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院是指
A. 什麼是國際法院
在國際聯盟的努力下,1922年2月15日在荷蘭海牙和平宮成立了名為「常設國際法院」的機構回。
戰後,國際答聯盟被解散,常設國際法院也不復存在。
後來,在成立聯合國組織的同時,建立了一個新的法律機構——聯合國國際法院,它實際上是常設國際法院的繼續。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司法機關,設在荷蘭海牙。它由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分別投票選出15名法官組成,法官為不同國籍,任期9年,每3年改選5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具有相對獨立的地位。主要職能是處理限於國家之間的訴訟案件,法院的管轄以當事國的自願接受為前提。
B. 國際法院在什麼地方是否有中國的法官叫什麼任職時間及其職務是什麼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 ICJ) 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設在荷蘭的海牙,亦稱「海牙國際法庭」。它依據《聯合國憲章》和所附的《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4月成立。
國際法院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提交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或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提出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
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是國際法院規約的當然參加國。非聯合國會員國經聯合國安理會建議並取得大會同意後,也可作為規約參加國,如瑞士。
國際法院由聯合國大會和聯合國安理會選出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包括正副法院院長各一名。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他們的任期為9年,每3年更換三分之一。當選的法官應具有在本國擔任最高司法職務的資格或者是公認的國際法權威。院長任期3年。法官與院長均可連選連任,任職期間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
根據規約,國際法院受理各當事國和《聯合國憲章》或任何現行條約及公約中所特定的一切案件(屬於國內管轄的案件不予受理)。法院還可以就聯合國大會、安理會和經大會授權的聯合國其他機關及各專門機構提出的任何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各當事國向國際法院提出訴訟案件原則上是自願的。國際法院以出席法官的過半數來決定司法判決。如當事國一方不履行國際法院的判決所規定的義務,當事國的另一方可提請安理會確定應當採取的措施以執行判決。
國際法院的主要機構有簡易程序分庭、預算和行政委員會、關系委員會、圖書館委員會、修訂國際法院規約委員會、審判前南斯拉夫戰犯法庭、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和國際海洋法庭等。
國際法院的正式語文是法文和英文。
C. 國際刑事法院和國際法院有什麼區別求大神幫助
國際刑事法院不是國際法院的下屬機構.國際刑事法院主要審理的是刑事案件,而國際法院則審理的是違反國際法的案件.
D. 國際法院受理什麼案件
只有國家才能作為提交法院案件的當事國。
簡單來說,國際法院受理國際公約框架下的,違背國際公約的犯罪.
許多聯合國人權文件都載有一些條款,規定締約國有關該文件的解釋,適用或履行的任何爭端可根據該爭端任何一方的請求提交國際法院。這些文件有1948年12月9日《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第9條),1949年12月2日《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營利使人賣淫的公約》(第22條),1951年7月28日《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第38條)。1952年12月16日《國際更正權公約》(第5條)。1952年12月20日《婦女政治權利公約》(第9條)。經1953年10月23日議定書修正的1926年9月25日在日內瓦簽訂的《禁奴條約》(第8條)。1954年9月28日《關於無國籍人地位的條約》(第34條)。1956年9月7日《廢止奴隸制、奴隸販賣及類似奴隸制的制度與習俗補充公約》(第10條)。1957年1月29日《已婚婦女國籍公約》(第10條)。教科文組織1960年12月14日《取締教育歧視公約》(第8條)。1961年8月30日《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第14條)。1962年11月7日《關於婚姻的同意。結婚最低年齡及婚姻登記的公約》(第8條)。1965年12月21日《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22條)、1973年11月30日《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第12條)、以及1979年12月18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29條)。
E. 國際法院是一般性人權機構嗎
不是。
國際法院 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 實施
導言聯合國核心人權公約指的是在聯合國主持下通過的9項核心國際人權公約及其議定書。1長期以來,聯合國一直致力於促進核心人權公約在國內和國際社會兩個層面得到實施。從國內層面來講,公約的實施是指締約國在國內採取納入或轉化的方式將公約並入國內法,並保證這些國內法的實施。
、國際法院與核心人權公約實施的一般國際法問題(一)人權與主權的關系
1.確定人權並非專屬國內管轄范疇
早在常設國際法院時期,法院就曾表明人權並非專屬國內管轄范疇。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常設國際法院運行之時,核心人權公約尚未締結,但常設國際法院在其人權相關案件中所作出的法律論述,對現代國際人權法的基本理論以及核心人權公約的形成都產生過一定影響,考慮到常設國際法院與國際法院的特殊關系,本文也附帶分析了常設國際法院所處理的人權相關案件。在―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發布的國籍法令案‖的咨詢意見中,法院對―國內管轄事項‖和―國內專屬管轄事項‖這兩個概念作出區分,認為前者雖本質上屬於國內管轄事項,但可能會涉及其他國家,而後者則指完全排除國際法干涉的事項;―某種特定情勢是否屬國內管轄范圍基本上是一個相對問題,它取決於國際關系的發展‖。 Advisory Opinion on Nationality Decrees Issued in Tunis and Morocco, P.C.I.J.7 February 1923, Series B, No.4, p.24.在1928年關於―但澤法院的管轄權‖的咨詢意見中,法院認為締約國可通過締結條約為個人設定權利和義務,並使這些權利和義務在國內法院得到實施。 Jurisdiction of the Courts of Danzig, P.C.I.J. Advisory
Opinion of 3 March 1928, Series B No.15, pp.17,18. 在該案中,法院―忽略了個人和國際法之間假定的不可逾越的障礙,並否認國家作為國際權利的唯一受益者以及作為現代國際人權法中的持有者‖[1]。
2.釐清人權與國家主權豁免的關系
F. 國際法庭是做什麼的
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又稱為國際法庭,是聯合國的司法裁決機構,根據《國際法院規約》於內1946年2月成立。院容址在荷蘭海牙的和平宮,亦稱「海牙國際法庭」。國際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聯合國大會及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下提供咨詢性司法建議。它還可以審理涉嫌違反國際法的案件。 法院由大會和安理會分別投票選出的15名法官組成,設正副院長各一人,由法官中推選。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其中不得有兩人屬於同一國籍,根據規約,法院的管轄包括各當事國提交的一切案件和《聯合國憲章》或任何現行條約及公約中所特定的一切事件。爭端當事國的同意是法院對訴訟案件管轄的基礎。 法院設在海牙,但法院的審判得根據案件的需要在其他地方進行。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是國際法院規約的當然參加國。非聯合國會員國經聯合國安理會建議並取得大會同意後,也可作為規約參加國,如瑞士。(現瑞士已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國際法院的正式語言是法文和英文。
G. 國際法庭是什麼樣的
國際法庭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根據《聯合國憲章》設立,位於荷蘭海牙的和回平宮內。國際法答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權國家之間的爭端,它沒有刑事管轄權,不能審判個人,例如戰犯。按照有關規定,只有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國際法院才能做出裁決。海牙國際法庭目前共有66個國家承認,除這66個國家外其餘國家不承認海牙國際法庭。
H. 國際法庭長什麼樣子
海牙國際法庭:位於荷蘭海牙,全稱是(聯合國)國際審判法院,簡稱是國際審判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再簡稱是(聯合國)國際法院。是聯合國六大主要機構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機關,是主權國家政府間的民事司法裁判機構,根據《聯合國憲章》於1945年6月成立。
功能:Court of Justice在谷歌翻譯詞典里解釋為judicial court ,因此功能詞 Justice表示審判,是judicial司法。區別:海牙常設仲裁法院的功能和許可權是仲裁(雙方提請第三方來仲裁)而非司法(訴訟等領域)。
國際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對聯合國成員國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約束力的判決,並就正式認可的聯合國機關和專門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提供咨詢意見。國際法院是具有明確許可權的民事法院,沒有附屬機構。國際法院沒有刑事管轄權(與海牙國際刑事法院無關),因此無法審判個人,這種刑事審判由國內管轄或聯合國特設刑事法庭或國際刑事法院管轄。
誤解1:「南海仲裁案」事件上,一些歐美媒體乃至一些國際領導人(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 誤解海牙常設仲裁法院(PCA)為聯合國機構或海牙國際法院[1],誤解有什麼「國際法院常設仲裁庭」。2016年7月13日聯合國聲明無關,14日海牙國際法院聲明無關[2],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要歐美媒體別把海牙仲裁法院混淆於聯合國的海牙國際法院[3]。
誤解2:一些網民把這個法院(court)誤稱為法庭(courtroom),其實法庭是法院的子屬級事務型組織單元。
I. 聯合國的國際法院是干什麼用的
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主要司法機構。它根據其規約行使職能,國際法院規約是《聯合國憲章》的一個組成部分。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都是國際法院規絕的當然當事國。根據《憲章》第94條,「聯合國每一會員國為任何案件之當事國者,承諾遵行國際法院之判決。」第95條規定「本憲章不得認為禁止聯合國會員國依據現有或以後締結之協定,將其爭端託付其他法院解決。」根據第96條,「大會或安全理事會對於任何法律問題得請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聯合國其他機關及各種專門機關,對於其工作范圍內之任何法律問題,得隨時以大會之授權,請求國際法院發表咨詢意見。」
國際法院規絕規定,法院以獨立法官若幹人組織之。此項法官應不論國籍,就品格高尚並在各本國具有最高司法職位之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之法學家中選舉之。法院以法官15人組織之,其中不得有2人為同一國家之國民。法院法官應由大會及安全理事會……就常設公斷法院各國團體所提出之名單內選舉之。法官任期9年,並可以連選連任,法官任期的分配應使得可能每三年更換三分之一的成員。
只有國家才能作為提交法院案件的當事國。法院受理其規約各當事國之訴訟。法院受理其他各國訴訟之條件,除現行條絕另有特別規定外,由安全理事會定之,但無論如何,此項條件不得使當事國在法院處於不平等地位。
許多聯合國人權文件都載有一些條款,規定締約國有關該文件的解釋,適用或履行的任何爭端可根據該爭端任何一方的請求提交國際法院。這些文件有 1948年12月9日《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第9條),1949年12月2日《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營利使人賣淫的公約》(第22條), 1951年7月28日《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第38條)。1952年12月16日《國際更正權公約》(第5條)。1952年12月20日《婦女政治權利公約》(第9條)。經1953年10月23日議定書修正的1926年9月25日在日內瓦簽訂的《禁奴條約》(第8條)。1954年9月28日《關於無國籍人地位的條約》(第34條)。1956年9月7日《廢止奴隸制、奴隸販賣及類似奴隸制的制度與習俗補充公約》(第10條)。1957年1月29日《已婚婦女國籍公約》(第10條)。教科文組織1960年12月14日《取締教育歧視公約》(第8條)。1961年8月30日《減少無國籍狀態公約》(第14 條)。1962年11月7日《關於婚姻的同意。結婚最低年齡及婚姻登記的公約》(第8條)。1965年12月21日《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第 22條)、1973年11月30日《禁止並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第12條)、以及1979年12月18日《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第29 條)。任何國際人權文件都沒有具體規定由國際法院作出裁定的問題。
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cn/rqzz/lhgrqzz/t20060919_151827.htm
J. 國際法庭和國際法院有什麼區別
國際刑事法院將對批准國及聯合國安理會移交的案件進行審理,但只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後發生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等嚴重的國際犯罪案件。國際刑事法院與現有的其他國際司法機構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永久性的國際司法機構。 是聯合國的司法裁決機構,根據《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2月成立。院址在荷蘭海牙的和平宮,亦稱「海牙國際法庭」。國際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對各國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聯合國大會及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下提供咨詢性司法建議。它還可以審理涉嫌違反國際法的案件。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