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醫療衛生法律知識宣傳

醫療衛生法律知識宣傳

發布時間: 2021-01-29 02:03:25

⑴ 護士應具備哪些能力

1、人際交往、溝通能力:護理工作既需要其合作者的支持、協助,又需要其護理對象的理解、配合。護士的主要合作者包括衛生服務站的其他衛生工作人員,如全科醫師,以及的管理者,如街道、居委會的工作人員;

護理的對象則是的全體居民,如病人、家屬、健康人群。面對這些具有不同的年齡、家庭、文化及社會背景的合作者和護理對象,護士必須具有社會學、心理學及人際溝通技巧方面的知識,從而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4、預見能力:預見能力主要應用於預防性的服務,而預防性服務是護士的主要職責之一。護士有責任向病人或殘疾人、家庭及健康人群提供預防性指導和服務。在醫院,臨床護士主要運用順向思維,即針對已發生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並實施;

而在,護士不僅要運用順向思維,還要運用逆向思維,即在問題發生之前,找出可能導致問題發生的潛在因素,從而提前採取措施,避免和減少問題的發生。在護理病人或殘疾人時,護士應有能力預見治療、護理中可能出現的變化以提前採取措施;

對於病人或殘疾人的家庭,護士應有能力預見到疾病和殘疾將給家庭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影響,如在健康上、經濟上、心理上的影響;對於的健康人群,護士也應有能力預見到可能將會發生的健康問題。因此,預見能力也是護士所應必備的。

5、組織、管理能力:護士一方面要向居民提供直接的護理服務,另一方面還要調動的一切積極因素,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促進活動。

護士有時要負責人員、物資和各種活動的安排,有時要組織本有同類興趣或問題的機構人員學習,如老人院中服務員的培訓和餐廳人員消毒餐具的指導,這些均需要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6、調研、科研能力:護士不僅擔負著向居民提供護理服務的職責,同時也肩負著發展護理、完善護理學科的重任。因此,護士首先應不斷地充實理論知識,提高業務水平。護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護理學的發展。

其次,護士應具備科研的基本知識,能獨立或與他人共同進行護理科研活動。在護理實踐中,善於總結經驗提出新的觀點,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護理模式,推動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

7、自我防護能力:護士的自我防護能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法律的自我防護及人身的自我防護。首先,護士常常在非醫療機構場所提供有風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在病人的家中進行靜脈輸液。

護士應加強法律意識,不僅要完整記錄病人病情,還要在提供一些醫療護理服務前與病人或家屬簽訂有關協議書,以作為法律依據。其次,護士在非醫療機構場所提供護理服務時,應避免攜帶貴重物品,並注意自身的防護。護士的能力將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目前,我國的護理仍處於萌芽階段,只有加強護士的能力培養,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保證護理的質量,才能保證我國的護理事業健康蓬勃地發展下去並圓滿地達到我國發展護理的目的。

護士的能力將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目前,我國的護理仍處於萌芽階段,只有加強護士的能力培養,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才能保證護理的質量,才能保證我國的護理事業健康蓬勃地發展下去並圓滿地達到我國發展護理的目的。

⑵ 想考衛生類的事業單位該看什麼書呢

想考衛生類的事業單位可以看《醫學基礎知識》《臨床醫學》《衛生法律法規》《中葯學》《西葯學知識》《中醫基礎》《護理學知識》《醫學影像學》《衛生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指導用書綜合基礎知識》等。

報考衛生類崗位的考生,筆試內容為:醫療衛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相關法律法規等,滿分為100分。可以購買醫學類的公共基礎知識和醫學基礎知識來看。

(2)醫療衛生法律知識宣傳擴展閱讀

現階段,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優質資源過度向城市大醫院集中,基層衛生資源則嚴重不足,全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服務站僅占城鎮醫療衛生機構總數的8.9%,衛生技術人員數佔2.7%,

因此,大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公開招聘一大批優秀醫療衛生技術人員補充基層隊伍尤為迫切。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這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這一意見的全面貫徹落實必將極大促進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完善和發展。根據最新政策,國家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醫生。

⑶ 社會工作政策與法規這門課程第十一章 我國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政策與法規的知識點有哪些

社會工作政策與法規這門課第十一章 我國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政策與法規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 醫療衛生政策與法規,第二節 計劃生育政策與法規。

⑷ 衛生法律法規、衛生政策、公共衛生管理及醫療衛生常識

自己去買本書,現在賣的很多。

⑸ 執業醫師不在執業地行醫違法嗎

執業醫師不在執業地行醫違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冊後,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執業,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 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醫師執業注冊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執業地點是指醫師執業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及其登記注冊的地址。執業類別是指臨床、中醫(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口腔、公共衛生。因此不再執業地點行醫屬於違法行為。

(5)醫療衛生法律知識宣傳擴展閱讀

醫師資格考試報名資格規定:

1、衛生職業高中畢業生。

2、基礎醫學類,法醫學類,護理學類,輔助醫療類,醫學技術類等相關醫學類和葯學類,醫學管理類畢業生。

3、醫學專業畢業,但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方向或畢業證書註明為非醫學方向的。

4、醫學專業畢業,但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方向或學位證書證明學位是非醫學的。

5、非現役軍人持軍隊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出具的試用期證明報考或在軍隊報名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

6、現役軍人持地方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出具的試用期證明報告的。

7、持《專業證書》或《學業證書》報名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

⑹ 醫療衛生管理法律法規知識

交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回物管理辦法,《醫答療衛生服務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試行)》(衛生部令第75號),衛生部關於印發《醫療衛生機構醫學裝備管理辦法》的通知等等一系列與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涉及的比較多,沒有一一列出,具體請到政策網路中進行查閱。

⑺ 醫療機構在執業活動中執業規則有哪些

1)啟動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啟動前,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突發事件的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准備,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應急預案啟動後,突發事件發生地的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預案規定的職責要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的統一指揮,立即到達規定崗位,採取有關的控制措施。
(2)應急處理措施 ①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有權緊急調集人員、儲備的物資、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必要時,對人員進行疏散或者隔離,並可以依法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封鎖。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指揮部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需要,可以對食物和水源採取控制措施。②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突發事件現場等採取控制措施,宣傳突發事件防治知識,及時對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損害的人群採取應急接種、預防性投葯、群體防護等措施。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預案的規定,採取衛生防護措施,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指定的專業技術機構,有權進入突發事件現場進行調查、采樣、技術分析和檢驗,對地方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進行技術指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絕。對新發現的突發傳染病、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事件,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盡快組織力量制定相關的技術標准、規范和控制措施。③突發事件發生後,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保證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所需的醫療救護設備、救治葯品、醫療器械等物資的生產、供應;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及時運送。④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並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療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內應當採取衛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採取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⑤交通工具上發現根據國務院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需要採取應急控制措施的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其負責人應當以最快的方式通知前方停靠點,並向交通工具的營運單位報告。交通工具的前方停靠點和營運單位應當立即向交通工具營運單位行政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組織有關人員採取相應的醫學處置措施。交通工具上的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由交通工具停靠點的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鐵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依照傳染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採取控制措施。涉及國境口岸和入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貨物、集裝箱、行李、郵包等需要採取傳染病應急控制措施的,依照國境衛生檢疫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⑥對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突發事件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採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有關部門、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擴散。在突發事件中需要接受隔離治療、醫學觀察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在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有關機構採取醫學措施時應當予以配合;拒絕配合的,由公安機關依法協助強制執行。

⑻ 醫療衛生法規常識:什麼是衛生法規

衛生法規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規定及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和任回務,為保障答人民身體健康,發展衛生事業而制定的有關衛生工作的法律、法令、條例、規程等具有法律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我國黨和政府重視衛生法規的建設工作,建國初期就為維護所工作制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四項原則。它開辟了中國衛生工作的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保證了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這四項原則是制定一切衛生法規的政策依據。

⑼ 醫療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醫療衛生管理相關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第五十條 列入國家葯品標準的葯品名稱為葯品通用名稱。已經作為葯品通用名稱的,該名稱不得作為葯品商標使用。

第五十一條 葯品生產企業、葯品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患有傳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葯品的疾病的,不得從事直接接觸葯品的工作。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第四條入境、出境的人員、交通工具、運輸設備以及可能傳播檢疫傳染病的行李、貨物、郵包等物品,都應當接受檢疫,經國境衛生檢疫機關許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體辦法由本法實施細則規定。

第五條國境衛生檢疫機關發現檢疫傳染病或者疑似檢疫傳染病時,除採取必要措施外,必須立即通知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同時用最快的方法報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最遲不得超過二十四小時。郵電部門對疫情報告應當優先傳送。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採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予以公布、實施。

4、《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第七條 醫療保健機構應當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務。

婚前保健服務包括下列內容:

(一)婚前衛生指導:關於性衛生知識、生育知識和遺傳病知識的教育;

(二)婚前衛生咨詢:對有關婚配、生育保健等問題提供醫學意見;

(三)婚前醫學檢查:對准備結婚的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

5、《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第八條 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組織。設立血站向公民採集血液,必需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准。血站應當為獻血者提供各種安全、衛生、便利的條件。血站的設立條件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熱點內容
政府徵用法規 發布:2025-10-04 11:23:32 瀏覽:497
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些責任 發布:2025-10-04 11:23:21 瀏覽:949
被聘為法律顧問 發布:2025-10-04 11:20:46 瀏覽:561
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銀行 發布:2025-10-04 11:14:11 瀏覽:936
立法咨詢專家發言 發布:2025-10-04 11:07:29 瀏覽:359
刑事訴訟法立案材料 發布:2025-10-04 11:02:33 瀏覽:179
勞動法第六十四條 發布:2025-10-04 11:02:30 瀏覽:101
法律碩士論文題目 發布:2025-10-04 10:58:48 瀏覽:662
立法年譜 發布:2025-10-04 10:47:12 瀏覽:638
民法的追及 發布:2025-10-04 10:38:22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