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擔保責任的法律條款

擔保責任的法律條款

發布時間: 2021-01-30 11:51:49

Ⅰ 保證責任的根據有關法律規定

保證人無效保證的法律責任,除依據過錯責任原則外,還要依保證無效的成因、保證人主體的不同等因素區別不同情況。 擔保合同是主合同的從合同,主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擔保法》對因主合同無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後保證人的責任卻沒有具體規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的規定:「被擔保的經濟合同確認無效後,如果被保證人應當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除有特殊約定外,保證人仍應承擔連帶責任。」但該條規定強調的是保證人的責任完全依附於被保證人的過錯。如果被保證人因無效合同的過錯應當返還財產或者賠償損失的,無論保證人是否有過錯都必須承擔連帶責任。該條規定無視保證人是否有過錯,都必須根據債務人對無效合同的過錯而承擔連帶責任,對保證人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設立保證制度的法律目的,更沒有將一般保證責任和連帶保證責任區別開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20條:「主合同無效,保證合同也無效,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但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主合同無效而仍然為之提供保證的,主合同被確認無效後,保證人與被保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保證人在明知主合同無效的情況下仍然提供保證的,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這似乎是確定無疑的;但問題在於:根據《經濟合同法》的規定,經濟合同的無效,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在無效合同確認前,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前道合同無效,似乎對保證人要求過嚴。因為無效合同的確認權在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在保證人。因而,以保證人對合同效力的判斷是否提供保證來確定保證人的賠償責任,實際是忽略了主合同當事人的過錯責任,因為導致無效合同的責任在主合同的當事人。
筆者認為,對因主合同無效而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應承擔的民事責任應根據其過錯分別不同情況:如果主合同無效的責任在於債權人,保證人不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主合同無效的責任在債務人或雙方都有責任,視保證人的過錯而定。若保證人有過錯的則應承擔賠償責任;若保證人無過錯,則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 1、法人分支機構依法設立,並經法人同意或書面授權的,可以在授權范圍內提供保證。
2、法人分支機構依法設立,並領取《營業執照》,視為法人授權,可以在《營業執照》登記的財產范圍內提供保證。
3、法人的分支機構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也沒有法人書面授權的,不得提供保證;提供保證的,保證無效。
4、法人的分支機構超越法人的授權范圍或《營業執照》登記的財產范圍的,超過的部分為無效保證。
法人的分支機構在有效保證的情況下,首先以自己管理的財產承擔保證責任,不足的部分由法人承擔;而在無效保證的情況下,根據其過錯的大小,首先以自己管理的財產與債務人承擔連帶賠償的責任,不足以清償的,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
至於法人內部的職能部門,無論是否經法人同意或書面授權,都不得為保證人。因為法人的內部職能部門是法人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設立的內部管理機構。在民事活動中,既無民事權利能力,也無民事行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對外進行民事活動,更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為他人保證。因此,法人的內部職能部門為他人保證的,是無效保證,應根據其過錯責任的大小,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
保證合同無效的保證人無法律上的民事責任。
保證合同的無效,除因主合同無效而無效;保證人不具備主體資格而無效等因素外,在保證人違背自己真實意思表示的情況下所作的保證,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不承擔任何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有關保證的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9條:「主合同債權人一方或雙方當事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惡意串通,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情況下提供保證的,保證合同無效,保證人不承擔責任」。這與《擔保法》第30條的規定是一致的。保證是保證人與債權人的約定,為債務人承擔代為履行或賠償責任,完全出於保證人的自願,是保證人真實意思的表示。如果債權人欺詐、脅迫保證人,或與債務人串通騙取保證人的保證,完全違背了保證人的真實意思,是一種無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而導致法律行為無效的過錯完全在於債權人、債務人,保證人對此顯無過錯。根據無效保證中的無過錯則無責任的原則,保證人不應承擔任何民事責任。

Ⅱ 擔保人的法律責任

這樣的條款顯來然是用人單源位利用其強勢地位而單方面制定的不公平條款,往往不是勞動者和擔保人自願簽訂的,都是迫於無奈而簽的.和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勞動法精神是違背的,雖然我國法律對此種擔保沒有明確規定,但和單位收取勞動者押金的情形是相似的,發生爭議時可比照處理.
而且對勞動者因過錯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如何追究勞動者的責任勞動法律法規已作出了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可隨意追究勞動者的責任的.

Ⅲ 法律上關於擔保人是如何規定的

中間人和介紹人不是擔保人。中間人不一定承擔擔保責任,更多的只是介紹人的身專份,起一個中介牽線屬搭橋的作用。
而擔保人在法律上是要承擔法律責任的。通常情況下,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債權人可以向擔保人請求償還,且擔保人有償還義務。擔保人代為償還後,可以再向原債務人追償。

Ⅳ 有關履約擔保的法律條款

第十六條 保證的方式有:
(一)一般保證;
(二)連帶責任保證。
第十七條 當事內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容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Ⅳ 擔保人的法律責任是什麼,詳細!

擔保來有兩種,一種是一般自擔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一種是連帶責任保證。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Ⅵ 法律對各種保證期間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保證的期間是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即債權人可以請求保證人履行保證義務的有效期間。它事關保證人與債權人之間的債權債務能否行使或履行,也是確定保證債務與訴訟時效關系的依據,因而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應明確約定。以下具體論述之。

(一)擔保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把保證期間分為有約定、無約定和約定不明三種。

1、當事人對保證期間有約定的,從約定。

2、保證合同約定的早於或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未約定。《擔保法》第25條規定: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3、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2條第2款規定: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2年。

(二)連帶責任保證的法定保證期間:《擔保法》第26條規定: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三)最高額保證的保證期間:《擔保法司法解釋》第7條規定:最高額保證合同對於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保證期間為清償期限屆滿之日起6個月。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6個月。

(四)約定保證期間的變動,須經過保證人的書面同意。《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0條第二款規定:債權人和債務人對主合同的履行期限作了變動,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期間為原合同約定的或法律規定的期間。

(五)保證期間為不變期間。《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1條規定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

拓展資料:

相關法條:

1、擔保法

第二十五條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第二十七條保證人依照本法第十四條規定就連續發生的債權作保證,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人可以隨時書面通知債權人終止保證合同,但保證人對於通知到債權人前所發生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

2、擔保法解釋

第三十一條保證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生中斷、中止、延長的法律後果。

第三十二條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於或者等於主債務履行期限的,視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

保證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容的,視為約定不明,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第三十三條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一般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從判決或者仲裁裁決生效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連帶責任保證的債權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前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從債權人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之日起,開始計算保證合同的訴訟時效。

第一,保證期間原則上由保證合同的當事人自由約定。「從合同關系自身來講,合同及其法律所保護的是當事人之間的信賴與期待,實現意思自治的理念」,這同樣適用於保證合同。《擔保法》第15條把「保證期間」的約定作為保證合同的一個基本條款;當合同沒有確定或確定不明確時,按合同漏洞的補充原則由法律加以補正。

第二,保證期間是債權人應當主張權利的期間。在該期間內債權人未主張權利的,保證人則免除責任。因此,本質上,保證期間是一項旨在維護保證人利益的制度。

第三,債權人主張權利的對象及方式因保證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存在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兩種形式。連帶保證中,債權人應在保證期間向保證人提起權利要求,方式不限(最好書面方式便於舉證),而在一般保證中,方式僅限於訴訟或仲裁,這是由一般保證的自身性質即保證人所享有的先訴抗辯權所決定的。

資料鏈接:網路--保證期間

Ⅶ 連帶責任保證的法律規定

根據擔保法第十六條和民法通則第八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保證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責回任保證兩種方式答。
特點:
連帶責任保證有以下幾方面特點:
1、連帶責任保證是由保證人與主債權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證方式。作為保證方式的一種,當事人應當在保證合同中明確約定連帶責任保證方式。但我國《擔保法》規定,如果保證人與保證權人對連帶責任保證和一般保證沒有作出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連帶責任保證。
2、由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對主合同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意味著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對主合同債務均負有全部清償的責任。
3、主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連帶責任保證的情況下,一旦主債務人到期不履行主合同債務,債權人既可以要求主債務人清償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Ⅷ 擔保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哪些

第一條 當事人對由民事關系產生的債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以擔保法規定的方式設定擔保的,可以認定為有效。

第二條 反擔保人可以是債務人,也可以是債務人之外的其他人。

反擔保方式可以是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或者質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證、抵押或者質押。

第三條 國家機關和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違反法律規定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因此給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根據擔保法第五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理。

第四條 董事、經理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六十條的規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除債權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債務人、擔保人應當對債權人的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五條 以法律、法規禁止流通的財產或者不可轉讓的財產設定擔保的,擔保合同無效。

以法律、法規限制流通的財產設定擔保的,在實現債權時,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該財產進行處理。

第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外擔保合同無效

(一)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登記對外擔保的

(二)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或者登記,為境外機構向境內債權人提供擔保的;

(三)為外商投資企業注冊資本、外商投資企業中的外方投資部分的對外債務提供擔保的;

(四)無權經營外匯擔保業務的金融機構、無外匯收入的非金融性質的企業法人提供外匯擔保的;

(五)主合同變更或者債權人將對外擔保合同項下的權利轉讓,未經擔保人同意和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準的,擔保人不再承擔擔保責任。但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七條 主合同有效而擔保合同無效,債權人無過錯的,擔保人與債務人對主合同債權人的經濟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債權人、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二分之一。

第八條 主合同無效而導致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無過錯的,擔保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擔保人有過錯的,擔保人承擔民事責任的部分,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三分之一。

第九條 擔保人因無效擔保合同向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後,可以向債務人追償,或者在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內,要求有過錯的反擔保人承擔賠償責任。

擔保人可以根據承擔賠償責任的事實對債務人或者反擔保人另行提起訴訟。

第十條 主合同解除後,擔保人對債務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仍應承擔擔保責任。但是,擔保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擔保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第十二條 當事人約定的或者登記部門要求登記的擔保期間,對擔保物權的存續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的訴訟時效結束後,擔保權人在訴訟時效結束後的二年內行使擔保物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Ⅸ 法律擔保的責任

根據貸款擔保第一節第六條:法律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
第十六條:保證的方式有:(一)一般保證; (二)連帶責任保證。
第十七條: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為一般保證。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得行使前款規定的權利:
(一)債務人住所變更,致使債權人要求其履行債務發生重大困難的;
(二)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中止執行程序的;
(三)保證人以書面形式放棄前款規定的權利的。
第十八條 當事人在保證合同中約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為連帶責任保證。連帶責任保證的債務人在主合同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范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第十九條 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第二十條 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債務人的抗辯權。債務人放棄
對債務的抗辯權的,保證人仍有權抗辯。抗辯權是指債權人行使債權時,債務根據法定事由,對抗債權人行使請求權的權利。
第二十一條 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和實現債權的費用。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第二十五條 一般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對債務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債權人已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保證期間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和前款規定的保證期間,債權人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一)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的;
(二)主合同債權人採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
第三十一條 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第三十二條 人民法院受理債務人破產案件後,債權人未申報債權的,保證人可以參加破產財產分配,預先行使追償權。

若當事人A、B、C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
所以B方應當承擔保證責任,不過B方在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A追償。

熱點內容
2017年勞動法關於社保 發布:2025-10-04 05:05:40 瀏覽:976
電大教師職業道德 發布:2025-10-04 04:50:19 瀏覽:532
道德經南華經 發布:2025-10-04 04:40:18 瀏覽:81
上市公司總法律顧問 發布:2025-10-04 04:24:06 瀏覽:764
道德經白話文版 發布:2025-10-04 04:23:30 瀏覽:635
法院領導辦案 發布:2025-10-04 04:23:21 瀏覽:840
中國的勞動法好可笑 發布:2025-10-04 04:09:38 瀏覽:39
寧夏回族自治區節約用水條例 發布:2025-10-04 04:04:52 瀏覽:701
2012年深圳勞動法底薪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18
下列不屬於社會法特點的是 發布:2025-10-04 04:03:17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