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申報納稅的法律責任
『壹』 進行虛假申報或不進行申報行為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根據《抄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修正)第六十四條規定:「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貳』 納稅人不如實申報需承擔哪些稅收法律責任
納稅申報是企業按照相關稅法規定,向稅務機關提交納稅事項書面報告的行為,是履行納稅義務、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但不少企業因無業務無收入,應納稅額為零,沒有達到繳納稅款的標准等,認為納稅申報實屬沒有必要的行為。企盈提醒,不管企業是否有收益,納稅申報都要辦理。企業在納稅申報期內沒有發生應稅收入,同時也沒有應納稅額的情況,可向稅務機關申請稅務零申報,並註明企業當期無應稅事項。
雖然稅務零申報很好的解決了企業納稅申報的問題,但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稅務零申報,一般僅適用於初創企業和淡旺季明顯的季節性經營企業。可不少企業認為,即便自己公司不屬於這兩個類型的企業,但也達到了稅務零申報的情況,理應允許申請稅務零申報。對於企業享受稅務零申報是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如果企業強行進行稅務零申報屬於違規行為,將會給企業帶來嚴重後果: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無實際收入,但存在進項稅額,企業申請稅務零申報,那麼企業未抵扣的進項稅逾期將不能再進行抵扣;
2、企業經營虧損雖說可在盈利後可進行彌補,但若企業申請稅務零申報,那麼將無法進行彌補,從而會給企業造成稅務影響;
3、企業當期有收入但無應納稅款而申請稅務零申報,屬於虛假納稅申報,需承擔罰款及行政處罰等不利後果;
4、企業當期有收入及應納稅款,但申請稅務零申報,屬於偷稅行為,主管稅務機關將按規定追征稅款,並進行稅務行政處罰;
5、企業違規稅務零申報將會降低企業信用級別,被列入風險納稅人重點監控等。
因此,即便稅務零申報操作簡單,能為企業降低納稅壓力,但還需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申請。
最後企盈提醒,企業稅務零申報不可長期申報,企業長期進行稅務零申報,將會被認定為「非正常戶」,情節嚴重將會被吊銷營業執照。若企業對於稅務零申報還有不清楚,或是不知道如何進行納稅申報,那就交由企盈為您進行代賬辦理,多位星級會計為您服務,保障企業財稅安全。
『叄』 不申報納稅的法律責任與哪些
一、扣押、查封、依法拍賣或者變賣其價值相當於應納稅款的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回產,以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答抵繳稅款。
二、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未繳納的,稅務機關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外,可以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三、針對納稅人的不實申報,稅務機關應責令其限期改正,並區別不同情況追究其法律責任。
『肆』 不按時辦理納稅申報要負哪些法律責任
1. 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規定,若納稅人未在規定期限內(即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辦專理納稅申報和報屬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2.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如果納稅人不進行納稅申報,因此造成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另外,依照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納稅人編造虛假計稅依據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所以不按時辦理申報納稅不僅要補交所欠稅款,同時還要接受罰款的。
『伍』 不申報納稅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這個得根據具體情況了,如果情節嚴重的話是構成偷稅漏稅罪的,如果不嚴重被查到的話,稅務方面也會有處罰的,所以如果沒什麼特殊情況,建議還是按照合法程序辦理。
『陸』 如果不納稅申報會有什麼後果
不按稅務局的規定時限納稅申報的,情節較輕的,除補繳稅款外,稅務機關將對企業處以每月200元以上的罰款,如果超期更長的,將還會加收滯納金;對於情節嚴重的,稅務機關將更具情節嚴重程度,出於相應的更高金額的罰款。
連續3個月不到稅務登記機關納稅申報的,稅務登記機關將對該企業的稅務登記證給於注銷的處理。當稅務登記證被稅務局注銷之後將不可能再被恢復,也就是說,企業的所有證照都會因為稅務登記證的注銷而相繼作廢。
連續3個月不到稅務登記機關納稅申報的,稅務登記機關將對該企業的稅務登記證給於注銷的處理。當稅務登記證被稅務局注銷之後將不可能再被恢復,也就是說,企業的所有證照都會因為稅務登記證的注銷而相繼作廢。
稅務登記證的注銷而未取得稅務登記機關的同意注銷通知書,那麼,即使向各個發證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的其他所有證件都不能申請注銷而相繼作廢(牽一證而動全身,由此可看出稅務登記證的重要性)。
(6)少申報納稅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主要內容包括:稅種、稅目、應納稅項目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項目、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計稅依據、扣除項目及標准、應納稅額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額、稅款所屬期限等。
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在發生法定納稅義務後,按照稅法或稅務機關相關行政法規所規定的內容,在申報期限內,以書面形式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有關納稅事項及應繳稅款的法律行為。
下列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代徵人應當按期向主管國家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委託代征稅款報告。
(一)依法已向國家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
包括:
1、各項收入均應當納稅的納稅人;
2、全部或部份產品、項目或者稅種享受減稅、免稅照顧的納稅人;
3、當期營業額未達起征點或沒有營業收入的納稅人;
4、實行定期定額納稅的納稅人;
5、應當向國家稅務機關繳納企業所得稅以及其他稅種的納稅人。
(二)按規定不需向國家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以及應當辦理而未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
(三)扣繳義務人和國家稅務機關確定的委託代徵人。
『柒』 納稅人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同時具來備了這兩種行自為的,稅務機關應依據《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的規定,追繳納稅人不繳或少繳的應納稅款、滯納金,它依據上述規定追究其法律責任。對納稅人未按期進行納稅申報,但按期繳納了稅的,其行為違反了納稅申報管理規定,稅務機關可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對納稅人按期如實進行納稅申報,但逾期未繳納稅款,其行為違反了稅款徵收的管理規定,稅務機關應根據《稅收征管法》第四十條、第六十八條的規定,採取相應的措施;對納稅人進行了納稅申報,但申報不實,屬虛偽納稅申報,如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依偷稅行為論處;如未形成不繳或少繳稅款的,可不按偷稅論處,按依《稅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