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合同和協議的法律效力
㈠ 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應該是沒有效力的
第一,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跟單位簽定的協回議必須加蓋單位公章才有效力答。
第二,買土地修路這件事,對於一個村來說,是件大事,不是僅僅一個隊長及幾個社員代表就有權決定的,這種事應該由全體村民大會決定。他們必須召開村民大會通過,你也最好要有這方面的證據,比如他們的會議紀錄什麼的,以備不時之需。另外,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還是得村支部和村委會加蓋公章才能確認協議對雙方生效。
㈡ 什麼樣的土地轉讓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 重謝
1、轉讓方未取得使用權證書與受讓方簽訂轉讓協議的,起訴前或者申請仲裁前轉讓方取得土地證或者有批准權的政府同意轉讓的,合同有效。
轉讓方未取得土地使用證書,實質是尚未完全取得轉讓土地的權屬,因此,通常應視為無權處分。但是合同簽訂後,有權批准核發土地證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給轉讓方核發了土地使用證或者批准了轉讓行為的,該項辦證或者批准行為應當視為對轉讓方無權處分的追認,因此,此時合同有效。
2、一地多賣,合同均有效。
受讓方均要求履行合同的:
(1)辦理變更登訂手續的一方可以要求交付土地。
(2)均未辦理變更手續的,先行合法佔有投資開發的,有權要求辦理變更登記。
(3)均未登記又未合法佔有開發的,先行交付轉讓款一方有權要求交付土地,辦理變更。
(4)合同均未履行的,依法成立在先的合同一方,有權要求繼續履行;未取得土地使用權方可以請求解除合同,賠償損失。
一地多賣,屬於欺詐行為,不是無效合同,受讓方有權利要求解除合同,賠償損失。但是,如果幾個受讓方都不行使解除權,而要求履行合同時,只能按照不動產產權轉移的登記原則來處理,即登記優於佔有,佔有優於交款,交款優於先簽合同。
3、轉讓劃撥土地未經有批准權的政府批准,轉讓合同無效。
但是起訴前或申請仲裁前經批準的,合同有效;合同性質為補償性質,而非出讓合同。
未經批准轉讓劃撥土地,違反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合同當然無效。
如果起訴或者仲裁前,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准予轉讓或同意劃撥給受讓方使用的,受讓方有權取得劃撥土地使用權。但是,由於轉讓方對劃撥土地不享有出讓土地的相關權益,因此,其所簽轉讓合同主要是對其地上建築物的補償合同,而非土地轉讓合同。
如果受讓方要取得出讓土地的使用權,必須依法補交土地出讓金,並辦理相關出讓土地手續。
(2)土地合同和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原告熊某與被告鍾甲於1986年按農村習慣舉行婚禮後同居生活;1987年3月12日,雙方補辦結婚登記手續,1987年7月19日,生育長女鍾乙。
2001年11月,原告熊某因犯故意殺人罪被法院判處無期徒刑。2014年刑滿釋放回家後,發現土地房屋均轉讓,於是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合同無效,並退還房屋土地。
由於房屋和土地涉及不同的法律關系,法院採取合並審理分別下判的方式進行。在熊某訴薛某、鍾甲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中,熊某起訴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由薛某退還所買房屋。
2016年10月20日,永善縣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2016)雲0625民初582號民事判決書,駁回熊某的訴訟請求;熊某對判決不服提起上訴。
2016年12月21日,昭通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雲06昭民終1780號民事判決書,駁回了熊某上訴,維持原判。
㈢ 協議書與土地證是否有同樣的法律效應
協議書與土地證沒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協議書屬於合同,土地證屬於物權證明文件。
僅有協議書不能代表擁有土地使用權,只有有土地證才能證明有土地使用權。
《物權法》第九條規定的很明確,不動產以登記為准。
㈣ 土地租賃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體現
農村土地租賃合同的效力問題在《土地管理法》及《農村土地承包法》中有相關要求。
《土地管理法》第十五條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條發包方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4)土地合同和協議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租賃期內乙方如需建設的,必須徵得甲方及有關部門的同意並辦理一切審批手續,建設相關費用全部由乙方承擔。如乙方符合法律及政策的有關要求及條件的,甲方有義務協助乙方辦理有關該地塊的相關手續(包括報建、水電、消防、開戶、營業執照等),但所需的一切費用由乙方承擔。
2、乙方必須依法經營,租賃期內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項法律法規。在該土地內所產生的任何稅費(包括國家或地方政府徵收的土地使用稅及房產稅等)由乙方負責支付。
3、租賃期內如政府規劃需要徵用該土地的,不屬甲方違約,甲方需提前3個月書面通知乙方做好搬遷工作,同時甲方無息退還保證金給乙方。乙方應積極配合,並無條件做好清拆、搬遷工作。合同終止時間為乙方配合政府徵收(徵用)之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土地租賃合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㈤ 農村土地租賃合同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有哪
租賃是可以的。只要條款不違背法律的明文規定
㈥ 和鎮政府簽訂的土地出讓協議書具備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沒有違法內容,而且雙方都一致認可協議條款內容,並且回雙方都簽字確認的,這樣的協答議就是合法有效的。
關鍵是鎮政府是否有出讓土地的權力,這個要搞清楚。按照國家現行土地法規,鎮政府並沒有出讓土地的權力,但土地出租流轉還是有權利的,這個要搞清楚。
㈦ 土地承包合同只有雙方簽訂有法律效力嗎
沒有法律效力,因為土地是國家不是個人的,個人無權處理集體的東西
㈧ 土地情況不清晰對合同法律效力有影響嗎
這個土地情況不清晰,對合同法律效力是有影響的。因為土地的情況必須要清楚明了,合同的法律效力才有效。
㈨ 土地使用權證書和土地出讓合同各自的法律意義是什麼
國家考慮到在農村地區農民的法普率較低 在物權法中特別規定農民就出讓 轉讓 租賃土地時以合同簽訂為效力開始的時間!但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所以還是土地使用權證更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