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責令
1. 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中華人民共抄和國民事訴襲訟法(2012年8月31日修正版)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http://www.lawxp.com/Statute/s1692514.html
2. 法院給被執行人發出責令,法院下一步會咋辦
如果作為來被執行人的自然人死亡,他的源遺產繼承人沒有放棄繼承的,法院可以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由該繼承人在所繼承財產的范圍內承擔償還義務。如繼承人放棄繼承,法院可直接執行遺產。若被執行人是法人或其他組織,那麼如果其分立、合並,其權利義務由變更後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承受。如果作為法人的被執行人被撤銷,又有權利義務的承受人,那麼法院可裁定該承受人作為被執行人。如其他組織不能履行義務的,還可裁定執行對該組織依法承擔義務的法人或公民個人的財產。參考法條:《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三條
3. 當事人對人民法院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裁定不服的,為什麼不可以提出上訴
民事復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四條制第一款規定,有下列五種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1)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2)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3)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4)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5)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在1998年7月8日制定的《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一百零二條對民訴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五項「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作了進一步解釋,規定有下列情形也應裁定中止執行:(1)人民法院已受理以被執行人為債務人的破產申請的;(2)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3)執行的標的物是其他法院或仲裁機構正在審理的案件爭議標的物,需要等待該案件審理完畢確定權屬的;(4)一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定,另一方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5)仲裁裁決的被申請執行人依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不予執行請求,並提供適當擔保的。
4. 如何解釋"申請人自人民法院採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的措施之日起十五日內不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該措施"
這個是訴前保全措施吧,意思就是申請人在起訴前申請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在15日內沒有起訴,那麼法院會解除之前的保全措施,並且會讓申請人賠償被申請人的損失
5. 法院判決書中的責令退陪是什麼意思
即佔有原物的應當返還原物,造成損害的應當予以損害賠償。
6. 法院應責令一方當事人提交原件的民事訴訟法是哪一條規定
舉證是指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為了防止在訴訟過程中出現「據突襲」的現象,損害對方當事人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對提供證據的時間進行了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已於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一、當事人舉證
第一條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被告提出反訴,應當附有符合起訴條件的相應的證據材料。
第二條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加以證明。
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舉證的要求及法律後果,促使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舉證。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可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
三、舉證時限與證據交換
第三十二條被告應當在答辯期屆滿前提出書面答辯,闡明其對原告訴訟請求及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的意見。
第三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第三十五條訴訟過程中,當事人主張的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與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作出的認定不一致的,不受本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可以變更訴訟請求。
當事人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第三十六條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確有困難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可以適當延長舉證期限。當事人在延長的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仍有困難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請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三十七條經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可以組織當事人在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人民法院對於證據較多或者復雜疑難的案件,應當組織當事人在答辯期屆滿後、開庭審理前交換證據。
第三十八條交換證據的時間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也可以由人民法院指定。
人民法院組織當事人交換證據的,交換證據之日舉證期限屆滿。當事人申請延期舉證經人民法院准許的,證據交換日相應順延。
7. 責令行政機關予以糾正,是不是法院許可權_
責令行政機關予以糾正,不是法院的職權。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69-76條的規定,版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查明行權政決定、處罰等行政行為程序合法,處罰適當的,應當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如果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有錯誤等問題的,人民法院應當撤銷、變更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行政行為違法,但不能責令行政機關予以糾正。
8. 法院是否能夠責令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C.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D.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復議決定,由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9. 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可以申請法院執行嗎
行政機關作出的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如果行政相對人不履行,行政內機關可以申請法院容強制執行。
《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行為在法定期間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六條行政機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體行政行為依法可以由人民法院執行;
(二)具體行政行為已經生效並具有可執行內容;
(三)申請人是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組織;
(四)被申請人是該具體行政行為所確定的義務人;
(五)被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確定的期限內或者行政機關另行指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六)申請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七)被申請執行的行政案件屬於受理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