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潘艷華
1. 阜陽市第三中學是省重點嗎
阜陽市第三中學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悠久歷史和優越人文環境的市教育局直屬重點中學。始建於光緒丙午年(1906),阜陽有識之士響應「廢科舉,興學堂」的時代召喚,將原有的「清潁書院」改為「清潁中學堂」,是阜陽市最早的一所新型學府,亦即現在的阜陽市第三中學的發端。學校後更名為「潁州中學堂」。1924年,由安徽省教育廳正式命名為「阜陽縣立初級中學」。1939年更名為「阜陽縣立中學」。
在風雨飄搖、兵匪橫行的年代裡,學校屢遭洗劫、教學飽受倒懸之患,但學校仍能毀中求生,難中求興,造就了汪大策、程少齋、呂醒寰、胡樂菁、李伯英等一批熱心教育、卓有影響的優秀教育工作者,為阜陽的建設與發展培育了一大批有用人才。
1948年8月,阜陽解放。黨和政府非常關心教育事業,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1949年春,阜陽縣立中學、省第四中學、潁州女中聯合成為有初、高中十八個教學班的阜陽聯合中學。1951年春,聯合中學又易名為阜陽中學。後阜陽中學分解為高中部和初中部。高中部為阜陽第一中學;初中部仍在原校址,為「安徽省阜陽第一初級中學」,班級擴大為十八個教學班。1958年開始招收高中班,學校被命名為「阜陽三中」。在黨的領導下,學校貫徹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育人方針,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工作成績十分出色,被評為全國紅旗單位。校長王瑞卿同志代表學校赴北京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
1975年,學校被正式命名為「阜陽市第三中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阜陽三中伴著改革的滾滾春潮,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的育人方向,一手抓校園建設,一手抓質量管理,教學質量迅速提高。1979年被確定為首批阜陽地區重點中學。1996年元月,學校上劃到行政區域調整後的地級阜陽市,成為阜陽市直屬中學。
2002年2月,阜陽三中組成新一屆校領導班子。校長王濤,副校長劉清真、答朝敏;設有辦公室、教導處、教研處、政教處、招生辦、總務處、工會、團委、保衛科等處室。學校現有5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860人,214名教職工,其中特級教師2人,中學高級教師48人,中學一級教師72人,省級教壇新星5人,市級教壇新星8人,參加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3人,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8人。學校師資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構建了三中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的堅實基礎。
阜陽三中佔地62畝(41000平方米),已初步實現了三區劃分的合理布局。東院為教學區,教學用建築面積達25000平方米。建有教學樓、實驗樓、科技樓(在建工程)、綜合圖書樓。設有微機室4個,多媒體教室5個,理、化、生實驗室10個,圖書閱覽室3個,美術室2個,音樂室2個。學生生活區有1080床位的學生公寓一座,並配備1700平方米的學生餐廳一座,餐廳將在今年年底建成使用。西院東區為體育活動區,設有300米6跑道塑膠運動場一個,並設有籃球場三個,排球場一個,及乒乓球、單雙杠等健身活動區域。教師生活區共有教工宿舍樓7座,建築面積約為13000多平方米。
多年來,阜陽三中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和育人質量,取得較為顯著的辦學效益。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以來,高考升學率逐年增長。2000年本科上線人數為309人,其中重點158人,增長率為51.5%。2001年本科上線人數336人,其中重點178人,增長率為8.7%。2002年本科上線人數為405人,其中重點213人,增長率為20.5%。清潁中學的中考成績十分驕人,年年居阜城前列。優異的教學質量已鑄造了優質學校的品牌。
阜陽三中秉承百年老校風范和求實、進取的精神,憑借雄厚的師資力量和科學精細的管理,培育了自身的辦學優勢,成為一所在全市頗有影響的名牌中學。其優勢表現為:一是「優良的人文傳統」。百年的歷史、豐富的文化積淀,已鑄造出三中人的優良傳統——做人嚴實、執教嚴謹、考試嚴格;二是「優勢的教學品牌」。整體教育優良,文科已成為三中的優勢品牌;質量與數量相統一的模式,鑄造了清潁中學的「初中名牌」;三是「優秀的教師隊伍」。依託「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的優勢,已經歷練出一支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先進教育理念的骨幹教師隊伍,成長了一批阜城的「名牌教師」;四是「優質的教研成果」,已經形成的良好科研氣氛,使三中的教研成果一直處在全市前列;五是「優越的地理條件」,三中地處老城區,是阜城傳統文化發達區,有著良好的外圍環境,同時,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是阜城西區唯一的一所高中,這一切都為辦好學校、吸納生源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條件。
阜陽三中的前身「清潁書院」,是阜城頗富盛名的文化傳播搖籃。學校前臨三府街,後靠貢院街,東與古商城相接,古文化的環境蘊釀,造就了阜陽三中厚重的文化底蘊和鮮明的文科優勢。1992年,鮑志松同學以優異的成績,摘取阜城高考文科狀元的桂冠。1999年,韓笑同學又以優異的成績,摘取阜陽市文科狀元的桂冠。在近十年高考中,全市文科前十名阜陽三中皆是榜上有名,文科綜合名次一直雄居於全市前三名。阜陽三中在發展文科優勢的同時,還注重發展理科教育,近年來理科升入全國重點大學的學生比率也逐年快速增長。學校還為培養學生的特長提供優越的環境,注重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造就一批有特長的優秀學生。2002年高考中,李慶子、翟煦飛兩位同學,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和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在「龍的傳人」全國演講比賽中,潘艷華同學獲三等獎,並作為獲獎代表,前往韶山參觀毛澤東同志故居。在全國青少年「熱愛祖國,做四有新人」讀書活動中,解書海同學榮獲一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儀式,受到陳慕華等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在全國青少年「愛我中華立志成才」愛國主義讀書演講活動中,張荔同學獲特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頒獎儀式,並接受雷潔瓊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由於學校特色鮮明、成績顯著,被授予「全國中學實踐教育活動先進學校」「全國百所電化教育示範學校」「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青少年讀書活動先進單位」「安徽省電教設施一類達標學校」「安徽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學校」「安徽省宣傳系統先進單位」「阜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學校」「阜陽市研究性學習實驗學校」「阜陽市教育綜合評比先進學校」等榮譽稱號。
阜陽三中新一屆校領導班子,按照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的要求,依據阜陽市十五教育發展的規劃,結合本校實際,確定了阜陽三中新的工作思路和五年發展規劃。
阜陽三中堅持「以人為本,自主發展」的辦學理念,遵循「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創新強校」的辦學方針,確定了「打造精品、追求特色、優質辦學」的發展目標。學校制定了分兩步走的五年發展規劃。前三年發展核心是夯實辦學基礎,落實「321」計劃。即三項工程:校園建設的基礎工程,教學管理的規范工程,隊伍建設的聚心工程;三個促進:利用繼續教育,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利用科研興教,促進科研成果向教育質量的轉化;一個中心目標,創建省級示範高中。後二年發展核心是實施精品工程,揚長避短,抓精品,創名牌,辦特色。
目前,阜陽三中正以「和諧、進取、求實、創新」的三中精神,圍繞「全面發展、突出特長、開發潛能、健全人格」的培養目標,加快老校改造步伐,強化教學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譜寫嶄新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