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法律補救責任
❶ 什麼叫做法律上的「補充責任」
不是連帶責任的就屬於補充賠償責任,也就是說如果狗的主人有能力賠付你這內7w塊錢,那麼超市就不容要賠償,如果狗的主人賠償不了這么多的話,那麼你就可以向超市要求賠償不超過30%的部分,也就是超市最多承擔2w多一點的責任。
❷ 【法學】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中,通過補救不作為承擔彌補或賠償是哪些法律行為
即依照民事法律規定要求,對責任人承擔彌補、賠償等責任方式,是民事內責任承擔的主要方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修理、重作、更換,等等。 其中停止侵害就是以不作為的方式來實現的。其它那些方式多以作為為特徵。
❸ "責任"的法律意義是什麼
法律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內要受到兩個容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律責任競合的意義有
:因為不同的法律所維護的社會秩序及追求目標不同,所以不同的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很可能是不一致的。傳統的合同法確認當事人承擔違約責任只是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而對違約人同時違反了其他法律的規定缺乏管轄的依據,於是只得追究其違約責任,而不能追究其更為嚴重的其他法律責任。現行合同法規定了法律責任競合制度,如果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合同的約定,同時又違反了其他法律的規定,給對方當事人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時,受損害方可選擇適用合同法或其他法律請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以更有效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❹ 什麼是責任我要對什麼負責
相關名言
1、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歌德)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3、凡是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於他便有了責任。(梁啟超)
4、真正進步的人決不以「孤獨」、「進步」為己足,必須負起責任,使大家都進步,至少使 家庭責任周圍的人都進步。(鄒韜奮)
5、我們不是為自己而生,我們的國家賦予我們應盡的責任。(西塞羅)
6、要使周圍的一切都大放光彩,自己也應該像蠟燭那樣燃燒。(高爾基《蟑螂的故事》)
7、人能盡自己的責任,就可以感覺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這杯苦酒的滋味給抵消了。——狄更斯《馬丁·矍述偉》
8、我的職責是要我說出我認為公平的合乎人道的話。無論這會使別人喜歡或厭惡,那不是我的事情。我知道文字一旦發表了就會自動流傳。我充滿希望地把它們播種在血腥的泥土中。收獲的季節會來到的。——羅曼·羅蘭《超越混戰》
9、我們的使命是照亮整個世界,熔化世上的黑暗,找到自己和世界之間的和諧,建立自己內心的和諧。——高爾基《人》
10、精神不是任何人的仆從。我們才是精神的仆從。我們沒有別的主子。我們生存著是為了傳播它的光明,捍衛它的光明,把人類中一切迷途的人們集合在它的周圍。——羅曼·羅蘭《先驅者》
11、太陽像一塊畸形的紅炭,從雲堆中射出光來。這一切都懸在森林、燕麥田上空。一派歡樂景象。於是我想:不,這個世界不是一場玩笑,不是走向那個永恆天堂的苦難深谷,而是那些美好世界之一,它美麗、歡快。我們不僅能夠,而且應當使它更加美麗、更加歡快,為了我們的同時代人,也為了以後的世世代代。——《托爾斯泰論集》
12、當一個作家深切地感到自己和人民的血肉聯系的時候,這就會給他以美和力量。——高爾基《文學書簡》
13、我們的地位向上升,我們的責任心就逐步加重。升得愈高,責任愈重。權力的擴大使責任加重。——雨果《笑面人》
14、為責任而責任的事,我們是從沒有干過的,乾的只不過是能使人感到滿意的那種責任。——《馬克·吐溫自傳》
15、責任感常常會糾正人的狹隘性,當我們徘徊於迷途的時候,它會成為可靠的向導。——普列姆昌德16、堅毅而崇高的思想方式,能夠使一個人建立起生活目的和認識自己的生活職責。——列夫·托爾斯泰
17、每個人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林肯【美】
18、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維克多·費蘭克【英】
19、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梁啟超【中國】
20、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丘吉爾【英】
21、盡管責任有時使人厭煩,但不履行責任,只能是懦夫,不折不扣的廢物。 ——劉易斯【美】
22、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余秋雨【中國】
責任的含義
1、責任指份內應做的事,即分內之事。如「制止違法犯罪是我們公安幹警的責任」,又如「我們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這里責任的含義與義務的含義相同,表達義務的意思。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2、責任指導致未能做好分內之事的過錯或過失。如「對這件事的發生,我們大家都有責任」,又如」不掩飾責任是一個黨員的基本素質」。這里責任的含義是過錯。
3、責任指因未能做好分內之事所引發的不利後果。如「他違了法犯了罪就應當被追究責任」,又如「如果不負任何責任,這樣的處罰又有什麼意義」。這里責任的含義是不利後果。
法律責任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法律責任包括了法律義務,狹義的法律責任僅僅指違反了法律義務的後果。關於狹義的法律責任的含義,法理學界存在分歧。主要有以下幾種:(1)義務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於違反第一性義務而引起的第二性義務。[1]該說缺陷是不能形象地突出法律責任的本質,不能有效地將責任和義務區別開來。
(2)後果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行為人由於違法行為、違約行為或者由於法律規定而應承受的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2]該說缺陷是在界定責任產生原因時存在交叉。違約行為也是違法行為。按照合同法規定,當事人要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就違反了合同法。該說認為「法律規定成為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是指從表面上看,責任人並沒有從事任何違法行為。也沒有違反任何契約。僅僅由於出現了法律所規定的法律事實,就要承擔某種賠償責任,如產品致人損害。它可以導致民事法律責任和行政法律責任的產生。」[3]其實,法律規定導致責任的產生還是違法行為導致的。產品致人損害時,生產者或銷售者要承擔責任,是由於生產者或銷售者違反了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義務,即生產和銷售的產品不能存在不合理的危險。
(3)責任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違法者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應該由違法者依法承擔的責任。[4]該說缺陷是沒有突出責任是違反義務的結果,也沒有明確地指出責任是不利的後果。 (4)手段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對違反法律上的義務關系或侵犯法定權利的違法行為所作的否定性評價和譴責,是依法強制違法者承擔的不利後果,作出一定行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從而補救受到侵害的合法權益,恢復被破壞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手段。[5]該說缺陷是用語上存在交叉和重復。違反法律上的義務關系包括了侵犯法定權利,否定性評價就是譴責,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是相同的,都是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描述。
(5)狀態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由於違反了法定義務及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權利(力),法律迫使行為人或其關系人所處的受制裁、強制和給他人以補救的必為狀態。[6]該說的缺陷是在界定責任產生原因時存在交叉。不當行使權利(權力)在有約定的情況下是違反了契約義務,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是違反了法定義務。
(6)負擔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是有責主體因法律義務違反之事實而應當承受的由專門國家相關依法確認並強制或承受的合理的負擔。[7]該說缺陷是認為法律責任只能由專門國家機關確認是不符合實踐的,在義務人違反義務後就產生了責任,如果是私法責任,可以由雙方當事人來協商確認。
(7)責任能力說:該說認為法律責任乃是一種對自己行為負責、辨認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行為的意義、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義務的能力。[8]該說缺陷是將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割裂開來了。法律責任不僅是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和社會對其進行的價值評斷,而且包括違反義務的客觀要素,是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