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遐法官
A. 有多少姓鍾的成功偉人啊
鍾姓歷史名人: 鍾皓:字季明,潁川長社人。以詩律教授,門徙千餘人。前後九辟公府,征為林慮長,俱不就。李膺嘆曰:「鍾君至德可師」。與陳實、荀淑、韓韻稱為「穎川四長」。 鍾繇:(公元151~230年),字元長,潁川長社人(今河南長葛)。著名東漢末期大臣,書法家。 鍾繇生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年),出身於東漢望族,祖先數世均以德行著稱。曾祖父鍾皓 「溫良篤慎,博學詩律,教授門生千有餘人」,祖父鍾迪因黨錮之禍而終身沒有做官。父親早亡,由叔父鍾瑜撫養成人。 鍾繇追隨曹操,獻計獻策,深得曹操重用,因屢立奇功,被拜為御史中丞,又遷侍中、尚書僕射,並被封為東武亭侯,後來又被任命為前軍師。對曹魏統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220年魏國建立,曹丕任命鍾繇為大理寺卿,後升為相國,廷尉,進封為崇高鄉侯。旋又遷職太尉,改封平陽鄉侯。曹丕曾對左右大臣稱贊鍾繇及司徒華歆、司空王朗說:「此三公者,乃一代之偉人也,後世殆難繼矣!」曹丕還曾賜給鍾繇「五熟釜」,而且親自作鉻文曰:「於赫有魏,作漢藩輔。厥相惟鍾,實於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處。百僚師師,楷茲度矩。」 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鍾繇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達到一千八百戶,並遷為太傅。可見曹氏對鍾繇極為重視。鍾繇晚年因膝關節疾病,朝拜皇帝甚為不便,明帝曹睿便讓鍾繇入朝時免去拜禮。由此還首開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 鍾繇逝於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公元230年),終年七十九歲。死時曹魏明帝穿孝衣憑吊,並謚之為成候,下詔贊其「功高德茂。」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鍾繇的書體主要是楷書、隸書和行書,南朝劉宋時人羊欣《采古未能書人名》說:「鍾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相聞者也。」所謂「銘石書」,即指正楷,「章程書」即隸書(八分書),「行押書」指行書。 鍾繇書法真跡到東晉時已亡佚,人們今天所見到的要麼為臨摹本,要麼系偽書。因王羲之亦為書法大家,所以他臨摹鍾繇的真跡非常成功,從中可以看到鍾繇書法的情況。 鍾繇的書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歷代評論成就極高。梁武帝撰寫了《觀鍾繇書法十二意》,稱贊鍾繇書法「巧趣精細,殆同機神」。庚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說「鍾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盡許昌之碑,窮極鄴下之牘」。張懷瓘更將鍾書列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劉熙載等都給以極高評價。 作為書法家,鍾繇對書法的看法也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其書論較零碎,散見於後世文集中。劉熙載《藝概·書概》雲:「鍾繇書法曰:『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書苑菁華·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也記載有鍾繇大致相同的話說:「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這種看法主要指書體的自然流麗,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為。以自然狀書勢,在書法藝術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美學范疇。 衛恆《四體書勢·隸勢》載鍾繇語曰:「鳥跡之變,乃惟左隸,(益蜀)彼煩文,從此簡易。煥若星辰,郁勞雲市」,此語見於《初學記》,內容主要談隸書的演變及其筆法。 張彥遠《法書要錄》收有梁武帝蕭衍《觀鍾繇書法十二意》,所謂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損、巧、稱。主要也是指用筆方法、間架結構等。 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歷來都認為他是中國書史之祖。他在書法史上首定楷書,對漢字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陶宗儀《書史會要》雲:「鍾王變體,始有古隸、今隸之分,夫以古法為隸,今法為楷可也。」鍾繇之後,許多書法家竟相學習鍾體,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種鍾體臨本。後張昶、懷素、顏真卿、黃庭堅等在書體創作上都從各方面吸收了鍾體之長、鍾論之要。 總之,鍾繇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對於漢字書法的創立、發展、流變都有重要作用,對中國文字與書法由隸書簡化為楷書有重大貢獻和影響,在書法史上與王羲之並稱「鍾王」。 其長子鍾毓,為魏御史中丞,廷尉;次子鍾會,為魏國名將。 鍾會:(公元225~264年),字士季,潁川長社人(今河南長葛),魏太傅鍾繇幼子,官至司徒。 鍾會在魏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奉司馬昭之命伐蜀漢,次年蜀漢滅亡。後與監軍衛瑾同誣告共同伐蜀之鄧艾謀反,又與蜀漢降將姜維合作,准備出其不意進軍長安,再占洛陽。司馬昭對此早有準備,率大軍十萬屯於長安,並令中護軍賈充領兵入斜谷。鍾會知事泄,詐傳郭太後遺詔,宣布討伐司馬昭,並把入蜀魏軍將領扣押。後司馬昭率魏軍向鍾會進攻,鍾會與姜維均被殺,終年三十九歲。 鍾雅:字彥胄,潁川長社人。父曄,公府掾,早終。雅少孤,好學有才志,舉四行,除汝陽令,入為佐著作郎。母憂去官,服闋復職。東海王越請為參軍,遷尚書郎。 晉避亂東渡,元帝以為丞相記室參軍,遷臨淮內史、振威將軍。頃之,征拜散騎侍郎,轉尚書右丞。轉北軍中候。大將軍王敦請為從事中郎,補宣城內史。錢鳳作逆,加廣武將軍,率眾屯青弋。時廣德縣人周為鳳起兵攻雅,雅退據涇縣,收合士庶,討,斬之。鳳平,征拜尚書左丞。時帝崩,遷御史中丞。雅直法繩違,百僚皆憚之。 北中郎將劉遐卒,遐部曲作亂,詔郭默討之,以雅監征討軍事、假節。事平,拜驍騎將軍。 蘇峻之難,詔雅為前鋒監軍、假節,領精勇千人以距峻。雅以兵少,不敢擊,退還。拜侍中。尋王師敗績,雅與劉超並侍衛天子。或謂雅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讎,何不隨時之宜而坐待其斃。」雅曰:「國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執簡而至矣。」庾亮臨去,顧謂雅曰:「後事深以相委。」雅曰:「棟折榱崩,誰之責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雅曰:「想足下不愧荀林父耳。」及峻逼遷車駕幸石頭,雅、超流涕步從。明年,並為賊所害。賊平,追贈光祿勛。其後以家貧,詔賜布帛百匹。子誕,位至中軍參軍,早卒。 鍾嶸:(公元468~518年),字仲偉,潁川長社人(今河南長葛東部)。南朝著名後梁文學家、文學評論家。 鍾嶸在齊代官至司徒行參軍。入梁後,歷任中軍臨川王行參軍、西中郎將晉安王記室。 《詩品》是他的詩歌評論專著,以五言詩為主,將自漢至梁有成就的詩歌作家,區別等第,分為上中下三品,故稱為《詩品》。 鍾嶸在對歷代作家的藝術特點、風格進行品評的同時,還在序言中對詩歌創作中的一些理論性問題,以及當時詩壇所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流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反對當時論詩「隨其嗜欲」、「準的無依」的風尚,提出了一個系統的品評準的。 鍾嶸對當時詩歌發展中所存在的堆垛典故和由於四聲八病之說盛行而帶來的刻意追求聲律的兩種弊病,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的批評比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批評更為前進了一步。 鍾嶸為五言詩的出現從理論上作了說明,為詩歌形式的歷史發展,從理論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為了倡導五言詩,鍾嶸還對五言詩的起源及歷史發展作了探討,其中雖有不確之處,但論述中不乏精到的見解。 鍾嶸對詩歌創作中的一些重要問題正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繼《文賦》及《文心雕龍》之後更明確地提出了詩的「滋味」問題。 在關於「真美」的原則上,鍾嶸強調詩歌創作要「真美」。「真美」就是要求詩歌創作要有真摯強烈的感情,而非虛假的無病呻吟。又說:「自然英旨,罕值其人」,可見「真美」和藝術表現上的自然是密切相聯系著的。 鍾嶸提出詩歌創作應該「指事造形,窮情寫物」,要求「窮情」和「寫物」很好地結合起來,這一見解和《文心雕龍》中的觀點是一致的。 此外,他論述詩歌題材的觀點,也比他的前人大大前進了一步。鍾嶸關於作家的藝術流派及品評,主要從作家和作品的風格特點著眼,很重視歷代詩人之間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及不同藝術流派之間的區分,並提出了比較系統的看法。他不僅為風格流變的研究開創了一個新途徑,而且對具體作家、作品也有一些言簡意賅、頗有見地的評論。如評阮籍詩的特點是:「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自致遠大,頗多感慨之詞,厥旨淵放,歸趣難求」等等。 《詩品》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一部重要而有影響的著作。 鍾紹京:字可大(公元659―746),江西省興國縣人,江西地方誌列「十大鄉賢」之一。他是鍾姓接系第十二世鍾繇的十七世孫,鍾繇是中國早期的大書法家,一代宗師。鍾紹京在唐代也是著名書法家,尤精小楷,堪稱一絕。歷史上把鍾姓這兩個著名書法家,鍾繇稱「大鍾」,鍾紹京稱「小鍾」。 他突出的事跡有兩點: 一是唐景龍中,身為宮苑總監的鍾紹京,與李隆基、劉幽求等合謀,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鎮壓了野心家韋後,維護了唐朝的政權,為後來的「開元盛世「的出現,開辟了道路。公元710年6月21日,在平息了一場危及李唐王朝生存的「韋氏宮延之亂」之後,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的唐睿宗李旦,五天之內連下三道「聖旨」,給在平亂斗爭中功勛卓著的鍾紹京,封中書令、越國公、享一品。比後來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封中書令的廣東曲江人張九齡早24年,所以史稱鍾紹京為「江南第一宰相」。 二是書法造詣很高,武則天臨朝時,"以工書直鳳閣",武則天甚為所重,明堂九鼎和諸宮殿門榜都是他手書。他嗜書成癖,家藏王羲之、王獻之、褚遂良真跡至數十百卷。宋曾鞏《元豐類稿》雲:"紹京字畫妍媚,遒勁有法,誠少與為比。"宋米芾《書史》稱鍾紹京書"筆勢圓勁"。明董其昌說:"紹京筆法精妙,回腕藏鋒,得子敬神髓。趙文敏正書實祖之。"有《轉輪王經》、《靈飛經》等作品傳世。 鍾傳:(生卒年待考),洪州高安人(今江西高安),唐末軍閥。 以軍功拜鎮南節度使、封南平郡王,盤據江西達三十餘年。 鍾惺:(生卒年待考),湖北天門人,明末文學家。 他為人嚴冷,思想深刻,主張詩以幽深孤峭為佳,著有《史懷》。 鍾子期:(生卒年待考),楚國人。春秋時期著名楚國音樂家伯牙的知音。 精音律。相傳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為知音。他逝世後,伯牙在他的墓前彈了最後一次琴後就不復鼓琴。 鍾離春:(生卒年待考),女,齊國人。戰國時期著名齊國丑王後。 她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才取勝的皇後。本來就是齊國人,相貌奇醜無比,40歲了還沒有嫁人。於是她自己去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的狀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後被齊宣王採納,並立為王後。 鍾嗣成:(生卒年待考),大梁人(今河南開封),元末戲曲家。 作散曲、小令甚多,有《章台柳》、《錢神論》等七種。又有《錄鬼簿》二卷,全書記述元初以來元曲作家一百五十多人的生平事跡及劇作目錄,對元曲研究有重大貢獻。 鍾天緯:(生卒年待考),江蘇華亭人,清代著名翻譯家。 譯書數十種,著有《則足集》。 鍾耘舫:清四川省江津人。著名清朝教育家。 長期從教,工詩文辭,尤以聯語聞名於後世,被譽為「長聯聖手」,著有《振振堂集》。 鍾若玉:女,江蘇崑山人,清代文化名人,能詩、工書、善畫。 說者謂:「其詩宗韓柳,字效鍾王,畫臨雀白,閨閣中不易得之全才也。」 鍾相:(公元?~1130年),鼎州武陵人(今湖南常德),著名北宋末期農民起義領袖。 北宋末期,鍾相成立秘密宗教結社,以「等貴賤,均貧富」相號召,宣傳組織農民二十餘年,數百里之內百姓均來相投,自號「天大聖」,又稱「老爺」。 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鍾相以其子率三百人北上抗金,被遣還後,遂籌謀起義。 南宋初年,洞庭湖一帶遭受南下金軍騷擾,宋軍搶掠,民不聊生。及至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孔彥舟潰軍竄入鼎州。翌年初一支金軍南下攻陷長沙,掠劫屠殺而去。為保衛鄉里,抵抗潰軍騷擾和金軍入犯,鍾相於2月率眾起義,自稱楚王,建號天載(一作天戰)。率眾焚毀官府、寺觀神廟和豪紳之家,捕殺官吏、儒生、僧道、巫醫、卜祝之人,並分地主財富,稱為「均平」。當時佔有鼎、澧、潭、岳等州所屬十九縣大部,響應者達數十萬人。 荊湖制置使傅雩乃招諭孔彥舟為沿江招捉殺使,鎮壓義軍。孔先遣奸細「入法」(即入教),以作內應。3月宋軍發動進攻,里應外合,義軍失敗。鍾相及其子子昂被俘犧牲。義軍餘部由楊幺率領,繼續堅持斗爭。 鍾人傑:(生卒年待考),道光年間湖北崇陽農民起義領袖。 鍾榮光:(生卒年待考),廣東香山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 清光緒二十二年加入興中會,並創辦宣傳革命的報紙。1928年嶺南大學收歸國人自辦,任第一校長。次年改任嶺南大學榮譽校長。 鍾世銘:(生卒年待考),直隸天津人,字蕙生。清光緒進士。 鍾世銘在光緒三十二年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後充直隸高等工業學堂英語教員、教務主任。1921~1925年間先後任北洋政府鹽務署署長、財務處長及總代長,後調任奉天交涉員,不久辭職歸家。 鍾芳禮:(生卒年待考),清朝廣西人,一說廣東花縣人,一說原名芳球。 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後,為御林侍衛。清咸豐三年在天京被封為丞相。 鍾穎:(生卒年待考),清朝滿州正黃旗人,愛額覺羅氏。 曾充任四川陸軍小學工程處提調,清光緒三十三年繼任四川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總辦。辛亥革命後奉調入藏,為辦事長官,數年後返回四川。 鍾金:(公元1550~1612年),女,一名三娘子,是中國歷史上蒙古民族的一位有遠見的女政治家,又是呼和浩特古城的創建者。她名叫鍾金,是明朝漠南蒙古土默特部首領、傑出的政治家阿勒坦汗的妻子。 三娘子首先就是一位民族英雄。她不僅容貌非凡,性格豪放不羈,擅長歌舞騎射,而且具有卓越的政治遠見和軍事指揮才能。她所處的年代,正是明朝與蒙古族戰爭頻繁的時代。三娘子執掌軍政實權達四十年,始終堅持和平互利的政治原則,既粉碎了明廷的經濟封鎖,又使蒙古各部統一起來,因此,她在蒙古草原上享有極高的威望,受到蒙漢人民的敬重。三娘子收納並重用漢人,引進中原地區先進的農業、手工業,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三娘子又是一個維護民族團結的巾幗英雄。她維護民族利益,處處顧全大局,妥善處理了許多邊事糾紛。1585年的青海之亂,十萬蒙軍既與當地土著居民發生沖突,又與明軍發生沖突,三娘子臨危不懼解除了戰爭危機,恢復了和平安定的局面。 1581年三娘子親自主持監修了呼和浩特城。它使土默特部由「逐水草而遷徙」進而定居下來。這是三娘子對蒙古社會的又一貢獻。人們對三娘子的懷念是長久而深沉的。美岱召的「太後廟」(即三娘子廟),每年農歷1月3日設供祭祀,這種紀念活動,一直延續到1933年。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追憶、傳頌她的許多生動軼聞,懷念她的英雄業績。 鍾期光:(公元1908~1991年),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上將。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91年5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二歲。 鍾漢華:(公元1909~1978年),江西萬安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1987年1月2日因病在成都逝世,終年七十八歲。 鍾赤兵:(公元1914~1975年),原名鍾志祿,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中將。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5年12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鍾偉:(公元1915~1984年),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4年6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九歲。 鍾池:(公元1915~1978年),福建長汀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78年3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三歲。 鍾輝:(公元1914~今),江西瑞金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任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 鍾人仿:(公元1914~1975年),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東北軍區裝甲兵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副司令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75年10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一歲。 鍾文法:(公元1914~2001年),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01年1月26日因病在武漢逝世,終年八十七歲。 鍾發宗:(公元1910~1997年),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7年12月10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終年八十七歲。 鍾國楚:(公元1912~1996年),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6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終年八十四歲。 鍾炳昌:(公元1915~今),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叄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鍾生溢:(公元1915~1980年),江西興國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1980年3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六十五歲。 鍾元輝:(公元1915~今),江西上猶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鍾發生:(公元1914~今),江西瑞金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鍾明彪:(公元1910~今),湖南平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鍾賢文:(公元1915~2000年),江西於都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2000年11月12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終年八十六歲。 鍾輝琨:(公元1911~1994年),江西寧都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1994年1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八十三歲。 鍾玉征:(公元1930~今),女,廣東順德人(今廣東佛山順德區),出生於香港。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少將。 1993年7月由專業技術大校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鍾萬富:(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空軍第九軍副軍長。1990年晉升。 鍾彬:(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十四兵團司令官。 鍾松:(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五兵團副司令官。 鍾毅:(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第一七三師師長。 鍾申寧:(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空軍中將,台灣省空軍作戰部副部長。 鍾桐生:(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岸巡防總局總局長。 鍾覺非:(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二綏靖區秘書主任。 鍾偉:(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國防部」部附員。 鍾華中:(生卒年待考),著名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陸軍總司令部通電署政治作戰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