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何時詢問是否認罪
㈠ 開庭前接到法院通知說法官要問話,是什麼情況,是庭前調解嗎
有可能是進行庭前調解。分析如下:
1、法官問話,應當是進行庭前調解。另外,可以了解一下你們雙方的態度和事實情況,為開庭做准備。
2、調解時,你可以不接受調解,要求法官依法開庭審理,並作出判決。
3、如實回答法官的問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另外,判決是否勝訴,關鍵是看證據。與法官對你的印象關系不大。
(1)法官何時詢問是否認罪擴展閱讀:
1、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㈡ 對於一個被判刑的犯人,法院問他「你認不認罪」是何居心例如法院會對李天一說「如果你認罪,我會判你
確實有點問題。
一般來說,這句話應該由檢察官來問,檢察官有量刑建議內權,而且對容法官量刑的影響很大。如果嫌疑人認罪的話,檢察官就向法院建議量刑較輕;如果嫌疑人不認罪的話,就像法院建議量刑較重。
這種制度叫做「辯訴交易」,檢察官以減少判刑作為條件,換取嫌疑人認罪。嫌疑人認罪並如實供述案情的話,訴訟程序就可以更快,更順利的進行,司法機關工作壓力減輕,被害人也可以盡快得到賠償,所以是一種很好的制度。我國法律沒有明文規定辯訴交易制度,但實踐中是存在這種情況的。
從職業特點來說,法官是不該問這樣的話的,這有違法官的中立公正地位。咱們國家是因為公檢法一家親的傳統,所以法官經常扮演檢察官的角色。這是不對的,要改,但不是一兩天就能改好的。
對法官來說,嫌疑人認罪的話,他可以採取較為簡易的訴訟程序辦案,他的工作量也會減少。
對嫌疑人來說,不是認罪就一定好的。認罪雖然可以減輕處罰,但也徹底失去了被判無罪的可能性。如果嫌疑人確實無罪或者抱有僥幸心理認為自己有希望可以脫罪的,就不會接受認罪減刑的交易。
這就好比,你要麼可以平平安安的賺5塊錢,要麼就冒險投資可能賺10塊也可能血本無歸,你選擇哪個?
㈢ 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後法庭上 法官問是否有罪如何回答
既然已經簽了認罪認罰具結書,法庭上就如實回答,承認有罪,爭取有減刑的優待。承認有罪,爭取改正吧。
㈣ 犯了盜竊罪、上了法庭,法官會問作案過程嗎 還是直接說:你認罪嗎 詳細的想知道,到了法院,的過程
當然會問作案過程,首先宣布開庭紀律,要核實你的身份信息,然後核實控訴人和辯護人情況,由公訴人宣布起訴書,然後開始法庭調查等
㈤ 假如法官問到你認罪嗎你應該如何回答
認罪能少判點,如果有能請很牛的律師,那就不認罪
㈥ 刑事開庭法官第一句話就問你認罪嗎合法嗎
認罪態度會影響到最後的量刑,法官的問話合法。
㈦ 開庭時法官問認罪不怎麼回答
你如果願意認罪就說認罪,如果認為自己沒有犯被指控的罪行你就說不認罪,不認罪的同時也可以說一下,自己為什麼不認可檢方指控的罪名。
㈧ 一般開庭法官第一句話會問什麼
民事的話,問雙方到庭人員是誰,對出庭人員有無意見,要不要申請迴避。
刑事內的話,問你的名字叫容什麼,或者你是不是某某某;然後問你身份證的信息,身份證號,住址等。
再問你什麼時候被捉,關起來,有沒收到起訴書,對起訴書說的有什麼意見(問你認不認罪)
㈨ 法官叫犯罪嫌疑人認錯,是不是認罪的意思
這個不一定;
認錯和認罪是有本質的不同的。
㈩ 法官在庭審時會問罪犯什麼
你說來的是刑事法庭吧?一自般法官不會問太多的東西是公訴人在問 開始會核對身份信息 看你是不是這個人 之後公訴人讀起訴書 審判人員會詢問被告人「起訴書中指控事實是否存在?指控罪名是否成立?是否自願認罪?」 之後公訴人會對就案件有關的事情向被告人進行訊問 之後辯護人就是律師會再向被告人詢問 之後到了最後 有一個被告人的最後陳述 比如悔改什麼的 這個就是大概其被告人會回答的東西 純手打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