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法律服務基礎法律知識
❶ 社區矯正人員要學習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三方面:
1、是加強法制意識的培養,在學習社區矯正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主要組織學習了《刑法》、《刑事訴訟法》中的相關規定,以矯正對象提問的方式,切實法律層面的困惑和問題。
2、是促進自我意識的覺醒,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遵守法律、法規規定,從思想上樹立反省意識,積極改正錯誤的觀點和行為,從而達到一個合格、模範公民的標准。
3、是樹立不斷學習的意識,要求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自覺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法制觀,不斷完善自身,加強人格塑造,為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同時,司法所工作人員以教育與溝通相結合的形式了解了各位矯正對象的生活情況。通過學習,社區矯正對象一致表示,一定按照相關法規好好改造自己,爭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社區矯正
是指針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這四類犯罪行為較輕的對象所實施的非監禁性矯正刑罰。
社區矯正實施的最初原因是為緩解監獄罪犯過多而產生的壓力。其目的是為通過政府、社會以及愛心人士的幫助,使矯正對象改正惡習,並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社區矯正其非監禁刑罰的性質可以使其在不脫離社會、不脫離生活的情況下,並藉助政府、社區、社會愛心人士以及親人的幫助下能更好的適應社會並且回歸社會,實現再社會化的過程。2003年全國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和山東6個省市實行社區矯正工作試點,已推廣至全國。
❷ 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讀本的內容簡介
為貫徹實施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緊密配合法律進社區活動,深入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積極推進社區法治建設,滿足社區居民學法用法的需要,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法部法制宣傳司組織編寫了這本《社區居民法律知識讀本》,做為全國「五五」普法統一讀本。
深入開展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加強社區民主法治建設是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國開展「法律六進活動」中,明確提出要認真總結「法律進社區」的經驗,積極探索社區法制宣傳教育的新途徑,要結合各個時期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發生在居民身邊的典型案例,有針對性地為居民開展公益性法制講座、居民法制論壇活動,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加強社區居民法律知識學習,提高社區居民的法律素質是廣大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也是每個社區居民的義務。
本讀本本著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原則,採用問答的形式,從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護、房屋買賣、房屋租賃、物業管理、交通安全、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民事官司及信訪十個方面,全面而深入地闡述了社區居民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法律問題,較好地把渾身的法學理論化為居民的日常生活知識,通俗易懂,非常適合社區居民學習使用,是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的好教材。
❸ 社區居在在生產生活中需要哪些法律知識和哪些法律服務
這些微信裡面現在都來提源供咨詢和幫助, 微信城市服務算是創新服務就是利用微信開放平台介面能力,直接在線上完成流程和辦理物業,這個可以在接入口申請,申請的城市沒有的服務,然後經過審核之後優先接入和配合,可以提高不少效果,就像交水電費一樣
❹ 什麼是社區法律知識500問
就是社區法律知識問答500例
❺ 2016年納編考試社區基礎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
2018年社區基本知識內容
❻ 街道辦事處有關法律法規及基層相關工作知識有哪些
幫你整理了以下的相關規定,可以參考下,如果還有別的疑問,可以追問我哦!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市、區關於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訂具體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二)指導、搞好轄區內居委會的工作,支持、幫助居民委員會加強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向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居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三)抓好社區文化建設,開展文明街道、文明單位,文明小區建設活動,組織居民開展經常性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
(四)負責街道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工作,加強對違法青少年的幫教轉化,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五)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轄區擁軍優屬、優撫安置、社會救濟、殯葬改革、殘疾人就業等工作;積極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教育工作。
(六)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常住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及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區下達的各項計劃生育指標任務。
(七)協助武裝部門做好轄區民兵訓練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八)負責在轄區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調解,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等工作,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搞好轄區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九)負責本轄區的城市管理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工作。
(十)負責本轄區的綜合執法工作,維護轄區的良好秩序。
(十一)負責研究轄區經濟發展的規劃,協助有關部門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十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的三防、搶險救災、安全生產檢查、居民遷移等工作。
(十三)承辦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❼ 社區法律法規的具體內容
1、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維護社區居民的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愛護公共財產。
2、協助政府部門在社區開展民事調解、社會治安、勞動就業、公共衛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和流動人員管理等工作,協助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維護本社區的交通、通訊、能源等市政公共設施。
3、向社區居民會議或社區成員代表會議負責,並定期匯報工作,努力完成其提出的各項任務。
4、辦理本社區居民的公共事務,開展共駐共建,管理和維護集體資產。
5、發展社區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識,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
6、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興辦有關的社會福利事業,指導、管理社區安老、助殘等社區服務機構。
7、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內失業人員及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與服務工作。
8、參與業主委員會對本社區的物業管理和服務進行指導、監督和支持。
9、加強社區與社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團結、互助,就共同關心的問題與政府部門及其他社區進行合作。
10、向政府部門反映社區居民的意見、要求並提出建議。
11、組織社區居民對政府部門的各項政務進行民主評議和民主監督。
12、依法積極培育和發展社區民間組織,協助政府部門加強對社區民間組織的指導與幫助。
13、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允許范圍內,自主決定社區各項事務。
❽ 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
關於社區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常識可以參看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和中華人民專共和屬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社區居委會工作實務:主要介紹社區建設的一些基本的實務和技能,所講內容有社區工作基本知識和社區主要工作實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是為了加強城市居民委員會的建設,由城市居民群眾依法辦理群眾自己的事情,促進城市基層社會主義民主和城市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根據憲法制定的一部法律,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1989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一號公布 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一共有23條內容。
❾ 法律知識基礎
基礎法律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理學的內容。
法理學是每一個法律學習者入門所必版須掌握的知識。法權律有很多種類,學每一門最開始,都會學習做基本的例如概念,原則,淵源一類的,如果法理學掌握了,那麼就是說你可以偷下下懶,直接將法理學的內容套過來 就好。
對於非法律學習者,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在生活中很多的時候都是可以知道你的日常生活的。這個知道不像什麼什麼主義一類的思想教育,法理學給你的知道是十分的有用的。
社會如果是要進行法律掃盲活動,主要宣傳的就是法理學的一些內容。當然法理學不能完全等於法律基礎知識。法理學主要是學術上的一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