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起訴診所

法院起訴診所

發布時間: 2021-02-21 16:41:05

❶ 孩子去醫院看病大夫看完病讓去他家開的診所打針,我們要起訴他,法院會怎麼處理

在醫療鑒定結果出來之前,不予受理。

❷ 如何起訴黑診所對患者人身損傷

搜集證據,協商不成,到法院起訴,主張侵權賠償,程序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版訴訟法
賠償參權考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七條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
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費用以及因喪失勞動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賠償義務人也應當予以賠償。

❸ 誰能告訴我想要起訴某家醫院該怎麼做

醫療訴訟程序:

1、起訴:由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書,交納起訴費,等待法院審查是否符合受理條件。

2、受理:法院審核起訴材料,在7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3、通知應訴:法院經過審核,認為該案屬於自己管轄,就會通知被告應訴。

4、開庭審理:受理後,審判人員會安排具體開庭時間。開庭後,原告、被告雙方到庭,依次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陳述最後意見等。

5、委託鑒定:如果在訴訟中需要對醫方是否存在醫療過錯或受傷人員的傷殘情況進行鑒定,申請人向法院遞交鑒定申請書,申請法院委託相關的機構進行鑒定,然後法院向相關司法鑒定機構送交委託鑒定函和需要的相關資料,等待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的結論。

6、裁判:法院在調查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對各項證據進行認定,適用相關法律,作出裁判文書。

7、裁判文書的送達、上訴:判決書送達雙方當事人之後,任何一方不服,15日內都可以提起上訴,上訴至上級人民法院。如果雙方在上訴期內均未提起上訴,則一審判決書生效。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三十九條,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申請之日起10日內進行審查,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對符合本條例規定,予以受理,需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自作出受理決定之日起5日內將有關材料交由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工作的醫學會組織鑒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不符合本條例規定,不予受理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當事人對首次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結論有異議,申請再次鑒定的,衛生行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7日內交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組織再次鑒定。

❹ 怎麼樣起訴醫院

1.封存病例!(不光是復印,關鍵查漏洞前不能讓醫院改動)
2.中華醫學會專家鑒定!
3。法院見!
4.等著拿錢!
一告一個准!

❺ 不做醫療事故鑒定可以直接起訴小診所嗎,小診所在當地

你問題不完整,可以直接起訴啊,但是法院如果覺得需要做鑒定不是還是要做嗎

❻ 小診所就醫,民事訴訟是否可以得到賠償

在小診所就醫受到損害,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小診所賠償損失。
也可以向衛生主管部門投訴,要求進行調解處理。
法律鏈接:《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七條醫師在執業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或者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其執業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衛生行政規章制度或者技術操作規范,造成嚴重後果的;
(二)由於不負責任延誤急危患者的搶救和診治,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
(四)未經親自診查、調查,簽署診斷、治療、流行病學等證明文件或者有關出生、死亡等證明文件的;
(五)隱匿、偽造或者擅自銷毀醫學文書及有關資料的;
(六)使用未經批准使用的葯品、消毒葯劑和醫療器械的;
(七)不按照規定使用麻醉葯品、醫療用毒性葯品、精神葯品和放射性葯品的;
(八)未經患者或者其家屬同意,對患者進行實驗性臨床醫療的;
(九)泄露患者隱私,造成嚴重後果的;
(十)利用職務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財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十一)發生自然災害、傳染病流行、突發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緊急情況時,不服從衛生行政部門調遣的;
(十二)發生醫療事故或者發現傳染病疫情,患者涉嫌傷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規定報告的。

❼ 起訴醫生或醫院需要什麼手續

寫起訴狀,帶上自己搜集的有關證據,病例,片子,鑒定,去法院立案庭立案,等待開庭

❽ 我要到法院狀告醫院的步驟有那些

1、起草起訴書,並提交身份證明;
2、到法院起訴,法院立案;
3、提交證據。

其他的事是法院的事了。

當然,如果要請律師或其他人代理,還要授權委託書和代理人身份證明文件並提交法庭。

❾ 想去法院起訴私立醫院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關鍵在於舉證來,即在民事源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提供證據的責任,即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

1、《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1款規定: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

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第4款規定:「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條規定:

「在法律沒有具體規定,依本規定及其他司法解釋無法確定舉證責任承擔時,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綜合當事人舉證能力等因素確定舉證責任的承擔。」

以上法律法規闡明了我國訴訟中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誰主張誰舉證」的制度,同時也確立了法官在審判中對舉證責任進行分配的權利。

熱點內容
謊報險情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7 06:12:31 瀏覽:23
合同法自考簡答題 發布:2025-08-17 06:12:05 瀏覽:484
刑法第240 發布:2025-08-17 06:09:14 瀏覽:235
勞動合同法68 發布:2025-08-17 06:09:12 瀏覽:203
司法部屬 發布:2025-08-17 05:55:24 瀏覽:952
紹興刑事律師 發布:2025-08-17 05:54:21 瀏覽:145
清華與北大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17 05:51:01 瀏覽:78
法院政工幹部 發布:2025-08-17 05:38:24 瀏覽:505
道德經靜柔 發布:2025-08-17 05:34:33 瀏覽:148
法律顧問免費咨詢溫州 發布:2025-08-17 05:33:52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