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量刑主觀
1. 量刑法官必須考慮是否有任何減輕罪行之
按照罪刑相適應的原則以及我國刑事處罰的一貫政策,對犯罪分子決定刑罰的時候,應當版根據犯罪的事權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進行判處。 根據刑法規定,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規定的從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內判處刑罰;具有刑法規定的減輕處罰情節的,應當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法,即低於法定刑幅度中的最低刑處罰。可以看出,從輕處罰與減輕處罰最大的區別在於量刑是否在法定刑的范圍內。如果所犯罪行的刑罰,分別規定有幾條或者幾款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條或款作為法定刑;如果是同一條文中,有幾個量刑幅度時,即以其罪行應當適用的量刑幅度作為法定刑;如果只有單一的量刑幅度,即以此為法定刑。例如某罪的法定刑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具有從輕處罰情節時,量刑傾向於較低的刑期,但最低不能低於3年;具有減輕處罰情節時,量刑的幅度就是在3年以下。從處罰力度上看,從輕要重於減輕。
2. 急求 影響法官對犯罪行為人量刑的有哪些情節,請具體闡述,在線等
影響量刑的因抄素非常多
從法律上來說:是否有自首、立功情節,是否是聾啞人或盲人,是否未年滿18周歲,是否犯罪未遂、犯罪中止都會影響量刑。
從事實上來說:是否如實坦白、是否認罪態度較好、是否家裡還有需要贍養的老人、需要撫養的孩、本人是否年事已高、身體是否患有重病、所犯罪行是否並非極其惡劣而只是一時糊塗、贓款是否已經退賠等等。
3. 求大神指導論文「論法官的量刑權「
一、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概念與特徵
所謂自由裁量權,是指法官在訴訟過程中,在正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的基礎上,為求得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充分有效地發揮自己主觀能動作用,獨立、正確地處理各類案件的一種權力。其基本特徵如下:
1、自由裁量權貫穿於訴訟過程的始終,它始於案件的受理,終於裁判的作出。
2、自由裁量權行使主體的特定性。其主體主要是審判組織,即獨任庭、合議庭和審判委員會。 3、自由裁量權一經作出,非經法定程序變更或撤銷,即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自由裁量的內容體現了國家的意志,當然的具有法定效力。
4、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必須正當合理。判斷自由裁量權行使的正當合理性,以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為標准。
二、自由裁量權的內容。
1、適用實體法上的自由裁量權我國現行法律規范數量眾多,許多法律存在交叉和競合的現象,還有些法律之間存在矛盾和不協調之處。即使是某一具體法律,也往往存在許多原則性的規定及一定的適用幅度。這些都為法官適用實體法的自由裁量權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空間。
2、適用程序法上的自由裁量權。由於程序法規范並非都是具體的、操作性強的規范,因此在適用程序法規范時,自由裁量不可避免。
3、審查判斷證據、認定案件事實上的自由裁量權。法官在查清案件過程中具有自由裁量權。查清案件的事實情況,是正確適用法律的前提。就司法實務而言,查清案件事實的關鍵在於審查判斷證據,也正是對證據進行分析研究,鑒別真偽,並判斷其是否確實充分,確定其證明效力,從而對案件事實作出結論。法官在審查判斷證據時可以行使自由裁量權,其表現就是自由心證制度,即證據的證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斷。事實上,法官在認定事實時不可避免地需要司法能動性,需要自由裁量的權力。
三、自由裁量權存在的必要性。
在現代社會,法官不可能以有限的法條去處理無窮之社會事務,故法律允許法官自由裁量確有必要。其必要性體現在如下幾點:
1、法律具有滯後性和發展性,歷史上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完美法律。法律總是對既村社會現象的反映,但社會的不斷發展又決定了新的法律關系不會因為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而不產生。所以只有允許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才可以對現有法律的適用進行必要且適當的補充,並為以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創造條件,打下基礎。
2、抽象性的規范與具體案件的適用之間的矛盾決定了法官在斷案時行使自由裁量權的必要性。 3、由於法官個人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準和社會閱歷不同,導致對同一法條理解上的差異和對同一事實價值評價上的區別。這種個性特徵出現在訴訟過程中必然表現為自由裁量。
4、眾多法律之間有時可能發生矛盾,存在相互抵觸的地方;有的法律可能為處理某一事實提供了多種選擇。若對法律的實質內容進行選擇就牽涉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四、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合理控制
在現代司法中,絕對的自由裁量權不被各國所認可。法官的自由裁量權並不是一種漫無邊際的權力,也並非在任何情形下均無條件的發生,而只是一種相對自由權。這種相對的自由裁量權更多的表現為在對嚴格的規則進行漏洞補救以及含義明確的補充性規定。因此法官的自由裁量權應當被合理有效地控制,,筆者認為可採取以下措施;
1、制定細密、嚴謹、操作性強的實體法。通過不斷的完善立法,減小自由裁量的空間,從而合理控制自由裁量的行使。
2、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訴訟保障制度,從程序上保證法官自由裁量的內容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
3、制定科學嚴密的證據規則,合理控製法官在審查判斷證據和認定案件事實上的隨意性和自由裁量權。
4、確保法官審判獨立。只有賦予法官獨立的審判地位,才能保證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獨立思考、分析和判斷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5、加快法官隊伍精英化的建設。法官代表國家行使審判職權,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專業技能。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對具體法條的理解,應當從法理和立法者初衷角度出發,這樣才能保證自由裁量內容的合法性。
參考文獻
①(美)約翰•亨利•梅里曼:《大陸法系》(中譯本),西南政法學院1983年印。
②(英)丹寧勛爵:《法律的訓誡》(中譯本)群眾出版社。
③洪源《刑事判斷證據標准論》,現代出版社1992年版。
④陳興良:《刑法的人性基礎》,中國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⑤(英)彼得•查德:《西方社會的法律價值》(中譯本),中國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⑥《中國法學》1999年第五期《論司法獨立與媒體監督》。
⑦卞建林主編:《刑事訴訟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4. 法官量刑一般怎麼確定的
合議庭成員經過討論後民主決策,一人一票,確定刑期。
如果無法確定,報審判委員會決定。
5. 我國法律,常出現情節嚴重的處相對較重懲罰。那麼這個情節較重怎麼裁量有法官主觀判斷是否嚴重嗎國外
不同的罪名有不同的量刑標准。法官的主觀認識當然也會對量刑有影響,但法官的主觀認識也必須建立在證據和法律的基礎上。國外也這樣
6. 法官會不會單憑自己的主觀意識來下判決書
不會。不管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不管是自由心證和自由裁量,法官都要有證據並依據證據規則來進行判決。法官的主觀意識只能在現有證據和證據規則的基礎上發揮作用。
7. 在判刑時法官會考慮罪犯的主觀想法么,比如說罪犯以忍受不來偷情的丈夫,把丈夫殺了,因為老公找了小三
首先,故意重傷來害是由公安機關自偵查的公訴案件,犯罪相關證據都由公安機關偵查,公安機關不僅會收集他犯罪的證據,如果有其他量刑輕重方面的證據也會一起收集。
在起訴到法院以後,通過法庭程序,法官會根據公安機關的所有證據,依據《刑法》進行判決。刑法第234條規定: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這就是說,法官應該在3到10年定刑,如果有從輕或者從重的情節的話,也不能超出這個范圍。但如果有法律規定的減輕或者加重的情節的則可以。
因此,法院如何判,還得看犯罪人的具體情況來對待。比如說罪犯未滿14與未滿16處罰的就不一樣,罪犯有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現,等等都會對具體的處罰產生影響。《刑法》第17條到24條有具體的規定,你可以自己再查看一下,一目瞭然。
其次,民事責任,則是根據被害人實際收到的損害給與賠償:醫療費、誤工費、殘疾的給與殘疾補助以及其他有形損失。但請注意,此時是不能要求賠償精神損害的。
8. 有些法官完全是主觀意識判陳娟相當於人販子,養大了孩子有感情,親爺爺奶奶會氣死!孩子的身世在上海傳開
打個針廢話真多
帶兒子去醫院打針。到了醫院,
醫生調侃到,小朋回友,怕不怕疼呀?
兒子答看了看他,沒理他,葯弄好時醫生說:
小朋友,我要打針了哦。
兒子還沒說話,打完了以後,
醫生誇獎到:小朋友真堅強,都不哭。
兒子提起褲子,回頭冷冷一句:
打個針廢話真多。
最後只剩我和醫生一臉尷尬!!!
9. 法官量刑一之兩年回判幾年啊
檢察院的量刑建議是根據法律和犯罪情節提出的,法院一般會尊重,在量刑建議的幅度之內判處刑罰,但這是不是絕對的,最終量刑的決定權還是在法院。
10. 法官如何量刑
這個要根據具體的案情和法律、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並不是法官怎麼判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