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聯邦地區法院法官

聯邦地區法院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2-12 07:19:14

A. 美國最高法院現任9名大法官分別是誰

美國最高法院由9位大法官組成,法官終身任期,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其中一名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8名(associate justice)。最高法院根據五人多數的意見裁判,各個政黨也希望在大法官中增加支持該黨的法官數量,所以大法官的提名和大法官的退休和離世都會給美國政壇帶來動盪。
1.首席大法官羅伯茨1955年出生在紐約,現年63歲,擔任大法官已經13年。布希總統提名其擔任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2005年至今,他一直擔任聯邦首席大法官。
2.肯尼迪大法官1936年出生,現年82歲,擔任大法官30年。先後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哈佛大學。他不僅具有執業實務經驗,並且在多個大學擔任過教授。1975年擔任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法官,經里根總統提名,在1988年擔任大法官至今。
3.托馬斯大法官出生於1948年,現年70歲,擔任大法官25年。就讀過聖十字學院和耶魯大學。1974年拿到密蘇里州執業證書,擔任過密蘇里州檢察長助手,議員副秘書,擔任過多個政府職位。1980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巡迴法院法官,經布希總統提名,從1991年任職至今。
4.金斯伯格大法官女性大法官,出生於1933年,現年85歲,擔任大法官25年,就讀過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耶大學法學院。她也曾經擔任過法官助理,在大學擔任過教授。她在發起女性自由和權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擔任美國加州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經柯林頓總統提名,1993年任職至今。
5.阿利託大法官1950年出生,現年68歲,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經12年。擔任過法官助理,助理檢察官,美國副助理檢察長。在1990年擔任美國第三上訴巡迴法院法官,經布希總統提名,於2006年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6.索托馬約爾大法官1954年出生,現年64歲,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11年。就讀過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擔任過地區檢察官助理。1991年,經布希總統提名,擔任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隨後擔任聯邦上訴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法官,經奧巴馬總統提名,於2009年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7.卡根大法官出生於1960年,現年58歲,擔任大法官8年,就讀過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擔任過法官助理,法學教授,哈佛法學院院長。2009年,奧巴馬總統提名她擔任副檢察總長,2010年又提名她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8.戈薩奇大法官1967年出生,現年53歲,2017年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最年輕的一位。就讀過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
9.布雷特大法官1965年2月12日生於華盛頓特區,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法律博士學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其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2018年10月就職。
曾任美國上訴法院第三巡迴法庭Walter法官的法官助理,美國聯邦檢察總長辦公室檢察官,美國獨立檢察官辦公室檢察官,華盛頓律所合夥人,布希總統的高級副顧問、總裁助理和幕僚秘書,06年被任命為哥倫比亞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

B.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和和美國聯邦地區法院的區別

美國聯來邦法院是根據美國自憲法和美國法律成立的法院。其中美國憲法只指明要成立最高法院,其餘法院由美國國會授權成立。
美國聯邦法院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部份,可分為普通法院和專門法院。普通法院分為三級,從下到上分別是:
地方法院
上訴法院(除了聯邦區域上訴法院)
最高法院
專門法院有:
破產法庭
稅務法庭
國際貿易法庭
美國聯邦權利申訴法院
美國武裝力量上訴法院
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
聯邦區域上訴法院
美國退伍軍人權利上訴法院
附屬機構有:
聯邦司法中心
美國裁決委員會
國會批准任命的聯邦法官有:
地方法官 642名
上訴法官 179名
最高法院大法官 9名
共840名聯邦法官,均為終身制,以保證司法獨立

C.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是誰最高法官共有9位嗎職務以及分別都是誰提名的

約翰保羅斯地文 (出生:4月20日, 1920)當前是最資深 美國的最高法院的陪審法官. 他加入了法院並且是法院的最老和最長的服務新任成員。1975年共和黨總統 傑拉爾德R。 福特任命。 安東尼斯卡拉 (出生:3月11日, 1936)。美國法學家,次資深法官,1986年共和黨總統羅納德里根任命。 安東尼肯尼迪 (出生 7月23日, 1936)。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88年共和黨總統羅納德里根任命。 克拉倫斯湯姆斯 (出生 6月23日, 1948)。美國黑人法學家,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1年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老布希)任命。 露絲金斯伯格 (出生 6月23日, 1948,女)。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3年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斯蒂芬傑拉爾德 (出生: 8月15日, 1938)。美國律師, 政治人物和法學家,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4年,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約翰Glover羅伯特 (出生:1月27日, 1955)。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 2005年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小布希)任命 。 賽繆爾安東尼 (出生4月1日, 1950)。美國的最高法院陪審法官。2006年 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小布希)任命。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出生6月25日, 1954。女。拉丁裔)。美國的最高法院陪審法官。2009年民主黨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任命。

D. 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怎樣產生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任命規則,不論是美國首席大法官還是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相同的。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包括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內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總統任命。

1、提名

一般來說,當新總統選舉後,他的團隊就要開始准備可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的檔案了。因為美國憲法和法律並沒有規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有什麼任職資格,因此他們准備的候選人不僅僅是法官,還可能是政治家,甚至是其他人。這個名單不僅包括全美周知的全國性人物,也還會包括不那麼知名的。

他們通過分析這些候選者的裁決結果、公開文章、演講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來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對憲法的認知。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年齡、健康情況、種族、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能為參議院接受等因素。

一旦最高法院大法官出現空缺,就比如說2018年6月27日,已81歲高齡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宣布7月31日辭職,大法官出缺,總統就開始與其幕僚討論候選人問題,當然參議員也可以像總統提出建議。反過來,白宮也會游說關鍵參議員投贊成票。

當初步名單被擬定後,總統會聯系可能的候選人,並詢問他(她)對在最高法院任職的意願。總統的幕僚們會給候選人們發一份表格進行填寫。他們也會拜訪候選人以審查他的稅務記錄和僱傭記錄。而聯邦調查局則會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調查。在總統會見候選人之前,如果某個候選人從未見過總統那麼首先由白宮官員對其進行面試。

當然,這個候選人名單通常會提交給美國律師協會徵求意見。美國律師協會的聯邦司法委員會則對候選人的司法能力進行調查,並給出評估,評估結果為「突出合格」、「很合格」、「合格」以及「不合格」四等,向司法部提出報告。

這一報告是總統據以提名的重要參考。一般來說,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對下級法院的法官候選人有時候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但對大法官候選人,不論多麼不合格,都不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總統所在黨的領袖、在職大法官都可以對總統的提名產生影響。

在做出最終決定後,總統會通知候選人為總統正式宣布而做好在媒體面前公開露面的聲明。候選人隨後將會與參議員們會面,並准備聽證會。

2、確認與任命

參議院接到總統的提名後,由司法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並邀請各方人士就被提名者是否適合大法官工作提出意見。一般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主席會到會作證。按照慣例,被提名者要避免透漏太多他在有關最高法院可能面臨的案件上的態度。在聽證會結束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會就是否同意將候選人提交參議院大會全院投票。

一旦司法委員會通過提名,並提交給參議院全體大會,參議院就需要對候選人進行投票了。參議院是否接受總統的提名只要參議院全院大會以簡單多數票批准或者否決總統的提名即可。

當然,總統在國會參議院全院大會實際確認投票開始之前,是可以撤回提名的。通常總統在這一階段撤回提名是因為參議院很顯然會否決他的提名。

從1975年到今天,從提名到參議院到最終投票的平均天數是67天。其原因一是因為國會認為大法官現在在美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候選人的選擇的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大。1925年以前,候選人從來都沒接受過質詢,而從1955年以來,每位被提名人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3、總結

總體來說一旦參議院投票確認通過某位候選人的提名,參議院的秘書就會確認這一決議並將其轉交給白宮。總統在接到參議院的結果後就會簽署任命文件,並在新的大法官上任前蓋上司法部印璽。文件的時間決定了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席次。接下來就是候任大法官宣誓就職儀式。

只有在宣誓後,新任大法官才能正式開始履行其職務。

(4)聯邦地區法院法官擴展閱讀:

大法官特定職責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 首席大法官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共有三位大法官使用過此項權利,分別是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中的薩蒙·P·蔡斯;1999年比爾·柯林頓彈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和2019年唐納德·特朗普彈劾案中的小約翰·羅伯茨。

同時,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因此首席大法官在副總統彈劾過程中同樣主持參議院。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副總統被彈劾過。

首席大法官被認為是最有資歷的法官。因此,他總是在各種案件討論或投票會議中任主席、首先發言並對整個討論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首席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就職儀式,雖然這一傳統已超出了美國憲法對大法官的職責規定。首席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掌權人。

E. 美國聯邦法院的聯邦法院的體制

現在,美國聯邦法院系統由94個聯邦地區法院、13個聯邦上訴法院和一個最高法院組成。
1、聯邦地區法院
每個州至少有一個地區法院,較大的州可能設立2至4個地區法院。現加利福尼亞州設有四個地區法院,辦公地點分別在舊金山、薩克拉門托、洛杉磯和聖迭戈。紐約州和得克薩斯州也有四個地區法院。美國全國50州共設有89個地區法院,另外哥倫比亞特區、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各有一個地區法院,一共94個聯邦地方法院。每個地區法院至少有一名法官,共有576名地區法官。設在紐約市的紐約州南部地區法院法官最多,有27名法官。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都是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終身任職。地區法院是初審管轄法院,也是聯邦司法系統中「工作最重的」的法院。這91個聯邦地區法院只有聯邦的司法管轄權。但聯邦地區法官審理的案件可能涉及不同州的公民,這時,他們也要應用有關州的法律。經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大多數可以上訴到聯邦上訴法院,有少數幾種可以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
地區法官可以任命書記官、法警、法律書記員、法庭報告發布官、法庭記錄員等協助他的工作。但最重要的角色是聯邦執法官。聯邦執法官分專職和兼職兩種,全國現共有287名專職執法官和168名兼職執法官。他們也是由地區法官任命,但需要經聯邦司法地區的居民組成的陪審員小組審查。執法官任期八年,其職責是發布逮捕狀、決定被捕者是否應由大陪審團起訴。每個地區法院還有一名聯邦執行官,他由總統任命並受聯邦司法部長的監督,他的主要職責是維持法庭秩序、實施逮捕、執行法院命令,傳喚證人等。
2、聯邦上訴法院
美國全國50州劃分為11個司法巡迴區,此外,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作為一個巡迴區,每個巡迴區設立一個聯邦上訴法院,共12個上訴法院。每個巡迴區所管轄的范圍大小不同,如第二巡迴區只轄紐約和康涅狄格兩州,第九巡迴區則轄加利福尼亞等太平洋沿岸及夏威夷、阿拉斯加九個州並加上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
另外還有一個特別的「聯邦巡迴區」,其上訴法院稱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由12名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法官組成,辦公地點也設在哥倫比亞特區。該上訴法院與其他12個上訴法院地位相同,但其管轄的地理范圍涉及全國,而管轄的案件限於審理由各聯邦地區法院及有關聯邦獨立管理機構轉來的涉及專利、商標、版權、合同、國內稅收的案件,以及索賠法院和國際貿易法院的判決。因此,在哥倫比亞特區有兩個上訴法院,一個為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一個為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兩者是不同的。
每個聯邦上訴法院有6至28名法官,也都是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皆為終身職。上訴法院審理案件,一般由三名法官組成法庭,但特別重要和有爭議的案件要求全體法官出席。上訴法院只有上訴管轄權,受理經轄區內聯邦地區法院判決的案件的上訴,也審查聯邦貿易委員會之類的獨立管理機構的行動。
最高法院、聯邦上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是根據憲法第三條設立的,因此被稱為「憲法性法院」,又稱「憲法第三條法院」,但它們都屬於一般管轄權的法院。另外,還有國會設立的特別憲法性法院,如合眾國國際貿易法院、合眾國索賠法院。
此外,還有一類不是根據憲法的第三條設立而是由國會為某些特別的目的而設立的法院,或者說是由國會為行使憲法第一條所賦予的立法權而設立的法院,被稱為「立法性法院」,或者「憲法第一條法院」。立法性法院的法官一般由國會規定了明確的任期,並被授予非司法的職能,其挑選和任命程序也與憲法性法院的法官不同。如合眾國軍事上訴法院審判案件應用軍事法,由三名文職法官組成,由總統經參議院同意任命,但任期為15年;破產法院專門審理有關破產的案件,法官由聯邦上訴法院任命,作為聯邦地區法院的附屬機構。
3、最高法院
合眾國最高法院是唯一直接由憲法明確規定而設立的法院,也是聯邦法院中的最後上訴法院。1790年根據1789年司法條例成立,其組成人數幾經增減,1869年國會通過法令規定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八名大法官組成。30年代,由於最高法院宣布一系列新政立法違憲,引起羅斯福總統不滿,他在1936年競選連任獲得壓倒優勢的勝利,便在1937年向國會提出改組最高法院的法案,將最高法院的法官人數增加到15人,以便通過「摻沙子」來改變最高法院的態度。但這一法案未能獲得國會通過,因此,美國最高法院至今仍由9名法官組成。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管轄權分初審管轄權和上訴管轄權。其初審管轄權只適用於兩類案件:一是涉及大使、其他公使和領事的案件,另一類是一州為一方當事人的一切案件。第二類案件中,州與州之間的法律爭執,初審管轄權為最高法院所專有。而一個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訴訟,或者一個州與另一州的政治實體、法人團體或公民之間的訴訟,最高法院雖然擁有初審管轄權,但最高法院也可以讓聯邦下級法院去初審。
除了上述兩類案件外,所有屬於聯邦司法權范圍的其他案件,最高法院都擁有上訴管轄權,並且必須「依照國會所規定的例外和規章」,這就是說最高法院的上訴管轄權要受國會的控制,由國會決定。涉及聯邦問題的案件,可以由州最高法院直接上訴到最高法院,但是,上訴案件的工作量太大,因此,最高法院只能挑選審查最重要的案件。每年,最高法院的開庭期從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到第二年的六月。在一個開庭期里,最高法院要處理大約5,000宗案件,實際上只佔聯邦法院處理的案件的大約3%。在大多數情況下,最高法院都是只做一個簡短的判決,以「不合要求」或「無關緊要」為由,認為用不著由它復審。每年由最高法院判決的案件約有200到250件案件。但對某些案件,最高法院必須審查,其中包括:州最高法院在終審判決中否定合眾國條約和法律的效力的案件,州最高法院的終審判決支持了與合眾國憲法、條約、或法律相抵觸的州法律的案件,聯邦上訴法院裁決州法律與合眾國憲法、條約、法律相抵觸而無效的案件,聯邦地區法院在判決中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憲的案件,以聯邦政府或其任何機構、官員為一方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案件,聯邦地區法院的其他某些判決。
對於是否受理上訴案件,最高法院有自由裁處權,有權決定它想討審理哪些案件,它可以以「缺乏實質性聯邦問題」或「沒有適當的聯邦問題」為由而拒絕受理上訴案件;也可以發出「調案令」,把它認為值得審理的重要案件調到最高法院來復審。無論是受理上訴案件,還是調審重要案件,都需要有四名法官同意。最高法院是否受理一個案件,不是取決於這個案件對當事人的意義,而是取決於這個案件對「整個政府系統的運行」的重要性。
美國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是美國政治制度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和其他八位大法官一樣,都是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終身任職。但四年一度的總統宣誓就職儀式由他主持,監督總統做出憲法所規定的宣誓,在形式上是由他賦予新任總統以合法地位和憲法權力。他又是最高法院的主持人,並作為整個聯邦司法系統的頭號官員履行管理的責任。但他只是作為「首席法官」而不是「院長」。所謂「首席」,意味著他的角色僅僅是充當「同事中居首位者」。他的權力和影響主要是「勸說」而不是命令。除了管理職責和薪俸略高以外,首席法官在做出判決時與其他大法官的權力是同等的。但首席法官可能用他的司法主張來影響其他大法官,他主持開庭和法庭辯論,主持討論案件的會議,並可以提出處理案件的建議,安排和指派判決書的撰寫。在討論判決的秘密會議上,首席法官有權首先發言,可以起到「定調子」的作用。在就判決投票時,首席法官最後一個投票,如果其他法官分為兩種不同意見又票數相等,他的一票就具有決定意義。因此,首席法官對判決過程和判決結果有較大的影響,在美國的政治發展史上發揮重要作用。迄今美國歷史上已有過16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其中最著名的如19世紀的約翰·馬歇爾和羅傑·B·坦尼,40年代的哈倫·F·斯通,戰後的厄爾·沃倫和沃倫·伯格等。馬歇爾任職的時間最長,自1801至1835年,共35年。但進入本世紀後,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的任職年限均在20年以內。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是美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在成為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之前曾經擔任過總統的政治家。
美國最高法院全體法官組成一個法庭,審理案件時原則上應全體出席。最高法院在開庭審理案件之前,法官們要閱讀訴訟各方所遞交的「辯護狀」,其中包括各方提出的法律論據、歷史材料和有關的判例,有的可能長達數百頁。除了訴訟各方外,最高法院還可能收到「法庭之友」提交的辯護狀,個人、團體、公司或政府機構,都可以作為法庭之友,表示他們對案件的關注並提供有關的信息,這成為利益集團向最高法院施加壓力的一種手段。甚至總統也會運用法庭之友的方式,通過聯邦政府的司法部勸說最高法院改變主意。在1989年的一宗案件中,最高法院所收到的法庭之友辯護狀就多達78件。
最高法院開庭聽取口頭辯論,由訴訟各方的律師進行辯護,辯護的時間有一定限制,一般為半小時,有的也放寬到一小時。但是,律師們在作口頭陳述時,法官卻可能心不在焉,因此,有人做了這樣的描寫:他們或交頭接耳,或翻看材料,當他們覺得律師的陳述特別乏味時,就會不時故意誇張地看自己的手錶。
在閱讀和研究過辯護狀、聽取了口頭辯論後,最高法院就要舉行會議討論這些案件。這種會議在每個星期三下午和星期五的整天由首席法官主持召開,秘密舉行,因而被稱為「幕後活動」。它的判決以投票表決的方式做出,包括首席法官在內的九名法官都有同等的表決權。南北戰爭後的重建期間,由於最高法院在一系列判決中扼殺了重建成果,激起國會對最高法院的尖銳批評,眾議院在1868年通過了一項議案,要求最高法院必須有三分之二多數才能宣布一項國會法案違憲。但是,參議院卻否決了這項議案。自最高法院成立以來一直是依多數票做出裁決。投票後即根據表決結果起草一份判決意見書。當首席法官站在多數票一邊時,便由他指派一名法官起草判決書。如果首席法官屬於少數派,便由多數一方的資深法官來指派法官起草。但每位法官都可以寫出自己的附議意見書,而不論他是否贊成多數的意見。少數派的法官可以寫上自己的不同意見,多數派的法官如果同意判決的結果,論證的理由卻不同,也可以寫出並存的附議意見書。如1952年,最高法院在關於杜魯門政府接管鋼鐵廠案的判決中,以6票對3票裁決總統接管是篡奪立法權的違憲行為,判決書由多數派布萊克法官起草,另外五位贊成這一判決的法官分別寫上了各自不同的見解,首席法官文森則代表少數派的三位法官起草了反對意見,為杜魯門的行動辯護。這樣,這份判決書中就包括了七種不同的意見,當然,這種判決不如一致多數和全體一致的判決那樣有影響,因為這種判決本身就是「含糊不清,令人眼花繚亂」的。

F. 美國的總統和聯邦法官誰更牛

首先,在美國聯邦法官是終身的。聯邦法官只要秉公斷案,無須顧慮總統喜歡不喜歡,會不會予以報復或懲罰,將他革職或讓他丟掉飯碗。法官終身制未必是理想的制度,任何人都不可能終身賢明,為什麼要終身制呢? 在美國,這是一個在歷史中形成的制度,制度一旦形成,便以穩定和延續性為重。除非能證明那是一個壞制度,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大家可能要問:川普的穆斯林禁令違背憲法沒有?同樣也可以問:一個聯邦法官在全國范圍禁止總統令合法嗎?

可能都是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是不是有些犯上作亂,程序紊亂?按照普通人的概念,一個州的官員只能管理自己這個榻榻,如果越界,那是侵權。但是此被告是總統,判決是法官,本來不在一個州所以判決書必須到華盛頓的總統辦公室,因此也遍及美國。讓人浮想聯翩的是,一個小人物都可以在美國全國范圍內作點什麼出格的事業可以說是適宜於全國,因此名聲頃刻傳遍美國甚至更遠。
昨天到今天,美國人又虛驚一場。關心政治的朋友一定知道,華盛頓州總檢察長鮑勃•弗格森代表華盛頓州1月30日在西雅圖聯邦法院起訴川普(案件號碼Case Number:2:17-cv-00141-JLR),要求暫緩執行禁止7國公民入境美國的總統行政令。哈哈,美國人,就是膽大敢於向總統找茬。
好事不用多磨。西雅圖聯邦法院法官詹姆士•羅巴特膽大包天,迅速裁決起訴,否決了川普的行政命令。羅巴特系一名著名的訴訟律師,羅巴特在法庭上起訴、應訴了許多案例,包括一些影響很大的案件。羅巴特是共和黨人,於2003年由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提名為西雅圖聯邦法院法官,2016年成為聯邦法院資深法官。共和黨總統提名的法官,否定另一個共和黨總統的命令,是冒天下大不韙。但是法官是終身的,即使有人不高興,也奈何他不得。
美國司法部分秒不誤,當地時間4日針對暫停川普移民禁令的裁決向聯邦上訴法院提起上訴,要求推翻該裁決。可惜,川普的計策不頂用。今天,上訴法院拒絕了上訴請求。川普在推特說,羅巴特的裁決「荒唐」,「實質上否定了」美國的執法權力,這一裁決「將被推翻」。
與此同時,機場一片繁忙,欣欣向榮。美國聯邦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已經通知美國各航空公司暫緩執行總統行政令,可以讓7國持合法簽證的公民登機,進入美國。這是對川普政府的一大挑戰。美國國務院稱至今已經有6萬簽證被廢除。
回頭看,首先川普此舉是否違憲?批評者指出,它違背美國憲法修正案第1條的信教自由,以及憲法修正案第14條的平等權利和正當法律程序。但事前被蒙在鼓裡的國土安全部長凱利辯稱,這項命令「並非針對全體穆斯林,因此不抵觸憲法第一修正案」。也有憲法學者分析,因為有「暫時性(90天)和選擇性(僅有7國),川普這項政策並未針對所有穆斯林,因此沒有違憲問題。」其實這並非美國有史以來首次做出禁止入境命令,以前曾出現了6次。即使如此,由於川普在競選期間就已揚言要停止穆斯林入境,加上川普的行政命令帶有「少數宗教」字眼,因此頗有歧視的意味。

那川普有無違法?1965年美國修訂的「移民與國籍法」(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禁止以宗教、地域原因歧視移民。因此批評者認為川普此舉違法。川普則舉出1952年另一項有關移民的法律指出,總統有權依據美國「國家利益」暫停任何外國人入境美國。所以川普可能法律上站得住腳。

然而1980年另一項有關難民的法律賦予美國總統更大的裁量權,它規定每年美國總統有權決定接收難民的額度,去年奧巴馬宣布將美國接收的額度從2016年的8萬5000名提高到2017年11萬名,盡一點國際義務。未來川普政府面臨人權團體的違憲和違法訴訟,主要著重在是否濫權,以及是否刻意敵視穆斯林,進而違反憲法修正案。傳統上美國法庭對涉及外交與國安事務的訴訟較少表態,未來這場司法戰還有待發展。不過,川普總統上台就是不一般,我們的生活也熱鬧非凡。出國回國一定要考慮周到,謹言慎行。否則攔在海關不商量。

當然,我們可以說川普未顧及全球首強的道德責任。這場禁令風波對美國造成最大的沖擊還擴及外交層面。美國自從2001年911事件之後嚴格執行國土安全,在美國本土近年不時出現所謂「孤狼式」恐襲事件,這些攻擊多屬獨立自發行動,並非直接受到「伊斯蘭國」策動,與境外移入的移民或難民無關。能否真正預防恐怖行動?實際上不一定有效。但是搞得川普命令影響巨大,輿論嘩然,也許就是他川普的真實想法。

川普對穆斯林的敵視始自選戰伊始,上任之後立即付諸行動,儼然與全體穆斯林為敵,激化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情緒,反而容易給予伊斯蘭國煽動「聖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另外,美國的全球反恐行動需要許多穆斯林國家的合作,川普政府對穆斯林的禁令增添美國國際反恐的難度。

川普本來是反對政治正確的,但是高舉國家安全的旗幟又出於政治正確理論。但美國也有義務告訴全世界,如此自掃門前雪、甚至歧視良善穆斯林的作法是否符合泱泱大國的風范與美國建國200多年的普世價值?那些中國右派拚命推崇的民主實質和核心?
下面討論地方法官可以否決總統行政命令嗎?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的確可以發生,我們無法抱怨。小人可以與大人物對簿公堂,毫無畏懼。這就是美國制度優越的地方。
另外,必須懂得行政命令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政府一個指令發到行政分支機構,就像如果大公司首席執行官告訴他屬下去做一些事情的部門之一。當然行政命令必須是合法的。聯邦司法部門是有聽到任何關於聯邦法律的合法性提出挑戰。所以,一個人挑戰一項行政命令,一名法官審理此案,然後做出了一個決定。應提出上訴,高等法院將然後審理此案並作出另一個決定。這樣,總統不至於凌駕到法律之上!
問題是,為什麼機場開始拘留人簽署命令後的不到一個小時就認真執行解除令呢?是的,有人不滿川普,所以反對的法令和裁決容易實施。命令不經過法官之前他們的應用,但法官認為使用是非法,則應該停止。當川普禁令時,署理律政司耶茨不想為他解釋,結果遭到解僱。
法律有重要的一條,從字面上單個法官就決定一切,這是司法系統的工作原理。最高權力者就是法官,與法庭大小無關。如果有人提出訴訟,司法系統就要解決糾紛,其最終解決方式是裁決。一經裁決,立即生效。當然你可向更高一級的法院,法官提出上訴;最終是最高法院。但是人民在法官做出判斷和裁決後都得自覺遵循法官的決定。
移民禁令至今並沒有推翻,現在只是一項臨時限制令。臨時禁令本身會提出質疑,並可以自行取消。川普禁令也許法院會發現,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整個的禁令也許不合法,最可能的結果是,可能敗訴。綜上所述,美國是民主國家,為了國家穩定,人民生活不受煎熬,權力是受到制約。要想產生希特勒還是真不容易地。

G. 美國聯邦政府的司法

司法分支的職責是,對向國會的立法提出異議或要求予以解釋的司法 案件作出裁決,以及審理涉及觸犯聯邦法的刑事案。在涉及憲法的訴案中,聯邦法院具有超越州法的上訴管轄權。聯邦法院還負責審理涉及一個州以上的或關繫到一個州以上公民的案件,以及涉外案件。
司法分支由最高法院和下級聯邦法院組成,其中包括上訴法院(亦稱巡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破產法院,以及聯邦索陪法院。聯邦法庭受理來自州法庭的民事和刑事上訴。聯邦法庭的初審管轄權包括有關專利、商標、聯邦索賠、破產、金融證券、海事法,以及國際訴訟等。
司法分支是獨立於聯邦政府其他兩個分支的三個分支之一。它受到的唯一制約是美國憲法確立的相互制衡。獨立的聯邦司法體制被視為確保法律對所有公民公正與平等的關鍵。美國憲法中有兩項有利於司法獨立的重要規定。
第一、聯邦法官任職終身。即除非受到國會彈劾並被定犯下叛國、賄賂或其他重罪和輕罪,否則法官不得被免職。
第二、憲法規定,聯邦法官的薪資在其任職期間不得減少。換言之,無論總統還是國會都無權減少聯邦法官的工薪收入。這兩條規定有助於使法官免受公眾情緒或政治勢力的影響,辦案獨立。
雖然美國憲法起草人使司法體系避免受到政治和公眾輿論的壓力,但是遴選法官的程序如今變得相當政治化。最高法院大法官、聯邦下級法院法官均由總統提名,並且必須經過參議院批准才能就任。
根據法律規定,最高法院由9名法官組成。聯邦下級法院,包括其司法轄區、法官人數和經費均由國會確定。所有聯邦法官必須經參議院批准才能得到終身任職。但是,總統有權在國會休會期間任命非終身任期的法官。主要負責交保、簽發逮捕或搜查等司法令和一般違規聽證的聯邦地方行政法官則由聯邦地區法院任命,任期為8年。

H. 美國 聯邦地區法院 州法院什麼關系

美國是一個法治發達的國家,不但律師多,法官也不少。據聯合國的統計,2001年全美約有法官、裁判官人,平均每10萬人中,有近11名法官。美國的法院分為兩大系統,即聯邦法院系統與州法院系統,這兩個系統是平行沒有從屬關系的,兩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轄范圍以及獨自的法院設立、法官就職規定。在案件的審理上,只有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審理州最高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其他聯邦法院,包括上訴法院(U.S. courts of appeal,又稱巡迴法院)、地區法院(U.S. district court)都無權審理州各級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
要理解美國兩大法院系統的區分,必須了解美國建國之初的歷史。美國獨立以前,13個英屬殖民地就有自己成熟的法院系統,建國後,13個殖民地成為最初組成聯邦的13個州,這13個州雖然聯合起來組成了國家,但都希望盡量保持每個州的自主性,包括司法自主。在制定憲法時,各州代表對於是否需要設立聯邦法院以及聯邦法院是否應該取代州法院有很大的爭議,最後達成妥協,即《憲法》賦予聯邦司法系統有限的權力,同時州法院繼續行使司法權。這樣,就出現了兩個互不統屬的法院系統。需要指出的是,州法院系統包括了50個州,這50個州之間也是互相獨立的,因此州法院系統比聯邦法院更為復雜,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轄、法官就職規定等。
聯邦法院與州法院的區分大致為:

一,從法院的設立看,聯邦法院的設立由美國《憲法》規定,除了最高法院外、上訴法院、地區法院的設立以及法官人數的多少,由國會具體運作;州法院的設立則由各州的憲法及州議會規定。
二,從司法管轄權看,州法院與聯邦法院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聯邦法院不審理涉及各州法律的案件,但是州法院卻可以審理和裁決聯邦法院擁有司法權的某些案件。因此,兩套法院系統在某些方面擁有專屬管轄權,而在其他方面則擁有共同管轄權。
三,從案件審理看,聯邦法院主要審理涉及《憲法》、外國、州與州之間的案件、以及違反聯邦法律的刑事案件,此外破產、海事案件等也屬於聯邦法院管轄范圍;州法院則主要負責審理本州的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婚姻、遺產繼承等事項。
四,聯邦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聽證批准,是為終身職;州法官的任職,根據各個州的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選舉的,還可以兩者兼有;就職年限可以是終身的,也可以是有年限的。

I. 美國的聯邦地區法院和州法院之間是什麼關系

美國是一個法治發達的國家,不但律師多,法官也不少。據聯合國的統計,2001年全美約有法官、裁判官31320人,平均每10萬人中,有近11名法官。美國的法院分為兩大系統,即聯邦法院系統與州法院系統,這兩個系統是平行沒有從屬關系的,兩個系統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轄范圍以及獨自的法院設立、法官就職規定。在案件的審理上,只有聯邦最高法院有權審理州最高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其他聯邦法院,包括上訴法院(U.S.
courts
of
appeal,又稱巡迴法院)、地區法院(U.S.
district
court)都無權審理州各級法院裁定的上訴案件。
要理解美國兩大法院系統的區分,必須了解美國建國之初的歷史。美國獨立以前,13個英屬殖民地就有自己成熟的法院系統,建國後,13個殖民地成為最初組成聯邦的13個州,這13個州雖然聯合起來組成了國家,但都希望盡量保持每個州的自主性,包括司法自主。在制定憲法時,各州代表對於是否需要設立聯邦法院以及聯邦法院是否應該取代州法院有很大的爭議,最後達成妥協,即《憲法》賦予聯邦司法系統有限的權力,同時州法院繼續行使司法權。這樣,就出現了兩個互不統屬的法院系統。需要指出的是,州法院系統包括了50個州,這50個州之間也是互相獨立的,因此州法院系統比聯邦法院更為復雜,每個州都有自己的司法管轄、法官就職規定等。
聯邦法院與州法院的區分大致為:
一,從法院的設立看,聯邦法院的設立由美國《憲法》規定,除了最高法院外、上訴法院、地區法院的設立以及法官人數的多少,由國會具體運作;州法院的設立則由各州的憲法及州議會規定。
二,從司法管轄權看,州法院與聯邦法院之間存在著復雜的關系。一般情況下,聯邦法院不審理涉及各州法律的案件,但是州法院卻可以審理和裁決聯邦法院擁有司法權的某些案件。因此,兩套法院系統在某些方面擁有專屬管轄權,而在其他方面則擁有共同管轄權。
三,從案件審理看,聯邦法院主要審理涉及《憲法》、外國、州與州之間的案件、以及違反聯邦法律的刑事案件,此外破產、海事案件等也屬於聯邦法院管轄范圍;州法院則主要負責審理本州的民事、刑事案件,以及婚姻、遺產繼承等事項。
四,聯邦法官由總統提名、參議院聽證批准,是為終身職;州法官的任職,根據各個州的規定有很大的不同,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選舉的,還可以兩者兼有;就職年限可以是終身的,也可以是有年限的。

J. 美國的聯邦巡迴法院是什麼

聯邦法院系統,復有三個等級的製法院,即聯邦最高法院、聯邦巡迴法院、聯邦地區法院。其中巡迴法院稱上訴法院,相當於我國的中級法院,但不直接審理一審案件。而地區法院則是聯邦系統的基層法院。美國聯邦法院將全國五十個州劃分為十三個審判區域設有十三個巡迴法院,一個巡迴法院往往下轄數個地區法院。例如,新澤西州所在的第三巡迴法院就下轄新澤西州、德拉瓦州、賓夕法尼亞州的所有聯邦地區法院。有趣的是巡迴法院的法官們並非集中辦公,而是分散到各區法院辦公,就地受理、審理上訴案件。比如在紐瓦克市的新澤西地區法院就有3位巡迴法院的法官在此辦公,巡迴法官雖然在同一個地方辦公,但是屬於不同的審級,互相獨立,互不幹擾。聯邦系統還有國際商貿法院、所有聯邦法院的經費也直接來源於聯邦政府。所有聯邦法院法官的任命權是由總統(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任命)或上級法院的法官行使,不受地方州政府的干涉。

熱點內容
電力依法治企 發布:2025-08-18 23:28:09 瀏覽:345
構建公共法律服務五大體系 發布:2025-08-18 23:25:46 瀏覽:750
勞動法41條內容42條 發布:2025-08-18 22:58:28 瀏覽:509
農村土地徵用涉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8-18 22:57:10 瀏覽:99
成品油行政法規 發布:2025-08-18 22:44:25 瀏覽:62
著作權法法律知識競賽題及答案 發布:2025-08-18 22:44:18 瀏覽:645
廣東勞動法生育規定 發布:2025-08-18 22:44:08 瀏覽:919
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活動 發布:2025-08-18 22:37:22 瀏覽:407
浦發銀行法律顧問投標 發布:2025-08-18 22:37:09 瀏覽:380
買房婚姻法公平 發布:2025-08-18 22:32:08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