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決訴訟
㈠ 人民法院的判決與裁定有什麼不同
判決書是指法院根據判決寫成的文書。是法律界常用的一種應用寫作文體版,包括民事判決書、權刑事判決書、行政判決書和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
裁定書是審判機關為處理訴訟程序問題或部分實體問題而依法製作的訴訟文書。
判決書和裁定書是法院出據最多的法律文書。
一、數量不同
一個案件只能有一個判決書,而可以有數個裁定書。判決書即最後案件結果的判決書,但也有是以裁定書結案的。
二、性質不同
判決書只解決案件的實體問題,而裁定書既可解決實體問題,也可解決程序問題。
三、上訴期間不同
判決書必須以書面形式下發,而裁定書可以以口頭形式下發。不服判決書和裁定書可以上訴 ,但是判決書皆可上訴,上訴期限為15天。而裁定書除了部分可,上訴外,其餘均不可上訴,上訴期限為10天。
㈡ 法院判決與裁決的區別
1、適用的事項不同。裁定解決的是訴訟過程中的程序性問題,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內揮訴容訟,清除訴訟中的障礙,推進訴訟進程。判決解決的是當事人雙方爭執的權利義務問題,即實體法律關系,目的是解決民事權益糾紛,使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得以解決。2、作出的依據不同。裁定根據的事實是程序性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事訴訟法,可以在訴訟過程中的任何階段作出。判決根據的事實是人民法院認定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事實,依據的法律是民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法等實體法,判決只能在案件審理的最後階段作出。3、形式、上訴范圍、上訴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採取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而判決必須採取書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對管轄權有異議的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准許當事人在裁定後10日內上訴,其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生效;而判決允許上訴的范圍比較廣泛,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判決,在判決作出後15日內准許上訴。裁定的效力可以相應改變,如對中止訴訟的裁定,在中止訴訟的原因消除後,應作出恢復訴訟程序的新裁定;而判決的效力及於實體,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
㈢ 法院判決是否超出訴訟請求
我認為應該算是超出了訴訟請求。訴請數額也是訴訟請求的一部分呀。超出訴訟請求數額當然也屬於超出訴訟請求了。
1民事案件是「不告不理」,對於原告沒有主張的那部分權益,即使實際損失確實比原告主張的要高,也應當認為是原告已經自願放棄該部分權益,法院不能依職權去多判。
2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所以,超出訴請裁判肯定是錯誤的。其他還有沒有相關規定就不大清楚了,不好意思哈。
3我在中級人民法院實習的時候,就碰到過這樣的案子,我的指導法官二審給改判了,但是具體依據忘掉了。呵呵
個人愚見,祝您順利。
㈣ 人民法院如何判決行政訴訟案件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54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判決維持。人民法院經審理後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為認定的事實清楚,提供的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處理程序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的,應當判決維持被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
.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應當判決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具體行政行為部分違法,則判決撤銷違法部分,維持正確部分。
.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間履行法定職責。這主要是指:
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不予答復的,人民法院可判決其頒發許可證和執照。如某個體戶要開一家副食品店,現條件具備,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頒發營業執照,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拒絕頒發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對這類案件,法院經審理後,應判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一定期限內,發給該個體戶營業執照。
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如公安機關接到被拐騙兒童的家長的報告後,明確表示拒絕,或者遲遲沒有採取措施,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立即在一定時間內履行。
.判決變更具體行政行為。判決變更具體行政行為是指人民法院以判決的方式改變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人民法院判決變更具體行政行為,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必須是行政處罰,而不是其他的具體行政行為;必須是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顯失公正,是指行政機關給予違法行為人的行政處罰與過錯極不相稱,畸輕或畸重。如甲、乙、丙進行輸贏額不超過1元的賭博,被公安機關查獲,分別給予行政拘留15天,罰款2000元的處罰。這種處罰就顯失公正,對此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變更。
㈤ 起訴後要多久法院才會判決
民事案件糾紛自立案之日起三到六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案件不宜適用簡易程序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
(5)法院判決訴訟擴展閱讀:
起訴,應當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民事案件,一般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不動產案件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由於管轄方面的法律規定較多,這里就不一一例舉,您如需要進一步了解,可查閱有關法律規定。
行政案件,一般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對經過復議的案件,如復議機關改變了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刑事自訴案件,由犯罪地所在的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對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對於經過復議程序的,應當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
網路-民事訴訟法
㈥ 一般法院判決書要多久才能下來
民事訴訟一審普通程序審限一般不超過六個月,復雜的可以延長六個月,一審簡易程序審限為三個月;案件的審判程序一般要經過多次開庭審理,查清案件事實,查清案件事實並有相關證據證明後,法院才可以宣判,當庭宣判時,法院不能立即作出判決書,所以一個案件定期宣判的,會在十日內發判決書,定期宣判的,立即發判決書。
(6)法院判決訴訟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資料鏈接: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㈦ 對法院判決不服,如何上訴訟
民事案件的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判決的上訴期是15天,應當向原審人民法院提交遞交上訴狀,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法院會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二審法院會開庭或者不開庭審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五條: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六條: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當事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
刑事案件的上訴:
被告人、自訴人和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第一審法院的刑事判決,有權以書面形式或者口頭形式向上一級法院上訴,上訴期為10日,當事人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也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開庭審理,也可以不開庭審理。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第一款: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九條:不服判決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訴和抗訴的期限為五日,從接到判決書、裁定書的第二日起算。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㈧ 法院判決對方承擔訴訟費
訴訟中,敗訴方承擔。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二十九條訴訟費用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自願承擔的除外。
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
共同訴訟當事人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其對訴訟標的的利害關系,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
㈨ 對法院判決不服,如何上訴訟
第三百七十二條 向人民法院申訴,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訴狀。應當寫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聯系方式以及申訴的事實與理由;
(二)原一、二審判決書、裁定書等法律文書。 經過人民法院復查或者再審的,應當附有駁回通知書、再審決定書、再審判決書、裁定書;
(三)其他相關材料。以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 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為由申訴的,應當同時附有相關證據材料;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應當附有相關線索或者材料.申訴不符合前款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申訴人補充材料;申訴人對必要材料拒絕補充且無正當理由的,不予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