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為什麼審判是法官的藝術

為什麼審判是法官的藝術

發布時間: 2021-02-09 22:30:46

『壹』 為什麼現在法院最後審判的時候只有法官一人呢

1、如果是簡易程序的
2、一般是由一個法官獨立審理

『貳』 藝術與法律的關系

找來一篇文章,希望對您有幫助:
法律是一門藝術

作者:聶長建 張毅龍 鄧少華

提要:「依法判決」和「合理性判決」是內在的統一,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法官只有掌握較高的說理藝術,才能將這二者統一起來。要區別邏輯涵攝與法律涵攝,法律涵攝不是就上下位概念的外延寬窄而言的,而是就上下位概念的構成要件而言的。德沃金的「整體性的法律」理論,通過法律原則彌補法律規則的缺陷,不明確的「法律原則」通過理想型法官對判決所作的「建構性解釋」,就具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既是「依法判決」,又是「合理性判決」。

關鍵詞:法律涵攝;邏輯涵攝; 法律原則;法律規則



1612年11月10日,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以「法律以理性為本,朕和其他人與法官一樣有理性」為由要親自當一回法官,大法官柯克反駁道:「法律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在未達到這一水平前,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判工作。」[1](42)柯克這句話在法治史上夠有名的,這倒不在於柯克反駁國王的勇氣,而在於它道出了法律的真諦:藝術。當然這里的藝術不是指荷馬的詩或達芬奇的畫,它其實是指具有創造性的、能很好解決問題的方式或方法。法律當然是一門知識,我們可以通過書本學習來知道它,但知道它的知識只是法律的表面現象;法律更是一門藝術,我們只有在不斷的探討摸索中才能掌握運用它的方法,運用它的藝術才是法律的真實意義。因此我們說,法律在根本上具有實踐理性的性質。「法律是一門藝術」其實對法律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運用知識的藝術遠遠復雜於知道這一知識。比如,中國人和漢字打交道,你知道「之」這個漢字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易事,但是如何寫好這個「之」字,把這個「之」字寫得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掌握好這個寫字藝術那是一個長期的創造性過程;知道許霆案判決依據的刑法二百六十四條不難,運用好這一條卻不易。法律是一門藝術強調了如何適用法律的重要性,不僅對法官的專業知識提出要求,更對法官的經驗、智慧、感悟力提出了要求。

強調「法律是一門藝術」在於法律在本質上屬於實踐理性而非理論理性,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其適用上,它當然有知道那個(knowing
that)的明確知識,更有知道如何(knowing
how)的默會知識,其「意會」的要多於「言傳」的,「言傳的」是知識性的,可以瞬間而學來;而「意會」的則更多是一種領悟和智慧性的,必須通過長期的實踐並以很強的「悟性」和「洞察力」作保證才能達到。就如上面所提,知道「之」字怎麼寫的「那個」(that)是知識,知道「之」字寫好的「如何」(how)是藝術,藝術存在於實踐中,藝術是智慧的體現,藝術具有創造性、完美性和不可重復性。胡平仁認為,感性與理性,乃是藝術與科學劃江而治的兩大領地。「技術」往往強調其工藝操作的「程序性」,是可以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再現或重復的;而「技巧」由於是指具有較高的熟練運用技術的能力,並帶有一定的獨創性,因而可視為一種「藝術」。法律藝術就是指在各種法律實踐活動中,人們創造性地解決相關法律問題的方式、方法,它是人類法律智慧的結晶和表現形態。法律科學則是指作為行為規范的制度、創設和適用規范的技術以及對這些制度和技術予以理論省思和前瞻性探索的學理,那種嚴格地按照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解決法律問題的情形,則是屬於法律科學層面的法律技術,而不屬於法律藝術的范圍。那些可以學習但不能模仿或重復的、體現人類高超的法律智慧、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與法律精神地解決法律問題的方式、方法,則屬於高層級的法律藝術。[①]本文認為,司法判決的案件可分為一般案件和疑難案件,一般案件的判決只適用司法三段論的技術操作即可得出結論,但疑難案件則不同,僅有司法技術是不行的,必須還具有司法藝術才能夠作出既合法又合理的具有可接受性的判決,疑難案件對法官的司法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疑難案件最能體現出「法律是一門藝術」的真諦。由於疑難案件的廣泛影響力,本文的研究也就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正是由於方法適用不當,只有「技術」而沒有「藝術」的機械司法,許霆在一審被判處無期徒刑,使許霆案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二審判決結果相比較一審無疑具有可接受性,但方法實在不敢恭維。特別是法庭對判決結果合理性的辯護極其幼稚:「法庭認為,許霆盜竊金融機構數額特別巨大,依法本應適用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但鑒於許霆惡意取款是在發現銀行自動櫃員機出現異常後的行為,採用持卡非法竊取金融機構經營資金的手段,其行為與有預謀,或者採取破壞手段盜竊金融機構的犯罪有所不同。從犯罪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看,許霆犯罪主觀惡性不是很大。根據本案具體的犯罪事實,犯罪情節和對社會造成的危害程度,對許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法庭這個解釋簡直像許霆辯護自己「瘋狂取錢是為了保護銀行財產安全」一樣荒唐:既然「依法本應適用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那是否意味著,法庭判許霆5年徒刑就不是依法判決呢,難道法庭說自己是違法判決嗎?當然,相比一審判決,二審判決在局部方法上有改進,如認定許霆實際盜竊金額共計173826元,避免了事實不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規定來認定許霆的行為屬於盜竊金融機構,改進了司法三段論小前提的推理和論證。但是由於缺乏正確運用法律的「藝術」,二審判決無論從推理還是論證、解釋來看,都是粗糙的、站不住腳的,法庭的這般解釋只能是不懂司法說理藝術的蹩腳解釋,尤其是適用法定刑下減刑,開了一個極其危險的先例,因為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盡管在理論上有其合理之處,但在中國當下的司法語境下並沒有獲得人們的信任,人們大多是從消極面而不是積極面來理解它,至少它是本已嚴重的司法腐敗的一條通道。

『叄』 主審法官只是審判員,為什麼不是審判長呢

1、你說的主審法官,准確地說應該叫承辦法官
2、承辦法官具體負責本案回,總結庭審情況、證據,得答出初步結論、起草判決書都是承辦法官的事情
3、至於為什麼要弄三個人來審理,是因為,法律規定,你這種案件必須要合議庭
4、但是,法官很忙,又不能違反法律,所以就只能採用這種方式規避
5、那麼,合議庭其他成員就只需要最終在定性上討論下,甚至只聽一下承辦法官的想法,甚至僅僅只履行個簽字程序,走個過場
6、至於為什麼承辦法官不是審判長,一是級別不夠,因為有庭長或院長在,輪不到他當審判長,二是在實務中,審判長往往已經被當成了一級官階,審判長成為了一個審判小組的組長,被固定下來了,因而他也不是審判長
7、故而,庭審中,往往發生,坐在中間的審判長不發言,不詢問,僅僅只是坐著,而工作都是由旁邊的審判員來做的現象

『肆』 法官為什麼在審判的時候都在戴那個捲毛的假發呢

一般英國的法官和一些英聯邦國家的法官喜歡戴那個發套,那是英國的一項傳統,法官必須戴上假發套,大約是為了表示莊重和公平!

中國的法官不這樣

『伍』 法官為什麼要帶假發

假發、法袍這樣的服飾營造的氣氛是凸顯了法官這種角色的極端重要性,這種職位的極端重要性。法官戴的假發屬於官職式假發,表示自己的官職,它要營造的氣氛是生怕你看不出來這是假發。

所以這種假發戴上去以後給人一種特別"非人化"的感覺,也就是說,戴上假發的人看上去就不是個人了,它體現了要把法官當作非人非神的、半人半神的思想。

起源於18世紀的馬尾假發和長袍服飾,一直以來都是英國司法系統的象徵。現在只有英國和少數幾個國家的法院系統保持這種習慣。

歷史記載,律師的黑袍最早可以追溯到1685年,當時是悼念查理二世駕崩所穿的喪服。

假發的使用始於18世紀初,那時戴假發是歐洲社會的時髦裝束,只有達官顯貴、王公貴族和法官律師等有身份的上流人物才能戴假發,從此逐漸形成了風氣。

(5)為什麼審判是法官的藝術擴展閱讀:

司法假發是指律師、法官佩戴的假發。在某種程度上,司法假發是法律的象徵。在十七世紀以前,英國的律師是不用戴假發的。司法假發發展至21世紀已有300多年歷史。

英國規定:2008年10月2日起,除了審理刑事訴訟案件的法官之外,全國大多數法官和律師在法庭上可以不再佩戴假發。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假發在英國、中國香港還是保留這一習慣。因為假發象徵著權威。

21世紀,假發不再時髦,卻成了法律人遵循傳統的守舊形象。人們習慣性的將假發與地位、身份乃至正義聯系起來。

而英國法律界還有一種說法:假發戴得越久,越老越臟,顏色越深,說明你吃法律飯入行的時間越長,而在司法界,資歷和年齡可是個寶。從某個意義上,頭齡越老的假發也就成為律師們招攬生意的百年老字型大小了,而法官的老古董假發則是富有審判經驗的招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法假發

『陸』 法院傳票上的審判員就是法官嗎為什麼不直接寫法官

審判員就是法官,復在傳票制上沒有直接寫法官是一個不成文的習慣而已。這需要最高人民法院發文,否則有的寫審判員,有的寫法官就亂套了。 刑法原來規定的反革命罪也是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全國人大才修改為危害國家安全罪。

『柒』 為什麼中國的法官被叫做審判員

在不同法系的國家中法官的角色不盡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他人影響或制專肘、剛正無私屬地根據法律判案。

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審判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審判員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現在法院招錄公務員都不會直接招法官,考進去先當法警或書記員,也就是審判輔助人員。過幾年等法院有法官名額空缺了才會提升一人或幾人擔任助理審判員,也就是五級法官。


(7)為什麼審判是法官的藝術擴展閱讀:

法庭職責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捌』 為何做法官以及如何做一名優秀法官

人生有夢才精彩,法官是我人生的夢想。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終於實現了做一名法官的夢想,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彷徨,因為如何才能夠做一名稱職的法官,一名好法官的困惑一直圍繞著我,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的心慢慢的也點釋懷了,好像有點明朗了。當然,我深知,這僅僅是一種初步的體會,我以後的路會更長,這種困惑將伴隨我的一生,我也必將會為此而踐行一生。
法官是法治社會的一個精英群體,如果你僅僅把它當作謀取生活的手段,就褻瀆了它的神聖。法官是一種境界,是融法律與品格為一體的境界;法官是一種人生,是在追尋正義的過程中修善自我的人生;法官是一種信念,是獲取人生輝煌的信念。正是如此,我才渴望成為一名法官,並最終實現了我的法官夢!
公正的審判是法院工作的核心,是法院職能的集中體現,是樹立司法權威即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關鍵.要做到公正審判,必須加強法官隊伍自身建設。法官,是司法機關的細胞,司法機關的司法能力建設有賴於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設.因此,從狹義上講,司法能力建設的就是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設。而正確適用法律、公正高效司法,保障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能力.不難看出,這是從整體上對法院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期望.但這幾個方面的能力,實際上是通過法官素質的提高來加強的.可以說,法官的司法能力建設與司法能力建設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小流匯成江河,磚木蓋成樓房,只有依靠法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自身的司法能力,法院的司法能力的提高才能實現.因此,法官在司法能力建設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其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一個淺顯的道理:合格的法官不是終身的,做一個法官,不易;做一個好法官就更難。大家都知道不進則退的道理,昨天的合格法官、優秀法官,今天不一定合格,更不一定優秀。只有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要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法官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實踐、歷練,它既是一個法官從初任到成熟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歷程。能夠成為一個優秀的法官,我認為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法官必須不斷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承擔著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維護正義的神聖職責,只有具備完善的人格,勇於面對壓力的法官,才能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法官。法官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乃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在群眾中產生各種不同的影響。因此,法官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開展審判活動,領悟做人的道理,完善自己的人格。,
並能深入其中,理解其法學原理,這是我們法官在提高自己的學法能力中尤其要注意的.學習要克服為了學習而學習,機械應付,要有熱情,能拓展自己的思維.要全面理解法律原意,整體上加以掌握,忌單個的條文片面理解,將法律條文作聖經.另一個是用法能力,即依法辦案能力.這種能力,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的關鍵.知識學來並非束之高閣,而是要運用到具體案件中,將法律作為評判案件的標准.要將法律的規定與現實社會中的現象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應有作用.
二、法官必須做到博學多才。法律是一門藝術,它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在未達到這一水平之前,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判。法官是法律人,是國家法律的執行者和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應該具有淵博的法律知識和高超的審判技能。淵博的法律知識和高超的審判技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的不斷學習而獲取的。在學習中,要不斷提高兩種能力:一個是學習能力,即吐故納新的能力。孔子曰:溫故而知新,正是說的如何提高人的學習能力。法律更新很快,我們現在要做的是吐故納新,如何及時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識,迅速掌握現行的法律。如果沒有專業的法律知識,沒有嫻熟的審判技能,沒有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就很難勝任審判工作。
法官的博學多才,首先表現在對法律的精通與知新方面。精通,就是要掌握法律的基本理論,了解法律產生發展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法學原理,探究法律要旨,理解和領會立法意圖。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抓住要領,運用自如。知新,就是要學習和掌握新頒布實施的法律法規。有人說法官是孤獨的職業,是因為法官是一個依靠一個人的能力就能完成工作的職業,不需要很多人組織在一起來完成工作,是通過個體的思想和智慧履行職責,思想和智慧只有在獨處的環境中才會產生。思考需要自信和孤獨,孤獨是法官思考所必須的時間和空間,是閑世人之所忙,忙世人之所閑的境界。法官應該有自己的人生軌跡和方向,做自己願意做、應該做的事情,從己而不從眾。當代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作為調節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不斷出台,新的法律知識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我們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掌握新法律,新要求,不斷充實自己,豐富和完善法律知識。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我們必須始終自覺地堅持學習,始終站在法律的前沿。
此外,一名合格的法官還必須掌握豐富的社會科學知識,既要掌握自然科學常識和邏輯學、心理學、法醫學方面的知識,又要掌握語言學、文字學和文學寫作方面的知識,還要握歷史、地理、人文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名合格的法官就是一部匯集網路的科學詞典,只有博學多才,才能細察萬象,明斷是非。
三、法官必須做群眾的貼心人。維護公平和正義,保護國家、集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法官的神聖職責。法官在現實中要多接觸一些案例,要多深入鄉村、企業了解群眾的生產和生活,了解他們的疾苦,掌握現存的一些社會矛盾和弊端,分析產生的原因及對策。通過到社會中學習磨練,不斷提高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只有讓廣大人民群眾信任法官,才能樹立起法律的威信。因此,我們要通過開展審判工作,努力縮短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情感距離,用自己的全部行為教育廣和引導大人民群眾學法、知法、懂法、守法。要善於了解群眾的最關心的問題,善於解決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困難,要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體諒他們的難處與痛苦,切實為群眾排難解紛,切實保護群眾合法權益,做廣大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第一,要有一顆良心。在辦案中,可能由於個人的法律知識水平高低不同,法律適用會有所不同,那是個人的認識問題,但是如果法律事實的認定不同,那不是單純的個人認識問題,而是一個人做人原則問題,沒有一顆最起碼的做人應有的良心。古人說:法官之上是法律,法律之上就是良心,小節不察生大隙,舉頭三尺有神明,做為一名法官,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有一顆良心,一顆為民之心,為公之心,這樣才能對得起我們自已,不失自已做為一個人的根本,最起碼可以使自已所辦理的案件擺脫其它因素的束縛,才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第二,要保持一顆感恩心。感恩我們的父母,因為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並養育了我們;我們感恩社會,因為是社會成就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使我們成為棟梁;我們感恩生活,因為是生活帶給了我們磨難,並使我們能夠享受每一滴幸福;我們感恩我們工作,因為是工作給了我們生活來源,並從中體會了職業的快樂,追求到了人生的價值,當然我們也要感恩每一起案件,每一位當事人,因為是他們的每一滴血和淚,敲響了我們做人的警鍾,帶來了做人的啟示,使我們更加珍惜我們自已的每一刻幸福。因此始終保持一顆感恩心,可以使我們在百忙之於,忙的有價值,有光彩,才能樂在當下,體會出創作之快樂、唯美之快樂、責任之快樂。
第三、要有一顆廉潔之心。作為一名法官,要做到風清法正,只有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已之心,養成良好的生活作風,才能抵制社會的不正之氣,才能守護住自己純潔的心靈,守住我們廉潔的做人底線。那我們就要做到六慎即:慎微、慎言、慎察、慎出、慎行、慎獨。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防微杜漸、三省五審、獨善其身。同時我們也一定要把握好四關即:人情關、親情關、說情關、委屈關。在面對自已的親朋好友時,我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信念,要對他們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我相信是朋友,一定會給予理解和支持。當然如果是昔日領導,我們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可以為之提供方便,但是這種方便不是讓你徇私枉法,而是讓你能夠在法律范圍內給予方便,實在做不到,可以實事求是的向其解釋,我相信都能夠理解,畢竟曾經他們也經歷過嘛!因此我們要做到六慎、四關很不易,但是我們一定要為之而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不畏懼,不卑不亢,才能始終保持一顆廉潔之心。
第四、要有一顆平常心。法官也是一個人,一個社會中普普通通的人,我們沒有比他人更高的特權,也沒有比他人更高的地位,我們一定要尊重他人,我們跟他們的差別是職業不同,僅此而已。由於受我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官本位思想較嚴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很多人感覺自己是個法官,很了不起,可以為所欲為,其實這是很危險,尤其是對剛進入法官隊伍的我們來說,更危險。很多已經執業很長時間的法官都知道,法官是個高危險職業,有人比喻是刀尖上的舞者,的確如此。因此我們要學會用平常心善待自已,善待工作,善待他人,始終保持一個平和心態,只有這樣,我們在對待當事人的時候,才能做到平等對待,才能不會用有色眼鏡來看待他們,才能不會漠視他們的權利,特別是面對一些蠻不講理的當事人時,始終保持一個平和心態,尤為重要。因此如果我們能將自己做到了平庸而不平凡的境界,那我們的人生價值也就徹底的體現出來了。
四、法官必須做到與時俱進,要有審時度勢的政治覺悟。作為一名法官,我們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這也許很多人不屑,其實我開始也有一點,認為這樣很空洞,但是我細細的體會後,我才發現這是多麼的必要呀。法官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就要考慮國家之政策,這樣有助於辦理案件。比如:專項斗爭的開展(二搶一盜);馬錫五巡迴審判方式;調解年活動等,這些活動在對於我們日常辦案中影響是很大的,如果你不了解這些內容,即便是你的判決沒有錯誤,但是社會效果不理想,也是不行的,也是不能做為一個好的判決推廣的,我們現在著重的是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法律效果是最基本的效果,但也絕不能辦案就案,一定要考慮社會效果。因此具有審時度勢的政治覺悟有助於我們處理案件。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一挑戰。執法觀念、工作方法、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都必須緊隨時代的車輪,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和提高。我們要勇敢地擯棄舊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了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迫切地學習新知識,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大浪淘沙,真金百煉,去除外在約束之後,更需要的是心靈的准繩,這種准繩,對於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職責而言,不能一概而論,但我認為,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只有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與黨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樹立法律意識、民族意識、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才不會迷失方向。
五、法官要有較高的悟性和較強的求知慾。 很多法律前輩告誡:上班如上學,可能同一天工作,但是若干年後,就會分出不同層次。原因為何,就在於是否具有悟性,可見作為一名法官悟性是必備的。這就需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不斷的思考、總結,做一個有心的人。在處理事務時,善於用法律思維來考慮;處理問題時,善於用法律智慧來解決,不斷提高自己的悟性,使自已在處理事物時能夠做到游刃游余。要有較強的求知慾,由於法律是門社會科學,根基於社會生活,伴隨著社會層出不窮的問題,往往會有一些新穎事物出現,而於此同時,法律的規定又往往落後於社會生活,因此一定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孜孜不倦,努力提升自已的素養,豐富自已的知識積累,做一名知識型法官,以便於解決糾紛。很多人有這種認識,在學校學到的東西在工作中可能只會用到20%,而很多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知識你又不具備,這怎麼辦呢,這就需要學習,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汲取豐富的營養,才能使自己不斷適應新的情況,在現實中,有很多法官,他們可能學歷沒有多高,但是他們的法律知識儲備並不少,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高,原因在於,他們有較強的求知慾,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做到學無止境,做到終身學習。
六、法官要有程序觀念。在現實中,很多情況下,我們法官較注重實體上正義,而忽視程序上正義。而實際上,實體正義有時候法官也左右不了,程序正義法官卻是可以左右的。尤其是程序上的正義是需要被看到的,有時候很可能法官的不經意間的言論、眼神,當事人就會浮想翩翩,大做文章,實際上這也無可厚非,這些東西當事人的的確確是看在眼上的,既便是你的判決再正確,他們也會持懷疑態度,這也很正常。因此程序上的正義是需要被看到的,這也如同為什麼越是比較親近的人,我們越是沒有像對待其他人那樣,客客氣氣,結果是造成很多的誤會,這就是因為我們忽略一些被人看到的客氣,一些程序,只是單純的追求實質內容而已。
總的說來,做一名合格法官已經不易,更何況是一名好法官,但是查看一些好法官的事跡,他們也沒有什麼豐功偉績,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無聞的干著不平凡的事業。就我個人認為,法官首要的任務是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內涵,並貫徹到審判工作之中。要在轉變觀念中破解難題,要在更新思路中轉變發展方式,要把解放思想體現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在解決問題上,時刻按照優秀法官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玖』 法院的審判法官和執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院的審判法官(審判員)和執行法官(執行員)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區別:

1、定內義不同

①前容者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

②後者屬於人民法院執行機構,是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專門負責有關執行事項的人員。

2、目的不同

①前者設立的目的在於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職責,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②後者設立的目的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和審判人員的移交,開展執行工作,實現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財產給付內容。

3、方式不同

①前者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自己或自己和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②後者在執行活動中,根據需要可依法採取強制執行措施,而案件人員如對執行提出異議,其有權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處理。

『拾』 法官和審判長有什麼區別

  1. 法官是對從事審抄判工作襲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樣的。

  2. 審判長就有兩種意思: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3. 審判長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普通案件要組成合議庭開庭,坐在中間負責此案的法官就是審判長,審判長是每個個案負責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個法官審理的,該案就不存在審判長,法官稱為審判員。

(10)為什麼審判是法官的藝術擴展閱讀: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 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