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宗旨
A. 法院調解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適用調解方式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1)自願原則。自願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時,必須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包括調解活動的進行和調解協議的達成,都必須以當事人自願為前提。
①程序上的自願,是指是否以調解的方式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人民法院不能未經當事人同意自行依職權調解或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具體表現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調解的申請或由審判人員徵得當事人同意而進入調解程序;
②實體上的自願,是指經過調解所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可以是當事人協商後形成的協議,也可以是法院提供解決方案並經當事人同意的協議。
(2)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調解,應當是在事實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既是對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調解的一種制度要求,也是調解成敗的關鍵。
(3)合法原則。合法原則,是指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必須依法進行,調解的過程和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
①程序上的合法,是指人民法院的調解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包括調解的開始、調解的方式、步驟、調解的組織形式、調解協議的形成以及調解書的送達等,都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其次是實體上的合法。
②實體上的合法,是指經調解達成的協議的內容合法。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應當理解為調解協議的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即為合法。這就是說,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並不是以嚴格適用實體法的規定為要件,這一點與判決內容的合法性的要求有所不同。
B. 法院調解的原則有哪些
合法原則,自願原則。
(一)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是指進行調解工作和達成調解協議都必須以雙方當事人完全自願為前提,不能強迫。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 在程序上的自願。即用調解的方式解決民事糾紛,要雙方當事人自願。《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進行調解。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第92條也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根據自願和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堅持不願調解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2. 在實體上的自願。即是否達成調解協議和達成什麼樣的調解協議必須體現當事人的真實意願。《民事訴訟法》第88條規定:「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能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是當事人對自己權利自由處分的體現,是當事人之間民主協商的結果,必須充分反映當事人的意願。審判人員可以根據法律政策對當事人進行引導,向當事人提出調解的建議,但是,不能將自己對案件的處理意見強加給當事人。
(二)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主持的調解活動和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合法原則要求:
1.調解活動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進行;
2.當事人雙方達成的調解協議內容,不得違背國家政策、法律的規定,不能損害國家、集體和其他公共利益。
在理解合法原則時,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要正確處理自願與合法的關系。調解必須當事人自願,但當事人自願的,不等於都合法。
第二,對調解協議合法性的要求與判決合法性的要求程度不同。法院調解不僅僅是法院運用審判權解決民事糾紛,同時,也是法院行使審判權和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結合。當事人可以在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民事權利自由處分。
C. 什麼是法院調解
什麼是法院調解
葉赫拉聞多解答;
一、法院調解是指雙方或多方當事人就爭議的實體權利版、義務,在人民法權院審判員主持下,自願進行協商,通過教育疏導,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辦法。
二、《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 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
三、法院調解的特點;
1、在人民法院審判員或合議庭主持下進行;當事人之間屬於和解,是廣義的調解,調解委員會或其它組織的調解,屬於非訴訟調解,不屬於法院調解。
2、當事自願是基本原則,自願體現在完全自願,一方當事人不同意調解的,法院不能強制調解,調解內容的意思表示要真實。
3、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事實一定要清楚而且事非分明,也就是說要依法調解。
4、法定調解,婚姻案件屬於法定調解,包括調解和好,同時也包括調解離婚二個內容。
5、法院調解與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調解的生效,以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為生效。
D. 簡述法院調解及其原則
法院調解的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在調解活動中必須遵循的行為准則。法院調解原則對保證調解活動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它是人民法院和雙方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都應遵守的原則。
E. 如何在法院工作中強化黨的宗旨意識
目前全國法院正在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及群眾觀點大討論活動,端正司法理念,改進司法作風,強化群眾觀念,增進群眾感情,切實把司法為民根本宗旨落實到執法辦案各個環節,切實提升審判質量和司法公信力,提升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是每一個法官要認真思考並要切實做好的一個重大課題。
近年來人民法院在執法辦案時面臨著群眾工作中出現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首先,群眾工作的環境、對象及主體發生了變化。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盪,各種社會矛盾紛紛凸現,各種利益格局縱橫交錯,群眾思想呈現出差異性、多變性、獨立性、選擇性的特點,一些群眾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不易撫平,特別是基層法院群眾工作的環境日趨復雜甚至惡劣。工作對象也發生了劇烈變化,不同的利益群體、利益需求和價值取向日趨多樣化,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自主意識、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法院及法官的期望與要求日益增高。而法院群眾工作的主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大量的年輕幹警充實到法院幹部隊伍之中,文化素質雖有了很大幅度的上升,但也表現出年輕幹部缺乏社會閱歷和不善於做群眾工作的問題。其次,如何正確處理好群眾工作與執行法律的關系。人民法院擔負著執行法律、調節各種社會矛盾的職責,法律是剛性的,與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往往發生激烈碰撞,群眾對法律有一個認識、接受、服從的過程,如何做到既嚴格執行法律,又增強做群眾工作的本領,通過開展法律釋明,辨法析理,做耐心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讓群眾自覺遵守法律,從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較難的重大課題。第三,如何做好群眾工作與建立公正高效司法權威的關系。司法權威的前提和基礎是公正高效,其表現形式是要得到大多數群眾的認可和服從,人民法院在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糾紛中,必然會觸及一些利益群體的既得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甚至發生對抗。因此怎樣去宣傳、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理性對待裁判結果,做到勝敗皆明,理性、客觀評價法院工作,共同維護司法權威,也是我們面臨的緊迫工作任務。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不滿意的因素有很多,自身原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一些幹警事業心、責任心不強,缺乏理想和目標,辦案質量不高、司法效率低下。一些幹警工作方法簡單粗暴,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一些幹警工作日久,思想麻痹,見多了人性的弱點和社會的陰暗面,淡薄了為民意識。還有一些幹警司法不公、不廉,嚴重損害了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損害了法院和法官的形象,影響了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總體評價。
為強化司法為民的宗旨意識,提高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的滿意度,人民法官宜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以優質高效的審判活動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使法院工作得到盡可能多的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滿意。
一、提高審判質量與效果,確保司法為民。法院結合正在開展的「審判管理年」活動、司法巡查活動及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狠抓案件質量,努力從實體上、程序上、時效上保障法律的正確實施與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大力推行「陽光審判」、「陽光執行」, 通過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審判結果公開、執行過程公開,使全部辦案過程公開、透明,自覺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使公平正義能讓老百姓看得見、感受得到。
二、強化司法為民意識,落實司法便民舉措。努力把司法便民措施落實到接待、立案、審判、執行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使人民群眾感受到在法院訴訟活動中的方便、明白、受尊重、公平、及時。大力開展巡迴辦案、送法下鄉、法官進社區等活動,不斷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使法院工作得到社會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三、辦好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案件,通過審判和執行保障民生。注重解決好「農民工維權」、「三農」、勞動爭議、贍養、鄰里糾紛及涉及婦女兒童糾紛的案件,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黨的政策的溫暖。同時接受監督,取信於民。通過各類新聞媒體,採取公布案例、庭審觀摩、旁聽案件審理等形式,加大對法院及法官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
四、做好涉訴信訪工作,化解社會矛盾。要注重提高案件服判息訴率,努力從源頭上減少涉訴信訪案件。要加強訴訟指導,進一步完善訴訟須知、訴訟風險的提示,促使當事人加強自我防範,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加快辦案進度,加大打擊規避執行行為的力度。建立健全「院領導開門接訪」、「院長接待日」、「預約接訪」等制度,進一步暢通涉訴信訪渠道,防止矛盾激化。進一步開展集中清理信訪積案活動,力爭使所有信訪案件都能圓滿結案。
五、以實現和諧穩定為目標,繼續做好案件調解工作。堅持調解優先,擴大調解范圍,把和諧穩定作為司法追求的目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方面利用社會資源,形成法官調解與人民調解的優勢互補,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多樣化的調解方法,准確把握當事人的心理因素,提高調解成功率,更多地通過調解方式千方百計地化解糾紛矛盾。
六、提高自身素質,改進工作作風,踐行司法為民。法院正在開展的「五除」(除驕橫、除冷漠、除懈怠、除私情、除貪腐)專項活動就旨在進一步增強幹警的服務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公正與效率意識,培養求真務實、公正司法的精神,切實推廣便民之舉,拓寬親民之路,探索利民之策。人民法官要將「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意識牢記在心,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法為民,適應司法新形勢對人民法院為民司法的新要求,樹立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增強群眾感情,維護群眾利益,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司法水平,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真正把司法為民落實在執法辦案的具體實踐中。
F. 法院調解的意義是什麼
法院調解 又稱訴訟中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等。是指在法院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就民事權益爭議自願、平等的進行協商,達成協議,解決糾紛的訴訟活動和結案方式。是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調解案件時,當事人應當出庭;如果當事人不出庭,可以由經過特別授權的委託代理人到場協商。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除法律規定的特殊原因外,一般應當公開調解。在法院調解中,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自願、協商達成調解協議,協議內容符合法律規定的,應予批准。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①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②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③能夠即時履行義務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G. 法院調解的原則
法院調解的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在進行調解時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的規定,法院應當遵循以下三項原則:
一、當事人自願原則當事人自願原則是指法院調解無論是調解活動的進行還是調解協議的形成都要建立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在程序上,是否以調解的方式解決糾紛,須當事人自願;第二,在實體上,是否達成調解協議,須尊重當事人的意願。
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是指法院調解應當在事實已經基本清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已經基本明了的基礎上進行。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必須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實,分清當事人是非責任的基礎上進行。
三、合法原則合法原則是指法院調解在程序上要遵循法律程序,形成的調解協議不可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的原則。該項原則的具體要求是:第一,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活動,程序上要合法。當事人不願進行調解或不願繼續進行調解的,不應強迫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未成的,不應久調不決,而應及時判決,等等。第二,人民法院進行調解,調解協議內容應當不違反國家的法律規定。依據法律的規定,調解應當是當事人自願且應當合法。調解的合法是在調解的進行程序上要符合法律規定,以及在調解協議內容上的不違反法律的規定。調解協議的合法是指調解協議的內容不違反法律,而不要求調解協議的內容要完全符合法律。
H. 試述法院調解原則的內涵
法院調解沒有時限的規定,也沒有次數的規定。法院審理案件提倡調解版,以調解手段化解民權事糾紛,實現和諧。只要雙方當事人同意調解,法院就會進行調解。當然,調解是當事人處分自己實體權利和訴訟權利,有的當事人不願意讓步,因此,有的案件調解會有一定難度,可能會進行幾次。
法院調解可以在立案前調解,也可以在受案後開庭前調解,還可以在開庭過程中和休庭後進行調解。調解雖然沒有時間限制,但是要避免久調不決,如果雙方差距過大,難以達成調解協議,就應當判決。如果遇到法院久調不決的情況,當事人可以要求停止調解,盡快作出判決。
I. 法院調解的介紹
法院調解又稱訴訟中調解。包括調解活動、調解的原則、調解的程序、調解書和調解協議的效力回等。是答當事人用於協商解決糾紛、結束訴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審結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訴訟中的調解是人民法院和當事人進行的訴訟行為,其調解協議經法院確認,即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遵循查明事實,分清是非、自願與合法的原則,調解不成,應及時判決。法院調解,可以由當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