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疫情防控網上開庭

法院疫情防控網上開庭

發布時間: 2021-12-08 18:54:54

① 疫情期間舒蘭法院起訴離婚網上立案開庭是網上開庭還是親自到場

應該是網下開庭,一般情況下沒有網上開庭。

具體情況,你可以直接聯系主辦的法官去溝通案件的進展情況。

② 有網上開庭的說法嗎

網上開庭的是存在的,因為疫情、當事人不方便出席等原因會出現網上開庭。

為有效防控疫情,減少人員聚集,使「疫情」期間不延誤案件開庭審理進程,更好地兼顧群眾訴訟和疫情防控之間的矛盾,科學合理處理疫情防控工作與,進行研究部署。經過反復商討、建言獻策、多次模擬調試、反復進行演練,形成了一套較為周密的網上開庭方案。

2018年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頒布,保護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最高法關於互聯網法院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共23條,明確了身份認證、立案、應訴、舉證、庭審、送達、簽名、歸檔等在線訴訟規則。

開庭審理是法院審判程序的核心階段。審判程序可分為開庭審理前的准備、法庭審判(即開庭審理)、生效裁判執行等基本階段。開庭審理的結果就是裁判(即判決或裁定),法院的裁判在滿足生效的條件後即成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進入執行程序予以執行。

③ 孩子疫情的時候可以參加法院的法庭開庭嗎

在疫情嚴控期間,法院不開庭,但是目前法院已經正常上班,可以進行開庭的活動了,各種庭審活動也正常進行中。法院是否開庭以及何日開庭,會通過傳票的方式告知雙方當事人的。
《關於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期間刑事案件辦理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也提出,審查起訴階段,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辦案期限以二次退回補充偵查、三次延長審查期限為限,退查和延長應當以符合法律規定且客觀必要為原則。《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
國辦發明電〔202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為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將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第一條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至2月2日(農歷正月初九,星期日),2月3日(星期一)起正常上班。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④ 上哪能開因為疫情期間需要線上開庭的證明

一般是要求當事人提交一個線上開庭的書面申請。
和主辦法官溝通確認需要提交的文件要求。

⑤ 疫情政策與在線訴訟開庭的沖突

⑥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孫瑩)近年來,對於「雲庭審」「微法院」,很多老百姓並不陌生,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線訴訟大顯身手,智慧法院建設紅利充分釋放,實現了「審判執行不停擺,公平正義不止步」。

我們看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全方位應用於訴訟服務、訴前調解、案件審理、審判管理等各領域。全國法院普遍推行網上跨域立案、在線舉證質證、庭審語音識別、電子卷宗應用、文書電子送達等。

我們還看到,文書智能生成、類案識別推送、裁判偏差提示、區塊鏈電子存證、智能合約執行等技術日益成熟。

從「面對面」到「屏對屏」,到底如何認定「電子化材料」的證據效力?網上開庭如何執行「庭審紀律」?如何保證「網上存證」的安全?最高人民法院17日發布《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這是首部全流程全領域規范在線訴訟活動的司法解釋。

這是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今年2月1日開庭審理的一起訴30多名被告「高空拋物致死民事索賠案」,法官正在宣布在線庭審紀律,案件分5批次、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在「雲法庭」開庭審理。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這種庭審模式很常見。最高法副院長李少平說:「經過全國法院的不懈努力,在線訴訟適用規模和質量不斷提升,線上線下雙軌並行、有序銜接的訴訟模式已初步形成。」

《人民法院在線訴訟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全文共三十九條,內容涵蓋了在線訴訟法律效力、基本原則、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以及從立案到執行等主要訴訟環節的在線程序規則,首次構建了在線訴訟規則體系,確立了在線訴訟「公正高效」「合法自願」「權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個基本原則。李少平分析:「《規則》的制定出台,在我國互聯網司法發展進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細化明確各類訴訟主體的權利義務,確保在線訴訟『降成本不降質量、提效率不減權利』。」

打官司打的是證據,有人擔心,在線庭審,如何確保證據的真實性?《規則》明確,法院審核通過後的電子化材料,可以直接在訴訟中使用,也就是具有「視同原件」的效力,同時明確了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原物的情形,比如法院認為電子化材料與原件、原物不一致,或者不完整、不清晰、格式不規范,或者是卷宗、檔案管理規定要求提供原件、原物的,還是要提交原件。李少平分析:「一方面豐富和拓展當事人提交訴訟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嚴格規范審查電子化材料與原件的一致性,保證電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實性,有效防範虛假訴訟、惡意訴訟風險,確保在線訴訟安全有序。」

在線庭審探索之初,有當事人騎摩托車參加庭審,還有人隨意離開屏幕接打電話,此次《規則》明確在線庭審紀律,除確屬網路故障、設備損壞、電力中斷或者不可抗力等原因外,當事人無正當理由不參加在線庭審,視為「拒不到庭」;在庭審中擅自退出,經提示、警告後仍不改正的,視為「中途退庭」。針對當事人確有困難無法同時到庭的情形,《規則》首次確認非同步審理機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司法改革辦公室副主任劉崢強調,根據當事人請求或案件審理需要,線上線下可以合理有序轉換。

劉崢說:「《規則》強調,在線訴訟必須堅持合法自願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當事人適用在線訴訟。針對訴訟中重要的程序環節,比如在線庭審、證據交換、電子送達,以及案件非同步審理等,《規則》均要求以徵得當事人同意為基本前提,充分保障當事人對案件審理方式的選擇權和程序利益處分權。」

不可否認的是,「在線訴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司法實踐中。2020年1月1日至今年的5月31日,全國法院在線立案1219.7萬件,佔全部立案數的28.3%;在線調解總次數651.3萬次、訴前成功調解614.29萬件;在線開庭128.8萬次,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2分鍾;電子送達3383.3萬次,占總送達次數的37.97%。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通「中國移動微法院」在線訴訟平台,累計訪問量超過12.65億次。最高法國際合作局副局長何帆認為,我國互聯網司法在世界范圍內已處領先水平。「從推動裁判文書全面上網,到電子卷宗同步生成、跨域立案全面推廣、移動微法院一網通辦,再到設立互聯網法院、探索區塊鏈存證和智能合約履行,人民法院推動互聯網司法在技術應用、程序規則、實體裁判等領域全方位轉型升級。現在,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說,中國互聯網司法的發展已經從『跟跑』走向『領跑』,實現了『彎道超車』。真正做到了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

哪些案件不能在互聯網上公開呢?《規則》明確,對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庭審過程不得在互聯網上公開;對涉及未成年人、商業秘密、離婚等民事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在線庭審過程可以不在互聯網上公開;未經人民法院同意,任何人不得違法違規錄制、截取、傳播涉及在線庭審過程的音頻視頻、圖文資料。

⑦ 疫情期間線上開庭與正常開庭有多大區別比正常開庭效果會更好嗎

肺炎疫情期內,根據網上雲法院開庭審理,有好有壞。從業至今,第一次感受到在法律事務所公司辦公室就把庭開過的便捷感,深深覺得高新科技針對社會發展運作方法的改進是有多麼的顯著。特別是在針對非常簡單的案子,根據網上開庭審理確實很便捷,針對案子的案件審理實際效果,基本上與傳統式方法沒有區別。

期待之後雲開庭審理的技術性愈來愈完善,使被告方參與開庭審理更加便捷,進而使大量實際中沒有進到開庭審理的案件能夠進到法院的案件審理,促使公正司法能夠撒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每一個角落裡。

律師朋友們覺得互聯網線上庭審和傳統庭審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爆發,讓全國人民都警惕起來。自從爆發開始,每個人都出門戴好口罩,不聚眾,積極響應國家的要求。同時,不僅僅是個人,還有企業單位,也推出了,如果沒有必要就不出門的情況,有的公司甚至還實行了在家進行網上辦公的政策,所以說,每個人對新冠疫情的防護是非常重要的了。當然,在法律方面,也為新冠疫情的抵抗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疫情期間,法律提出,為了減少聚眾,也為了減少新冠疫情的傳播,如果不是非必要,就選擇在網上進行開庭。於是有相關網友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網上進行開庭,和現實中開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呢?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意見,歡迎留言。

熱點內容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案例 發布:2025-07-09 05:45:09 瀏覽:958
隱私保護條例 發布:2025-07-09 05:41:10 瀏覽:655
學校法律援助中心換屆競選面試 發布:2025-07-09 05:40:27 瀏覽:589
勞動法日薪規定 發布:2025-07-09 05:38:49 瀏覽:702
合同法關於材料調差的解釋 發布:2025-07-09 05:38:16 瀏覽:780
勞動法計算工作年限 發布:2025-07-09 05:26:04 瀏覽:713
欠款條例單 發布:2025-07-09 05:25:22 瀏覽:725
天燃氣條例 發布:2025-07-09 05:22:19 瀏覽:474
律師書本 發布:2025-07-09 05:05:24 瀏覽:12
道德與法一 發布:2025-07-09 05:00:58 瀏覽:344