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法理公平

民法法理公平

發布時間: 2025-10-05 12:36:01

① 簡述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民法基本原則特徵:

其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平等、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法律地位平等。

其二,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由當事人雙方協商一致,決定各自享有的民事權利和負擔的民事義務。

其三,法律對民事主體實行平等的保護。

其四,作為平等原則的一個邏輯結果,當事人的意思也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思強加給另一方。本條規定屬於強行性規范,任何人違背平等原則,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對方,均將承擔對自己不利的法律後果。

須特別注意的是,平等原則所要求的平等非指經濟地位上的平等或經濟實力的平等,而是法律地位的平等,以免滋生疑義。此法律地位平等,是對民事活動當事人的基本要求,應貫徹民事活動之始終。


民法基本原則功能和意義:

1、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

民法基本原則,是貫穿於整個民事立法,對各項民法制度和民法規范起統率和指導作用的立法方針。它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是中國民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本質特徵的集中反映。民法基本原則之內涵,集中體現了民法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徵,在民法與其他法律如行政法經濟法之間畫了一條界線。

2、一切民事主體均應遵循的行為准則。

民法基本原則,不僅是民事立法的指導方針,並且是一切民事主體應遵循的行為准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不僅應遵循具體的民法規范,並且應遵循民法基本原則。在現行法缺乏相應的具體規范時,應按照民法基本原則的要求行事。

② 民法的基本特徵

民法具有法定性、平等性、自願性、公平性、誠實性、道德性、環保性等基本特徵。
六點具體原則:
1、平等原則
民事主體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主體法律地位平等;民事主體權益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
2、意思自治原則
民法在規范人們的民事行為方面自願原則體現了當事人意思自治;民事主體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民事法律行為的內容和形式由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
3、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4、誠實信用原則
不為欺詐行為,恪守信用尊重交易習慣;不規避法律和曲解合同條款;正當競爭,反對壟斷;尊重社會利益,不得濫用權利。
5、公序良俗原則
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及善良風俗;不得違反社會一般道德准則和國家的一般利益。
6、綠色原則
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行為准則。「綠色原則」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追究環境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的法理基礎和立法根據。
民法意義:
1、民法屬於一部由我國政府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用作對人民矛盾進行緩解以及調整人民和國家之間矛盾的方法。它和國際法的性質是完全相反的,它在國內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發揮了重要的意義,一次民法作為國內法,它的這種性質長期以來得到了維護。
2、民法為繼受法,繼受法為從外國採用的法律,固有法為本國土生土長的法律。我國民法為繼受法。盡管我國作為中華法系的母國具有悠久的法律傳統,但這是一種刑法傳統,其中民法比較萎縮,依附於刑法,用刑事手段來解決民事問題,這與以民法為重的西方法律傳統形成對照。
3、民法是一種普通型的法律。它在普通的事件處理中作為首要的法律依據,能夠適用於任何人或事物或者其它因素。當然這一點上它和針對於特別的任何事的特別法是相反的。民法為普通法,要表達的就是民法典為普通法,被設想為一個可以涵蓋全部民事生活事實的體系。
4、民法是一種存在實體的法律,它規定了人民的實際擁有的權力和義務,以及這些權力和義務使用的范圍和方法和使用法律所必要的程序等等,具有實際的意義。民法原則上為實體法,與民事訴訟、破產法等程序性法律形成配套關系。一些法律認識比較模糊的人認為民法是主要的法律,往往忽視了程序法的重要性,這樣是非常不正確的,而且不利於法治的健全發展,實際上,權利分為實體權利和程序權利兩類,程序法也規定一些程序性的權利並規定實現它們的程序,我們可以從這一點看出,程序法的實體特徵也比較明顯。
5、民法中主要規定和闡述了人民的一些權力,因此它又帶有濃厚的權力色彩,屬於權利法的范圍。這也是人民權力需求的一種必然趨勢下的改變。
6、民法為中人法,中人道德是民法中的人的行為標准,以何種人性標准作為民法的基礎,立法者享有自由,他們可以選擇中人或上人標准。它是一種社會規范,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來調整人的行為,同時以人性觀點為出發點,以此來規范人的行為並制定相應的規則。
7、民法為任意法兼強行法,法律規定的內容僅用來補充或解釋當事人的意思,對當事人對之遵守與否不加限制的,為任意法,也即貫徹意思自治原則的法律規范;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容當事人加以左右或約定排除的,為強行法,也即體現公序良俗的規范。
8、民法為嚴正法兼衡平法,嚴正法是在適用於某一具體事實時,必須強制生效,毫無迴旋餘地的規定。簡言之,嚴正法為不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法,衡平法為賦予法官此等裁量權的法,兩者結合,使民法規范既具有原則性,又具有靈活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六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九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③ 民法典涉及哪些內容

《民法典》涉及的內容包括《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民法通則》《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和《民法總則》這些的部分內容。
一、民法典基本原則有什麼?
1、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3、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4、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5、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6、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二、民法典的特點有什麼?
(1)它是一部典型的早期的民法典。民法典明確表述了個人主義、自由主義的民法原則,闡明了私有財產無限制、契約自由和過失責任三大民法原則的含義,這是與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的。
(2)反映出改革原則和傳統之間的妥協、折衷。民法典保持了改革的精神,特別是在保證經濟關系發展所必要的問題上。
(3)注重實際運用。法典沒有總則和過多的抽象概念,實際規范簡潔明確;很少有彈性概念,司法機關執行法典時裁量餘地不大;法典具體編排不強調科學性和嚴密性,而是從使用方便出發。
(4)語言通俗易懂,形成了言簡意賅的法律文風。
三、民法典的五大基本特徵
1、民法與憲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必須旗幟鮮明地「根據憲法」,體現憲法精神。
2、民法學基本范疇與法學基本范疇的關系,特別是在法律主體、法律行為、法律關系、法律權利、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等法學體系和法律體系的核心概念上應當科學、精準,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外在的統一性,避免同一概念在民法與法理學和其他部門法學之間互相沖突。
3、民法思維與法治思維的關系,要將民法思維嵌入法治思維之內,把制定民法典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制度依託,作為實現保障人權、維護公平、促進和諧、推進發展、引領風尚等法治核心價值的內在要求。
4、民法典與民訴法的關系,制定民法典應盡量避免民事實體法與民事程序法的重復,為《民事訴訟法》實現其程序價值留有足夠的空間。
5、民法與社會生活的關系,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民法來源於社會生活,回應社會生活需要,並引領社會生活方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六十條 本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④ 對合同內容當事人可以自由協商體現民法的基本原則是

法律分析:
體現了民法中的自願原則。根據我國民法典總則編關於民法原則的規定,自願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有關民事活動的民法基本原則之一,亦即在民事關系中的當事人彼此之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自由地去設立、變更或者終止民事法律關系,而非受到強迫或威脅。因此當事人自由協商確立合同關系體現了自願原則。公民、法人等任何民事主體在市場交易和民事活動中都必須遵守自願協商的原則,都有權按照自己的真實意願獨立自主地選擇、決定交易對象和交易條件,建立和變更民事法律關系,並同時尊重對方的意願和社會公共利益,不能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或任何第三方。只要進行交易或其他民事活動雙方的交易等行為不違反法律規定,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個人等第三方都不能幹涉。以欺詐、強迫、威脅等違背交易主體意志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都為法律所禁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衍生問題:
民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1、平等原則:所謂平等原則,指在民事活動中一切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當事人的人格完全平等,任何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對方。同時法律對當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保護。它是憲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具體表現。
2、自願原則:參加民事活動的當事人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享有完全的自由,按照自己的自由意思決定締結民事法律關系,為自己設定權利或對他人承擔義務,任何機關、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3、公平原則:民法公平原則,主要是針對合同關系而提出的要求,是當事人締結合同關系,尤其是確定合同內容時,所應遵循的指導性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誠實信用原則,簡稱誠信原則。誠信原則要求一切市場參加者遵循誠實商人和誠實勞動者的道德標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和社會公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誠實信用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道德准則。
5、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簡稱公序良俗,是現代民法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有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及一般道德觀念的功能。
6、綠色原則:綠色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的行為准則。「綠色原則」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規定、追究環境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的法理基礎和立法根據。

熱點內容
地方性法規效力位階 發布:2025-10-05 14:12:00 瀏覽:495
依法治企展板 發布:2025-10-05 14:03:22 瀏覽:866
行政執法主體等同於行政法主體 發布:2025-10-05 13:29:07 瀏覽:827
大連涉外律師 發布:2025-10-05 13:23:57 瀏覽:328
泰寧司法局 發布:2025-10-05 13:13:15 瀏覽:537
法學院姜峰 發布:2025-10-05 12:38:10 瀏覽:605
李洪英律師 發布:2025-10-05 12:37:34 瀏覽:818
哈爾濱市南崗區法律援助中心交通 發布:2025-10-05 12:37:30 瀏覽:58
什麼是衛生立法 發布:2025-10-05 12:36:49 瀏覽:570
民法法理公平 發布:2025-10-05 12:36:01 瀏覽: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