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作文三步法官網

作文三步法官網

發布時間: 2021-11-22 18:35:22

❶ 《作文三步法》有什麼用好用么

我覺得不錯啊,你可以去買來用,《作文三步法》是中國當代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作文教學首席學者毛繼東教授的傾心之作,經由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多位專家、教授親授,為全國近8000名教師作了貼身培訓,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
顯著的教學成果。

❷ 毛繼東作文三步法課題編號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作文就是說話。其中有兩層意思:其一,要有話說;其二,話要好好說。這兒只談談後者。如何說話才算好呢?能激活讀者大腦的話便是好話。如何激活讀者的大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想想讀者的大腦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即是說,我們首先要研究讀者語言解讀背後的生命狀態。
筆者以為讀者的生命狀態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簡述如下:
其一,大腦機能自主化。心理學中信息加工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及感官的運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進行加工、傳導興奮。因此,大腦工作的狀態是積極的、自主化的。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簡單或陳舊,大腦便很難獲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憊。看一遍《天鵝湖》,大腦獲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腦便只能進入消極的抑制狀態。因此,好的語言總是留給大腦自主加工的空間。《紅樓夢》(48回)中香菱說「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詩),「白」「青」兩字「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可見這兩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間!「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漂亮」自然就不如「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因為後者需要大腦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進行加工才能獲得「不漂亮」這一信息。而這一加工過程給了大腦快感,因為滿足了大腦「機能自主化原則」。「峨嵋山月半輪秋」較「峨嵋山秋月半輪」有詩意,也正在於語序的倒錯而使大腦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這是「大腦機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輸入大腦,大腦進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戰性,自然也就更易獲得快感。因此,我們的文字應給讀者大腦輸入新鮮信息,第一個以花喻女兒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只是蠢才;詩詞中同是說「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巒」「黛岫」……諸語,說「夕陽」,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陽」「余暉」「殘照」「殘陽」……諸語,這並非騷人墨客游戲文字,而是自發地運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這一原則。
其三,思維模式立體化。中國人的思維不同於西方人,西方人長於流線型的邏輯思維,而中國人更喜歡立體化的形象思維。《周易.系辭上》中有這樣一句話:「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立象以盡意」正是我國浩瀚詩文基本的「立體化」思維模式的最好概括。詩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馬致遠想說羈旅之苦,便列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象助其言之;讀者藉助「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載道,而道不直說,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諸子百家文,無不如此。一部《莊子》,寓言(含喻)就佔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詩經》,漢賦,唐宋華章……《圍城》……亦無不如此。又如「鷹鼻」的表現力自然強於「勾鼻」,「鵝卵石」也強過「壘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腦,使滿腦里皆是光鮮春色,又恍若眼前,盡得風流;而將「到」「滿」……易「綠」字,大腦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無余韻,正如囫圇吞棗,知棗而無棗味,因為思維沒有獲得「立體化」的滿足。
其四,認知選擇情感化。個人在物質的及社會的環境里,選擇對象形成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個人重視的首先是符合其慾望、情緒的對象。因此,讀者更願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觀性語言。「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的表現力自然強於「綠色的郵筒立在街的對面」。「雲破月來花弄影」中,「弄」較「搖」好,原因在著一「弄」字,花不復花,影不復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當然,這四方面並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們是渾沌的、整體的、綜合的,相互包容而化為一種生命狀態。
我們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讀者的這一生命狀態。如何「迎合」呢?作者應具有同讀者一樣的生命狀態!寫作與閱讀不就是兩種生命狀態的交流、碰撞、溝通嗎?而作品不就是這兩種生命狀態相遇的「場」嗎?也就是說,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狀態,並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作品,這作品才能去激活讀者的生命狀態。
為此,筆者提出這樣的語言傳達總則:有話不直說,換個說法說。
「話不直說」,讀者的大腦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機會;「變個說法」,讀者的大腦便獲得了「陌生化」「立體化」「情感化」的信息。這樣,讀者的生命狀態便被激活了,從而獲得語言的閱讀快感。從前文所舉例,不難理解這一傳達總則。這一總則下,筆者又演繹出六項技術:
其一,聯比。聯比便是「立象盡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話要說,但不單調直說,而是藉助聯想和想像以相似、相類或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從而使自己的話變得有趣、易懂、形象。具體而言,包括比喻、對比、類比、映襯等手法。欲說女兒腰如何纖細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圍幾何,天才則聯比為「楊柳腰」「水蛇腰」之類。再看下面兩個句子:
1. 20世紀快要過去了,處於世紀之交的我們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紀的帷幕正在我們頭頂徐徐落下,站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驛站,我們回首百年來並未如煙消散的往事……
比較兩組句子,我們會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形象可感,頗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話不直說,以聯比之法說出的精妙處。
其二,泛靈。有一種哲學學說――物活論,它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覺和知覺的能力。物活論正確與否並非本文所要論證的,但一個作者作文時,卻應該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萬物有靈」。惟其如此,作者的靈魂才可能與筆下萬物交流情感,心與物相知,達到不知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靈動可感。古代詩人觀飛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見傷,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這種「物我合一」的認知方式造就了一些優秀詩篇。請看下面兩個句子:
1.夏季的豆莢長滿門的四周。
2.夏季的豆莢擠在門的四周。
第二句生動些。表面看,只是換了一個詞,而實際,卻是反映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莢死掉了,因為它與作者沒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莢則有靈魂了,作者將其當作「人」來交流,所以,作者用一個「擠」字表現出豆莢的可愛,豆莢也不辜負「知遇之恩」,助作者傳達了愉悅的心情,這「擠」字,做是做不出來的,但有了「泛靈」意識,卻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筆端。我們的文章枯乾生澀,多由於極度缺乏「泛靈」意識。
其三,換元。數學中常用換元法將問題簡捷化,其實換元思想並不單是運用在數學領域,神經學家為研究人的神經而用白鼠做試驗,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頭做桌子……自然,我們的文字也可藉助換元思想而增色。因為換元可以給讀者大腦輸入新信息,激起大腦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兩組句子:
1.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
2.我的生活「濤聲依舊」。
兩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見達觀,形象感強,讀者大腦獲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詞、成語典故、詩文詞曲等來換元,語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錯。漢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時僅僅是倒錯一下詞句的語序,盡管表意並無多大差異,但情趣、意味則完全變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將莎士比亞這句名言倒錯回正常語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則高下自分。前文所舉的李白詩句「峨嵋山月半輪秋」之所以詩意盎然,也正是倒錯的作用。其實,詩歌中常藉助倒錯獲得新奇妙語。「黃葉蟬吟晚」是詩,而「黃葉晚蟬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兒孩兒的門/於是我便來敲你的夜晚……」是詩,而「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孩兒的門/於是夜晚我便來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強化。強化其實是通過增加修飾成分或換取稱謂將事物細化、形象化。舉例便知,「一隻狗」自然不如「一隻捲毛狗」形象,而「一隻黃色的捲毛狗」自然又具體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個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專心致志地讀著書。」這一句不能為我們提供除現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將書的名字寫出,我們就可以對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讀《圍城》和讀《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線,兩支竹簽,可以織出各樣的毛衣;幾粒石子,幾條經緯,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樣復雜的棋,更何況我們擁有幾千上萬的漢字呢?掌握一些實用的技術,寫作便不再「談虎色變」。但是,若以為技術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為寫作背後生命狀態的獲得才是寫作的根柢。而養根之法在於三種對話:
一是通過閱讀與大師們對話;
一是通過參與與生活對話;
一是通過靈魂讓原我與超我對話。

❸ 作文 三步

[作文 三步]一步,我向前走
想會會你那雙深遂的眼眸
兩步,又向前走
想見見你藏在心底的溫柔
三步,再向前走
沒等我開口,你已對我傾訴了所有
從此,兩只手十指緊扣
那天,夢一般的你要走
竟不容我一句挽留
你轉身這就要回頭
一步,我向後退
不敢看到我曾靠過的你的背
兩步,又向後退
不想見到你因誤解滴在地上的淚
三步,再向後退
不忍看見你狠心離去連頭也不回
想說聲再見你都沒給機會
好想跟你講明白
讓你不再對我誤會
可你已回
所有的一切
真實與假已失去所謂
高一:耿曉丹

❹ 葉聖陶先生的 作文修改三步法 好在哪裡

第一步:「閱讀」後「修改」
葉聖陶說:「文章總是要改的.開頭起草,一定有缺點,有漏洞,有毛病.所以寫完了要看幾遍.看,就是自己審查妥當不妥當,完整不完整.假如我原來的想法不到家,或者我寫出來的話沒有針對我想的,那就要改了.
改,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達的那個主題,達到我的目的.」
這就是說:在完成第一次寫作後,即草稿完成後,就要首先閱讀,仔細看文章是否符合自己原來的想法,在閱讀過程中發現缺點、毛病、漏洞,豐富自己原來的想法,使文章在內容上盡量豐富起來.
第二步:「比較」後「修改」
葉聖陶說:「在完成第一步修改後,還需要進一步拓展思維的領域,於是我常用比較的方法修改,具體做法是:要修改的地方,不妨想出兩個或三個改的辦法,經過比較,挑選一個,這樣容易改得精一點.」
這就是說:文章第二步修改的關鍵是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推敲.這一方法古人也經常用之,在反復琢磨、推敲的過程中,達到「精而又精,純而又純」的標准.
第三步:「修改」後「閱讀」
葉聖陶說:「文章改完後,最好是念一兩遍.這也是個好習慣.怎麼念法呢?要跟平常說話一樣地念,而不是像有些人在會上做報告念稿子那樣念法.要念起來上口,聽起來順耳.這也是對自己的考試,我看很要緊.」
這就是說:完成第一步、第二步修改後,我們的修改任務還沒有最終結束,還有很關鍵的一步,就是閱讀自己修改後的文稿,閱讀文章的目的就是在語感上感知作品的語言、思想、內容等方面的修改.
可見,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核心就是「在閱讀中修改、在比較中修改、在思考中修改」.同學們在自己作文的實際操作中可以一試,這樣就能產生一篇不錯的文章.

❺ 袁志勇作文黃金三步法和袁氏作文模型有什麼不同

春天來了.老師還沒來得及說下課.「轟轟轟」,同學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連小草也不甘示弱、小草和樹木、爭奇斗艷,就連同學也長高了,比如楊玉誠啊,還有同學們活潑的身影我有一個美麗的校園,校園里不僅有嬌柔艷麗的花朵.雨停了,一場春雨突然下起來,下課鈴也同時響起了.特別是我們班上那幾個調皮的,都飛快的沖出了教室,使勁的往上長!各種各樣的花朵都競相開放,這是,讓小花怕極了,有些同學就想寬大的操場上去玩了.老師說下課的那一會兒,張晨佩啊…… 夏天來了!小花長得更艷麗了,小草長得更茂盛了

❻ 用作文三步法寫我的小鏡子

小時侯,媽媽第一次讓我照鏡子,我感到很好玩,心想:咦,這是什麼東西?裡面好有個媽媽,也抱一個小孩呢?直到後來,媽媽告訴我,這是鏡子,可以把你的小花臉照出來。以後,我天天都照鏡子,看看自己是不是像媽媽說的一樣。現在,我知道鏡子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備品,人們離不開他。
鏡子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了。從古代既昂貴又不清晰的銅鏡,到今天便宜又清楚的鍍了水銀的玻璃鏡。
鏡子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毫不隱瞞的指出你的語言,行為。品質上的不足。當它們指出你的不足是,你可千萬別生氣,要靜下來仔細的想一想自己是否真錯了。如果真的錯了,那就要及時的改正。
俗話說:「用歷史做鏡子,可以知興亡;用人做鏡子,可以知得失。「我國唐代的皇帝唐太宗有個忠臣叫魏徵,魏徵常常不顧情面的給唐太宗提意見,指出皇帝的不足,使皇帝少做了許多錯事。魏徵死後,唐太宗失聲痛哭說他失去了一面鏡子。
以前,我不愛接受別人給我提一些意見。鏡子啟發我,魏徵的故事教育我。我覺得給我提意見的人像鏡子一樣照出了我的毛病,我應該來感謝他們「照出」了我的缺點是為了讓我變的更加完美。
還有一句名言說:「生活就想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笑,你對他哭他就哭」。不是僅僅生活是這樣,我們人與人之間,也同樣是這樣。你對別人友好,別人也會把你當做朋友一樣相處。你非常的信任或尊重別人。別人也會像你對待他一樣待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相互的。
因此,我們要虛心接受正確意見,善待他人。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9 18:57 每一個人的家裡都有鏡子,而且每個人用鏡子的方法也很一致。用鏡子來打扮,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做、都會做的事情。這件事很簡單,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誰都會。

鏡子,只是會讓你看到你的衣服、臉龐,並不會讓你看到你自己內心中的東西。你的內心想的事情是好的事還是壞的呢?這一點你不一定知道,你就需要一個「鏡子」來幫你解答。這是個什麼樣的鏡子呢?這個鏡子就是你身邊要好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你有困難了,他們都會去幫助你解決這個困難。如果你還是死撐著這件事,不把它告訴你的家人、朋友,你很可能就會走上錯誤的道路,等到事後,你再傷心、後悔也沒有什麼用了。只要你把這件事告訴你的家人或朋友,他們就像「鏡子」一樣,告訴你這件事情的好壞,就不會讓你走上錯誤的路。

如果你覺得有些事不方便告訴你的朋友,會丟人現眼的,那你就去告訴你的父母。俗話說得好:「父母就是你第一個老師。」在學校里,老師可以教你知識;在家裡,「老師」可以教你做人的道理。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你的父母,他們就會想做題一樣,幫你把這件事整清楚,使你恍然大悟,明白自己是對還是錯。

「鏡子」,每一個人都需要它。

❼ 作文三步法(小學)

我不會什麼三步法,我們班主任教了我們一個方法,可以快速寫好作文。你能採納我的答案嗎?
首先要審題。不要跑題,其次要寫清楚事情的起因,人物,時間,過程,結果,最後過程中要突出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其中一兩項。這是作文六要素

❽ 作文三步法和五會作文哪個好

三步走:
第一步,縱觀全文,把握主旨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尋、讀懂文章中關鍵的詞句。特別是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尤其是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議論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隱含其中。
①不要急著去做題,在進入題目之前,必須讀兩遍文章。第一遍速讀,作快速瀏覽,攝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認識,集中解決一個問題——選文寫的是什麼?第二遍精讀,仔細閱讀每句話,揣摩、參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對文章的主旨產生一定的認識。
②畫出在文章的結構上起過渡、連接作用的詞語、句子、段落,畫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這些詞句往往就是回答問題時需要重點研讀的,通過找重要的詞句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結構層次。
③心中要有文體意識,找出畫龍點晴的句子。作為托物言志類的哲理性散文,在敘述和描寫中總有一些議論和抒情的語句,閱讀時一定要善於抓住議論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結尾的議論抒情,它們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記:欲速則不達。一定要讀懂文章再做題,堅決杜絕走馬觀花式的閱讀。
第二步,認真審題,定向掃描做現代文閱讀主觀題的關鍵在於准確地審題,抓住了審題這個關鍵,就找到了答題的訣竅。
現代文閱讀的審題,就是要仔細分析題干,把握題目要求,即把握題干中包含的與答案相關的各種信息。這是答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題干一般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話,一是命題者的話。設置題乾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題內容;同時,命題者為了使考生不至於茫然無緒,往往又會在題干中提示答題內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個句子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題乾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題的出題點,鎖定答題區間,具體到段、句、詞。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准確地把握住答案的有關信息,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記:題干提示了答題范圍,題干規定了答題角度,題干提供了答題思路,題干隱含了答題信息,題干體現了答題規律。
第三步,篩選組合,定向表述文學作品閱讀多為主觀題,其題干不僅能顯示答題的區域,還能顯示答題的方式。
要站在命題人所「問」的角度回答問題,問什麼答什麼,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整合時一定要確保文通句順。
牢記:
1、弄清題干中所具有的態度或傾向遇到的題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採用先反後正的答題方式,避免遺漏要點;遇到的題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採用正面的答題方式。
2、弄清題干語言的構成形式,確定答題語言形式。題乾的結構,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著語句含義由哪些方面構成,分析結構可以提示考生答題時如何組織好語言。
3、弄清題干中作者的話和命題者的話題目中出現作者的語句,一般是學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對象,而命題者的話一般起到引導學生明確解答重點或者提供限制條件的作用。
4、變含蓄為直接,變分說為概括。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材料多為散文,語言不僅有豐富的內涵,還很講究藝術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動細膩,有的形象具體。具有這些特點的語句在高考中歷來成為考查的重點。組織答案的時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關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關段落所傳達的信息的共同點,然後利用文中附著信息共同點的那些具體的、形象化的語句,把這些具體形象化的語言轉換為抽象,概括性的語言,即為所需答案。
5、多從原文中篩選、提煉、整合語句作答。現代文閱讀的考查目的在於把握並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傳達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來理解作品,多從原文中尋找答案。但並不是直接摘抄,有時以文章中的詞或句為基礎略作改寫來作答,有時要求綜觀全文,從各段中提取相關信息加以整合。這類題在高考中出現最多。
二、另外,要弄清試題中常用的名詞術語。
1、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2、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3、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4、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5、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7、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
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
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8、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9、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❾ 【有懸賞】作文黃金三步法的效果如何誰有它的電子書,和視頻,麻煩哪個好心人發給我。

這個我還真沒有,不太好意思

熱點內容
西南司法鑒定中心地址 發布:2025-07-23 00:43:10 瀏覽:661
珠海勞動法咨詢電話 發布:2025-07-23 00:36:01 瀏覽:189
商法考試合夥人出資的形式包括 發布:2025-07-23 00:19:57 瀏覽:626
依法治國培訓 發布:2025-07-23 00:15:59 瀏覽:431
婚姻法照顧子女和女方 發布:2025-07-23 00:09:42 瀏覽:149
法學考警校 發布:2025-07-23 00:01:41 瀏覽:943
單位按摩椅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22 23:56:47 瀏覽:744
社會毆打學生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2 23:46:50 瀏覽:247
勞動法非公傷休息 發布:2025-07-22 23:42:13 瀏覽:210
刑法板燒 發布:2025-07-22 23:40:37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