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條
① 刑法第一章第一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內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容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與廣義刑法、狹義刑法相聯系的,刑法還可區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指具有普遍使用效力的刑法,實際上即指刑法典。特別刑法指僅使用於特定的人、時、地、事(犯罪)的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2015年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九)。修訂後的刑法自2015年11月1日開始施行。繼1997年全面修訂刑法後,中國先後通過一個決定和九個修正案,對刑法作出修改、補充。
② 中國刑法第一條是什麼
第一條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33條第1第1條之一第一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33條第1第1條之一第一款,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是用刑罰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
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工作秩序、教學科研秩序和人民群眾生活秩序,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3)刑法第1條擴展閱讀:
二十、將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一款修改為:「搶奪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搶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二十一、在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五款:「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二十、將刑法第二百八十條修改為:「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
「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二十三、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條之一:「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
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於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十四、將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條修改為:「非法生產、銷售專用間諜器材或者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二十五、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四條之一:「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為他人實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幫助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為實施考試作弊行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試題、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代替他人或者讓他人代替自己參加第一款規定的考試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二十六、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二十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單位犯前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二十八、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後增加一條,作為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④ 刑法133條之一第一款是什麼罪
交通肇事罪是指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財產損失的行為。
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釋如下: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條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三)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一)酒後、吸食毒品後駕駛機動車輛的;
(二)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的;
(三)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四)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的;
(五)嚴重超載駕駛的;
(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
拓展資料: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並處罰金:
(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
(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
(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
(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⑤ 刑法根據刑法的法律根據
我國刑法的法律根據是憲法。具體來說:
- 憲法是刑法制定的基礎:憲法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原則和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刑法的立法基礎就在於憲法,它必須在自身的領域內詳細且具體地體現憲法的精神。
- 刑法條款源於憲法:刑法的具體條款都紮根於憲法的基石之上,通過懲治犯罪行為,確保憲法所確立的各項原則得以有效實施。
- 刑法明確依據憲法制定:我國刑法第1條明確規定,「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這一規定直接指出了刑法的法律根據是憲法。
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條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一、立法目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條首先明確了刑法的立法目的。刑法作為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法律工具,其首要任務在於懲罰犯罪,保護人民。通過對犯罪行為的制裁,刑法旨在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保障國家的安全,保護公民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刑法也體現了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精神,通過刑罰的威懾和矯正作用,促使犯罪分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重新回歸社會。
二、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條還規定了刑法的適用范圍。根據該條規定,刑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犯罪行為。這意味著,無論犯罪行為發生在國內的哪個地區,只要符合刑法規定的構成要件,都將受到刑法的制裁。此外,對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的,如果按本法規定的最低刑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適用本法。這一規定體現了刑法對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權益的堅定立場。
三、刑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
刑法作為法律體系的一部分,與其他法律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適用刑法時,必須充分考慮其他法律的規定,確保刑法的適用不會與其他法律產生沖突。同時,刑法也與其他法律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綜上所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條是關於刑法立法目的和適用范圍的重要規定。它明確了刑法的立法目的在於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並規定了刑法的適用范圍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一切犯罪行為以及部分在領域外的針對國家或公民的犯罪。在適用刑法時,需要充分考慮與其他法律的關系,確保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和協調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條規定:
為了懲罰犯罪,保護人民,根據憲法,結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具體經驗及實際情況,制定本法。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全條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刑法的任務、基本原則
和適用范圍
第二章犯罪
第一節犯罪和刑事責任
第二節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
第三節共同犯罪
第四節單位犯罪
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二節管制
第三節拘役
第四節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第五節死刑
第六節罰金
第七節剝奪政治權利
第八節沒收財產
第四章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一節量刑
第二節累犯
第三節自首和立功
第四節數罪並罰
第五節緩刑
第六節減刑
第七節假釋
第八節時效
第五章其他規定
第二編分則
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
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秩序罪
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
第二節走私罪
第三節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
序罪
第四節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節金融詐騙罪
第六節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第八節擾亂市場秩序罪
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
權利罪
第五章侵犯財產罪
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第一節擾亂公共秩序罪
第二節妨害司法罪
第三節妨害國(邊)境管理罪
第四節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節危害公共衛生罪
第六節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
第七節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
第八節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
第九節製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罪
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
第八章貪污賄賂罪
第九章瀆職罪
第十章軍人違反職責罪
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
1997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三號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根據1999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修正,根據2009年8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修正,根據2011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修正。
⑧ 刑法中的第一款是什麼意思
刑法條文中的「第一款」,就是指該條文中的的第一自然段。
根據《立法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一部法律一般由編、章、節、條、款、項、目組成。編、章、節是對法條的歸類,所以,在適用法律時只需引用到條、款、項、目即可,無需指出該條所在的編、章、節。因此,弄懂法律規范中條、款、項、目的含義,在執法活動中正確適用法律規范的條、款、項、目,對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質量是大有益處的。
法律規范的「條」,是組成法律規范的基本單位。一部法律,都是由若干法條組成的;「款」是「條」的組成部分。「款」的表現形式為條中的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為一款。款前均無數字。有數字排列的不稱為款;一般來講,「項」是以列舉的形式對前段文字的說明;「目」隸屬於項,是法律規范中最小的單位。
法律依據:
《立法法》
第六十一條 法律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編、章、節、條、款、項、目。
編、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序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法律標題的題注應當載明制定機關、通過日期。經過修改的法律,應當依次載明修改機關、修改日期。
⑨ 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什麼
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符合我國《刑法》第67條第一款當中的規定,就會構成自首了。當然了,我國《刑法》67條第一款規定的是一般自首的情節,第二款規定的是特別自首的情形,兩者是需要區別對待的。一、我國《刑法》對自首的規定是什麼?
自首包括一般自首與特別自首。《刑法》第六十七條第1款規定的是一般自首,第2款規定的是特別自首 。二者的構成要件有所不同。
一般自首成立的條件:一是「自動投案」;二是「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在一些特定情況下如何認定「自動投案」與「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應參照《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的規定,如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並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後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則仍視為自首。
特別自首的「特別」之處在於主體必須是依法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已被宣判的罪犯,因其人身自由已經處於司法機關的控制之下,故不存在「自動投案」問題。
特別自首者向司法機關「如實供述」的罪行必須是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即自己實施的而司法機關尚未掌握或者不知道、不了解的罪行,以及其所供述的罪行在犯罪性質或罪名上與司法機關已經掌握的罪行不同的。如果其供述的罪行與已被掌握的罪行屬同種性質的,則不屬於自首。但此時可以酌情處罰,如果如實供述的同種罪行較重的,一般應當從輕處罰。這是上述司法解釋的特別規定。自首者的處罰標准,依法具有層次性:第一層次即一般情況下,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第二層次是在前者的條件下,又具備「犯罪較輕的」情形,可以免除處罰;第三層次是犯罪後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二、關於自首的認定是怎樣的?
以法律的效力為標准劃分的有權解釋也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有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立法解釋是由立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對《刑法》規范含義進行闡明,在我國,司法解釋的權利屬於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刑法》中規定的自首的概念:自首是以犯罪分子犯罪以後自動投案,如實的供述自己罪行的行為,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它罪行的行為。
司法解釋,是司法機關在具體案件當中對《刑法》規范含義所做的解釋,是因為《刑法》規范具有穩定性的特點,而現實生活具有多邊性,為了在規范內容允許下使司法活動適應了的客觀情況,需要賦予某些條文新的含義。
自首制度的重要意義還在於有利於迅速偵破刑事案件,及時懲治犯罪,提高刑事法律在打擊和預防犯罪中的作用,所以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後,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這樣有利於鼓勵親友幫助罪犯盡快接受教育和迅速偵破刑事案件。
自首在我們國家是屬於積極認罪的一種態度,代表了犯罪人的悔罪態度。所以如果存在自首情節的話,可以從輕或者是減輕處罰。當然了,前提必須是符合我們國家《刑法》當中所規定的自首的構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