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拘捕令
1. 法院下逮捕令是怎麼回事
法院變更強制措施,之前可能是取保候審的現在快開庭了法院為了能夠順利開庭嫌疑人能夠及時到達現場,就變更強制措施逮捕了。
2. 人民法院正式向檢察院申請對您本人拘捕令,是否正確
第一,應為逮捕令,而不是拘捕令。
第二,一般逮捕到不了人民法院的程序,而是公安機關。
因此應為公安機關正式向檢察院申請對您本人逮捕令
3. 簡訊發拘捕令是法院檢察院用的途徑嗎
不是 法院的都是紙質的 有印章的
4. 可以到法院查詢拘捕令嗎
拘留,你先弄清楚公安機關拘留的理由?(在拘留家屬通知書上有註明)其二、一般來說,不是共同作案(多人一案或多人多案),一般就是7日。移送檢察機關除外(檢院也有7日的審查期限)如果是多人一案或多人多案(包括流竄作案、結伙作案、多次作案)那就是30日。移送檢察機關除外(檢院也有7日的審查期限)上述期限不論是7日還是30日,只要公安機關查清被拘留人與該案無關,就必須馬上放人,製作釋放通知書了。
5. 公安局,檢察院,法院,他們各自下達逮捕令,有什麼區別
檢察院和法院在各自的辦案期限內,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可以自己決定,其中檢察院在辦理自偵案件時,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要報請上一級檢察院批准。公安機關在偵查刑事案件時,如果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需要報請檢察院批准,自己沒有決定權。但,無論是檢察院還是法院決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由公安機關執行。
6. 法院下逮捕令流程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批准權或者決定權屬於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要求審查批准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有批准權。
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及審查起訴中,認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律規定的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依法有權自行決定逮捕。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中,對被告人需要逮捕的,人民法院有決定權。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程序。人民法院決定逮捕被告人也有兩種情況:
(1)對於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認為需要逮捕被告人時,由辦案人員提交法院院長決定,對於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2)對於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法院認為符合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也可以決定逮捕。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由法院院長簽發決定逮捕通知書,通知公安機關執行。如果是公訴案件,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
(6)法院的拘捕令擴展閱讀
要求逮捕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根據有關規定,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
對實施多個犯罪行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有證據證明犯有數罪中的一罪的;有證據證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已有證據證明有犯罪行為的。
(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逮捕不同於定罪,逮捕的標准低於定罪的標准,不要求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所有證據都已查證屬實,只要求有證據已被查證屬實即可。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這是關於犯罪嚴重程度的規定。基於已有證據證明的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而不是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獨立適用附加刑等輕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罰的,才符合逮捕條件。
3、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於逮捕是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只有在確有必要時才可以適用。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兩項條件,但採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會的,即無逮捕必要,不應逮捕。
2001年8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適用逮捕措施有關問題的規定》第1條第2項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為「有逮捕必要」:
(1)可能繼續實施犯罪行為,危害社會的;
(2)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3)可能自殺或者逃跑的;
(4)可能實施打擊報復行為的;
(5)可能有礙其他案件偵查的;
(6)其他可能發生社會危險性的情形。同條還規定,對有組織犯罪、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暴力犯罪和多發性犯罪等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以及可能有礙偵查的犯罪嫌疑人,一般應予逮捕。
逮捕的上述三個條件相互聯系、缺一不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7. 拘捕令,一出,是不是判刑
中國沒有什麼拘捕令。如果需要逮捕的,出示逮捕證。逮捕,不是一種刑罰,它只是保證刑事訴訟程序順利進行的一種措施。從司法實踐看,逮捕的前提條件是: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因此,被逮捕的,最終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佔大多數。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8. 從拘捕令下來到法院判決中間一般都得多久
從批准逮捕到法院大約5個月內
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四條 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六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可以延長半個月。
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的案件,改變管轄的,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9. 法院的逮捕令以什麼方式下達
人民法院可以決定逮捕被告人,逮捕令由法院簽發,由公安機關進行執行。逮捕令會由警察直接帶著,當面向被逮捕人展示和宣讀,被逮捕人當時就要在逮捕令的下方填寫姓名和按指印表示收到逮捕令。同時逮捕令會有一個副本,用於送達被逮捕人及其家屬。
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程序。人民法院決定逮捕被告人也有兩種情況:
(1)對於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認為需要逮捕被告人時,由辦案人員提交法院院長決定,對於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被告人的逮捕,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2)對於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時未予逮捕的被告人,人民法院認為符合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也可以決定逮捕。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由法院院長簽發決定逮捕通知書,通知公安機關執行。如果是公訴案件,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
(9)法院的拘捕令擴展閱讀:
要求逮捕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根據有關規定,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是指同時具備下列情形:
(1)有證據證明發生了犯罪事實。犯罪事實既可以是單一犯罪行為的事實,也可以是數個犯罪行為中任何一個犯罪行為的事實。
對實施多個犯罪行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即可:有證據證明犯有數罪中的一罪的;有證據證明有多次犯罪中的一次犯罪的;共同犯罪中已有證據證明有犯罪行為的。
(2)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
(3)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已有查證屬實的。逮捕不同於定罪,逮捕的標准低於定罪的標准,不要求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行為的所有證據都已查證屬實,只要求有證據已被查證屬實即可。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這是關於犯罪嚴重程度的規定。基於已有證據證明的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法的有關規定,初步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罰,而不是可能被判處管制、拘役、獨立適用附加刑等輕刑或者可能被免除刑罰的,才符合逮捕條件。
3、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由於逮捕是最嚴厲的強制措施,只有在確有必要時才可以適用。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上述兩項條件,但採取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足以防止其危害社會的,即無逮捕必要,不應逮捕。
10. 莫名的發來法院拘捕令並且說我犯罪了是怎麼回事
發來什麼意思,拘捕的話也是法警直接來抓你,要麼是什麼情況弄錯了,要麼就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