當事人協商不一致的,由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在列入名冊的、符合鑒定要求的鑒定人中,選擇受委託人鑒定。
第十一條司法鑒定所涉及的專業未納入名冊時,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可以從社會相關專業中,擇優選定受委託單位或專業人員進行鑒定。如果被選定的單位或專業人員需要進入鑒定人名冊的,仍應當呈報上一級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批准。
第十二條遇有鑒定人應當迴避等情形時,有關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應當重新選擇鑒定人。
第十三條人民法院司法鑒定機構對外委託鑒定的,應當指派專人負責協調,主動了解鑒定的有關情況,及時處理可能影響鑒定的問題。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委託司法鑒定工作的若干規定》
第五條在案件審理和執行過程中,需要進行司法鑒定的,由相關法院或相關業務庭決定。
第六條對需進行司法鑒定的,首先由當事人協商選擇司法鑒定機構。當事人選擇一致的,委託該機構進行司法鑒定。
第七條當事人選擇司法鑒定機構時,必須有兩名以上法院工作人員在場,明確交待選擇的原則和辦法,選擇過程和結果如實記錄在案。
在當事人選擇過程中,法院工作人員不得強迫或示意、誘導當事人進行選擇。
第八條當事人一方放棄選擇或一方當事人經正式傳喚不到的,由另一方當事人單方選擇。
第九條雙方當事人均表示放棄選擇的,可由相關法院或相關業務庭提出建議,經雙方當事人同意後確定。
⑧ 法律對錄音證據的效力有規定嗎
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嚴禁以非法方法收集證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視聽資料,應當辨別真偽,並結合本案的其他證據,審查確定能否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二條,調查人員調查收集計算機數據或者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應當要求被調查人提供有關資料的原始載體。提供原始載體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供復製件。提供復製件的,調查人員應當在調查筆錄中說明其來源和製作經過。
(8)證據的法律效力認定擴展閱讀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對其提交的證據材料逐一分類編號,對證據材料的來源、證明對象和內容作簡要說明,簽名蓋章,註明提交日期,並依照對方當事人人數提出副本。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註明證據的名稱、份數和頁數以及收到的時間,由經辦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十四條,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查封、扣押、拍照、錄音、錄像、復制、鑒定、勘驗、製作筆錄等方法。人民法院進行證據保全,可以要求當事人或者訴訟代理人到場。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
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在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進行法庭調查的過程中,人民檢察院應當對證據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證明。
現有證據材料不能證明證據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請人民法院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出庭說明情況。有關偵查人員或者其他人員也可以要求出庭說明情況。經人民法院通知,有關人員應當出庭。
⑨ 復印件作為證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復印件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可和其他證據形成證據鏈條。內
《最高人民法院關容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六十九條 下列證據不能單獨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與其年齡和智力狀況不相當的證言;
(二)與一方當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關系的證人出具的證言;
(三)存有疑點的視聽資料;
(四)無法與原件、原物核對的復印件、復製品;
(五)無正當理由未出庭作證的證人證言。
⑩ 證據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你好來,
刑事訴訟證據應具備的自條件
根據法律規定,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民事訴訟證據應具備的條件
1.證據主體合法。證據主體是指形成證據內容的個人或單位,證據主體合法,是指形成證據的主體須符合法律的要求。
2.證據形式合法。證據形式的合法性,是指作為證據不僅要求在內容上是真實的,還要求形式上也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
3.證據取得方法合法。當事人收集的證據材料能否作為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還要看該證據材料的取得方法是否符合法律的規定。
4:證據程序合法。證據材料最後要作為證據還必須經過一定的訴訟程序,沒有經過法律規定的程序該證據仍然不能作為認定案件的根據。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