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於義
❶ 在法庭上和被告相對的一方叫什麼
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刑事訴訟中的原告人稱為自訴人,相對於公訴人而言。公訴人是代表國家提起刑事訴訟的檢察人員,他們既處於原告人的地位,又負有法律監督任務。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稱為原告。
在民事方面,以自己的名義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權益,因而使訴訟成立的人。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的過程中,對不符合條件的當事人,即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具備起訴條件,或其民事權益並未受到侵犯、發生爭議,法院應當及時讓這種不符合條件的原告退出訴訟。如果不符合條件的原告不願意退出訴訟,
應當以裁定駁回起訴;如果其他當事人中有符合條件的原告而不願參加訴訟,可以終結案件的審理。原告享有起訴的權利,起訴後有放棄、變更或增加訴訟請求的權利。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有被告反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刑事案件,在中國一般由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也可作為原告,直接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稱為自訴。公訴人在訴訟中居於原告地位,但因還擔負法律監督任務,不是一般原告。
中國《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該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成為原告。
❷ 法院和法庭有什麼區別
一、專業的解釋:
■法庭:為便利當事人進行訴訟和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基專層人民法院根屬據需要,可設立人民法庭。
■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
二、通俗的說法
①從機構而言:法院很好理解,就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法庭是由各級法院設立的機構,也就是直接受理、辦理各類案件的具體機構;有根據業務分工來設立,有根據管轄范圍來設立。
②從業務角度而言:法庭就是具體承辦案件的機構,比如:法院內設立的經濟庭、民事庭、行政庭等可以看作是具體受理相對應案件的法庭;另外,有的法院管轄范圍較大,為方便群眾,在轄區內設立XXX法庭,相當於該法院的派出機構。
❸ 中級人民法院的義務
被二審駁回,仍然認為判決錯誤,可以申請再審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九十九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❹ 最高法院院長和辦公廳監督工作辦公室各位領導, ,今舉報江蘇省常州市武進法院立案庭和前黃法庭,違反
懲治來司法腐敗是人民所希望源的,有於地方政府的種子就是那麼開的果子,要改變是不可能的,常州中級法院和武進法院,宋先勝舉報都次沒有撤銷違法文件反而增加123號常中院不準將合法公民代理,該文件觸犯法律,有誰來撤消,請大家發表意見
❺ 法院會讓我出於仁義道德賠償嗎
法院審理是依據事實和法律處理
你如果無責任,不會強制
仁義道德出於自願,如果對方困難,你可以出於愛心支付一點
❻ 區法院和市法院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國法院組織和審判體制分為四級二審制,即,組織上分為基層、中級、高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四級, 基層人民法院根據地區、人口和案件情況可以設立若幹人民法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有關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包括縣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縣人民法院以及市轄區人民法院;而中級人民法院則包括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省、自治區轄市的中級人民法院以及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 高級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級人民法院、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以及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而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
此外,我國還設立了管轄特定案件的鐵路運輸法院、軍事法院以及海事法院。
所謂的「二審」制是指二審終審,即通常而言一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終結的制度。若經過一級法院審理後,若雙方並未上訴,檢察院也未抗訴,則判決經過一定期間後則生效,即並非任何案件均需經過二級審判方才終結生效。但存有例外:
1)最高人民法院作為一審法院,其所審理的案件;
2)採用並非訴訟程序辦理的糾紛(這與律師們通常所說的「非訴業務」意義上的「非訴」有所區別),如按照特別程序、公示催告、破產、督促程序所辦理的案件。
需要說明的是,該制度設立原意在於立足於立法當下的司法資源,便利當事人訴訟,以及訴訟效率原理。但沿用至今,學界實務多有爭論,二審制度仍有探討餘地。
在級別管轄下,各級法院有如下區別:
一般而言,基層法院管轄一審案件。
但下列一審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行使管轄權:
1)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的刑事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包括死緩)的刑事案件
3)重大涉外民事案件
4)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民事案件,其中「轄區」是指超越了基層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
5)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其中包括海事海商案件(我國所有的海事法院在層級上均屬於中級法院)、部分知識產權案件、涉及域名爭端的民事侵權案件、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案件以及與仲裁相關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內有重大影響的一審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案件:
1)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
2)認為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
在聯繫上,法院與檢察院有所區別,即採取的是上級法院監督下級法院,而並非領導制,這某種意義上是由法院審判中立所決定的。一般而言,上級法院通常採用法官培訓、總結審判經驗、發布典型案例、指導案例、行使提審、再審權、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死刑復核等方式行使監督下級法院的審判運作。
❼ 法院的法字來歷
(會意。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從「廌」」(zhì),,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
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說文》法,即是法律,是指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
古代時期,中華大地就出現了法律。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就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子產制定的。當時,紙張還沒有出現,人們都是把文字刻在竹簡上。而相對嚴肅、莊重的法律,則刻錄在青銅鼎上(所謂青銅鼎,通俗的說,就是用青銅製作的四腳大缸),這就是所謂的子產鑄刑鼎。
「法」字左側是三點水,水永遠是平的,三點水的偏旁就代表了公平的含義。那麼為什麼右側是一個「去」呢?
「法」字,在古代並不是這樣書寫的,在繁體字里,「法」字寫作「灋」。東漢·許慎《說文》寫道:「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會意。」這個字右側的「廌(zhì)」指的是一種神獸,叫做「獬豸(xiè zhì)」,又稱任法獸,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相傳形似羊,黑毛,四足,頭上有獨角,在人們有爭執的時候,它會明辨是非,守衛公平正義,用自己的觸角去頂撞壞人,令犯法者不寒而慄。
作為中國傳統法律的象徵,獬豸一直受到歷朝的推崇。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楚文王曾得到一隻獬豸,照獬豸頭部的形狀製成帽子戴於頭上,於是上行下效,獬豸冠在楚國成為時尚。秦代執法御史帶著這種冠,漢承秦制也因襲了這種制度。到了東漢時期,「皋陶像」與「獬豸圖」成了衙門中不可缺少飾品,而獬豸冠則被冠以法冠之名,執法官也因此被稱為獬豸,這種習尚一直延續下來。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監察司法官員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綉有「獬豸」圖案的補服。
與此相類似,在西方,獨角獸也被認為是純潔的象徵。人們認為它的角的力量能夠壓制任何道德敗壞的事情。同時有貞潔的含義,是完美騎士的代表。
無論古代還是現在,「法」都代表了人們對法律的信仰和尊重,都寄託了人們對於公平正義的期盼。
❽ 中國的法院和檢察院是什麼關系
法院是國家的來審判機關,主要是源對提起訴訟的各類案件進行審理,並根據審理結果做出相應判決。這些案件不光包括檢察院提起公訴的刑事案件,還包括一般公民提起的民事案件,甚至包括民告官的行政案件。法院是個專業化程度非常之高的司法機關,內部劃分為刑庭、民庭和行政庭,各個庭里的還有細分。
檢察院是國家公訴機關,主要是對涉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訴,是承擔著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的神聖職責的重要部門。如果在檢察院工作,那麼基本上就是和犯罪分子和辯護律師打交道,並且需要認真細致、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因為我國秉持著「疑罪從無」的審判原則,公訴人員稍有不慎就會讓被告人及其辯護律師鑽了空子,從而可能讓犯罪分子逃之夭夭。
同時,檢察院還是法律監督機關,可以正大光明地對公安機關和法院進行監督。一旦發現公安機關和法院有違司法公正,檢察院輕則可以提出檢察建議,重則可以提出糾正意見。我們最常見到的法律監督,便是檢察院對某案件提起抗訴,從而啟動二審程序或者審判監督程序。
無論是檢察院還是法院,都是國家司法機關,肩負著維護國家司法正義的偉大使命,需要有志於從事的人秉持一顆正義感。
❾ 檢察院與法院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講一個是法律監督機關,一個是審判機關。
講的深點
法院是司法(審判)機關,是負責審理案件,解決糾紛的
法院職責
(一)審判法律規定、省高級人民法院指定由市法院管轄和市法院認為依法應當由自己審判的刑事、民事、行政等第一審案件。
(二)審判法律規定由市法院審判的刑事、民事、行政等第二審案件。
(三)審查處理不服市法院和下級法院判決、裁定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
(四)審判由檢察機關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
(五)對下級人民法院管轄不明的案件指定管轄。
(六)監督和指導基層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七)依法行使司法執行權和司法決定權。
(八)依法決定國家賠償。
(九)管理、協調全市法院執行工作。
(十)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對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司法建議。
(十一)負責指導全市法院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訓工作;按照許可權管理法官及其他人員;協助管理全市法院機構、人員編制工作;主管全市法院監察工作。
(十二)結合審判工作宣傳法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
(十三)承辦其他應由市法院負責的工作。
檢察院是檢察機關
人民檢察院的職權和職能部門主要職責
(一)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依法行使下列職權:
1、對於叛國案、分裂國家案以及嚴懲破壞國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
2、對於直接受理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犯罪案件,進行偵查。
3、對於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等偵查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對是否逮捕、起訴或者不起訴。並對偵查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4、對於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於人民法院的刑事判決、裁定是否正確和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5、對於監獄看守所等執行機關執行刑罰的活動地點實行監督。
6、對於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7、對於行政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法提出抗訴。
(二)人民檢察院按照法律規定筆業務分工設置內部機構,分別偵查、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業務。
1、控告申訴檢察部門、舉報中心:承辦受理、接待報案、控告和舉報,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撤銷案件及其他處理決定的申訴;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申訴;受理人民檢察院負有賠償義務的刑事賠償案件等工作。
2、反貪污賄賂部門:承辦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職務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
3、法紀檢察部門:承辦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暴力取證、破壞選舉等犯罪進行立案偵查等工作。
4、審查逮捕部門:承辦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逮捕,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提請處長偵查羈押期限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處延長,對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而不立案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等工作。
5、審查起訴部門:承辦對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偵查部門移送起訴或不起訴的案件審查決定是否提起公訴或不起訴,出席法庭支持公訴,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督,對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出抗訴等工作。
6、監所檢察部門:承辦對刑事判決、裁定的執行和監管活動進行監督,直接立案偵查虐待被監管人罪、私放在押人員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和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於監外執行罪案,對監外執行的罪犯和勞教人員又犯罪案件審查批捕、起訴等工作。
7、民事行政檢察部門:承辦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依法提出抗訴等工作。
8、檢察技術部門:承辦對有關案件的現場進行勘驗、收集、固定和提取與案件有關的痕跡物證並進行科學鑒定,對有關業務部門辦理案件中的涉及技術性問題的證據進行審查或鑒定等工作。
9、紀檢監察部門:承辦受理群眾和社會各界對檢察人員利用職權進行違法辦案、越權辦案、刑訊逼供、吃請受賄等違法違紀行為的舉報和控告,並進行查處等工作。
它們之間互不隸屬,各自獨立
❿ 法院和法庭的區別
您好法庭:為便利當事人進行訴訟和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基層人民法院根據需要,可設立人民法庭。 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分為: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希望可以幫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