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人死不用負責任
Ⅰ 見義勇為時不慎傷人或置人死算什麼罪,在法律中用不用負什麼責任
看情況
如果見義勇為的手段超過了制止犯罪的必要,那麼就應當承擔責任
Ⅱ 傷人者死後還要負法律責任嗎
傷人者死之後是不需要負任何法律責任的,只不過他的繼承人可能會面臨民事方面的賠償!
Ⅲ 見死不救是否應該負法律責任
見死不救也要負法律責任
日前,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李家波故意殺人案作出終審判決,因見死不救,導致被害人死亡的李家波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賠償被害人父母3.5萬元。
據檢察機關起訴書指控,去年3月,20歲的浙江省浦江縣農民李家波與項蘭臨相識並相戀,不久項蘭臨就懷孕了。去年6月,李家波提出要跟項蘭臨分手,並要其去醫院做流產手術。項堅決不同意,幾次欲跳樓自殺。9月5日中午,李家波回到宿舍,見項蘭臨在房裡,二人發生爭吵,李家波用打火機扔打項蘭臨。項蘭臨感到絕望,走到走廊,喝下了事先准備好的敵敵畏,又走進了李家波房間。
此時,李家波不但沒有及時救人,反而一走了之,臨走時還將房門鎖上。當天下午,項蘭臨被人發現送往醫院,救治無效死亡。
李家波交待稱,他當時看到項蘭臨口吐唾沫,判斷她喝了毒葯,但又不能完全肯定。他說,他對項蘭臨已經沒有感情,而且毒葯是她自己喝的,就隨她去了。她的死去對自己是一種解脫,所以就沒有去搶救。
案發後,李家波向公安機關投案自首。經浦江縣檢察院批准,李家波被依法逮捕。去年12月,浦江縣法院開庭審理了由浦江縣檢察院提起公訴的這件「見死不救」案。法院審理後認為,李家波在發現項蘭臨服毒後採取放任態度,將宿舍門鎖上外出,致使項蘭臨在李家波宿舍這個特定環境中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李家波作為負有特定義務的人,主觀上希望並追求項蘭臨死亡結果的發生,以解脫自己的負擔,這與他不採取救助義務後造成項蘭臨死亡的嚴重因果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其行為已經構成不作為形式的故意殺人罪,鑒於李家波能夠主動投案自首,依法從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並向項蘭臨父母賠償損失3.5萬元。李家波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於4月29日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因「見死不救」致人死亡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在當地引起很大震動。許多群眾以為「見死不救」只是一個道德問題,想不到也要判刑。殊不知,不作為犯罪的義務是一種特殊的義務,且特殊義務是針對特殊人的,而且附有某種條件的義務。李家波具有與項蘭臨發生性關系並導致懷孕的行為,他對項蘭臨及腹中胎兒不僅負有道德意義上的義務,更有在項蘭臨喝農葯處於危險狀態後予以救治的義務。李家波有義務而不履行,造成項蘭臨在自己的卧室這個特定環境里服毒死亡的嚴重後果,就是負有對此法律事實而產生的特定法律義務,應承擔法律責任,構成不作為形式的故意殺人罪。所以說,「見死不救」並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它在某些特殊場合,有可能演變成刑事犯罪行為。勞月
Ⅳ 如果一個人為你死了…你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下面的網友的觀點是對的,理解是錯的。法律責任很抽象,一般情況是直接追究行凶人內(若有兇手)容的責任,但很多情況下可以說都要負一定的責任,或刑事責任或是民事責任。如果是因為你的原因而導致死亡,相應的法律責任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能負刑事責任。不同的情況很難一一詳盡,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Ⅳ 老人如果因為自己的過錯死亡的,對方還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當然不用了,這件事情全程跟對方就沒有任何的關系。這件事情應該是說那位老人在車上的時候想要一位年輕人讓座,而年輕人沒有給讓座,所以這位老人。對於這位男士進行了扇耳光等動作,所以才會導致自己當場死亡。但其實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根本就與這位不讓座的年輕人沒有什麼關系。
與這位年輕人其實本質上沒有任何的法律關系,所以對方不需要負任何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生活中,其實這種現象已經是很常見的了,老年人就認為年輕人必須給自己讓座。不排除年輕人又意外的情況發生,我覺得這種情況。應該就是老人的意外死亡,與年輕人沒有任何的關系。
Ⅵ 法律意義上的「死人」,需要付法律責任嗎
一、只要有民事行為能力,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未被撤銷死亡宣告期間的內行為是有效的容,殺人了就要要承擔刑事責任。
二、宣告死亡的作用主要是促成財產繼承等法律關系發生,而如果被撤銷死亡宣告的,繼承所得的財產都要返還。
民法通則
第二十三條 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他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的;
(二)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
戰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從戰爭結束之日起計算。
第二十四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或者確知他沒有死亡,經本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人民法院應當撤銷對他的死亡宣告。
有民事行為能力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Ⅶ 在什麼情況下致人死亡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發病狀態下過失致人死亡可以
Ⅷ 有人被逼致死那人用不用負法律責任
對於有人被逼死的情形,如果逼死的情形,涉嫌故意傷害或者故意殺人的,當事人需專要依法承擔相屬應的法律責任。具體情況,請當事人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Ⅸ 法律上對逼死人的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中華人復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制修正後的刑法中,第二百九十三條將恐嚇他人並且情節惡劣的行為,規定為構成尋釁滋事罪: 第二百九十三條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 ……
如:1、恐嚇時索要財物,有可能構成敲詐勒索罪.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條規定「 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編造爆炸威脅、生化威脅、放射威脅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這就是說這樣的恐嚇這是構成犯罪的。如果罪名成立,情節嚴重的要觸犯刑法判刑,但沒有恐嚇的特定條文,可根據他威脅恐嚇
由此,恐嚇他人並且情節惡劣的行為被納入刑法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