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擔負的法律責任

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擔負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1-30 00:00:52

Ⅰ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後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第一條 為了使人民警察依法有效地執行公務,以及時制止犯罪行為,保護人民群眾和採取正當防衛,特製訂本規定。
第二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逮捕、拘留、押解人犯和值勤、巡邏、處理治安事件等公務時,可以根據本規定,使用武器和警械。武器和警械是指:槍支、警棍、警笛、手銬、警繩和其它警械。
第三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開槍射擊:
(一)逮捕、拘留、押解人犯,遇有以暴力抗拒、搶奪武器、行凶或脫逃等非常情況,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二)犯罪分子以暴力破壞社會秩序,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三)人民警察保衛的對象、目標,受到暴力侵襲或者有受到暴力侵襲的緊迫危險,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四)犯罪分子劫獄或在押人犯越獄、行凶、暴動、搶奪武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五)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遭到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非開槍不能自衛時。
第四條 人民警察依照第三條的規定對犯罪分子開槍時,除遇到特別緊迫的情況外,應當先進行口頭警告或鳴槍警告,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應當立即停止射擊。開槍射擊後,應當保護現場,並立即向上級報告。
第五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使用警棍:
(一)依法執行逮捕、拘留,遇到抗拒時;
(二)處理打砸搶、聚眾騷亂和結伙斗毆事件,警告無效時;
(三)遭到犯罪分子襲擊,需要使用警棍自衛時。
第六條 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棍制止犯罪行為時,應當以制服對方為限度。當對方的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即停止使用。
第七條 人民警察在執行公務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可以使用警笛:
(一)需要呼喚正在巡邏、值勤的軍警共同制止犯罪時;
(二)需要動員群眾協助追捕正在逃跑的人犯時;
(三)需要用以警告正在犯罪的分子停止犯罪行為時;
(四)需要用以制止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時。
前款第一、二、三項的笛聲為連續短促音,第四項的笛聲為持續長音。
第八條 人民警察在押解犯罪分子過程中,為防止逃跑、行凶,可以使用手銬、警繩。
第九條 人民警察在追捕人犯或者制止打砸搶行為時,為了避免傷亡,對被圍困後仍進行抗拒的犯罪分子,可以使用其它警械。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正在執行公務的各種警車,可以使用特殊音響警報器和紅色回轉警燈。對使用特殊音響警報器和紅色回轉警燈的警車,其它車輛應當避讓。

Ⅱ 警察槍支被搶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公安民警違反公務用槍攜帶、保管規定,致使公務用槍丟失、被盜、被搶的回,給予警告直至記大過處分,不答及時報告的,從重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開除處分。公務用槍保管人員對應集中保管的公務用槍不及時督促收回,致使公務用槍丟失、被盜、被搶的,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記大過直至撤職處分。公安民警非工作需要攜槍進入賓館、飯店、商場和歌舞廳等公共場所的,給予警告直至記大過處分。公安民警攜槍飲酒的,給予警告直至記大過處分

Ⅲ 人民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1996年1月16日國務院令第191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規內定:警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根據需要,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Ⅳ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武器應負哪些法律責任

司法來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使用武源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國務院1996年1月頒布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8條至第11條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嚴格規定。
該條例第10條規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
(1)發現實施犯罪的人為懷孕婦女、兒童的,但是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2)犯罪分子處於群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會發生更為嚴重危害後果的除外。
該條例第11條規定: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1)犯罪分子停止實施犯罪,服從人民警察命令的;
(2)犯罪分子失去繼續實施犯罪能力的。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還於1983年9月聯合下發了《關於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的具體規定》,監獄法第45條、第46條對監獄管理過程中使用武器和警械的條件和程序也作了明確規定。

Ⅳ 什麼樣的行為構成違法使用武器、警械的行為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警械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使用武器、警械的人,必須是法律、法規規定允許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有權使用武器、警械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人民警察、海關工作人員和軍事設施管理單位的值勤人員。其他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無權使用武器或警械。

必須是在法律、法規規定所遇到的情形下,按規定的要求使用武器、警械,包括搶支、警棍、警笛、手銬、警繩和其他批准列裝的武器和警械。根據《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警械的規定》,人民警察在執行行政管理公務時。遇到規定的三種情況之一的才可以開槍射擊,使用警棍、警笛時也必須遇確。規定的情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工作人員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海關工作人員執行緝私任務時,只有遇到規定的情形時,才可以開槍射擊和使用警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規定,軍事設施管理單位的值勤人員在執行保衛軍事設施安全任務時,遇到危及軍事設施安全或值勤人員生命安全等緊急情況下可以使用武器。

根據上述規定,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對違法犯罪分子開槍時,除遇到特定緊迫的情況外,應當先進行口頭警告或鳴槍警告,違法犯罪分子一有畏服表示,應當立即停止射擊。在使用警棍制止違法犯罪時,應當以制服對方為限度。當對方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制止時,應即停止使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行政管理公務時,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或違反法律、法規有關使用武器、警械的規定使用武器、警械,並造成公民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結果的,行政機關應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Ⅵ 武警帶槍進民區違法嗎

看他當時的身份!若是正在執勤,無論當時是否出現突發情況,都屬合法;若當時並未處回於執勤狀態,則涉嫌違反《人民警察答違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根據其第14條規定: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和武器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一、刑事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構成犯罪的,依法承擔刑事法律責任。
二、行政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應有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承擔行政法律責任。
三、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及追償法律責任
人民警察違法使用警械、武器,對受到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人員,由該人民警察所屬機關依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賠償。依據國家賠償法第16條、第31條的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後,對於違法使用警械、武器的人民警察應依法承擔追償責任,由其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Ⅶ 違法使用武器,警械使公民受到傷害的應當如何處理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對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作了嚴格規定。其中第10條規定人內民警察遇容有下列情況之一的不得使用武器:①發現實施犯罪的人為懷孕婦女、兒童的,但是使用槍支、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實施暴力犯罪的除外;②犯罪分子處於群眾聚集的場所或者大量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危險物品的場所的,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將會發生更為危險後果的除的,應當立即停止使用武器:①犯罪分子停止實施犯罪 服從人民警察命令的;②犯罪分子失去繼續實施犯罪的能力的。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逮捕、拘留、押解人 犯和執勤巡邏處理治安事件等公務時,可以依照有關規 定使用武器和警械,但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五) 項規定,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國家應當承擔賠償 責任。

Ⅷ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屬於什麼行為

1996年1月16日國務院令第191號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規定:警內械,是指人民容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警棍、催淚彈、高壓水槍、特種防暴槍、手銬、腳鐐、警繩等警用器械;所稱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人民警察制止違法犯罪行為,可以採取強制手段;根據需要,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使用警械不能制止,或者不使用武器制止,可能發生嚴重危害後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使用武器。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應當以制止違法犯罪行為,盡量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為原則。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和武器的行為,受法律保護。人民警察不得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使用警械和武器。

Ⅸ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什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

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版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權予行政處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九條人民警察違反規定使用武器、警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條人民警察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或者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給予賠償。

(9)違法使用警械武器需擔負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為預防和制止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車輛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時可以實行交通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相應的交通管制措施。公安機關因偵查犯罪的需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經過嚴格的批准手續,可以採取技術偵察措施。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經上級公安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突發事件,可以根據情況實行現場管制。

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照前款規定,可以採取必要手段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或者立即予以拘留。

熱點內容
李海濤律師 發布:2025-10-04 06:58:04 瀏覽:634
新疆元正律師 發布:2025-10-04 06:49:29 瀏覽:844
九寨溝法律咨詢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53
28法治 發布:2025-10-04 06:42:13 瀏覽:686
法院法庭 發布:2025-10-04 06:37:02 瀏覽:912
王利明民法視頻 發布:2025-10-04 06:34:58 瀏覽:154
陝西省司法廳官網查詢 發布:2025-10-04 06:34:57 瀏覽:238
2019年國開法本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728
新華網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 發布:2025-10-04 06:25:30 瀏覽:416
2019初級經濟法壓軸題 發布:2025-10-04 06:23:59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