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法律責任
①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各國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美國聯邦抄政府:有兩萬人襲被動員起來去保護海岸和野生動植物;設置了超過138萬英尺的攔油柵來遏制油污;將655000加侖用於分散油污的化學製品注入了墨西哥灣。
(但這些措施都因為應對並實施緩慢而備受指責)
英國石油公司(BP):
4月20日,其旗下名為「深水地平線」的鑽井平台發生爆炸,隨後,英國石油公司所採取的各種堵油方案均宣告失敗。英國石油公司從5月26日開始啟用最新的「滅頂法」封堵漏油,原本預計「滅頂法」有60%-70%的成功幾率,但「滅頂法」仍以失敗告終。6月4日英國石油公司成功用一個漏斗狀裝置「蓋住」墨西哥灣海底的漏油油井,並開始將部分泄漏的原油和天然氣輸送到海面上,這是該公司在處置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上採取的最新舉措。7月15日成功堵住漏油油井。
8月9日,BP稱漏油事件處置成本已達61億美元。
②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有什麼危害
5月27號專家調查顯示,海底部油井漏油量從每天5000桶,上升到2萬5千至3萬桶,演變成美國歷來最嚴重的內油污大災難。原容油漂浮帶長200公里,寬100公里,而且還在進一步擴散。若以每日漏油量最高達400萬加侖計算,再漏油3個月,就相當於漏出約3.78億加侖,即約143萬立方米。「這可能成為和平時期(全球)最嚴重的漏油災難」。對鳥類而言,原油對棲息地的污染比燃燒產生的煙塵更致命。這次污染發生後的幾年乃至數十年裡,當地的海豚、鯨鯊和海龜的數目毫無疑問會有大幅下降,魚類和龍蝦也會因棲息地受到污染而流離失所。
③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度過危機處理的辦法
根據奧巴馬的要求,至少1億美元將提供給海岸警衛隊。另外,奧巴馬還呼籲增加萬美元給內務部,用於「責任方或原油泄漏責任信託基金可賠償之外的附加檢查、執行、研究等其他活動」。
另一方面,英國媒體消息稱,美國白宮提出議案,計劃增加對墨西哥灣採油公司的稅收,從而彌補清理墨西哥灣油污付出的重大支出。
有兩萬人被動員起來去保護海岸和野生動植物;設置了超過138萬英尺的攔油柵來遏制油污;將655,000加侖用於分散油污的化學製品注入了墨西哥灣。
另外美國政府命令英國石油公司出錢修築那全部40英里沙堤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15分報道,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處理再遇挫折,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原本以為可以利用一個鋼筋水泥罩罩住墨西哥灣海底油井從而解決漏油問題的英國石油公司,現在遇到了新的麻煩。因為發現在鋼筋水泥罩內有類似冰晶體的凝結物,他們現在必須把這個重達98噸的罩子從井口移開。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或加速美能源結構性調整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08分報道,此時此刻,墨西哥灣海底的爆裂油管仍然在張著黑色的大口嘲笑人類的智慧和能力,最新的補救努力又宣告失敗了!從20多天前鑽井平台爆炸沉入海底的那一刻開始,壞消息便隨同原油一起持續噴涌,肆無忌憚地流傳:11人喪生,海鳥渾身油污,海龜奄奄一息,脆弱的濕地及海灘狼藉一片。不僅如此,每天數萬桶石油的損失也刺激著市場和人們脆弱的神經,而在救援上,緊急關閉採油閥門的努力失敗,通過鋼筋水泥罩控制漏油的大膽嘗試也以造成新的污染而告終……
④ 求一篇對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思考文章
由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引發的思考
墨西哥灣的這次漏油事故在當今全球性環境危機的現狀下,成為了來自各個領域的批評與謾罵的集中對象。工程技術方面的一次事故,可能將會導致在政策,經濟以及法律制度等層面上的調整變化或者哦是戰略性的轉變。這里我只在法律的角度來詳細的闡述個人關於這次歷史上最大的環境事故的一些感想。
首先要說的是環境與安全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談起。第一,是環境的安全問題。張海濱在其著作《環境與國際關系—全球環境問題的理性思考》一書中指出:「環境安全」這一概念自1987年聯合國首次使用以來,引起了環境與安全研究領域的熱烈討論。如今,環境安全概念已經被廣泛的使用。但是主要在一下兩個問題上存在分歧(1)環境安全的主體而言,環境安全是指誰的安全;(2)環境安全設計的內容和領域而言,哪些問題屬於環境安全的研究范疇。其中第一點的分歧觀點主要有個人的安全,人類的安全還有國家的安全三種。我個人認為應當從人類的角度來分析,因為這是由環境問題的性質所決定的。環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是沒有領土和政治邊界的。同時1994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表的《人類發展報告》中所提出的人類所面臨的七大安全問題中,環境安全問題赫然在列。這也就說明了無論是何種環境問題都應當從人類整體利益的角度出發,以維系地球脆弱的生態環境為首要目標,而不要將精力分散到各自無畏的利益之爭當中。聯系這次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我認為應當不惜成本的去補救事故發生所帶來的生態價值的損失,在調查確定了責任方之後,本著污染者付費的原則來使責任人承擔多數的責任,同時藉以環境保險,以及環境事故救濟基金等資金,結合國際先進技術的援助來盡快的控制漏油的繼續。這第二個方面便是環境所引發的安全問題。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生活在良好環境中的權利,同樣我們也有保護動物和植物的良好的棲息地的義務。然而,當今生態危機局勢的惡化,越來越多的人不能夠享有良好的生存環境,那麼這樣的結果就必然會導致全球性的社會動盪或者引發環境原因所導致的戰爭,從而進而帶來新一輪的對環境的破壞,總終的後果就是在這樣惡性循環的周而復始中,人類漸漸的喪失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以此次漏油事件為例,英國石油公司的這次事故已經讓路易斯安那州的漁業徹底陷入了絕望,這將會造成大量美國國民的失業,同時旅遊業也受到了嚴重的創傷,如此必然會帶來與旅遊業相關的諸如交通,餐飲以及酒店等服務性行業在經濟上的大幅下滑。這樣便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從而導致居民對政府的不滿而引發的社會騷動,以及美國或許會為緩解國內的環境矛盾的壓力而再次發動爭奪資源的戰爭,進而會讓更多的人淪為戰爭難民,同時也會由於經濟前景預期的不理想而導致區域性的金融動盪。
其次,墨西哥灣的這次漏油事件也讓我們對當前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有了一次重新審視的機會。李志輝在其文章《談環境保護與環境保險》中指出這樣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著四個方面:(1)缺乏一個全社會人人關心環境保護的運行機制;(2)受害人利益往往難以保障;(3)有些企業因承擔環境污染資任所造成的巨額賠償金, 使企業經濟狀況陷入困境, 無力恢復生產和發展;(4)由於環境污染問題, 造成群眾與企業、群眾與政府發生矛盾糾紛的件時有發生。我認為其中第二點和第三點是相對來說更難解決的。因為第一點和第四點可以通過政府的行政行為通過行政規章或者立法來設置一種機制或者是通過加強技術的開發來分別解決環保機制的缺乏和環境事件頻發的問題。然而,第二點和第三點則是在已經發生了環境污染事故之後的資金運作的問題。環境問題涉及的領域廣,范圍大,並不是每一個公司都能夠像微軟、宜家或是美孚這樣的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解決問題。那麼當污染責任方的公司資金的欠缺則會導致對受害人的利益的賠償不足,從而令受害人的利益也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賈愛玲在其著作《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研究》一書中認為確立正確的環境責任保險的概念有著重大的意義。並且在書中詳細的闡述了環境責任保險的定義和特點。即環境責任保險(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是基於投保人(被保險人,即環境侵權人)與保險人之間的責任保險合同,由保險人在保險風險事故(環境侵權損害事實)發生的情況下,想受害人(第三人)負損害賠償責任的一種民事救濟方式。其特點包括:(1)環境責任保險以填補被保險人對第三人承擔環境侵權責任受到的損失為本質;(2)環境責任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應負的環境侵權責任;(3)環境責任保險承保的損害賠償責任和治理責任是一種民事責任;(4)環境責任保險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特定危險的發生。在定義和特點的基礎上,陳冬梅在其文章《環境責任保險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給予了環境責任保險的重大意義:在環境損害救濟中引入責任保險制度,既可以迅速有效地填補受害方的損失,又可以分擔企業的經營風險,即以較小的確定性代價獲得未來可能遇到的不確定性巨額損失賠償的分攤權,從而避免了因賠償負擔過重設置破產而影響經濟活動的正常發展。環境責任保險制度的創立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也減輕了政府的環境負擔。聯系此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我認為在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和超級基金將會發揮重大的作用。美國和英國的環境責任保險制度在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和演變之後都已經擁有比較完善的制度體系。因而無論是這次事故的發生地美國還是污染公司的所在國英國,都會充分的發揮其風險事故分攤的優勢,在事故責任認定之後的賠償救濟階段在對受害者和生態環境的充分的賠償和恢復的基礎上,運用環境責任保險這樣的優秀模式來避免英國石油公司因這項重大事故而倒閉破產。
再次,是有此次事件所引發的對我國石油開采和運輸的安全問題的思考。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在 2010年6月6日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將會嚴格操作程序,從根源上避免事故發生」。中海油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總經理宋立崧介紹說,「把BP公司的事故當作中海油自己的事故去重視、去研究,以獲取經驗和教訓,」同時他還指出「預計隨著事故原因的明晰,全球海上油氣作業安全標准將會有所改進和提高。」那麼通過此次事故除了相關的石油公司會在自己的公司制度中更多的加入事故預防性的條款之外。在我國當今石油工業環境保護現狀堪憂的現實條件下,我們又應當在政策和立法上去規制那些規定來預防事故的發生或者是在事故發生後能夠及時有效的解決的呢?董文兵和郝紅梅在其文章《我國石油工業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問題》一文中提到:「通過制訂石油工業領域突發環保事件緊急預案,明確規定企業、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及其他社會組織(如醫院、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的責任,建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溝通機制和職能的聯動機制,切實保證在事故發生後能夠有效救助受災群眾,最大限度的降低災難後果。石油工業企業應針對企業自身的生產特徵和產品特性制定相應的預案,報當地政府審核,同時報石油企業集團總部備案。油氣生產和加工密集的地方政府,應將所制定的石油工業突發環保事件應急預案,納入到地方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理預案中。」聯系此次漏油事件,我認為之所以漏油沒有能夠及時的解決,除了有剛性的技術原因之外,更為致命的是缺乏完善的事故應急措施,以及英國BP石油公司的隱瞞消息的做法。所以,從國家到地方,自上而下制定一套有著詳細規定但又賦予地方自由行動權利的靈活的事故應急制度是大勢所趨,且勢在必行。同時通過立法要求污染公司的要將污染事故發生的消息第一時間的進行通報,從而保障受損害區域居民的知情權,進而充分保障其環境權。對在事故出現便積極採取措施進行營救措施的污染責任方要適當的減輕處罰力度,而對那些之情不報且不採取任何措施,任由污染情勢無限擴大的污染責任方則要加大處罰力度,甚至不惜動用刑事手段來進行處罰,從而令此問題的解決更具有及時性,進而挽回更多的損失。
最後,聯系歷史上重大的漏油事故所引發的法律思考。墨西哥灣「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爆炸引發的原油泄漏事故,無疑是一起重大生態災難,但它與歷史上最嚴重的幾次原油泄漏災難相比,它又能排名第幾呢?如以美國政府估計的每天1.2萬至1.9萬桶(1噸原油約有7.35桶)原油泄漏的速度計算,原油泄漏量早已超過1989年的「瓦爾迪茲」號事故,而對環境造成的災難,恐怕同樣是個天文數字。
「瓦爾迪茲」號觸礁事故。1989年3月23日,美國埃克森公司的超級油輪「瓦爾迪茲」號的船長飲酒後出現指揮失誤,油輪在通過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灣時,與水下礁石相撞,船體裂開。超過5萬噸原油流入海水中。沿海1300公里區域受到污染,當地鮭魚和鯡魚近乎滅絕,迄今仍未恢復,數十家企業破產或瀕臨倒閉,這曾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和海洋污染事故。據估計,此次事故造成約28萬只海鳥、2800隻海獺、300隻斑海豹、250隻白頭海雕以及22隻虎鯨死亡。
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噴事故。1977年4月22日,位於挪威和英國之間的北海曾發生過一起原油泄漏事故,不失為「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災難的可怕序曲。在挪威埃科菲斯克油田,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B-14號油井發生井噴,8天時間內共有約26.3萬噸的原油泄漏到大海中,直至B-14號油井被完全撲滅。熾熱的原油、泥漿和海水混合物噴射到50多米高處。
伊克斯托克-I油井事故。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灣的「伊克斯托克-I」油井爆炸,向墨西哥卡門城附近的坎佩切灣泄漏了大量原油。原油繼續向外流至墨西哥灣,一直到1980年3月油井才被封住,共漏出原油45.4萬噸。。「伊克斯托克-I」油井井噴期間及事故發生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沖擊,尤其是泄漏的原油總量,使得人們希望此類災難永遠不再發生。
諾魯茲海上油田事故。伊朗諾魯茲海上油田在兩伊戰爭中多次經歷戰火,泄漏了大量原油。1983年2月10日,一艘油輪與諾魯茲油田鑽井平台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500桶的速度漏油。在接下來的一個月,發生事故的鑽井平台又遭到伊拉克直升機的襲擊,引發火災。伊朗用了半年時間才撲滅燃燒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機還對附近一個鑽井平台發動過襲擊,造成原油泄漏,直至1985年5月才撲滅。這幾起事故共造成諾魯茲油田8000萬加侖(約合26萬噸)的原油泄漏。
科威特漏油事故。迄今最嚴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發生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時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晚些時候,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下令從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軍隊打開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輪的閥門,試圖為避免軍事失敗做最後的掙扎。據估計,從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億加侖(最多可能達4.6億加侖)的原油流入內陸和波斯灣。科威特漏油事故估計向波斯灣外泄了136萬至150萬噸原油。
一次次的漏油事故無論是在經濟價值上更是在生態價值上都給我們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失,然而事故的發生如果說是不可預測和不可估量的,那麼在當這些事故發生後從法律這個領域和層次上,我們又能哪些有意義的事情呢?聯系我國的實際,周玉華、王麗華和吳金梅在其文章《松花江重大污染事件的法律思考—中石油吉化公司污染事故的若干環境法律問題》一文中指出:「(1)要分別通過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分別對事故責任方的政府行政監管者和事故責任方來進行責任認定,從而嚴格各項責任的承擔。(2)通過建立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來完善公民的維護自己環境權的制度。(3)建立環境侵權的責任保險制度,這一點已經在之前詳細介紹過了。
總之,通過在美國墨西哥灣的這場可以號稱是史上最為嚴重的生態災難的漏油事故,我們可以進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進而無論是在基礎層面的經濟救濟手段上,還是在意識層面的政策和法律救濟手段上都創立出更為先進和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從而在吸收和借鑒當中不斷的完善我國的環境事故風險預防和處置的模式,最終達到不重蹈他人覆轍的目標。
⑤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是將產生哪些影響
5月4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尚德盧爾群島海域,一個可能遭受原油泄漏污染的島嶼周圍被布下攔油網。 新華社/法新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對當地經濟乃至美國經濟復甦的負面影響已逐漸顯現,美各界更擔心的是其影響進一步蔓延。
美國總統奧巴馬4日在演講時說,漏油事件表明,美國經濟隨時可能面臨突然的、代價巨大的危機。他表示政府將尋求一切可能創造就業,支持墨西哥灣地區的經濟,但「這將是一個重大挑戰」。
損失大——
或許引發二次衰退
「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截至目前,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目前,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奧巴馬稱原油泄漏對美經濟是「重要挑戰」 墨西哥灣:每天多漏10萬桶油 油井"堵漏"迫在眉睫 奧巴馬承認墨西哥灣「堵漏」難 墨西哥灣原油污染面積迅速擴大 徹底清理或需5年 白宮稱將確保英國石油公司為原油污染「埋單」 美官員稱打減壓井是遏制原油泄漏的唯一解決之道
⑥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環境的影響
墨西哥漏油事件來會對當地的漁業自造成巨大損失,魚類 鳥類 等生物大量死亡。甚至會傷害到瀕臨物種。
油氣散發到大氣中,影響人類身體健康 時間長後 會排放大量有毒氣體 加劇大氣污染
腐蝕海岸線 影響土地肥力
還會隨著台風以及洋流流入大西洋 進而影響歐洲地區
⑦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解決方案:
污染源封堵措施
目前事故油井共有三處漏油點,漏油點位於水下1500米處。打減壓井是解決漏油的最終措施,英國石油公司已經在著手此項工程。但據專家預計實施此項工程大約需要90天。
5月5日,英國石油公司發布公告稱已成功封堵了一處漏油點。公告稱,工作人員利用遠程式控制制機械在海底施工,先將這處漏油點的油管末端削平,然後將一個重逾500公斤的閥門裝到油管上,最終成功封堵了這處漏油點。但此舉並未減少當前的溢油量。
為了盡快封堵其他漏油點,英國石油公司定製了一個大型鋼筋水泥罩封堵漏油點。但5月9日,因在作業過程中封堵口意外聚積了大量可燃冰,致使封堵行動宣告失敗。
目前英國石油公司正在加緊尋找其他堵漏方案。備選解決方案中,一種是排除堵塞,可能的辦法是給可燃冰聚集區加熱,令可燃冰自動分解出甲烷與水,或使用甲醇,改變可燃冰平衡狀態,達到稀釋效果。如果這一方案依舊不能使鋼筋水泥罩工作,英國石油公司可採取方案包括通過管道直接對井口失效「防噴閥」高壓注入水泥等物質,或在失效「防噴閥」上設置另一個「防噴閥」,實現堵漏。
清污行動
1. 岸線防污措施
(1) 布設圍油欄
(2) 布設稻草牆
(3) 設置防護堤壩
(4) 開展人員培訓
2. 水上清污措施
(1) 噴灑消油劑
(2) 布設圍油欄及吸油拖欄
(3) 使用撇油器
(4) 燃燒水面溢油
3. 水下清污措施
英國石油公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使用水下收油裝置回收事故油井中的溢油。該裝置的工作原理為在用鋼筋水泥罩罩住漏油點後,將罩內的存油泵入海上的收油船。據稱,使用這套裝置可以回收大約85%的溢油。
4. 其他新技術
據美國媒體報道,有公益組織正在號召墨西哥灣民眾捐獻頭發、羊毛和動物毛皮。他們將頭發及動物毛皮裝進長絲襪里,放到漏油的區域,用它們吸油。據稱,1磅(453.59克)頭發能吸收多達1加侖(3.79升)的石油。2007年舊金山灣地區的一艘油輪發生事故,共泄漏5.8萬加侖(219.55立方米)燃油,該組織也採取了相同方法進行清理。
⑧ 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的損失賠償
截至,油污已經形成2000平方英里(1平方英里等於2.59平方公里)的污染區,有很多原油露出。並被沖上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些小島。美國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顧問大衛·科托克描述了原油泄漏可能對經濟造成三種程度不同的影響:糟糕、更糟糕和糟糕透頂。
在糟糕透頂的情況下,有關方面需要花幾個月時間封閉油井,油污的清理工作將耗時近10年。「墨西哥灣在長達10年的時間里將成為一片廢海,造成的經濟損失將以數千億美元計。」科托克說,不管油井何時被封閉,都會導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與此同時,墨西哥灣周邊相關企業的稅收卻會減少。「由於這次悲劇性的事件,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增大了。」
美國密蘇里州媒體報道說,漏油事件已經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海鮮和進口食品價格已經上漲,汽油也可能因此漲價。如果原油污染區蔓延到航運繁忙的密西西比河口,其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這片污染區距離河口只有15—20英里(1英里約等於1.6公里)。為了防止密西西比河遭到污染,從墨西哥灣來的船隻將被要求在進港前清理油污,而因此耽誤的時間成本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6月16日證實,英國石油公司BP同意設立200億美元基金,賠償因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而生計受損的民眾。
此次漏油事件已發展成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根據15日公布的最新估計,每天的漏油量在3.5萬桶至6萬桶之間。這場災難令奧巴馬政府陷於「輿論風暴」,頗有釀成政治災難的趨勢。15日公布的一項民調顯示,71%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53%的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應對漏油事件中表現「不好」或「非常不好」。 經過長達四天的協商和談判,2010年6月1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英國石油公司(BP)將創建一筆200億美元的基金,專門用於賠償漏油事件的受害者。這筆基金將由美國資深律師負責作,由三位法官組成的小組負責監督,並處理對申訴的裁決。BP在會談結束後宣布取消2010年對股東的分紅。
奧巴馬在當天的聲明中說,這筆基金的金額不是賠付的上限,而且這筆錢有別於BP應支付的環境破壞賠償費用。這筆基金的成功設立,意味著英國石油公司的讓步和奧巴馬政府的勝利。此前,奧巴馬在此次災難中的表現曾遭到攻擊,許多人批評他沒有展現出足夠的領導力。
2010年6月15日晚,奧巴馬結束第四次視察墨西哥灣漏油狀況後,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發表講話,對美國民眾做出強有力的承諾,「政府會盡一切努力與這次災難斗爭,無論它將持續多久。政府會促使BP賠償所有損失,全力幫助墨西哥灣和受到損害的人們從悲劇中恢復。」
一名美國法官29日同意英國石油公司支付創紀錄的40億美元罰款,終止英石油因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所受刑事犯罪調查。這項和解協議由法官薩拉·萬斯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地區法庭批准。除了結11項殺人罪指控,和解協議包括對英石油違反《清潔水法》和《候鳥法》的問責,以及對妨礙國會議事罪的處罰。不過,協議無法了結聯邦政府對英石油的民事犯罪指控。這家企業仍可能因為漏油引發的環境損失而額外支付罰金 。
2010年4月20日,英石油租賃的鑽井平台「深水地平線」爆炸後沉入墨西哥灣,致死11人,導致持續87天漏油災難。此後,英石油一直與美國聯邦政府和墨西哥灣沿岸的美國各州政府談判,以就潛在民事和刑事責任達成和解。
40億美元罰款相當於美國埃克森公司所支付2500萬美元罰款的160倍。埃克森公司旗下「瓦爾德斯」號油輪198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泄漏5萬噸原油。政府與埃克森公司1991年就賠償事宜達成和解。
⑨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墨西哥的影響
非常大!
從生態環境來說,溢油對鳥類的危害最大,尤其是潛水攝食的鳥類。這些鳥類接觸到油膜後,羽毛浸吸油類,導致羽毛失去防水、保溫能力,另一方面它們因不能覓食而用嘴整理自己的羽毛,攝取溢油,損傷內臟。最終它們會因飢餓、寒冷、中毒而死亡。海上浮游生物是最容易受污染的海洋初級生物,一方面它們對油類的毒性特別敏感,另一方面它們與水體連成一體,大量吸收海面浮油,影響以浮游生物為食的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海面上休眠或運動的海洋哺乳動物受溢油污染危害的情況是不同的,如鯨魚、海豚和成年海豹對油非常敏感,它們能及時逃離溢油水域,免受危害。但成年海豹和小海狗棲息海灘時,會被油污染所困,以至於死亡。
溢油對漁業的危害也不少,成魚有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們一旦嗅到油味,會很快游離溢油水域。而幼魚生活在近岸淺水水域,容易受到溢油污染。養魚場網箱里的魚因不會逃離,受溢油污染後不能食用。近岸養殖的扇貝、海帶等也是如此。另外,養殖網箱受溢油污染後很難清潔,只有更換才能徹底消除污染,費用十分昂貴。此外,溢油對漁業造成的危害也會引起公共飲食安全危機。
溢油對淺水岸線也會產生影響,淺水水域通常是海洋生物活動最集中的場所,如貝類、幼魚、珊瑚等活動在該區域,也包括海草層。溢油對該類水域的污染異常敏感,造成的危害在社會上反應強烈。溢油對岸線沙灘的污染威脅,直接影響到靠海濱浴場、沙灘發展的旅遊業。
海水中含石油污染物0.01~0.1毫升/升時,捕撈出的魚有油味,其食用價值降低。在海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含量為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或有缺陷,只能存活122天。海水中石油污染物含量為0.01毫克/升時,孵出的魚苗畸形率仍高達23%~40%(正常海水中畸形魚的比例僅7%~10%)。裏海由於遭到石油污染,魚類賴以生存的浮游生物數量減少,致使1969年鱘魚的產量比1962年下降了2/3,梭子魚則幾乎滅絕。英國和荷蘭海岸因石油污染,每年有10~30萬只海鳥死亡。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附近海面的一次溢油污染,使三天後在這一海域捕到的魚95%是死的。
⑩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我們的啟示
地球只有一個·· 請珍惜我們唯一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