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法官
『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幾編1260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來民法自典共7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1)民法典法官擴展閱讀
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該法於1986年4月頒布,被學者稱為「准法典」。
『貳』 民法典是什麼東西
民法典來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自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司法關系的法典。民法典是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有的民法典會酌采習慣法作為補充規范的方式,此外也多半規定以當事人間司法自治的方式彌補各種法規的不足。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2)民法典法官擴展閱讀:
《中國民法典草案(建議稿)》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法典立法研究課題組起草。課題組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清華大學法學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煙台大學法學院、復旦大學法學院、山東大學法學院、北京化工大學法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深圳大學法學院、中國建銀集團法律部等單位的26人組成。
梁慧星學部委員擔任課題組負責人。該草案採用德國潘德克吞編制體例,分為總則、物權、債權總則、合同、侵權行為、親屬、繼承七編,共計1947條。
『叄』 新民法典未適行對現在的法官判案有影響嗎
新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開始實行。
在未適行前,對現在的法官判案不會有任何影響。
『肆』 民法典在法律體系中居於什麼地位
民法典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我國的基本法之一。中國民法的專現代屬化作為一系列復雜社會因素促成的產物。
具有其深刻依據,且不可逆轉。實現法律的現代化,以現代化的法律促成並維護社會的現代轉型,已成為中國法治建設的不歸選擇。
(4)民法典法官擴展閱讀: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王晨作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的說明。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伍』 22歲姐姐拒絕撫養2歲弟弟的案件,法官在2020年依據2021年才能生效的民法典來判案,對不對
22歲姐姐拒絕撫養來2歲弟弟的案源件,法官在2020年依據2021年才能生效的民法典來判案是不對的,但是現行已經生效的《婚姻法》規定了,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九條有負擔能力的兄、姐,對於父母已經死亡或父母無力撫養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扶養的義務。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5)民法典法官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禁止溺嬰、棄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陸』 民法典對強奸案的規定跟舊法有什麼不同
強奸案屬於刑事案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進行規制。民法典是民事法律,沒有關於強奸案的規定
『柒』 最新發布的民法典有法律約束力嗎可否作為開庭的法律依據。謝謝解答
最新發布的民法典沒有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開庭審理案件的依據。
因為民法典尚未生效實施,是從2021年1月1日起才實施的,只有2021年1月1日起立案受理的案件,才能適用民法典審理案件。
『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分則是獨立的法律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實就如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即《刑法典》含九個修正案)一樣是一部完整體系的法律,唯一區別是在成文法(即制定法)國家《刑法典》為總則(有關國家刑事立法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立法目的、刑罰等基本內容),和分則(即分則編,規定的是諸如危害國家安全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相關種類和具體罪名與刑罰處罰),再加上附則(不作為獨立分編存在,只解決法律適用和時效問題),而《民法典》不同,由於其體系龐大、囊括內容繁多,所以除了總則編(即已經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之外還要分為合同、侵權責任、債、婚姻家庭或叫親屬(這部分主要是人法)、收養,甚至還有學術界在爭論的人格權編等許多分編,所以說,《民法典》的最大特點就是,其把分則編可以分為很多單獨編,而《刑法典》只有總則、分則兩編內容,再具體到我國立法,由於政治發展、法治文化、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我國方方面面的體系化完整立法普遍較晚,即便是第一部《刑法典》也是在1979年的第五屆全國人大會二次會議上才通過的,而民法方面起步還確實是比較早的,第一部民事法律是《婚姻法》,是在1950年制定出來的,應該說這部法律比第一部《憲法》還早,後由於政治運動、公有化經濟等方方面面原因,一次次掀起的《中國民法典》編篆也是倍受阻力,最終在1984年中央決定暫時把《民法典》以變通方式處理,分別制定單行法,待時機成熟後統一編篆為民法典,所以從1986年到2009年這期間分別制定了《民法通則》(主要是《民法典》總則編性質的內容)、《婚姻法》、《公司法》、《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等一系列單行法,但在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由於立法不系統、不完善導致了法出多門,法院和法官經常需要在法律中去找法律的情況,甚至同類案件判決依據不同、同一法律適用不同類型的案件的情況,乃至最高法出台司法解釋變相立法(屬於違背上位法行為)來解決民事法律沖突和法律空白的問題,所以,現在在一系列單行法都已經比較完備、理論和司法實踐經驗也積累的比較豐厚的情況下國家決定再次啟動編篆《民法典》的工作,但是這次編篆還是比較特別,也不同於德國、法國和我們的台灣(沿用了我國1931年頒布的《中華民國民法典》)立法中的一次成型,還是分兩步走的,也就是先《總則》後《分則(各分編)》,《民法總則》已經頒布,按照常委會的作的《關於<民法總則>草案說明》的規劃來看,2017年3月15日《民法總則》通過後就開始各個分編的編篆工作,分則各編在2020年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預計)提交審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