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湖北古代法官

湖北古代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3-02 23:03:28

①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大法官

1、梅汝璈

字亞軒,江西南昌人,律師法學家。1946年代表中國出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參與了舉世聞名的東京審判,對第一批28名日本甲級戰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梅汝璈1904年出生在南昌青雲譜朱姑橋梅村。1916年至1924年之間在清華學校學習,1924年考取公費赴美留學項目,入讀斯坦福大學,1926年獲得文學士學位,進入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學習,1928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1929年歸國後曾任教多所大學,曾任行政院院長宋子文、外交部部長王世傑的助手;1946年,並於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任中國代表法官,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之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案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1973年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

2、倪征燠

國第一位國際大法官,我國著名的法學家。倪征燠可以說是與中國二十世紀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我的一生沒有離開過一個『法』字。」

1906年出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今蘇州市吳江區)的黎里鎮,中學畢業後,他立志學法,報效國家。他先在東吳大學法學院讀法律專業( 1915年法學院設立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

之後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獲得博士學位,受聘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榮譽研究員。1931年起先後在上海東吳大學、大夏大學、持志大學講授國際法、國際私法、比較民法、法理學等課程。1946年-1948年參加東京審判。1987年當選為國際法研究院聯系院士,2003年逝世。

3、劉墉

字崇如,號石庵,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勛長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謚號文清。

4、海瑞

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諭,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

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5、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及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後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知諫院時,多次論劾權貴。

再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海瑞

網路-倪征燠

網路-梅汝璈

② 古時候的法官叫什麼

古代沒有專門的法官.特別是地方上,都是有地方官兼任的.地方官要兼任很多職責的.例如回答,縣官不但是縣長,還是稅務局長,法院院長,檢察長,公安局長,城管局長,民政局長,糧食局長,財政局長等.地方官員兼任司法官員在我國歷代都是一樣的.但是在省就發生一些變化.在省一級一般有個專門負責一省刑獄的官員.在宋代叫提刑按察使.一般是4,5品官員.宋慈就是曾經做過這個官職的.到了明代朱元璋把一省的權利分成3部分.民政,司法,軍事3部分.但是問題來了.這3個職位上面沒有管他們的人了.3個人呢互相牽制,平常關系好還好說,要是有點矛盾,那就麻煩了.於是明朝就設立了巡撫一職,但這不是固定的職位一般巡完是要回京城的.有事情才會出來一下.因為明代的巡撫一般是各部是侍郎.到了清朝,在省一級也有專門的負責司法的官員,是3品.而他的上級卻有個巡撫,這是個從2品的官職,但是是個固定職位.2到3個省還有總督.這些都是一級的司法官員.

③ 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官是誰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皋陶村,上回古時期偉大的政答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大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④ 古代的法院及官員怎麼稱呼

軍機 :清朝軍機處,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都是四品官以上。市局一級(所謂四品,是說四品以上的才能進軍機處)
封疆 :有文武兩種可能,都不是官職。但一定是大官才能任。一般有封壃大吏,封疆大元帥。相當於省級
觀察 :清代對道員的尊稱,縣級以上幹部
侍郎 :六部的副職,一個尚書,兩個侍郎。副部級,廳級
尚書 :六部的主管,部級,副部級
察 :明朝按察司是封疆大吏,相當於一個省的政法委書記.
方伯 :等同於布政使,副省部級
中堂 :唐、宋時指宰相,明清時成為對內閣大學士的稱呼,副國家級
郎署:不是官職, 指尚書郎的官衙
署郎 :三國時期的庶子太子府屬官,第五品,也就是個縣級幹部
藩臬 :清朝總督巡撫里的藩臬二司,省部級
臬憲 :後明、清的提刑按察司,也稱臬司,俗稱臬台或廉訪);臬使(即按察使);臬府(即臬司。指肅政廉訪使);臬憲(舊時對按察使的敬稱)。省部級
總兵 :無官職,但一般由高級武將擔任。清後期為正二品官。相當於省部級。或者大將、上將、中將級。
副將 :副省部級或者中將、少將級
參將 :東漢末曹操以丞相總攬軍政,其僚屬往往以參丞相軍事為名,即參謀軍務,廳局級或者少將、大校級
州牧 :按現在級別是在省部級,甚至權力更大
鼎甲 :科舉中一甲三人。不是官職
鼎右 : 指重臣之職位.
極品 :副國家級。元帥級,大將級,上將級
南宮 :西漢皇帝禁衛軍分南北兩宮,北軍由執金吾領,掌京師的徼巡,南軍由衛尉統領,掌官門內屯兵,南宮並不是一個官職,是指一支部隊,相當於今天的首都戍衛隊。
黃堂 :從四品。廳局級
琴堂 :主管音律的官職,可能是五品官,不太清楚。廳局級,縣處級
司馬 :司馬即太尉,為掌管軍政和軍賦的最高官職,即全國最高軍事長官,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軍委主席。
甲傍 :不是官職,指想依附有錢的人過下半生
青綬 :指官印上的帶子的顏色,西漢時只有將作大匠使用銀印青綬,主管皇家宮室,副國家級,省部級
副尹 :應該是尹的副職
飲鹿鳴,宴瓊林 :負責宴會的官
能政 :應該是日本的官名,也泛指有能力的官員,具體不詳。
黃甲 :指近衛軍,也可指近臣
日舍 :負責飲食起居的小吏
泮宮 :不是官名,是指諸侯所上的最高學府,天子上的最高學府叫辟雍。
別駕 :漢置,為州刺史的佐吏,副省部級
令尹 :楚國的官名,相當於宰相,副國家級
佐貳 :明朝知縣的副手,輔助知縣管理糧馬、巡捕等事,相當於一個縣的政法委書記。
廩貢:不是官職,是貢生的一個級別。
縣令 :縣處級,副縣處級,也有可能是副廳局級,鄉科級主要視所轄區域不同而具體判定。
縣宰 :同上
郡守 :從省部級,至廳局級都有可能,視歷史時期及區域判定。
都司 :副省部級,中將,少將級
少牧 :輔佐牧的官職,相當於副部級。
提台 :大將,上將級
中丞 :副國家級,省部級。視歷史時期不同而定。
傳臚 :不是官職,上傳語告下稱為臚,傳臚即唱名之意。
清要: 舊時稱地位尊貴,司職重要的官職。趙升《朝野類要》卷2:「職慢位顯謂之清,職緊位顯謂之要;兼此二者,謂之清要。」
太守。戰國稱郡守,漢改太守,為一郡的行政最高長官。秦分三十六郡,比縣大。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市長。
2、刺史。漢武帝分全國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軍政大權。相當於省市長兼省市軍(分)區司令員。
3、京兆尹。西漢京畿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北京市市長。
4、太尉。秦至漢均有設置,為全國軍政首腦。相當於國防部長。
5、越騎校尉。漢武帝時設置,禁軍長官。相當於衛戍區司令員。
6、廷尉。執掌法律、主審要案的大臣。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
7、史部尚書。掌管全國文武官吏考核賞罰。相當於人事部長。
8、光祿大夫。皇帝身邊顧問之臣。相當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
9、中書令。掌管皇帝命令發布。相當於「兩辦」秘書長。
10、尚書令。參議大政,綜管政務,百官之長。相當行政院長。
11、車騎大將軍。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當於元帥軍衎。
12、行軍總管。統領軍隊出征的主將。相當於前沿總指揮。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監察機構。相當於監察部長。
14、知府。地方行政長官,總管州、縣事務。相當於省長(或省轄市長)。
15、知州。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省轄市市長。
16、知縣。地方行政長官。相當於縣長。
17、通判。府之副職。相當於副省長,,或省轄市副市長,,。

⑤ 古代法官是怎樣選出來得

古代法官等級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權
周時設大司寇,為最高司法官
秦漢時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最高司法官仍舊是廷尉,但三國東吳稱大理,北朝的北周稱大司寇,北齊稱大理寺卿,東漢後,尚書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門
唐時,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對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難案件有重審權;刑部尚書掌司法行政及復核權,類似現代司法部長一職。
宋時刑部尚書仍舊掌司法行政和復核權,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審其他案件,職權有所擴大;宋太祖設審刑院,其職權是對地方上報案件進行備案,並對案件有評議權。宋神宗時審刑院並入刑部。大理寺此時地位下降,成為二線審判機關,即復核機關。
明清仍舊沿襲刑部審刑,大理寺復核的辦法。
地方:
一般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官員均有司法權,如縣、州、府長官等,比較特別的有:
宋時在州縣上設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其長官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可對地方官員的審判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輕者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明代的省設提刑按察司,長官為提刑按察使,有權審結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則要報送中央批准執行;府一級無任何審判權,只是承上啟下,復審州縣上報案件;州縣一級有權審結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審判制度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審判制度。即「縣官審、州官二審、府尹復審、按察使終審、刑部及皇帝終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縣一級為第一審級,決苔杖;府為第二審級,掌復核;按察使為第三審級,決死刑、軍流等,但需上報執行;督撫為第四審級,可對徒刑案件結案,但軍流以上仍需上報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運動,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贅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統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

⑥ 列舉中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的法官

第一位 皋陶(gāo yáo) ,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人物, 出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桐縣皋陶村,上古時期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學界和司法界公認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是與堯、舜、禹齊名的「上古四聖」之一,葬之於六(Lù),禹據其功德,封皋陶後裔於英、六一帶(今安徽六安地區)[2] ,故亦被尊為六安國始祖。
主要功績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獨角獸獬豸治獄,堅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會和諧,天下大治[3] 。

第二位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曾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貴。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故世稱「包待制」、「包龍圖」。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贈禮部尚書,謚號「孝肅」,後世稱其為「包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第三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得到提升,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1587年(萬曆十五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贈太子太保,謚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⑦ 中國古代的法律雛形


中國的法制源遠流長,而研究中國的法就是研究中國刑法的發展史,從我國的第一個國家—回夏朝開始,國答家形成,中國法制的雛形相應出現。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有了第一批成文法典《法經》①。中國古代「法自君出」,君主始終掌握國家最高立法權。一切法典、法規皆以君主名義頒布②。因此,這種不平等的法是我國法制的最早的刑事法典。而在這種君主專制下製造的所謂遵循禮教,綱紀倫常。被剝削階級當作一種工具施加於人們的思想,這就是所謂的「禮」,包括「三綱」「五常」「七出」「三不去」等。這許多的內容被直接納入為律,稍有違背就施以刑罰。古代君主只講法律至上,法律的內容從來不公布與眾,只有在懲罰犯罪的時候才得以引用。因此,法律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人們根本無從了解它的內容。更沒有所謂的法律權利,禮教力倡「無訟」、「息訟」也導致人們的權利意識非常淡漠。在人們的思想中,訴訟權利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權利的代表,與人們無關的一種統治工具。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為爭取權利而戰爭,起義就接連發生。直至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罪刑法定原則是社會主義法制的產物,是我國法制發展的必然要求。

⑧ 古代的「法官」是怎樣處理刑事案件的

古代的科學技術並不發達,人們處理刑事案件依靠的都是一些簡單的方法,如巫師推斷,化學法,以及搜尋證據等方法處理日常所見的刑事案件。

最後除了仵作的證據收集,古代處理刑事案件還會將嫌疑人和受害人集中在公堂之上,雙方對簿公堂,通過雙方的言語行為,以及各自給出的證據結合仵作驗屍結果,最終決定案件的結果如何。

以上就是古代“法官”對刑事案件的處理,現代刑事案件的偵破就是以此為基礎發展的。

⑨ 古代人管法官叫什麼

古代的法官一般都是由一方的縣令來當 比如明朝地方上就有按察使司專門主審案件 中央由刑部 御史台 大理寺等主審 每個朝代都是不一樣的。

⑩ 請問古代的法官和律師叫什麼名字

古代的律師稱謂:「狀師」也就是「訟師」。《清稗類鈔·獄訟類》里收錄了清代數十則著名「狀師」的故事,他們譎詐多謀,壞法亂紀,除了勾結官吏,包攬訴訟外,也經常每能以不可思議的機巧手段,在訴訟里獲得勝利。他們的角色類似於現代的律師,但刀筆及巧詐工夫尤勝近代的律師一籌。

古代法官等級

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和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等
中央:一般所有皇帝都有最高司法權
周時設大司寇,為最高司法官
秦漢時最高司法官是廷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最高司法官仍舊是廷尉,但三國東吳稱大理,北朝的北周稱大司寇,北齊稱大理寺卿,東漢後,尚書台下均有兼管司法的部門
唐時,大理寺卿掌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百官犯罪案件及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對刑部移送的地方死刑及疑難案件有重審權;刑部尚書掌司法行政及復核權,類似現代司法部長一職。
宋時刑部尚書仍舊掌司法行政和復核權,但刑部左右曹可以審其他案件,職權有所擴大;宋太祖設審刑院,其職權是對地方上報案件進行備案,並對案件有評議權。宋神宗時審刑院並入刑部。大理寺此時地位下降,成為二線審判機關,即復核機關。
明清仍舊沿襲刑部審刑,大理寺復核的辦法。
地方:
一般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官員均有司法權,如縣、州、府長官等,比較特別的有:
宋時在州縣上設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其長官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可對地方官員的審判違法行為進行監督,輕者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明代的省設提刑按察司,長官為提刑按察使,有權審結徒刑案件,流刑以上案件則要報送中央批准執行;府一級無任何審判權,只是承上啟下,復審州縣上報案件;州縣一級有權審結苔杖案件。明代的司法審判制度是我們最熟悉的「古代」審判制度。即「縣官審、州官二審、府尹復審、按察使終審、刑部及皇帝終裁」
清代略有不同,州縣一級為第一審級,決苔杖;府為第二審級,掌復核;按察使為第三審級,決死刑、軍流等,但需上報執行;督撫為第四審級,可對徒刑案件結案,但軍流以上仍需上報刑部。
清代末的修法運動,大致吸取了近代的司法制度,但不完全,不贅述。。皇帝是最高大法官;
周朝: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士師;
秦朝:中央設廷尉,地方由地方長官負責;
漢朝:中央一般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辦理;廷尉為專門機關,下設正,監,作監和右監等;
三國兩晉:襲東漢;
隋唐:中央設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台負責;
宋朝:中央宋承唐制,地方設知府,知縣,軍事,行政和司法統一;
元朝:中央設大宗正府,御史台,宣政院,
明朝:三司--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
清朝:中央設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地方有縣廳州,府,按察使司,總督,巡撫

熱點內容
河北省司法廳冀東分局 發布:2025-08-15 08:44:03 瀏覽:35
體現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發布:2025-08-15 08:43:11 瀏覽:341
在職法律碩士騙子 發布:2025-08-15 08:41:46 瀏覽:757
法律援助精準扶貧會議信息 發布:2025-08-15 08:41:36 瀏覽:960
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知識測試問卷 發布:2025-08-15 08:36:36 瀏覽:691
雲南省高速公路條例 發布:2025-08-15 08:34:57 瀏覽:166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99條 發布:2025-08-15 08:24:23 瀏覽:328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 發布:2025-08-15 08:10:08 瀏覽:866
在經濟法的定義中 發布:2025-08-15 07:58:58 瀏覽:145
合同法第5258條 發布:2025-08-15 07:58:56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